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山西省太原市2018-2019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2018 年猎户座流星雨的高峰期出现在北京时间 10 月 21 日夜晚至 22 日凌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我们用肉眼观测到的猎户座属于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2. 当太原市某天文爱好者凌晨 1: 00 观看猎户座流星雨时
A. 纽约(西五区)夜幕降临 B. 莫斯科(东三区)午宴在即
C. 东京(东九区)烈日当空 D. 夏威夷(西十区)晨光绚丽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星座——星座是指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组合。而太阳系唯一的恒星是太阳,故可排除AB,河外星系的天体我们用肉眼不能看见,故该星座属于银河系,选C。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时的计算。当太原市某天文爱好者凌晨 1: 00 时,可换算成21日的25时,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与纽约相差13个时区,区时相差13个小时,故纽约是21日的12时,A错;莫斯科与北京时间相差5个时区,莫斯科是21日的晚20时;B错;东京此时是凌晨2点,C错;夏威夷此时是21日的7点,故D对。
下图示意某年 9 月 23 日正午北半球甲、乙、丙、丁四地高度为 1 米的竹竿影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四地中,属于热带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四地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一次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丁丙甲乙 D. 丁丙乙甲
5. 图示日期之后的半年内,甲地竹竿的日影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答案】3. D 4. C 5. B
【解析】
【3题详解】
9月23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低,物影越短。根据图中可看出丁地的物影最短,选D。
【4题详解】
在秋分日,物体纬度越高,影子越长,据图可看出纬度由低到高是丁<丙<甲<乙,由于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即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故线速度由大到小是丁丙甲乙,选C。
【5题详解】
由于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物影最长;冬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故从冬至日到春分日,北半球的物影将逐渐的变短,故B符合条件,其余选项可排除。
2018 年 10 月 11 日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 7.0 级地震,震源深度 40.3 千米。地震后,相同区域又发生了三次 5级以上地震。下图示意巴布亚新几内亚部分区域及其所处板块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 巴布亚新几内亚地震频发的原因是处于
A. 两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B. 两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C. 三大板块的生长边界 D. 三大板块的消亡边界
7. 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 地光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答案】6. D 7. B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故选D,其余选项排除。
【7题详解】
地下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由于地壳的平均厚度是33千米,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在地下平均2900千米处,据材料“震源深度40.3千米。”可知该震源在上地幔处,选B,其余选项排除。
2018年10月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报告,称如果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持续下去,預计全球气温在2030年至2052年间将比工业化之前升高1.5℃。下图示意对流层的受大气热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 图中与全球变暖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水热分布格局的变化,加剧自然灾害。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
A. 整体性 B. 差异性 C. 过渡性 D. 群发性
【答案】8. C 9. A
【解析】
【8题详解】
全球变暖直接原因是人类排放的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大气吸收而增温。图中①是被削弱后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逆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少,但对地面辐射吸收的多,故本题选C。
【9题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功能。全球变暖会导致全球水热分布格局的变化,加剧自然灾害。这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选A。
下图示意某物质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 若此图示意北半球低纬环流,则
A. ①为东北信风 B. 甲为赤道低气压带
C. ③为东南信风 D. 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11. 若此图示意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
A. ①处盛行西南风 B. ②洋流为寒流
C. ③海域位于北半球 D. ④处有大渔场
【答案】10. A 11. B
【解析】
【10题详解】
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图,则乙处空气上升,表示赤道低压带;甲处空气下沉,表示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的风带为东北信风,故A项正确。
【11题详解】
若此图示意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中呈逆时针,说明是以南半球中低纬为中心的大洋环流,C错;则①处受南半球盛行西风的影响,盛行西北风,A错;②洋流为寒流,B对;②处有大渔场,D错。
风向标(下图)是测定风来向的仪器。一般安装在四周空旷、离地约 10 米高的垂直轴上。在风压作用下,风标箭头指向风的来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 一般而言,夏季太原市风向标箭头多指向
A. 西北 B. 东北 C. 西南 D. 东南
13. 夏季太原市盛行风主要来源于
A. 亚洲高压 B. 亚洲低压 C. 太平洋高压 D. 东南信风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太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故D对。
【13题详解】
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升温慢,形成夏威夷高压;陆地上升温快,形成亚洲低压。夏季太原市的风主要来自太平洋,C对,B错。亚洲高压是冬季的大陆气压,A错;东南信风是南半球的盛行风向,D错。故选C。
2018 年 9 月 16 日第 22 号台风“山竹”的中心在广东省江门市沿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 14 级。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台风“山竹”所属的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气旋 D. 反气旋
15. 台风“山竹”水平气流呈
A. 顺时针辐合 B. 逆时针辐合 C. 顺时针辐散 D. 逆时针辐散
【答案】14. C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台风的本质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故“山竹”所属的天气系统是气旋,选C。
