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浙江省台州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登陆并开始实施月球探测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回答下列各题。
1. 对“嫦娥四号”运行干扰较大的太阳活动是
A. 磁暴 B. 黑子 C. 耀斑 D. 太阳风
2. 与地球相比,在月球背面进行天文观测的最大优势为
A. 离观测目标近 B. 地球电磁环境干扰弱
C. 气象条件适宜 D. 太阳可见光影响较小
【答案】1. D 2. B
【解析】考查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题详解】
磁暴不属于太阳活动A错误。黑子和耀斑发生在太阳大气层,没有脱离大气,是太阳大气释放能量的不稳定性造成的。BC错误。太阳风是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高能粒子流,会影响探测器的运行,正确答案选D。
【2题详解】
关键词月球背面与低频射电天文观测。读材料可知,嫦娥4号探测器是在月球背面进行月基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对于频率低于 10~20MHz的信号而言,由于地球电离层的反射或严重失真影响,以及地球上存在着低频无线电干扰源,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天文观测产生严重干扰,无法对该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进行探测研究。月球背面相对于正面地球电磁环境干扰较弱,是开展低频射电观测的一个独特的平台,相比于地球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理想环境,B正确。月球背面进行登录并观测,距离近并不是最主要原因,A错误。月球没有大气,无论是正面还是背面受气象干扰都比较小,C错误。月球有自转与公转,无论正面还是背面,由于昼夜交替,都有白天,都会被太阳光照射,都能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D错误。正确答案选B。
下图为我国某绿洲附近(99°E,40°N)地面气象观测站在7月27日至8月2日测得的气温、气压均值日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下列北京时间前后,绿洲和荒漠间风向发生显著变化的是
A. 6时 B. 10时
C. 14时 D. 18时
4. 根据观测记录,以下结论比较可信的是
A. 绿洲的气温变化幅度小于荒漠
B. 测站当地16时荒漠气温高于绿洲
C. 绿洲的升温时间大致晚于荒漠
D. 北京时间12时荒漠气温低于绿洲
【答案】3. A 4. C
【解析】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3题详解】
要想在绿洲和荒漠之间风向发生显著变化,必须存在高低气压的差异变化,由图可知,在6点前后,虚线代表气压,绿洲气压低于荒漠变成高于荒漠,气压梯度方向变化,即风向发生变化。正确答案选A。10点14点18点均未变化,BCD错误。
【4题详解】
由图可知,粗实线代表绿洲,气温变化幅度大于荒漠,A错误。测站当地16时荒漠气温和绿洲大致相等,B错误。绿洲的升温时间是大致晚于荒漠 ,因为比热容相对大,C正确。北京时间12时荒漠气温明显高于绿洲,D错误。
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下图为某区域略图,该地区存在着由古花岗岩经夷平作用形成的夷平面,其完整保存于玄武岩之下。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5. 图中夷平面形成前后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A. 岩浆侵入-外力作用-岩浆喷出
B. 外力作用-岩浆侵入-岩浆喷出
C. 岩浆侵入-岩浆喷出-外力作用
D. 岩浆喷出-外力作用-岩浆侵入
6. 图示地区南北部古夷平面分布高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南部
A. 侵蚀强度比较小 B. 断裂次数比较少
C. 下沉速度比较快 D. 抬升持续时间长
【答案】5. A 6. D
【解析】考查内外力作用。
【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外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夷平面形成前后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先有起伏的地表,其次再削高填低,图中有玄武岩,应当先是内力作用的断裂,然后岩浆侵入后来外力侵蚀或者沉积,高的山脉侵蚀,低的就沉积,最后玄武岩覆盖是岩浆喷出,正确答案选A。
【6题详解】
图可知,南部大断裂带明显较多,所以断裂次数相对多一些,B错误,同时南部夷平面海拔较高,说明抬升作用明显或者抬升时间较长,而不是下沉,D正确,C错误,因为海拔越高,越容易遭受外力作用削高填低的侵蚀,所以A错误。故选D。
读太平洋上某群岛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7. 该群岛大部分位于
A. 美洲板块 B. 亚欧板块
C. 印度洋板块 D. 太平洋板块
8. 图示群岛的东侧海域全年多雾, 夏季尤甚,其多雾的原因主要是
A. 夏季副极地低压影响
B. 冬季西北风风力强劲
C. 寒流经过易凝结水汽
D. 暖流使空气增温增湿
【答案】7. A 8. C
【解析】考查板块运动对地形地貌的影响以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7题详解】
