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
B. 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C. 可能存在过氧化铯
D. 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后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是金属性递变规律,从Li->Cs,金属性增强;
【详解】A. 碱金属的正盐比酸式盐稳定,故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A项正确;
B. Cs的金属性很强,所以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B项正确;
C. 由同族由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钾可知,可能存在过氧化铯,C项正确;
D. 铯与钾同主族且在钾下面,铯的金属性比钾强,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前面,D项错误;
答案选D。
2.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不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错误;B.同温同压下,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否则不等,故错误;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与物质的量无关,故错误;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故正确。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
A. 36 g H2O B. 51 g H2O2
C. 34 g OH- D. 38 g H3O+
【答案】C
【解析】
【详解】36 g H2O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6 g÷18 g·mol-1×2=4 mol;51 g H2O2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51 g÷34 g·mol-1×2=3 mol;34 g OH-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4 g÷17 g·mol-1×1=2 mol;38 g H3O+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8 g÷19 g·mol-1×3=6 mol。不难看出34 g OH-含有的氢原子数最少,故选C选项。
本题答案为C。
4.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四氯化碳和水 B. 汽油和食用油
C. 浓硫酸和浓硝酸 D. 酒精和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可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项正确;
B.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汽油和食用油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错误;
C.浓硫酸和浓硝酸互溶,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酒精和水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错误;答案选A。
5.下列关于Si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
B. SiO2溶于水生成硅酸
C. SiO2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强
D. SiO2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A项正确;
B.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用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硅酸钠,再用硅酸钠制取硅酸,B项错误;
C.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C项错误;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和HF的反应只是特性,D项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氨气 B. 氯气 C. 硝酸铵 D. 硝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据此判断。
【详解】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NH3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即发生电离不是NH3本身,故NH3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硝酸铵是盐,溶于水导电,但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是一元强酸,溶于水导电,但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7.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其中正确的是( )
A.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表示为CaO·Al2O3·3SiO2·3H2O
B. 镁橄榄石Mg2SiO4表示为MgO·SiO2
C. 正长石KAlSi3O8表示为K2O·Al2O3·3SiO2
D. 高岭石Al2(Si2O5)(OH)4表示为Al2O3·SiO2·2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
【详解】A.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表示为CaO·Al2O3·3SiO2·3H2O,A项正确;
B. 镁橄榄石Mg2SiO4表示为2MgO·SiO2,B项错误;
C. 正长石KAlSi3O8表示为K2O·Al2O3·6SiO2,C项错误;
D. 高岭石Al2(Si2O5)(OH)4表示为Al2O3·2SiO2·2H2O,D项错误;
答案选A。
8.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试剂最好是( )
A. 稀H2SO4 B. 盐酸 C. CO2 D. 氨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AlO2-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故制备氢氧化铝时要用弱酸或弱碱,据此答题。
【详解】A.由于稀硫酸是强酸溶液,沉淀AlO2﹣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酸溶液中,故AlO2﹣难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A错误;
B.由于盐酸是强酸溶液,沉淀AlO2﹣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酸溶液中,故AlO2﹣难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B错误;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AlO2﹣反应制备氢氧化铝,过量的碳酸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故C正确;
D.AlO2﹣只能在碱性或者中性环境存在,若使其转化为沉淀,需要用酸,氨水是弱碱溶液,不与AlO2﹣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氢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故ABD项正确,氢气属于新型清洁能源,C项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化学事实,不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的是( )
A. 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铁只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B. 钠与氯气反应有白烟产生,铁与氯气反应有棕黄色烟产生
C.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反应时,钠比铁要剧烈得多
D. 钠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氧化钠,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比较钠与铁的活动性,可以比较其金属性。
【详解】A.钠比铁更易与水发生反应,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A项正确;
B.钠与氯气反应有白烟产生,铁与氯气反应有棕黄色烟产生,只是产物氯化钠与氯化铁颜色不同,不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B项错误;
C.钠与盐酸反应比铁要剧烈得多,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C项正确;
D.钠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D项正确;
答案选B。
11.现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答案】D
【解析】
【详解】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分子数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6∶3∶2。D项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B. 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一定没有K+
D. 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得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A项错误;
B. 因为2NaHCO3 Na2CO3+ H2O+ CO2↑,所以不能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B项错误;
C. K+的焰色反应现象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无法知道是否有K+,C项错误;
D. Na2O2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均产生氧气,故可以用于呼吸面具中,D项正确;
答案选D。
