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2018年8月帕克太阳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在不到7年的任务寿命期间,帕克将绕太阳运行24次,并逐渐缩短距离与太阳亲密接触。完成下列各题。
1.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
A. 日冕 色球 光球 B. 日珥 色球 光球
C. 光球 日珥 色球 D. 光球 色球 日冕
2. 帕克太阳探测器将借助某天体的引力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该天体最有可能是
A. 木星 B. 火星 C. 地球 D. 金星
【答案】1. D 2. D
【解析】
【1题详解】
太阳大气层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色球、日冕,选D。
【2题详解】
帕克太阳探测器是第一个飞入太阳日冕的飞行器,在不到7年的任务寿命期间,帕克将绕太阳运行24次,该探测器仅位于太阳表面上方3个太阳半径处,该位置在金星引力范围内,因此,探测器将可能借助某金星的引力调整轨道逐渐逼近太阳,选D。
【点睛】太阳大气层从内往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按如日远近,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市,每年夏天有“白夜现象”,即傍晚落日的余晖和第二天清晨的曙光连在一起,与该现象形成有关的大气作用是
A. 吸收作用 B. 保温作用 C. 散射作用 D. 反射作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白夜现象”主要是地平线附近的大气尘粒对地平线下或地平线附近的太阳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选C。
下图为我国云南丽江地区由红色砂岩形成的丹霞地貌——千龟山,巨鳞状的山岩像一只只乌龟之背。完成下列各题。
4. 下列岩石,成因与千龟山上形成丹霞地貌的岩石相似的是
A. 板岩 B. 页岩
C. 石英岩 D. 花岗岩
5. 形成“乌龟之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沉积
B. 固结成岩
C. 风化
D. 风蚀
【答案】4. B 5. C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丹霞地貌是红色砂岩形成的,砂岩属于沉积岩,选项中页岩为沉积岩,板岩、石英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选B。
【5题详解】
从图中看,“乌龟之背”主要是指地表岩石久经外力风化导致岩石破裂、碎裂形成的一种地貌形态,据此分析选C。
下图为某地高空等压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④处为高气压中心
B. ③处盛行下沉气流
C. ①地的气温一定低于②地
D. ②地垂直气压差小于①地
7. 若①②③④间形成热力环流,则②地可能为
A. 白天的绿洲 B. 白天的海洋
C. 城市的郊外 D. 夜晚的湖泊
【答案】6. D 7. D
【解析】
【6题详解】
④处等压线向下弯曲,为低气压中心;③处向上拱起为高压中心,是因近地面气流上升聚集在此形成的; 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性质相反,据此①地是高压,②地为低压。①②相比,虽然①是高压,但气温不一定低于②地;②地为低压,垂直气压差小于①地,据此分析选D。
【7题详解】
若①②③④间形成热力环流,①②为近地面,则①为相对的冷源,②为相对热源。据此,②地可能为夜晚的绿洲、夜晚的海洋、城市、夜晚的湖泊,选D。
【点睛】常见的热力环流
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读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8. 表示大气向外辐射能量的箭头是
A. ①④⑥ B. ③④ C. ④⑥ D. ③④⑥
9. 导致“秋阴不散霜飞晚”的主要原因是
A. ①弱 B. ②弱 C. ③强 D. ⑤强
【答案】8. B 9. C
【解析】
【8题详解】
据图可知,大气向外辐射能量的箭头是③④,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指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选B。
【9题详解】
“秋阴不散霜飞晚”之“秋阴”说明是阴天,此时,大气层厚,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大气的保温作用较为明显,地面损失的热量在一定意义上得到补偿较多,近地面降温较慢,故“秋阴不散霜飞晚”,图中,③为指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选C。
【点睛】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需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之后地面吸收热量增温,地面以地面辐射的形式向外放散热量。近地面大气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近地面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后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放散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弥补地面辐射的热量损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该类辐射被称为大气逆辐射。据此,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完成下列各题。
10. 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 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 频繁的火山爆发
C. 生物的呼吸作用
D. 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11. 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0. A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图中显示,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A正确;频繁的火山爆发、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地质时期的变化不符,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后期,对应图示编号③④,选C。
读“地球近地面主要风带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2. 终年受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气压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13. 关于②风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只能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 B. 位于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间
