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展开湖南省常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时量: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U是重要的核工业原料,在自然界的丰度很低。U的浓缩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下列有关U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U原子核中含有92个中子 B.U原子核外有143个电子
C.U与U互为同位素 D.U与U互为同素异形体
2.除第一周期外,关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下列变化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B.从左到右,元素原子的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C.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数从+1递增到+7,负价由-4递变到-1
D.从左到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3.据报道,科学家新合成了一种抗癌、治癌的药物,其化学式可表示为10B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0B20为硼元素的一种原子 B.10B20为硼元素的一种单质
C.10B20的中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 D.10B20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4.下列变化过程中,原物质分子内共价键被破坏,同时有离子键形成的是( )
A.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 B.氯化氢溶于水
C.溴化氢气体与氨气相遇反应 D.锌和稀硫酸反应
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中的一部分,有关元素X、Y、Z、M的说法不正确的( )
A.Y、Z可形成ZY6分子 B.X原子最外层达到8电子结构
C.原子半径:Z>M>Y D.Z2-的结构示意图可表示为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的电子式为Na
B.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可用电子式表示为:H×+·―→H+[]-
D.重水的化学式为H2O(或D2O)
7.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酸性:H2SO4>HClO4>HBrO4 B.碱性:NaOH>KOH>RbOH
C.非金属性: P>S>Cl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F>HCl>H2S
8. 短周期元素中,同周期的X、Y、Z三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3ZO4<H2YO4<HX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X>Y>Z
B.非金属性:X<Y<Z
C.阴离子的还原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X、Y、Z的顺序由弱到强
9.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
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
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稀有气体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
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0.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能找到 ( )
A.新制农药元素 B.制催化剂元素
C.制半导体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元素
11.YBa2Cu8Ox(Y为元素钇)是磁悬浮列车中的重要超导材料,关于Y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钇元素属于金属 B.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差为50
C.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39 D.Y和Y是两种不同的核素
12.近20年来,同位素分析法在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中获得广泛应用。如在陆地生态研究中,2H、12C、15N、18O、34S等被用作环境分析指示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4S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16
B.1H218O的摩尔质量为20 g·mol-1
C.13C和15N核内的质子数相差2
D.2H+核外电子数为2
13.下列有关粒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HCl溶于水时,H—Cl键会断裂
B.H2O2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C.NH3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分子
D.Mg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4.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
A.CaCl2和Na2S B.Na2O和Na2O2
C.CO2和CaO D.HCl和NaOH
15.下列有关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B.核电站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能量来发电的
C.夏天为了更凉快,把室内空调温度设置很低,这样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
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
16.根据反应:2Ag++Cu===Cu2++2Ag,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Ag++e-===Ag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B.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C.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D.只要有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
18.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已经驶上北京街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
B.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
C.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D.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
19.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铜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
C.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
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
20.将金属A和金属B分别放入稀H2SO4中有氢气生成。若将金属A和金属B相连后投入稀H2SO4中发现A被腐蚀;B未被腐蚀。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活动性A>B
B.在后者装置中金属A发生还原反应,金属B发生氧化反应
C.还原性B>A
D.金属B的表面有明显气泡产生,金属A表面无明显现象
21.已知:① 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②H2(g)+S(g)===H2S(g) ΔH=-20.1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吸收热量241.8 kJ
B.1 mol H2O(g)和1 mol H2S(g)的能量相差221.7 kJ
C.由①②知,水的热稳定性小于硫化氢
D.若反应②中改用固态硫,1 mol S(s)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20.1 kJ
22.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又廉价方便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氢气 D.太阳能
23.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 )
A.电能、蒸汽 B.电能、风能 C.蒸汽、风能 D.煤、石油
24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 )
A.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2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26.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要 ,形成化学键要 。化学反应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取决于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时,该反应为 反应。
27.如图所示,组成一个原电池。
(1)当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
①Fe电极是________(填“正”或“负”)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u电极是________极,其电极反应为_________
(2)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铜是_____极,
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锌是____极,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
28.A、B、C、D为短周期元素,请根据下表信息回答问题。
元素 | A | B | C | D |
性质或结构信息 |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单质能助燃 | 气态氢化物显碱性 | +3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 | 第三周期原子半径最小 |
B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 ;B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2)C的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与强酸、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
2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第2周期 |
|
|
|
| ① |
| ② |
|
第3周期 |
| ③ | ④ | ⑤ |
| ⑥ | ⑦ | ⑧ |
第4周期 | ⑨ |
|
|
|
|
| ⑩ |
|
(1)⑤和⑩的元素符号是______和_______;写出⑤的氧化物的一种用途 。
(2)表中最活泼的金属是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写元素符号);
(3)表中能形成两性氢氧化物的元素是_________,分别写出该元素的氢氧化物与⑥、⑨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BBCB
6-10 DDCDC
11-15 BBAAC
16-20 BDCBA
21-25 DDADC
二:填空题
26、吸收能量 放出能量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放热 吸热
27、(1)①负 Fe-2e-===Fe2+ ②正 2H++2e-===H2↑
(2)正 负
28、(1)第二周期VA族 (氨气的电子式打不出来,麻烦自己写)
(2)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29、(1)Si;Br;生产光导纤维(制坩埚、玻璃、陶瓷等)。
(2)K;F;
(3)Al;2Al(OH)3+6H+2Al3++6H2O;Al(OH)3+OH-AlO2-+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