13.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SO2+2Fe3++2H2O===+2Fe2++4H+,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原性Cr3+>Fe2+>SO2
B. 氧化性Cr2O72->SO2>Fe3+
C. 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D. Cr2O72-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 中,SO2做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Fe2+,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中Fe2+为还原剂, Cr3+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 Fe2+Cr3+,综上所述还原性:SO2Fe2+Cr3+,故A错误;
B.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中,Fe3+做氧化剂,SO42-为氧化产物,SO2为还原剂,所以氧化性:Fe3+SO42-SO2,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中, Cr2O72-为氧化剂, 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Cr2O72-Fe3+,综上所述氧化性:Cr2O72-Fe3+SO2,故B错误;
C.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 中, 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Fe2(SO4)3为氧化剂,故C错误;
D.重铬酸根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也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14.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 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
C.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30 mol·L-1
D.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列方程组,求出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详解】标准状况下672mL的混合气体:n(NO)+n(NO2)==0.03mol,
(O2)==0.0125mol,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n(NO)+n(NO2)=4n(O2),
解之得n(NO)=0.01mol,n(NO2)=0.02mol,
所以总的方程式为:4NO+8NO2+5O2+6H2O═12HNO3,
由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生成的HNO3物质的量为0.03mol。
水全部充满烧瓶,形成硝酸溶液体积为0.672L,硝酸的浓度为:0.03mol÷0.672L=0.045mol/L。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选B。
15.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KI+O3+H2O―→KOH+I2+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 B.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
C. 1 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 D.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A.因氧气和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所以臭氧生成氧气时未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在该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KI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I2,故B错误;C.1molO3在反应中得到1mol×(2-0)=2 mol电子,故C正确;D.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碘,还原产物是氢氧化钾,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H2O=2KOH+I2+O2,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答案选C。
1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氯分子的是( )
A. 氯水 B. 液氯 C. 盐酸 D. 食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A项错误;
B. 液氯是纯净物,其中只含有氯分子,B项正确;
C. 盐酸是氯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C项错误;
D. 食盐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17.如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下来的,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丁一定是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丙强
B. 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强酸性
C. 乙的氢化物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分子间存在氢键
D. 戊的原子序数一定是甲的5倍,且原子半径比甲大
【答案】C
【解析】分析: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可知,甲、乙一定为第二周期元素,丙为第三周期元素,丁、戊为第四周期元素,A.丁不一定是金属元素;B.若丙为P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强酸;C.乙元素可能是N、O、F,则氢化物中含有氢键;D.甲、戊元素不能确定,则原子序数的关系不能确定。
详解:已知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图可知甲、乙位于第二周期,丙为与第三周期,丁、戊为第四周期,A.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丁可能是As、Ge、Ga元素,所以丁不一定是金属元素,选项A错误;B.丙元素可能是Si、P、S,若丙为Si、P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强酸,选项B错误;C.乙元素可能是N、O、F,它们的氢化物均为分子晶体,氢化物中含有氢键,选项C正确;D.甲、戊元素不能确定,则原子序数的关系不能确定,若甲为C元素,则戊为Se元素,不是5倍的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8.下列实验只能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是( )
A. 将氧化铁和水直接加热 B.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铁粉
C. 氧化铁先用盐酸溶解再加烧碱溶液 D. 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A不选;
B、水蒸气能与炽热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不选;
C、氧化铁先用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加烧碱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C选;
D、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不选。
答案选C。
19.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B.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HClO
C. 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
【详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的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次氯酸,A项错误;
B.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说明该溶液含HClO和H+,B项错误;
C.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不会与KHCO3反应产生气体。新制氯水中存在氯化氢,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项错误;
D.新制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故光照新制氯水有氧气逸出,D项正确;
答案选D。
2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B.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一定是主族
C. 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
D. 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6个族,A项错误;
B. 副族和第VIII族都由长周期元素组成,但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B项错误;
C. 由元素周期表族的位置可知,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C项错误;
D. 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即稀有气体全部是气态,D项正确;
答案选D。
21.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处 B. 只有②处
C. ②和③处 D. ②、③、④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①正确;
②Cl2黄绿色、易溶于水、有毒性,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②中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②不正确;