C. 伦敦终年受该风带的影响 D. 该风带吹拂形成的洋流为暖流
【答案】12. C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风向及纬度位置可知,图中①风带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②风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③风带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则①风带与③风带之间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终年受其控制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选C。
【1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②风带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该风带能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该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这两个气压带均为动力因素形成的气压带;伦敦终年受北半球的风带的影响,②风带位于南半球,影响不到伦敦;该风带吹拂形成的洋流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据此分析选B。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14.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故人庄”作为聚落具有的特点是
①规模较小 ②规模较大 ③聚居的人口较少 ④聚居的人口较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显示“故人庄”位于山区,该类聚落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聚居的人口较少,据此分析选A。
【点睛】聚落分为山区聚落与平原聚落。山区聚落的特点是规模较小、聚居的人口较少;平原聚落的特点是规模较大、聚居的人口较多。
下图是一个模拟理想状态下洋流系统的实验装置,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水体,在透明水槽的内侧分别安放4只风扇,并同时开启风扇F2和F3。完成下列各题。
15. 实验模拟出的洋流系统可能是
A. 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
B. 北半球中高纬洋流系统
C. 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
D. 南半球中高纬洋流系统
16. 下图中等温线的分布符合该实验模拟洋流系统影响的是
A. B.
C. D.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东西两侧的风扇代表风向,即同时开启风扇F2和F3,则表示南侧受信风影响,北侧受西风影响,洋流系统呈现顺时针方向,而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就是受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形成的并呈现出顺时针方向。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受信风和盛行西风作用形成,呈现逆时针方向,与图示不符,中高纬洋流的成因与图示成因不符合。据此模拟的洋流可能是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选A。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该洋流系统为北半球中低纬洋流系统,大陆的东岸为自南向北流的暖流,大陆的西岸为自北向南流的寒流,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一致,北半球的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减小,且中低纬度的气温数值相对较高。据此结合选项选C。
【点睛】世界洋流分布规律:
1.中低纬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域,形成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大洋环流。
3.南极大陆外围,在南纬40°~60°附近海域终年受西风影响,形成横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风漂流,其性质为寒流。
4.北印度洋,形成“夏顺(时针)冬逆(时针)”的季风洋流,这主要与该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风,冬季刮东北季风有关。
某同学暑假去阿尔卑斯山研学旅行,图甲是其研学期间采集到的4种植被标本,图乙为该山地的局部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最有可能在①地采集到的植物标本是
A. 杉树叶 B. 草 C. 油橄榄叶 D. 枫叶
18. 下列与造成阿尔卑斯山南坡雪线高于北坡无关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坡度 D. 距海远近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显示,①地以下为山地针叶林带,而①地以上为高寒荒漠带,则该地位于森林与荒漠之间,最可能是二者之间过度的草原或荒漠草原,选B。
【18题详解】
阿尔卑斯山南坡为向阳坡、背风坡,坡度较大,故南坡雪线高于北坡,因主要受西风影响,对阿尔卑斯山这座大致呈东西走向的山体而言,距海远近与雪线高低无关,选D。
【点睛】雪线影响因素的判读 气候因素是影响雪线高低最常考查的内容,气候又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问题时必须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叠加,有时候可能两个因素冲突。在冲突的情况下,一般来说,降水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所以降水多的地方雪线低。
(一)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叠加时,例如天山,天山的北坡既是阴坡,同时又是迎风坡,雪线低。
(二)当气温和降水两个因素冲突时,例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是阳坡,但是却是迎风坡,在这里,降水的因素要大于温度因素的影响,因此,南坡雪线低。
下图示意亚欧大陆40°N左右四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完成下列各题。
19. 图中四地,最有可能表示伦敦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影响①、②两地1月和7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大气环流
C. 地形地貌 D. 洋流性质
