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南省周口市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上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贴腐蚀品的标志,图为腐蚀品标志,A不符合题意;
B.四氯化碳不易燃烧,图为易燃液体标志,B符合题意;
C.白磷属于剧毒品,图为剧毒品的标志,C不符合题意;
D.KClO3属于易爆物,应贴爆炸品的标志,图为爆炸品标志,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粉末状固体或固体小颗粒时,应用药匙或纸槽;取用块状固体时,应用镊子夹取
B. 取用细口瓶里的试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标签朝外拿起瓶子,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
C. 胶头滴管量取完一种试液后,可直接量取另一种不与其反应的试液
D. 当某实验没有明确的药品用量说明时,为看到明显现象,取用药品越多越好
【答案】A
【详解】A.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取用时可以用药匙,或者用镊子夹取。具体的操作是:先把容器横放,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滑落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容器。用药匙或纸槽将粉末状药品或小颗粒送到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竖起,使药品全部落到试管底,防止药品沾在试管壁,A正确;
B.如果瓶塞正放的话会腐蚀桌面,再放到试剂瓶上时会污染试剂,所以要瓶塞倒放;如果标签不向着手心,倾倒液体的残留液会流下时腐蚀标签,所以标签向着手心,B错误;
C..胶头滴管一般专瓶专用,若取另一种液体,会污染试剂,故需洗涤后再用,C错误;
D.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一般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D错误;
答案选A。
3.在精盐的提纯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得到的NaCl中无其他任何杂质
B. 检验所得NaCl中是否混有BaCl2,可用AgNO3溶液
C. 不必考虑所加试剂的顺序
D. 该实验分为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除去杂质时
【答案】D
【详解】A.粗盐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后可除掉难溶性杂质泥沙,再溶解,通过添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Mg2+)、过量氯化钡溶液(除SO42-)、过量碳酸钠溶液(除Ca2+、以及过量的Ba2+),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稀盐酸,除掉过量的氢氧根离子以及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最后蒸发结晶,氯化氢挥发,得到精盐,不含任何杂质太绝对了,故A错误;
B.检验所得NaCl中是否混有BaCl2,应检验阳离子钡离子,因为NaCl中有氯离子,正确的方法是:取少量NaCl配成溶液,滴加Na2SO4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混有BaCl2,故B错误;
C.BaCl2必须放在Na2CO3之前,否者不能除去过量的Ba2+,C错误。
D.根据A的分析,粗盐的提纯实验基本操作分为溶解、过滤和蒸发三个步骤,D正确;
答案选D。
4.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时,可将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
B. 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C. 蒸馏实验必须使用温度计
D. 粗盐提纯时,当蒸发到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答案】C
【详解】A.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使内外空气相通,保证液体顺利流出,故A正确;
B.单质碘易溶在四氯化碳中,可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故B正确;
C.利用自来水制备蒸馏水时不需要温度计,故C错误;
D.蒸发时注意温度不能过高而导致固体迸溅,当剩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故D正确。
答案选C。
5.下列有关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 g
B. 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C. 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D.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
【答案】B
【解析】A选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错误;B选项,碳是由原子构成的,根据规定,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即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为6.02×1023mol-1,正确;C选项,表示水的组成时,粒子名称不明确;D选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并非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错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 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总数目为3.5NA
C. HNO3的摩尔质量是63 g
D. 0.5NA个氯气(Cl2)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 mol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32g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A错误;B、0.5 mol H2SO4含有的原子数目为0.5 mol×7×NA=3.5NA,B正确;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C错误;D、0.5NA个Cl2的物质的量为mol=0.5 mol,D错误;故选B。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 标准状况下,22.4 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C. 标准状况下,18 g H2O的体积是22.4 L
D. 1 mol SO2的体积是22.4 L
【答案】B
【解析】A、常温常压下,气体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故11.2L氮气的物质的量小于0.5mol,故A错误;B、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分子数为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使用n=计算,故C错误;D、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明确,不一定是标准状况,故体积不一定是22.4L,故D错误;故选B。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L水中溶解了40 g NaOH后,所得溶液浓度为1 mol/L