③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但是要长进短出,因此③不正确;
④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为了充分反应,应该把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且反应需要加热,为保持气压平衡及防止尾气污染环境,还应有出气管和尾气处理装置,因此④不正确;
故答案选D。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二氧化硅俗称硅石 B.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 D.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无游离态的单质硅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23.实验室收集①一氧化氮、②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用排水法
B. ①和②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②用排水法
D. ①用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 = NO2 ,故一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则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
②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 = 2HNO3+NO,故二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综上:①用排水法收集、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项正确;
答案选D。
24.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
A. HF溶液 B. KOH溶液 C. 盐酸 D. 水玻璃
【答案】C
【解析】A. HF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A错误;B.强碱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很强的硅酸钠,KOH溶液可以保存在试剂瓶中,但不能使用玻璃塞,B错误; C. 盐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C正确;D. 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D错误,答案选C。
25.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0族 B. 第四周期ⅠA族
C. 第三周期ⅠA族 D. 第三周期ⅦA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X+结构示意图:,则可推知其质子数为:2+8+8+1=19,X是钾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B项正确;
答案选B。
2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横行元素性质基本相同
B. 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C. 同一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6小题, 共48分)
27.下图中A是气体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完成以下各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2 (2). NH3 (3). NO (4). NO2 (5). HNO3 (6). N2+3H22NH3,N2+ O2 2NO ,4NH3+ 5O2 NO +6H2O,2NO+O2 = NO2 ,3NO2+H2O = 2HNO3+NO,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解析】
【分析】A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单质,可与氧气发生连续氧化,可知应存在多种化合价,A应为N2,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2,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O+O2 = NO2 ,3NO2+H2O = 2HNO3+NO,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产生水蒸气 (2).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3). 3Fe+4H2O(g)Fe3O4+4H2 (4). H2O (5). Fe3O4 (6). 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7).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8). A (9).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解析】
【分析】装置A中水受热生成水蒸气,B中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混有水蒸气的氢气经过干燥管D干燥后进入E装置,与CuO反应生成Cu单质,加热E之前应该先通氢气把装置中的氧气排尽,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2)装置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
(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Cu+H2O,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
(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29.(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____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如下:2Mg+CO2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Ⅰ.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Ⅱ.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答案】 (1). ①下 (2). ②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3). ③NO (4). 氧化 (5). ④NO2+SO2===NO+SO3 (6). ①4Mg+2NO24MgO+N2 (7). ②Ⅰ.NaOH溶液 (8). Ⅱ.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 (9). 收集N2 (10). Ⅲ.badc
【解析】
【分析】(1)NO2红棕色à被SO2还原成NO,无色à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红棕色;
(2)Mg与CO2发生置换反应,同理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实验装置设计比较简单,包括:反应装置à除杂装置à收集装置,可从这几点入手答装置的作用和试剂;
【详解】(1) ①NO2红棕色,SO2无色,故下瓶颜色深;
②NO2有强氧化性,能被SO2还原成NO,故现象为: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③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2NO+O2 = 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体现了NO2的氧化性;
④由分析的现象可知,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
(2) ①由分析可知,Mg与N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
②Ⅰ.由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可知,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2;
Ⅱ. 干燥管是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装置B的作用是排水法收集N2;
Ⅲ. 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打开弹簧夹à a.通入N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à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à c.点燃酒精灯(确认充满NO2后才开始加热反应)。
30.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量足以产生使氧化铜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ag,m(H2O)=bg,则Ar(Cu)=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铜未完全起反应 ②氧化铜不干燥 ③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1). 2NH3+3CuO3Cu+3H2O+N2↑ (2). e→b→e (3). -16 (4). ①③ (5). m(CuO) (6). m(Cu) (7). m(Cu) (8). m(H2O)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2NH3+3CuO3Cu+3H2O+N2↑
3[Ar(Cu)+16] 54
m(CuO) m(H2O)
则=可解。
【详解】(1) 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N2↑;
(2)连接装置顺序思路:制取氨气→干燥氨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装置→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以便测铜相对分子质量),故答案为:e→b→e;
(3)由分析可得=,将m(CuO)=ag,m(H2O)=bg代入,化简得Ar(Cu)=-16;
(4) (4)由(3)可知得Ar(Cu)=-16,
①若Cu0未完全起反应,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
②若CuO不干燥,说明a偏小,b偏大,结果偏低;
③若Cu0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
④若碱石灰不干燥,说明氨气干燥不彻底,b偏大,结果偏低;
⑤若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但只要氨气干燥彻底,对结果不影响.