由题干和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太平洋,,岛弧整体为东北西南走向,是阿留申群岛,说明此处是板块挤压边界,最北边的是美洲板块,左边是亚欧板块,右下部分是太平洋板块,该群岛就位于美洲板块,多火山喷发和地震,正确答案选A。
【8题详解】
该群岛的东侧夏季多雾,是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寒流降温减湿,沿海地区相对较热水汽遇冷凝结容易形成雾,所以是夏季多发,正确答案选C。该地也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但是冬季影响较大,D错误。此处雾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以及季风环流无关,AB错误。
2018年4月10日,智利发生6.0级地震,震中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题。
9. 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带性植被是
A. 热带稀树草原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0. 下列关于地震波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外核中传播 ②横波在固体和液体中都能传播
③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有折射现象 ④纵波经过古登堡面时速度增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9. C 10. B
【解析】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地震波相关知识。
【9题详解】
震中位于南纬30度,典型地中海气候,对应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难度较小,基础考查。正确答案选C。
【10题详解】
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而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纵波能够在地球的外核中传播,外核是液态,所以①正确。②错误。地震波经过莫霍面有折射现象,因为介质不同,所以有折射现象,如果物质相同,则沿直线传播,③正确。纵波经过古登堡面时速度减小,④错误。正确答案选B。
有研究表明,形成沉积岩的沉积物亮度能反映其形成时期的环境特征。沉积物的亮度与碳酸盐的含量正相关,而碳酸盐多生成于湿润环境。读某地不同深度沉积岩中沉积物亮度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该类岩石具有的突出特征是
A. 颜色艳丽 B. 具有层次
C. 硬度较大 D. 疏松多气孔
12. 图示沉积物亮度变化能反映该区域古气候具有的特征是
A. 干湿交替 B. 冷暖交替
C. 以湿润为主 D. 以干旱为主
【答案】11. B 12. A
【解析】考查学生从题干和图文中提取地理信息,并根据所学知识推断的能力。
【11题详解】
题干中已经告诉是沉积岩,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正确答案选B。亮度大不代表颜色艳丽,同时亮度也是有分层的,A错误。硬度较大和疏松多气孔推断不出来。CD错误。
【12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沉积物的亮度与碳酸盐的含量正相关,在1200m深度以上,沉积物的亮度大多大于平均值,这说明1200米深度以上的碳酸盐含量较大,同时,碳酸盐多生成于湿润环境,也就是说,沉积物亮度越大,此时的气候相对来说较为湿润;反之,从1200米深度之下,亮度多低于平均值,那么在1200米到3000米这个地层当时的环境应当是相对干旱的,据此可以推测当时的环境是干湿交替。正确答案选A。
生长于流石滩的水母雪兔子(如图)是毛绒矮化版的花卉,色彩亮丽。回答下列各题。
13. 水母雪兔子生长的流石滩分布在
A. 山麓冲积扇 B. 滨海潮间带
C. 高山山坡地 D. 荒漠戈壁处
14. 水母雪兔子对当地土壤的影响主要包括
①为表层土壤提供有机质 ②不断富集各种养分元素
③促进水分、热量的交换 ④进行着化学、生物风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3. C 14. B
【解析】难度一般,需要学生利用材料图文和所学知识推断正确信息,同时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知识。
【13题详解】
有材料和图文可知,该植被生长在流石滩,流石滩的环境是比较干旱降水较少的,所以肯定不可能是山麓冲积扇或者滨海潮间带,AB错误,流石滩的概念需要了解,它是在受重力影响,从山坡滚落下来的石块或者碎屑岩石。正确答案选C。荒漠戈壁气候极端干旱,水母雪兔子的生长需要水分,而荒漠戈壁多沙丘细沙,土壤松散,不适合它的生长扎根,D错误。
【14题详解】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和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的本质特征——肥力的产生与生物的作用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植被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常是以枯枝落叶的形式为土壤提供有机质,①正确。植物也可以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物质来满足自身生命机体的需要,②正确,风化有多种,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以及生物风化,植被通过根系对土壤的结构以及孔隙度都有影响,最典型的是植被的根劈作用。④正确;水分和热量的交换需要太阳辐射和水循环以及重力能,③错误。故选B。