B. 从1 L 2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0.5 L,该溶液的浓度为1 mol/L
C. 将2.24 L(标准状况)HCl气体溶于水制成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 配制1 L 0.2 mol/L的CuSO4溶液,需用25 g胆矾
【答案】C
【解析】A项,溶液的体积不是1 L,错误;B项,根据溶液均一性的特点,取出0.5 L该溶液,浓度仍应为2 mol/L,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2.24 L HCl气体为0.1 mol,溶液体积为0.1 L,正确;D项,0.2 mol CuSO4需由50 g胆矾提供,错误。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关于0.2 mol·L-1 K2SO4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1 000 mL水中所含K+、SO42-总数为0.3NA
B. 500 mL溶液中有0.1NA个K+
C. 1 L溶液中K+的浓度为0.4 mol·L-1
D. 1 L溶液中SO42-的浓度是0.4 mol·L-1
【答案】C
【详解】A.1L 0.2mol/L的K2SO4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0.2mol,钾离子物质的量为0.4mol,1L溶液中含溶质阴阳离子的总数为0.6NA个,但不是1L水中含有的,A错误;
B.500mL溶液中含有K+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离子数为0.2NA个,B错误;
C.0.2mol/L K2SO4溶液,每摩尔硫酸钾含有2mol钾离子,钾离子的浓度为硫酸钾的2倍,所以K+离子浓度是0.4mol/L,C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每摩尔硫酸钾含有1mol硫酸根,硫酸根离子的浓度等于硫酸钾的浓度为0.2mol/L,D错误。
答案选C。
10.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注意安全,可以从试剂的存放、使用及实验操作、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采取安全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①生石灰可以与浓盐酸放在同一个药品柜中;
②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
③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二氧化碳气体的气味;
④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要加垫石棉网;
⑤用酒精灯加热盛在烧瓶里的液体要加碎瓷片或沸石;
⑥在烧杯中稀释硫酸时,要使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流入浓硫酸中;
⑦用排水法收集加热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后期的操作是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取起集气瓶;
⑧点燃氢气前要验纯,但点燃甲烷气体前不需要验纯;
⑨废H2SO4溶液可用石灰水中和至溶液呈中性。
A. ②③④⑤⑧ B. ①②③④⑤⑨
C. ②③④⑤⑨ D. 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详解】①生石灰与浓盐酸能够反应生成氯化钙,不能放在同一个药品柜中,故①错误;
②由于化学试剂有毒或具有腐蚀性,实验过程中取用化学试剂不能用手直接去取,故②正确;
③闻气体的方法为,用手轻轻在试剂瓶口煽动,让少量的气体加入鼻孔,但可以直接用鼻子闻二氧化碳气体的气味,故③正确;
④烧杯不能直接加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要加垫石棉网,故④正确;
⑤加热混合液体时,混合液体可能会发生暴沸,所以用酒精灯加热盛在烧瓶里的液体要加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暴沸,故⑤正确;
⑥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硫酸时要使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流入中,加入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容易发生危险,故⑥错误;
⑦用排水法收集加热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后期的操作是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停止加热,防止倒吸,故⑦错误;
⑧甲烷属于易燃气体,点燃甲烷气体前也需要验纯,故⑧错误;
⑨废H2SO4溶液可用石灰水中和至溶液呈中性再排放,防止污染水源,故⑨正确;
正确的有②③④⑤⑨,答案选C。
11.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现在要将该固体NaOH配制成较纯的溶液,则其主要的实验操作过程应是( )
A. 溶解、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 溶解、加适量CaCl2溶液、过滤
C. 溶解、加适量Ca(OH)2溶液、过滤
D. 溶解、加适量盐酸、加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固体NaOH因吸收了空气中的CO2而含有杂质碳酸钠,要将该固体NaOH配制成较纯的溶液,只要将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杂质除去即可。A、BaCl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会引进杂质氯化钠,错误;B、CaCl2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会引进杂质氯化钠,错误;C、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可以用于除去碳酸钠,正确;D、盐酸能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不能用作除杂试剂,错误。
1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和“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摩尔质量等于其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B.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C. 0.012 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NA
D. 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答案】C
【详解】A.摩尔质量有单位为g/mol,而相对分子(原子)质量单位为1,二者不相等,故A错误;
B.“物质的量”是物理量,不是单位,其单位mol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故B错误;
C.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即为NA,故C正确;
D.有的物质不是由分子组成的,而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故D错误;
答案选C。
13.下列仪器:①容量瓶②蒸镏烧瓶③漏斗④燃烧匙⑤天平⑥分液漏斗⑦胶头滴管,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
A. ①③⑤ B. ②④⑦ C. ①②⑥ D. ②③⑥
【答案】D
【解析】常用的物质分离的方法:过滤、萃取分液、蒸馏、分馏,各种方法所用的物质分离仪器有:②蒸馏烧瓶、③漏斗、⑥分液漏斗.故选D.