所以选项①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5)由分析中的实验原理可知,知道CuO或Cu的质量以及另一组可测数据即可求出Ar(Cu)。可知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m(CuO)和m(Cu),或m(Cu)和m(H2O)达到实验目的。
31.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比较A、C的原子半径A________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 硫 氟
(2)第二周期ⅦA族
(3)HF H2S
(4)NH3+HNO3=NH4NO3
【解析】据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9,C为x-7,据题意有x-9+x-7=x,则x=16,又由于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B的中子数为16,即S,那么A为N,C为F。
32.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2 (2). SO2 (3). H2SO4 (4). HCl (5). BaSO3 (6). BaSO4 (7). Cl2+SO2+2H2O===4H++SO42-+2Cl-
【解析】
【详解】(1) 由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且A、B和水反应的产物能与Ba(OH)2和AgNO3均产生沉淀, B能与Ba(OH)2产生沉淀,由此可知A为Cl2;B为SO2;
A、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 H2SO4+2HCl;
B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 SO2=== BaSO3↓+H2O;
含C、D的无色溶液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OH)2=== BaSO4↓+2H2O;
溶液D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C为H2SO4;D为HCl;E为BaSO3;F为BaSO4。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26小题,每小题2.0分,共52分)
1.试根据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推测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
B. 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
C. 可能存在过氧化铯
D. 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后面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是金属性递变规律,从Li->Cs,金属性增强;
【详解】A. 碱金属的正盐比酸式盐稳定,故碳酸铯比碳酸氢铯稳定,A项正确;
B. Cs的金属性很强,所以氢氧化铯是一种强碱,B项正确;
C. 由同族由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钾可知,可能存在过氧化铯,C项正确;
D. 铯与钾同主族且在钾下面,铯的金属性比钾强,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钾前面,D项错误;
答案选D。
2.依据阿伏加德罗定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
B.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C.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D.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比,不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故错误;B.同温同压下,若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两种气体的质量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否则不等,故错误;C.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与物质的量无关,故错误;D.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比等于密度比,故正确。故选D。
3.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氢原子数最少的是( )
A. 36 g H2O B. 51 g H2O2
C. 34 g OH- D. 38 g H3O+
【答案】C
【解析】
【详解】36 g H2O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6 g÷18 g·mol-1×2=4 mol;51 g H2O2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51 g÷34 g·mol-1×2=3 mol;34 g OH-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4 g÷17 g·mol-1×1=2 mol;38 g H3O+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38 g÷19 g·mol-1×3=6 mol。不难看出34 g OH-含有的氢原子数最少,故选C选项。
本题答案为C。
4.下列各组混合物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四氯化碳和水 B. 汽油和食用油
C. 浓硫酸和浓硝酸 D. 酒精和水
【答案】A
【解析】
【详解】两种互不相溶且密度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通常用分液漏斗分离。
A.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可能用分液漏斗分离,A项正确;
B.食用油易溶于汽油,汽油和食用油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错误;
C.浓硫酸和浓硝酸互溶,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C项错误;
D.酒精和水互溶,酒精和水混合物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D项错误;答案选A。
5.下列关于Si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
B. SiO2溶于水生成硅酸
C. SiO2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碳酸强
D. SiO2是两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硅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A项正确;
B.二氧化硅和水不反应,用二氧化硅和氢氧化钠溶液制取硅酸钠,再用硅酸钠制取硅酸,B项错误;
C.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C项错误;
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和HF的反应只是特性,D项错误;
答案选A。
6.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氨气 B. 氯气 C. 硝酸铵 D. 硝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的物质可以导电,据此判断。
【详解】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NH3和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生成离子而导电,即发生电离不是NH3本身,故NH3属于非电解质,故A正确;
B.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硝酸铵是盐,溶于水导电,但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硝酸是一元强酸,溶于水导电,但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7.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其中正确的是( )
A.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表示为CaO·Al2O3·3SiO2·3H2O