【答案】19. A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四地均位于北半球,读图,根据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曲线判断,①地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较高,冬夏降水丰富、均匀,应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根据图中曲线,②地夏季高温多雨,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④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少雨,气温年较差大,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伦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选A。
【20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①、②两地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1月两地均受西风影响降水较多,7月,①地受西风影响降水多,②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因此导致①、②两地1、7月降水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B正确,故选B。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
第一步: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 热带 | 亚热带 | 温带 | 寒带 |
最冷月气温 | >15℃ | 0℃~15℃ | <0℃ | 最热月<5℃ |
季节变化 | 终年高温 | 冬暖夏热 | 冬寒夏热 | 终年严寒 |
气候类型 |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 亚热带季风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 | 温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 极地气候 |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 最冷月>15℃ | 全年多雨,>2000mm | 热带雨林 |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 热带草原 | ||
雨旱两季,>1500mm | 热带季风 | ||
全年很少,<250mm | 热带沙漠 | ||
亚热带 | 最冷月>0℃ | 冬雨型,300-1000mm | 地中海 |
雨热同期,800-1500mm | 亚热带季风 | ||
全年湿润,700-1000mm | 温带海洋性 | ||
温带 | 最冷月<0℃ | 雨热同期,500-1000mm | 温带季风 |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 温带大陆性 |
21.读某地区地质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地的岩层年龄比④地古老 B. ②地岩层成因与⑤地不同
C. ③处谷地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D. ④地岩石因受挤压变坚硬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地位于背斜的翼端,④地位于背斜的中心位置,故①地的岩层年龄不如④地古老;②地岩层为沉积岩,属于外力成因,⑤地为岩浆喷发形成的岩浆岩,二者的成因不同;③处谷地是向斜谷,属于内力成因与流水侵蚀的共同结果;④地岩石因受挤压变得脆弱易碎裂,据此分析选B。
【点睛】三大类岩石比较:
下图为北半球12月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列各题。
22. 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23. 关于①②③④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④两地气团均主动爬升
B. ②地降水的概率高于④地
C. ④地正处于强降雪天气中
D. ②④地未来两天气压升高
【答案】22. B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锋面仅发育于低压槽中,据图,根据锋面位置可知,甲西侧为低压,则甲处气压梯度力为自东向西,受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风向右偏成东南风,选B。
【23题详解】
④地气团位于冷锋锋前,受冷气团驱动被迫抬升,A错;②地、④地均位于冷锋的锋前,降水的概率相当,B错;④地位于冷锋锋前,冷锋一般为锋后降水,故该地强降雪天气的几率不大;②④地即将冷锋过境,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据此分析选D。
【点睛】锋面系统:
(1) 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 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天气变化: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的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下图为我省某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最可能是居住用地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
A. 居民就业方式的改变
B. 城市景观取代乡村景观
C. 人口从分散到集聚
D. 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城市功能区中,住宅用地占地面积最大,据此,图中甲最可能是城市住宅用地,选A。
【25题详解】
城镇土地利用规划有效地促进了同类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从而导致了城市功能分区,选D。
下图为我国1980-2016年出生人口数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影响1988年到本世纪初出生人数快速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经济的快速发展 B. 生育观念的改变
C. 产业结构的调整 D. 人口政策的实施
27. 若图中两个虚线圆圈内数据有较大的相关性,则2016年出生人数增长除了政策因素外,还有
A. 妇女就业状况的改善 B. 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C. 育龄妇女数量增多 D. 人口的大量迁入
【答案】26. D 27. C
【解析】
【26题详解】
图中显示,1988年到本世纪初出生人数快速下降,这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造成的,经济的快速发展、生育观念的改变、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不能造成如此明显的变化,据此分析选D。
【27题详解】
图中两个圆圈年龄相差30年左右,图中80年代第一个圆圈时段出现人口第一个高峰,该段出生人数在第二个圆圈时段时期导致育龄妇女人数增多,促使时段出生人数增多,据此分析选C。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其城市人口比重达68%。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示意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能够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 B. 城市环境质量 C. 人口增长模式 D. 城市功能分区