1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检验Cl-的试剂是硝酸银和硝酸
B. 检验SO42-的试剂是氯化钡和盐酸
C. 检验CO32-的试剂是盐酸、澄清石灰水和氯化钙
D. 向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有SO42-
【答案】D
【解析】向含Ag+或CO32-、SO42-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也会生成白色沉淀,D错误。
1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 L
B. 25 ℃、101 kPa下,64 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 在常温常压下,11.2 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D. 标准状况下,11.2 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答案】B
【详解】A.氦气是一个原子组成的,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物质的量为1mol,在标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故A错误;
B.64g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为64g÷64g/mol=1mol,1mol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3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为3NA,故B正确;
C.不是标况下,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
D.标准状况下,水的状态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D错误;
答案选B。
16.同温、同压下,某容器充满O2重116 g,若充满CO2重122 g,现充满某气体重114 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28 B. 60
C. 32 D. 44
【答案】A
【详解】同温同压下,氧气、二氧化碳及未知气体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下,它们的物质的量相等,设气体物质的量为n,则n×(44g/mol-32g/mol)=122g-116g,解得n=0.5mol,令未知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为y,则0.5mol×(44g/mol-y g/mol)=122g-114g,解得y=28,故答案选A。
17.如图是某溶液在稀释过程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图,根据图中的数据分析得出V值等于( )
A. 2 B. 3 C. 4 D. 5
【答案】C
【详解】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1 L×2 mol/L=V L×0.5 mol/L,解得V=4。答案选C。
18.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a g,取 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g Al3+的物质的量为故v/4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n(SO42-)=3n(Al3+),故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取mL溶液稀释到4 V mL,则稀释后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答案选C
19.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洋植物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
某化学兴趣小组将上述流程②③设计成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1)写出提取流程中①③实验操作的名称:①__________,③________。
(2)四氯化碳是无色、密度比水大的液体。F中下层液体的颜色为________色,上层液体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3)从F中得到碘单质还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答案】(1). 过滤 (2). 萃取 (3). 紫 (4). KCl (5). 分液、蒸馏
【详解】(1)根据流程可知,分离不溶物与溶液的方法为过滤,因为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比水大,且碘和有机溶剂易于分离,所以用萃取;
(2)四氯化碳不溶于水,比水重,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溶解度大于水中,四氯化碳层为紫红色,上层为主要溶质是氯化钾;
(3)F为萃取后碘的混合液,首先分液得到含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要得到碘单质还需进行的操作是蒸馏。
20.(1)5.4 g H2O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__________个水分子,含有________mol H。
(2)11.7 g NaCl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含有________个Na+,________________个Cl-,共含离子________mol。
(3)6.02×1022个OH-的质量为________,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这些OH-与________mol NH3的质量相同,和________g Na+含有的离子数相同。