B. 镁橄榄石Mg2SiO4表示为MgO·SiO2
C. 正长石KAlSi3O8表示为K2O·Al2O3·3SiO2
D. 高岭石Al2(Si2O5)(OH)4表示为Al2O3·SiO2·2H2O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常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组合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
【详解】A. 钙沸石Ca(Al2Si3O10)·3H2O表示为CaO·Al2O3·3SiO2·3H2O,A项正确;
B. 镁橄榄石Mg2SiO4表示为2MgO·SiO2,B项错误;
C. 正长石KAlSi3O8表示为K2O·Al2O3·6SiO2,C项错误;
D. 高岭石Al2(Si2O5)(OH)4表示为Al2O3·2SiO2·2H2O,D项错误;
答案选A。
8.使溶液中的AlO2—完全转化成Al(OH)3,应选择的试剂最好是( )
A. 稀H2SO4 B. 盐酸 C. CO2 D. 氨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AlO2-可以和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故制备氢氧化铝时要用弱酸或弱碱,据此答题。
【详解】A.由于稀硫酸是强酸溶液,沉淀AlO2﹣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酸溶液中,故AlO2﹣难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A错误;
B.由于盐酸是强酸溶液,沉淀AlO2﹣时生成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酸溶液中,故AlO2﹣难以完全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故B错误;
C.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会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与AlO2﹣反应制备氢氧化铝,过量的碳酸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故C正确;
D.AlO2﹣只能在碱性或者中性环境存在,若使其转化为沉淀,需要用酸,氨水是弱碱溶液,不与AlO2﹣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9.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 煤 B. 石油 C. 氢能 D. 天然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故ABD项正确,氢气属于新型清洁能源,C项错误。
答案选C。
10.下列化学事实,不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的是( )
A. 钠在常温下与水剧烈反应,铁只能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B. 钠与氯气反应有白烟产生,铁与氯气反应有棕黄色烟产生
C. 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反应时,钠比铁要剧烈得多
D. 钠在空气中很快被氧化为氧化钠,铁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答案】B
【解析】
【分析】比较钠与铁的活动性,可以比较其金属性。
【详解】A.钠比铁更易与水发生反应,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A项正确;
B.钠与氯气反应有白烟产生,铁与氯气反应有棕黄色烟产生,只是产物氯化钠与氯化铁颜色不同,不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B项错误;
C.钠与盐酸反应比铁要剧烈得多,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C项正确;
D.钠比铁更易与氧气发生反应,能说明钠的活动性比铁强,D项正确;
答案选B。
11.现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三种气体的分子个数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答案】D
【解析】
【详解】都含有1 mol氧原子,则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臭氧(O3)三种气体物质的量分别为1 mol, mol, mol,分子数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即为6∶3∶2。D项正确;
答案选D。
12.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B. 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C. 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一定没有K+
D. 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得Fe(OH)3沉淀而不是胶体,A项错误;
B. 因为2NaHCO3 Na2CO3+ H2O+ CO2↑,所以不能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B项错误;
C. K+的焰色反应现象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所以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无法知道是否有K+,C项错误;
D. Na2O2可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均产生氧气,故可以用于呼吸面具中,D项正确;
答案选D。
13.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SO2+2Fe3++2H2O===+2Fe2++4H+,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还原性Cr3+>Fe2+>SO2
B. 氧化性Cr2O72->SO2>Fe3+
C. 两个反应中Fe2(SO4)3均作还原剂
D. Cr2O72-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 中,SO2做还原剂,Fe2+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SO2Fe2+,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中Fe2+为还原剂, Cr3+为还原产物,所以还原性: Fe2+Cr3+,综上所述还原性:SO2Fe2+Cr3+,故A错误;
B.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中,Fe3+做氧化剂,SO42-为氧化产物,SO2为还原剂,所以氧化性:Fe3+SO42-SO2,反应Cr2O72-+6Fe2++14H+===2Cr3++6Fe3++ 7H2O中, Cr2O72-为氧化剂, 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 Cr2O72-Fe3+,综上所述氧化性:Cr2O72-Fe3+SO2,故B错误;
C.反应SO2+2Fe3++2H2O===SO42-+2Fe2++4H+ 中, 铁元素化合价降低, Fe2(SO4)3为氧化剂,故C错误;
D.重铬酸根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也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D。
14.在容积为672 mL的烧瓶中充满NO和NO2的混合气体,将其倒立在水槽里,去塞后再通入280 m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且液体充满烧瓶(气体体积都已折合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反应为NO+NO2+O2+H2O===2HNO3
B. 总反应为4NO+8NO2+5O2+6H2O===12HNO3
C.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30 mol·L-1
D. 生成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60 mol·L-1
【答案】B
【解析】
【分析】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列方程组,求出氧气、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之比,可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详解】标准状况下672mL的混合气体:n(NO)+n(NO2)==0.03mol,
