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2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2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252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展开河南省安阳市第三十六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a-40; Cu-64
第I卷(选择题)
一、 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人们会利用纳米级(1-100nm,1nm=10-9m)微粒物质制造出更加优秀的材料和器件,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纳米级微粒物质溶解于液体溶剂中形成一种分散系,对该分散系及分散质颗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 该分散系为溶液
C. 该分散系属于悬浊液
D. 该分散系放置一段时间可能很快出现分层现象
2. 家里的食用植物油混有较多的水分,你将采用下列何种方法分离( )
A. 过滤 B. 蒸馏 C. 分液 D. 萃取
3.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用半透膜分离淀粉胶体和KI溶液
B. 蒸馏操作时,应将温度计插入烧瓶中的溶液中
C. 用一束光线照射鸡蛋清水溶液时,顺着光线的方向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
D. 分液操作时,先将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再将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放出
4.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酸铁溶液中滴加氨水:Fe3++3OH-=Fe(OH)3↓
B. 碳酸氢钠溶于盐酸:HCO3-+H+=H2O+CO2↑
C. 硫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HSO4-+OH-=H2O+SO42-
D. 石灰石溶于硝酸:CO32-+2H+=H2O+CO2 ↑
5. 下列液体中,属于分散系,但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
①淀粉溶液 ② 乙醇 ③硅酸胶体 ④火碱溶液 ⑤Fe(OH)3胶体 ⑥肥皂水
A. ②④ B. ①③ C. ⑤⑥ D. ④
6. 下列关于电解质与导电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 NaCl是电解质,故NaCl晶体能导电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氯化氢不能导电
D. 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多
7. 需要配制500 mL 0.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实际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0.45 mol·L-1。可能的原因是( )
A. 转移时溶液没有冷却至室温 B. 容量瓶没有烘干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 D. 定容时仰视读数
8. 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NaCl溶液(BaCl2),加Na2CO3溶液,过滤
B. KNO3溶液(I2),加四氯化碳,分液
C. NaCl溶液(I2),加苯,分液
D. KNO3溶液(AgNO3),加NaCl溶液,过滤
9. NaOH、Na2CO3、NaCl、Na2SO4可按某种标准划为一类物质,下列分类标准不正确的是( )
A. 钠的化合物 B. 可与硝酸反应 C. 可溶于水 D. 电解质
10. 同温同压下,已知O2的密度为ρg/L,则NH3的密度为( )
A. 17ρ/32 g/L B. 32ρ/17 g/L C. 32/17ρ g/L D. 17/32ρ g/L
11. 下列事实或性质与胶体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三角洲
B. 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 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 减少失血
C. 同一钢笔使用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D. 硫酸钠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12. 下表对各组物质的分类标准及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液氧、空气、Cl2、铜丝 | H2CO3、H2O、H2SO4、HNO3 | NaCl溶液、盐酸、CuSO4·5H2O | NH3、NaOH、BaSO4固体 | |
分类标准 | 单质 | 酸 | 混合物 | 电解质 |
不属于该类的物质 | 空气 | H2O | 盐酸 | NH3 |
13. 下列实验操作所用仪器合理的是( )
A. 把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用玻璃棒引流
B. 用100mL量筒量取95.20 mL盐酸
C. 用托盘天平称取25.20gNaCl
D. 用500mL容量瓶配制50mL0.10mol/L溶液
14.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NaOH=Na++O2-+H+ B. NaHCO3=Na++ H++CO32-
C. Ca(NO3)2=Ca2++2(NO3)2- D. H2SO4=2H++SO42-
15.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 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⑤
16. 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 )
A. CH3COOH+NaOH===CH2COONa+H2O B. HNO3+KOH===KNO3+H2O
C. H2SO4+Ba(OH)2===BaSO4↓+2H2O D. 2HCl+Cu(OH)2===CuCl2+2H2O
17. 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胶体,当它跟Fe(OH)3胶体相混合时,能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 )
A. 该AgI胶粒带正电荷 B. 该AgI胶体带负电荷
C. 该AgI胶体进行电泳时,胶粒向阳极移动 D. 该AgI胶体是电解质
18. 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强碱性溶液中:K+、Al3+、Cl-、SO42-
B. 含有0.1 mol·L-1 Fe3+的溶液中:K+、Mg2+、I-、OH-
C. 含有0.1 mol·L-1Ca2+溶液在中:Na+、K+、CO32-、Cl-
D. 室温下,pH=1的溶液中:Cu2+、Fe3+、NO3-、SO42-
19. 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SO42—、HCO3— B. Cu2+、K+、SO42—、NO3—
C. Na+、K+、Cl-、NO3— D. Fe3+、K+、SO42—、Cl-
20. 在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行动中,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开车,因为酒中的乙醇分子可以使橙红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绿色的硫酸铬[Cr2(SO4)3 ]。下列有关重铬酸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铬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B. 在检查时重铬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C. 重铬酸钾具有强氧化性 D. 它由橙红色变为绿色是物理变化
21. V mL 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 a g,取V/4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0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mol/L)( )
A. 125a/9V B. 125a/18V C. 125a/36V D. 125a/54V
22.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Fe3++3OH —═Fe(OH)3↓