【答案】(1). 0.3 mol (2). 1.806×1023 (3). 0.6 (4). 0.2mol (5). 1.204×1023 (6). 1.204×1023 (7). 0.4 (8). 1.70 g (9). 0.90 mol (10). 1 mol (11). 0.10 (12). 2.30
【详解】(1)根据n=m/M可知5.4 g H2O的物质的量是5.4g÷18g/mol=0.3mol,含有0.3mol×6.02×1023/mol=1.806×1023个水分子,含有0.3mol×2=0.6 mol H。
(2)根据n=m/M可知11.7 g NaCl的物质的量是11.7g÷58.5g/mol=0.2,根据化学式可知含有0.2mol×6.02×1023/mol=1.204×1023个Na+,0.2mol×6.02×1023/mol=1.204×1023个Cl-,共含离子0.4 mol。
(3)根据n=N/NA可知6.02×1022个OH-的物质的量是0.1mol,质量为0.1mol×17g/mol=1.7g,1个氢氧根离子含有9个质子,含有质子的物质的量为0.90mol,1个氢氧根离子含有10个电子,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于氢氧根和氨气的摩尔质量均是17g/mol,则这些OH-与0.10 mol NH3的质量相同。氢氧根和钠离子均带有1个电荷,则含有的离子数和0.1mol钠离子即2.30g Na+含有的离子数相同。
21.回答下列各小题中的问题,请用“>”“<”或“=”填空。
(1)质量相同的下列各组物质,所含“物质的量”关系是:
①CO________CO2;②H2SO4________H3PO4。
(2)相同物质的量的下列各组物质,比较其质量的大小:
①HCl___HF;②HNO3___H3PO4;③Mg___Al;④Na+____Al3+。
(3)比较分子数目多少:
①9 g H2O________11 g CO2;②1 g H2________1 g O2。
(4)比较下列物质中氢原子数目多少:
①4.9 g H2SO4________5.4 g H2O;②1.6 g CH4________0.4 g H2。
【答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详解】(1)根据n=m/M可知质量相同时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成反比。则
①CO的摩尔质量是28g/mol,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44g/mol,则物质的量是CO>CO2;
②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均是98g/mol,则物质的量是H2SO4=H3PO4。
(2)根据m=nM可知相同物质的量时,质量与摩尔质量成正比。则
①氯化氢的摩尔质量是36.5g/mol,HF的摩尔质量是20g/mol,则质量HCl>HF;
②硝酸的摩尔质量是63g/mol,磷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则质量HNO3<H3PO4;
③镁的摩尔质量是24g/mol,铝的摩尔质量是27g/mol,则质量Mg<Al;
④钠离子的摩尔质量是23g/mol,铝离子的摩尔质量是27g/mol,则质量Na+<Al3+。
(3)根据N=nNA可知物质的量越多,分子数越多。则
①9 g H2O的物质的量是9g÷18g/mol=0.5mol,11 g CO2的物质的量是11g÷44g/mol=0.25mol,所以水分子数大于二氧化碳的分子数;
②1 g H2的物质的量是1g÷2g/mol=0.5mol,1 g O2的物质的量是1g÷32g/mol=1/32 mol,所以氢气的分子数大于氧气的分子数。
(4)①4.9 g H2SO4的物质的量是4.9g÷98g/mol=0.05mol,含有0.1mol氢原子。5.4 g H2O的物质的量是5.4g÷18g/mol=0.3mol,含有0.6mol氢原子,因此硫酸分子中氢原子数小于水分子氢原子数;
②1.6 g CH4的物质的量是1.6g÷16g/mol=0.1mol,含有0.4mol氢原子。0.4 g H2的物质的量是0.4g÷2g/mol=0.2mol,含有0.4mol氢原子,因此二者含有的氢原子数目相等。
22.实验室常用盐酸的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0 g·mL-1。
(1)此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2)配制100 mL该浓盐酸,需要标准状况下HCl的体积为________。
(3)配制100 mL 3.00 mol·L-1的盐酸,需以上浓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
(4)将10.0 mL 3.00 mol·L-1的盐酸与10.0 mL 1.00 mol·L-1的MgCl2溶液混合,则混合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变)
【答案】(1). 12.0 mol·L-1 (2). 26.88 L (3). 25.0 mL (4). 2.50 mol·L-1
【详解】(1)根据可知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20 g·mL-1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0mol/L;
(2)配制100 mL该浓盐酸,需要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0.1L×12mol/L=1.2mol,在标准状况下HCl的体积为1.2mol×22.4L/mol=26.88 L;
(3)设需浓盐酸的体积为V,根据稀释定律可知3.00mol/L×0.1L=12.0mol/L×V,解得V=0.025 L=25.0mL;
(4)将10.0 mL 3.00 mol·L-1的盐酸与10.0 mL 1.00 mol·L-1的MgCl2溶液混合体积为20mL,则此混合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2.50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