(O2)==0.0125mol,
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n(NO)+n(NO2)=4n(O2),
解之得n(NO)=0.01mol,n(NO2)=0.02mol,
所以总的方程式为:4NO+8NO2+5O2+6H2O═12HNO3,
由氮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生成的HNO3物质的量为0.03mol。
水全部充满烧瓶,形成硝酸溶液体积为0.672L,硝酸的浓度为:0.03mol÷0.672L=0.045mol/L。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选B。
15.臭氧可以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化学方程式为KI+O3+H2O―→KOH+I2+O2(未配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O3在反应中被还原为O2 B. 该反应的还原产物为I2
C. 1 mol O3在反应中得到2 mol电子 D. 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3
【答案】C
【解析】A.因氧气和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是0,所以臭氧生成氧气时未发生化合价的变化,故A错误;B.在该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所以KI是还原剂,氧化产物是I2,故B错误;C.1molO3在反应中得到1mol×(2-0)=2 mol电子,故C正确;D.该反应的氧化产物是碘,还原产物是氢氧化钾,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O3+H2O=2KOH+I2+O2,由方程式可知,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D错误,答案选C。
1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氯分子的是( )
A. 氯水 B. 液氯 C. 盐酸 D. 食盐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A项错误;
B. 液氯是纯净物,其中只含有氯分子,B项正确;
C. 盐酸是氯化氢溶液,含有水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C项错误;
D. 食盐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D项错误;
答案选B。
17.如下图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下来的,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丁一定是金属元素,其金属性比丙强
B. 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显强酸性
C. 乙的氢化物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且分子间存在氢键
D. 戊的原子序数一定是甲的5倍,且原子半径比甲大
【答案】C
【解析】分析: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位置可知,甲、乙一定为第二周期元素,丙为第三周期元素,丁、戊为第四周期元素,A.丁不一定是金属元素;B.若丙为P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强酸;C.乙元素可能是N、O、F,则氢化物中含有氢键;D.甲、戊元素不能确定,则原子序数的关系不能确定。
详解:已知甲、乙、丙为短周期主族元素,由图可知甲、乙位于第二周期,丙为与第三周期,丁、戊为第四周期,A.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丁可能是As、Ge、Ga元素,所以丁不一定是金属元素,选项A错误;B.丙元素可能是Si、P、S,若丙为Si、P元素,则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是强酸,选项B错误;C.乙元素可能是N、O、F,它们的氢化物均为分子晶体,氢化物中含有氢键,选项C正确;D.甲、戊元素不能确定,则原子序数的关系不能确定,若甲为C元素,则戊为Se元素,不是5倍的关系,选项D错误。答案选C。
18.下列实验只能制备氢氧化铁沉淀的是( )
A. 将氧化铁和水直接加热 B. 将水蒸气通过炽热铁粉
C. 氧化铁先用盐酸溶解再加烧碱溶液 D. 饱和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铁不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A不选;
B、水蒸气能与炽热铁粉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B不选;
C、氧化铁先用盐酸溶解生成氯化铁和水,再加烧碱溶液得到氢氧化铁沉淀,C选;
D、饱和的氯化铁溶液逐滴滴入沸水中,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D不选。
答案选C。
19.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
A. 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B.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说明该溶液一定不含HClO
C. 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O2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制氯水中含有三分子、四离子:水分子、氯分子、次氯酸分子、氢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次氯酸根离子。
【详解】A.新制氯水中存在的次氯酸有漂白性,能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次氯酸,A项错误;
B. 加入石蕊溶液,溶液会先变红后褪色,说明该溶液含HClO和H+,B项错误;
C.次氯酸酸性比碳酸弱,不会与KHCO3反应产生气体。新制氯水中存在氯化氢,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项错误;
D.新制氯水中存在次氯酸,,故光照新制氯水有氧气逸出,D项正确;
答案选D。
2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8个族
B. 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一定是主族
C. 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
D. 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全部是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和16个族,A项错误;
B. 副族和第VIII族都由长周期元素组成,但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组成的族不一定是主族,还有0族,B项错误;
C. 由元素周期表族的位置可知,从左向右数第13列是第ⅢB族,C项错误;
D. 元素周期表中0族元素的单质,即稀有气体全部是气态,D项正确;
答案选D。
21.已知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若用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其与金属的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 )
A. ①和②处 B. 只有②处
C. ②和③处 D. ②、③、④处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氯气,因此不需要加热,因此①正确;
②Cl2黄绿色、易溶于水、有毒性,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因此②中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杂质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因此②不正确;
③浓硫酸可以干燥氯气,但是要长进短出,因此③不正确;
④氯气与金属反应时,为了充分反应,应该把导管伸到试管的底部,且反应需要加热,为保持气压平衡及防止尾气污染环境,还应有出气管和尾气处理装置,因此④不正确;