29.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苏州与杭州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上海的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 南京的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小于宁波 D. 台州的城市服务范围被湖州覆盖
【答案】28. A 29. B
【解析】
【28题详解】
造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长三角的经济增长速度快,经济水平高,A对。城市环境质量、人口增长模式、城市功能分区不是成为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的主要原因,B、C、D错。据此分析选A。
【29题详解】
长江三角洲城镇中,苏州比杭州的城市等级低,服务功能少,A错。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B对。南京和宁波不在同一省区,在行政管理上没有隶属关系,C错。台州、湖州的服务等级相同,二者不具备相互覆盖关系,D错。据此分析选B。
下图示意1880~2015年全球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30.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可能会导致
A. 自然岛屿的岸线变长 B. 全球农业不断减产
C. 疫病的传播变得不易 D. 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31. 有关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恐龙生活的时期温暖干燥 B. 寒冷期比温暖期更长
C. 间冰期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D. 一直处于波动上升中
【答案】30. D 31. A
【解析】
【30题详解】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变化的影响可能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自然岛屿的岸线变短;全球农业短时间内可能会增加;疫病的传播变得容易;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率增加,据此分析选D。
【31题详解】
根据地质时期的气候图可知,恐龙生活的时期为中生代,气候温暖干燥; 寒冷期比温暖期短;间冰期全球气温波动上升;地质时期,气温一直处于波动变化,并非一直波动上升,据此分析A。
【点睛】全球变暖是近年气候变化的趋势,主要由自然原因所致,但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同时人类大量破坏森林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对温室气体的消耗减少。这些都加速了全球变暖的历程。
全球变暖会导致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人类生产活动方式变化,气候异常,极端天气增多,等等。
下图中X、Y、Z轴分别表示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箭头方向表示条件由劣到优)。完成下列各题。
32. 若X、Y、Z分别表示地形、气候和河流因素,则①、②、③、④所示区位中,最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若X、Y、Z分别表示资源、交通和政治因素,则①、②、③、④所示区位最符合武汉市特征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2. C 33. B
【解析】
【32题详解】
根据材料,箭头方向表示条件由劣到优,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城市是地形、气候和河流因素都比较好的交点③处,选C。
【33题详解】
武汉是交通枢纽,是省会城市,交通、政治因素条件较好,但资源条件欠佳,若X、Y、Z分别表示资源、交通和政治因素,则②符合武汉市的区位,据此分析选B。
【点睛】城市形成的区位
1、自然因素是基础条件,包含气候、地形、水源等,其中,河流因具有供水和运输、防御功能,成为很多城市的选址地。
2、社会因素,包含经济因素(城市化、工业化、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等)、行政因素、旅游因素、科技因素等。
下图表示世界2010-2016年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完成下列各题。
34.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依次是
A. 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 B. 石油、天然气、煤、水电和核电
C. 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和核电 D. 煤、水电和核电、石油、天然气
35. 关于2010-2016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 B. 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一致
C. 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下降 D. 其它能源占比持续上升
【答案】34. A 35. A
【解析】
本题的立意在于考查条形统计图的判读方法,具体考查了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和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费构成。
【34题详解】
图中占比高的必为煤炭、石油,占比最小的为水电核电,煤炭先升后降,石油后升,据此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能源,依次是煤、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选A。
【35题详解】
2010-2016年世界能源消费结构显示,世界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也就是一直以化石能源为主;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和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不一致;清洁能源占比持续上升;其它能源占比并非持续上升,有波动。据此分析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左图为我国西北部分区域城市分布示意图,右图是乌鲁木齐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乌鲁木齐冬季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对该气候特征形成影响最大的大气活动中心是_______。
(2)图示区域最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_______和_______;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 分异规律。