降水空间分布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区域内各地降水与区域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读某半岛1965~2006年某月降水空间分布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月份半岛东北部最有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为
A. 雪灾 B. 洪涝
C. 台风 D. 风暴潮
16. 导致图示区域降水空间分布距平百分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洋流性质 D. 大气环流
【答案】15. A 16. D
【解析】考查气候的影响因素。
【15题详解】
有材料可知,降水空间分布距平百分率反映了某一区域内各地降水与区域同期平均状态的偏离程度。数值越大,代表偏离程度越高,代表比同时期降水多,从图中可知,山东半岛北部该季节降水较多,多为冬季,冬季盛行偏北风,风越过渤海携带大量水汽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经地形抬升,降水较多,所以冬季多发雪灾。正确答案选A。
【16题详解】
区域降水空间分布距平百分率差异就是南北多,中间少,南部冬季是受海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多,北部是受冬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即季风环流和热力环流,正确答案选D。纬度大致相当,受影响较小A错误。地形地势对北部降水有影响,和南部无关,B错误,此处可能有近岸流,但是受洋流影响小,C错误。
读我国“2014年全国三类灾害情况统计表”。回答下列各题。
17. 表中信息凸显的自然灾害特征是
A. 区域性 B. 联系性
C. 严重性 D. 周期性
18. 我国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山地环境中,泥石流产生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 山麓地带洪积物 B. 湿润季节的暴雨
C. 人类开矿堆积物 D. 干旱季节风化物
【答案】17. C 18. D
【解析】考查自然灾害的特征。
【17题详解】
从表格中可知,洪水滑坡和泥石流三个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多,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体现了灾害的一种破坏性和严重性,正确答案选C。区域性是说不同的区域自然灾害的类型不同,如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多发生在降水多的山地地区,联系性是说自然灾害具有关联,如地震有可能引发海啸或者风暴潮等,周期性是自然灾害具有时间间隔。ABD不符合。
【18题详解】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所以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相对降水较少,山地环境中主要物质是干旱季节风化物,动力条件是降水和重力能。选D。山麓地带洪积物相对较少,并且地形平坦,不能短时间大规模爆发,泥石流多流速较快。A错误。
某校一地理兴趣小组同学为测量地球周长设计了一个实验:夏至日,在太阳直射点正北d千米处的校园内测得正午太阳光线与建筑物夹角为7.2°。回答下列各题。
19. 则地球周长约为
A. 7.2 d B. 50 d C. 82.8 d D. 360 d
20. 该日之后一个月内,晨昏圈与极昼圈交点的移动方向为
A. 向东北 B. 向西南 C. 向东南 D. 向西北
【答案】19. B 20. D
【解析】考查经纬网相关知识。
【19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地在直射纬点正北地区,在同一条经线圈上,正午太阳高度角是7.2°,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一个经线圈即地球周长是360°,期中7.2°的经线长为d千米,一共有50个7.2°,即地球的周长是50d,正确答案选B。
【20题详解】
夏至日是6月22日,一个月后是6月22日至7月22日,太阳向南移动,速度是8°/月,可计算出太阳直射北纬15度,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在不断减少也在逐渐增长,北极点附近极昼的范围是北纬75度及其以北地区逐渐缩小,极昼圈逐渐向北缩小,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晨昏圈是相对不变的,都是自东向西移动,因此与极昼圈交点的移动方向为西北,正确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东非大裂谷局部及周边地区水系图。右图为内罗毕(海拔1798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地热能生产费用很低,但钻井和建立电厂的费用很高。2014~2017年期间,肯尼亚政府融资在熔岩高原和M附近地区进行地热资源调查、钻井勘察。目前,肯尼亚的地热能发电已经超越水力发电成为第一大电力来源。
(1)简析东非大裂谷的成因,并指出其特征。
(2)根据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分析火山灰对当地气温可能存在的影响。
(3)简析内罗毕4~6月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