故答案选D。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天然二氧化硅俗称硅石 B. 石英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 水晶是无色透明的石英晶体 D.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单质硅
【答案】D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的硅元素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无游离态的单质硅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23.实验室收集①一氧化氮、②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下列收集方法正确的是( )
A. ①和②都用排水法
B. ①和②都用向上排空气法
C. ①用向上排空气法,②用排水法
D. ①用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一氧化氮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2NO+O2 = NO2 ,故一氧化氮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则用排水法收集一氧化氮;
②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3NO2+H2O = 2HNO3+NO,故二氧化氮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为二氧化氮密度比空气大,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综上:①用排水法收集、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D项正确;
答案选D。
24.下列试剂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的是( )
A. HF溶液 B. KOH溶液 C. 盐酸 D. 水玻璃
【答案】C
【解析】A. HF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HF溶液保存在塑料瓶中,A错误;B.强碱能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黏性很强的硅酸钠,KOH溶液可以保存在试剂瓶中,但不能使用玻璃塞,B错误; C. 盐酸与二氧化硅不反应,能贮存在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里,C正确;D. 水玻璃是硅酸钠溶液,不能用磨口玻璃塞,D错误,答案选C。
25.已知X+结构示意图如下图,则X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 第二周期0族 B. 第四周期ⅠA族
C. 第三周期ⅠA族 D. 第三周期ⅦA族
【答案】B
【解析】
【详解】X+结构示意图:,则可推知其质子数为:2+8+8+1=19,X是钾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ⅠA族,B项正确;
答案选B。
26.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横行元素性质基本相同
B. 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C. 同一纵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D. 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元素的性质不同,故A错误;
B.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元素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故B正确;
C.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同一纵行元素电子层数自上而下依次递增,故D正确;
本题答案为A。
分卷II
二、填空题(共6小题, 共48分)
27.下图中A是气体单质,根据下图所示的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完成以下各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N2 (2). NH3 (3). NO (4). NO2 (5). HNO3 (6). N2+3H22NH3,N2+ O2 2NO ,4NH3+ 5O2 NO +6H2O,2NO+O2 = NO2 ,3NO2+H2O = 2HNO3+NO,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解析】
【分析】A是常见的无色气体单质,可与氧气发生连续氧化,可知应存在多种化合价,A应为N2,则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N2,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O+O2 = NO2 ,3NO2+H2O = 2HNO3+NO,3Cu+8HNO3 (稀)= 3Cu(NO3)2+2NO↑+4H2O。
28.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检验产物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3)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两个装置中应先点燃________________处的酒精(喷)灯,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产生水蒸气 (2). 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3). 3Fe+4H2O(g)Fe3O4+4H2 (4). H2O (5). Fe3O4 (6). 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7). 黑色固体变成红色,玻璃管内壁上有水珠生成 (8). A (9). 收集H2并检验其纯度
【解析】
【分析】装置A中水受热生成水蒸气,B中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四氧化三铁和氢气,混有水蒸气的氢气经过干燥管D干燥后进入E装置,与CuO反应生成Cu单质,加热E之前应该先通氢气把装置中的氧气排尽,防止氢气与氧气混合加热发生爆炸,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1)铁与水蒸气反应的条件是高温,水的状态是气体,所以A装置的作用是产生水蒸气;反应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烧瓶底部放碎瓷片的作用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
(2)装置B中是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为3Fe+4H2O(g)Fe3O4+4H2;氢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水是氧化剂,反应中铁元素化合价升高,铁是还原剂,四氧化三铁是氧化产物;
(3)E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气体进入E装置前要干燥,否则会有危险,硬质玻璃管可能炸裂,因此D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水蒸气(或干燥H2);
(4)氢气还原氧化铜得到铜和水,即H2+CuOCu+H2O,所以E中的实验现象是硬质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硬质玻璃管右端管壁有液滴生;
(5)若先点燃B处,铁会与氧气先发生反应,所以须先点燃A处;氢气是可燃性气体混有空气会发生爆炸,所以点燃E处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验证氢气的纯度,方法是:收集一试管气体,将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若发出噗的声音,说明气体纯净;若发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29.(1)某化学学习小组为探究NO2和SO2的反应,进行如下实验(如图所示)。
①图甲两集气瓶中________(填“上”或“下”)瓶颜色深。
②图乙中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丙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说明NO2在该反应中显____________性。