B. 钠与水的反应 Na+2H2O═Na++2OH﹣+H2↑
C. 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Cu+Ag+═Cu2++Ag
D. 大理石溶于醋酸 CaCO3+2CH3COOH═Ca2++2CH3COO﹣+H2O+CO2↑
23.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又不作还原剂的是( )
A. 2H2O O2↑+H2↑ B. 2H2O+2Na=2NaOH+H2↑
C. 2H2O+2F2=4HF+O2 D. H2O+3NO2=2HNO3+NO
24. 已知MnO、NO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而S2-、I-、Fe2+等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下列水溶液中的各组离子因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Na+、Ba2+、Cl-、SO42— B. MnO4-、K+、I-、H+
C. Ca2+、HCO3—、Cl-、K+ D. H+、Cl-、Na+、CO32—
25. 溶在100 mL 的溶液中溶有0.1 mol NaCl 和0.1 mol MgCl2,此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3mol/L B.2mol/L C. 0.3mol/L D. 0.2mol/L
26. 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①2FeCl2+Cl2===2FeCl3;
②2FeCl3+2HI===2FeCl2+2HCl+I2;
③H2SO3+I2+H2O===2HI+H2SO4;
A. Cl2> FeCl3> I2> H2SO4 B. I2> FeCl3>H2SO4> Cl2
C. FeCl3>I2>H2SO4> Cl2 D. Cl2> FeCl3>H2SO4>I2
27. 当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和AlCl3 3种溶液中Cl-的个数比为1:1:1时,3种溶液的体积比是( )
A. 2:3:6 B. 1:2:3
C. 3:2:1 D. 6:3:2
28. 将NaClO3和NaI按物质的量之比1∶1混合于烧瓶中,滴入适量硫酸,并水浴加热,反应后测得NaClO3和NaI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I2、Na2SO4和H2O,并产生棕黄色的气体X,则X为( )
A. Cl2 B. Cl2O C. Cl2O3 D. ClO2
29. 已知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几种微粒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2>I->Fe2+>Br->Cl-。由此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2Fe3++SO2+2H2O=SO42-+4H++2Fe2+ B. 2Br-+SO42-+4H+=SO2↑+Br2+2H2O
C. 2Fe2++2Br-+2Cl2=2Fe3++Br2+4Cl- D. 2Fe3++2I-=2Fe2++I2
30. 有Ba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VL,将它分成两等份。一份滴加硫酸,使Ba2+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AgNO3溶液,使Cl-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amolH2SO4、bmolAgNO3。则原混合溶液中的c(Na+)为( )
A. (2b-4a)/Vmol·L-1 B. (b-a)/Vmol·L-1
C. (2b-2a)/Vmol·L-1 D. (b-2a)/Vmol·L-1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 填空题(20空,每空2分,共40分)
-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回答下列问题:
(1)0.3mol NH3分子中所含原子数与 个H2O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相等。
(2)—定条件下,16g A和20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mol C和31.76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 。
(3)将标准状况下22.4 L的HCl 溶于水配成200 mL的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配制300 mL 0.5 mol·L-1氯化钠溶液,需要1.5 mol·L-1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 mL。
(4)某混合盐溶液中含有离子:Na+、Mg2+、Cl-、SO42-,测得Na+、Mg2+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 0.2mol·L-1、0.25mol·L-1、0.4mol·L-1,则c(SO42-) = 。
32. 某化学实验小组需用480 mL 0.5 mol/L的硫酸铜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 配制过程中需选用的容量瓶规格为 ;如果用胆矾(CuSO4·5H2O)来配制,需用胆矾的质量为 。
(2) 下面是配制硫酸铜溶液过程中的5个操作步骤:①向盛有胆矾的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使其溶解;②继续往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 cm处;③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 mL容量瓶中;④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后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⑤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序号)。
(3) 上述操作中,①、③都用到玻璃棒,其作用分别为
和 。
(4) 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硫酸铜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是 (填序号,下同);对所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无影响的是 。
①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②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液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容量瓶使用前未进行干燥
④所使用的容量瓶刚用某种浓度的硫酸铜溶液润洗过
⑤定容后,塞好瓶塞摇匀,装入用蒸馏水洗净的试剂瓶中
⑥没有洗涤溶解时所用的烧杯和玻璃棒
33. Ⅰ 根据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当有1 mol HNO3被还原时,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
(3)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
(4)将上述配平的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
Ⅱ A、B、C、D四种可溶性盐,阳离子分别可能是Ba2+、Na+、Ag+、Cu2+中的某一种,阴离子分别可能是NO、SO、Cl-、CO中的某一种。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只有C盐的溶液呈蓝色。
(5)向这四种盐溶液中分别加盐酸,B盐有沉淀产生,D盐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则它们的化学式应为:B ;C 。
(6)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C 。
②D+盐酸 。
【参考答案】
1-5 ACABD 6-10 CDDBA 11-15 DCADD
16-20 BCDCC 21-25 CDDBA 26-30 ADCBA
31.(1)0.4NA或2.408×1023 (2) 106g·mol-1
(3)5mol/L;100 (4)0.15mol·L-1
32.(1)500mL; 62.5g
(2)①③④②⑤;
(3)搅拌(或加速溶解、搅拌,加速溶解); 引流;
(4) ①②⑤⑥; ③
33.( 1)2:3
(2) 3NA
(4) 3Cu+8H++2NO3- ===3Cu2++2NO↑+4H2O
(5) AgNO3 CuSO4
(6) ①Ba2++SO42-=BaSO4↓ ②CO32-+2H+=H2O+C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