(4)与水能相比,评价肯尼亚的地热能开发条件。
【答案】(1)成因:非洲板块内部张裂(或地壳断裂陷落)。特征:呈南北走向,大(或宽)、长、多湖泊、多火山。
(2)火山灰漂浮在大气中,白天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慢;夜间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降温慢;昼夜温差减小。
(3)太阳直射点北移,下垫面获得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降低; 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减少。
(4)与水能相比,肯尼亚地热能的能量来源更稳定;蕴藏量更大;分布更广泛;环境影响较小;更安全可靠;政策更支持。但地热能难以集中,利用效率较低;开发前期投入成本较高;技术难度较大;综合开发利用效率较低。
【解析】考查地质构造的成因,大气运动,气候的影响因素以及地热能开发条件,综合性强,难度一般,紧扣区域认知这一地理核心素养。
(1)东非大裂谷属于地堑,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引起的,东非大裂谷最南端在莫桑比克入海口,最北点则可进入死海。中间有相当多个湖泊、火山群。
(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火山灰是能增强大气逆辐射的物质,漂浮在大气中,白天挡住阳光,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升温慢;夜间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降温慢;昼夜温差减小。
(3)4-6月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气温降低的原因和太阳辐射有关,结合时间,可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量减少,气温降低; 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此时赤道低气压带北移,降水减少。
(4)评价要从两方面去点评,既有优势,也有劣势。
优势:由图可知,肯尼亚靠近板块张裂地带,地热能资源分布广泛丰富,所以供应相对较稳定。政府融资受到政策支持。
劣势:地热能本身缺点,如难以集中,利用效率较低;钻井和建立电厂的费用很高,开发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同时肯尼亚国家是不发达国家,技术难度较大;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每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在200天以上。2011年9月湖区发生强降水,湖东岸发生溃决、湖水外泄,卓乃湖面积由280平方千米缩减到168平方千米,形成的冲沟宽100多米、深6~7米,外流湖水向东流入库赛湖、海丁诺尔湖和盐湖,目前四个湖泊连为一体。下图为青海可可西里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下图为1980~2010年五道梁气象站年降水量与夏季降水量变化图。
(1)描述1980~2010年五道梁地区降水特征。
(2)从湖泊补给角度,说明卓乃湖湖水外泄的原因。
(3)简述卓乃湖面积变化对湖区及其周边区域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地形角度简析可可西里地区聚落与交通线路分布的特征。
【答案】(1)降水总量较少;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大;呈上升趋势。
(2)气候变暖,冰雪融水补给增多; 冻土融化增多,径流补给增加; 近年来年降水量增多,使湖泊水位升高; 发生短时强降水,致使湖泊水位快速升高,诱发湖水外泄。
(3)湖水淡化;区域地貌改变;风沙灾害增多;盐碱地面积增加。
(4)海拔高;高原地形。聚落数量少;交通线比较平直;聚落和交通线比较稀疏。
【解析】以青海可可西里地区为背景,考查了气候特征,湖泊主要补给方式,湿地的影响以及聚落和交通线的分布特征,考查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和知识同时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紧扣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这两个地理核心素养。
(1)由图二可知,降水的描述主要从降水总量以及季节变化表示,五道梁地区降水总量较少但是明显和夏季降水呈正相关,集中在夏季;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年际变化大;随时间呈波动性上升趋势。
(2)卓乃湖湖水外泄很大程度是自然原因导致的,从湖泊的补给来源来看,全球气候变暖,有河流注入,冰雪融水补给增多; 同时冻土融化增多,地下径流补给增加;由材料和图文可知,近年来年降水量增多,使湖泊水位升高; 发生短时强降水,致使湖泊水位快速升高,诱发湖水外泄。
(3)主要考查湿地的功能。影响主要是不利方面的影响,湖水外泄带走一部分盐分,含盐率减低;卓乃湖面积缩小,湿地地貌发生变化,同时生物多样性可能减少,湿地植被对风沙的阻挡力减弱,调节气候的能力降低,多大风天气,湿地还有降低盐分的作用,湿地面积减少,盐碱地面积增加。
(4)注意限定词地形。铁路线整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交通线的走向是比较平直的。聚落:总体数量少;聚落沿着交通线分布,且比较稀疏。且多近水源和河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