④由图乙和图丙中的现象写出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课外活动小组探究镁与NO2的反应。已知镁与CO2反应如下:2Mg+CO22MgO+C
①该小组采用类比Mg与CO2反应的思路对Mg与NO2的反应进行预测,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设计实验验证猜测(用于连接玻璃管的乳胶管均内衬锡纸)
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
Ⅰ.装置A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Ⅱ.干燥管和装置B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a.通入NO2
b.打开弹簧夹
c.点燃酒精灯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
【答案】 (1). ①下 (2). ②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3). ③NO (4). 氧化 (5). ④NO2+SO2===NO+SO3 (6). ①4Mg+2NO24MgO+N2 (7). ②Ⅰ.NaOH溶液 (8). Ⅱ.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 (9). 收集N2 (10). Ⅲ.badc
【解析】
【分析】(1)NO2红棕色à被SO2还原成NO,无色à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红棕色;
(2)Mg与CO2发生置换反应,同理写出Mg与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实验装置设计比较简单,包括:反应装置à除杂装置à收集装置,可从这几点入手答装置的作用和试剂;
【详解】(1) ①NO2红棕色,SO2无色,故下瓶颜色深;
②NO2有强氧化性,能被SO2还原成NO,故现象为:两气体混合后,颜色消失;
③NO遇空气被氧化成NO2:2NO+O2 = NO2,“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SO2和NO2反应的产物中有NO,体现了NO2的氧化性;
④由分析的现象可知,NO2和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SO2===NO+SO3;
(2) ①由分析可知,Mg与NO2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Mg+2NO24MgO+N2;
②Ⅰ.由资料信息:2NO2+2NaOH===NaNO3+NaNO2+H2O可知,装置A中的试剂是NaOH溶液,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NO2;
Ⅱ. 干燥管是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NO2避免污染环境。装置B的作用是排水法收集N2;
Ⅲ. 实验开始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b.打开弹簧夹à a.通入NO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à d.当硬质玻璃管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关闭弹簧夹à c.点燃酒精灯(确认充满NO2后才开始加热反应)。
30.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量足以产生使氧化铜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ag,m(H2O)=bg,则Ar(Cu)=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氧化铜未完全起反应 ②氧化铜不干燥 ③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氯化铵与氢氧化钙混合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和________,或________和_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 (1). 2NH3+3CuO3Cu+3H2O+N2↑ (2). e→b→e (3). -16 (4). ①③ (5). m(CuO) (6). m(Cu) (7). m(Cu) (8). m(H2O)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2NH3+3CuO3Cu+3H2O+N2↑
3[Ar(Cu)+16] 54
m(CuO) m(H2O)
则=可解。
【详解】(1) 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3Cu+3H2O+N2↑;
(2)连接装置顺序思路:制取氨气→干燥氨气→氨气与氧化铜反应装置→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以便测铜相对分子质量),故答案为:e→b→e;
(3)由分析可得=,将m(CuO)=ag,m(H2O)=bg代入,化简得Ar(Cu)=-16;
(4) (4)由(3)可知得Ar(Cu)=-16,
①若Cu0未完全起反应,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
②若CuO不干燥,说明a偏小,b偏大,结果偏低;
③若Cu0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说明b偏小,结果偏大;
④若碱石灰不干燥,说明氨气干燥不彻底,b偏大,结果偏低;
⑤若NH4C1与Ca(OH)2混合物不干燥,但只要氨气干燥彻底,对结果不影响.
所以选项①③正确,故答案为:①③
(5)由分析中的实验原理可知,知道CuO或Cu的质量以及另一组可测数据即可求出Ar(Cu)。可知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m(CuO)和m(Cu),或m(Cu)和m(H2O)达到实验目的。
31.A、B、C为短周期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A、C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原子的质子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1)写出A、B、C三元素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C的氢化物与B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比较A、C的原子半径A________C,写出A的气态氢化物与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氮 硫 氟
(2)第二周期ⅦA族
(3)HF H2S
(4)NH3+HNO3=NH4NO3
【解析】据A、B、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A、C处于第二周期,B处于第三周期,设B的原子序数为x,则A为x-9,C为x-7,据题意有x-9+x-7=x,则x=16,又由于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则B的中子数为16,即S,那么A为N,C为F。
32.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填空。
(1)写出A~F各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2)写出A、B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l2 (2). SO2 (3). H2SO4 (4). HCl (5). BaSO3 (6). BaSO4 (7). Cl2+SO2+2H2O===4H++SO42-+2Cl-
【解析】
【详解】(1) 由A、B是两种有刺激气味的气体。且A、B和水反应的产物能与Ba(OH)2和AgNO3均产生沉淀, B能与Ba(OH)2产生沉淀,由此可知A为Cl2;B为SO2;
A、B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SO2+2H2O=== H2SO4+2HCl;
B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 SO2=== BaSO3↓+H2O;
含C、D的无色溶液与B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 Ba(OH)2=== BaSO4↓+2H2O;
溶液D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AgNO3===AgCl↓+HNO3;
故C为H2SO4;D为HCl;E为BaSO3;F为BaSO4。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