(3)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呈_______状分布,影响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4)图示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说明自然资源具有_______性特点;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太阳能属于_______资源;该区域同属性且丰富的清洁能源最主要还有_______。
(5)简述河流对银川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寒冷 降水少(干旱)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温带)荒漠带 山地垂直带 地方性
(3)串珠状 交通线 地形(或水源)
(4)地域 气候 风能
(5)有利: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为发展水运提供条件。不利:河流丰水期易引发洪涝。
【解析】
【详解】(1)乌鲁木齐位于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的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此季节,对该气候特征形成影响最大的大气活动中心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2)图示区域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区域山体高大,最主要的自然带类型是温带荒漠带、山地垂直自然带;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地方性 分异规律。
(3)图中显示,塔里木盆地的聚落呈串珠状状分布在山麓地带和交通线附近,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交通线和水源。
(4)图示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特点;太阳能属于气候资源;该区域同属性且丰富的清洁能源最主要还有风能。
(5)河流对银川主要是供水和运输功能,主要保障生产、生活用水;为发展水运提供条件。但河流丰水期易引发洪涝。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某区域板块及边界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澳大利亚东北部某日某天气系统“内森”即将登陆。
材料三 2018年11月19日在斐济附近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530千米。
(1)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来看,地震属于_______灾害。斐济附近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地处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板块的_______(填“生长”或“消亡”)边界。
(2)此次地震发生时,震源位于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_______层,其地震波在传向莫霍面过程中速度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3)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内森”属于_______,其水平方向上气流呈_______时针(填“顺”或“逆”)辐合。“内森”登陆过程属于水循环的_______环节,其带来的降水天气,将导致登陆地区气温日较差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目前,A岛屿所在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为_______。其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发展与经济水平不同步的现象,主要表现为_______城市化。
(5)A岛屿地带性土壤土层深厚、肥力较低,从气候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
【答案】(1)地质地貌 太平洋 消亡
(2)地幔 减慢
(3)气旋 顺 水汽输送 减小
(4)高-低-高 滞后
(5)A岛屿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层厚;全年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肥力较低。
【解析】
【详解】(1)按照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发生过程来看,地震属于地质地貌灾害。斐济附近地处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活跃,多发地震。
(2)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530千米,已经超出了地壳,位于地幔层,其地震波在传向莫霍面过程中,由于是从地幔进入地壳,速度会“减慢”。
(3) “内森”是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因其位于南半球,其水平方向上气流呈顺时针辐合。“内森”登陆过程属于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其带来的降水天气,将导致登陆地区形成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减小。
(4)目前,A岛屿所在国家位于东南亚,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为高-低-高。其城市化主要表现为滞后城市化。
(5)A岛屿位于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强,成土母质层厚;全年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快,肥力较低。
【点睛】风的形成 台风产生必须具备特有的条件。一是要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热带洋面上的底层大气的温度和湿度主要决定于海面水温,台风只能形成于海温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内的海水水温都要高于26℃-27℃;二是要有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而且高层辐散必须超过低层辐合,才能维持足够的上升气流,低层扰动才能不断加强;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很小,才能使初始扰动中水汽凝结所释放的潜热能集中保存在台风眼区的空气柱中,形成并加强台风暖中心结构;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转作用有利于气旋性涡旋的生成。地转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两极增大,台风发生在大约离赤道5个纬度以上的洋面上。
台风可以带来丰沛的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但同时,台风还会带来狂风、暴雨和洪涝灾害。
台风登陆前后会产生风暴潮、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