【15题详解】
台风“山竹”属于北半球的气旋,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符合条件的是B。顺时针辐合是南半球定位气旋,顺时针辐散是北半球的反气旋,逆时针辐散是南半球的反气旋。ACD可排除。故选B。
1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山竹”过境期间江门市气压变化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中心气压低,C对。①是冷锋, ②暖锋,④是高压反气旋,故ABD排除,故选C。
2018 年 8 月 13 日,两列中欧班列从山西临汾开出,经满洲里出关,历经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波兰,于 9 月 4日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这是来自山西的中欧班列首次抵达德国。下图示意中欧班列路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 临汾和杜伊斯堡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A. 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 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C. 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D.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18. 中欧班列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最能体现
A.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 垂直分异规律 D. 地方性分异规律
【答案】17. A 18. B
【解析】
【17题详解】
临汾是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杜伊斯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选A。
【18题详解】
中欧班列沿途自然植被的变化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体现了自然带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多呈南北方向更替;垂直分异规律是在山地的不同海拔;地方性分异规律这地方本不应该出现这种自然景观,却出现了该种自然景观,是一种变异的不正常的,一般地形、洋流会影响。ACD排除,故选B。
2018 年 12 月 8 日 2 时 23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月球探测的新旅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9.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地表发射至太空的过程中,大气层温度的变化是
A. 持续升高 B. 降低-升高-降低-升高
C. 持续降低 D. 升高-降低-升高-降低
20. 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是因为月球
A. 无大气的保温作用 B. 表面地势起伏大
C. 天气瞬息万变 D. 背面阳光照射不到
【答案】19. B 20. A
【解析】
【19题详解】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地表发射至太空的过程中,依次经过了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流层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故只有B符合条件。
【20题详解】
月球表面无大气,白天不能对太阳辐射起削弱作用,夜晚不能对地面进行保温,故答案选A,其余选项可排除。
二、综合题(共40分)
21.下图为某日地球太阳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2)图示时刻,A 点地方时是_____;该日 B 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
(3)简述此后三个月内,太原市的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4)指出该日全球范围内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地区。
【答案】(1)图略(沿纬线呈逆时针方向)
(2)18:00 90°
(3)昼长夜短; 昼渐短,夜渐长,秋分日昼夜等长。
(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解析】
【详解】(1)北极点俯视,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
(2)沿地球自转方向,A点处于昏线上,且A点处于赤道上,图示时刻,A 点地方时是18:00;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了极昼现象,是北半球的夏至日,B点处于北回归线上,该日B点正午太阳高度角是90°。
(3)此后三个月内,即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原市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昼渐短,夜渐长,秋分日昼夜等长。
(4)夏至日全球范围内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22.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洋流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甲地(欧洲西部 )冬季的气候特征,并从大气环流和洋流角度分析成因。
(2)乙海域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试从洋流的角度,分析其渔业资就发货源丰富的原因。
【答案】(1)温和湿润深受来自大西洋暖湿的西风影响;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明显,气候温和湿润。
(2)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易发生搅动,海底有机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解析】
【详解】(1)甲地(欧洲西部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冬季的气候特征是温和湿润。其成因可从洋流和大气环流来分析。大气环流:深受来自大西洋暖湿的西风影响;洋流:沿岸有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增湿明显,气候温和湿润。
(2)乙是纽芬兰渔场,位于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处,海水易发生搅动,海底有机营养物质上泛,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12 月 6 日,中央气象台预报:随着“大雪”节气临近,我国中东部多地进入“速冻”模式。2018 年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将影响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将出现入冬以来气温最低值。下图示意 2018 年 12 月 6 日某时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状况。
(1)判断此时太原的风向,丙比较太原与乌鲁木齐的风力大小。
(2)推测图中虚线处锋面系统类型,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3)预测合肥市 12 月 6 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答案】(1) 西北风(偏北风)乌鲁木齐风力大于太原。
(2) 冷锋受大陆内部高压影响,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与暖空气相遇,形成冷锋。
(3) 预测合肥市 12 月 6 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解析】
【详解】(1)太原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受西北风(偏北风)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乌鲁木齐等压线密集,太原等压线稀疏,乌鲁木齐风力大于太原。
(2)从材料中的冬半年和降温等可推出图中虚线处是受冷锋影响。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冷锋受大陆内部高压影响,冷空气快速东移南下,与暖空气相遇,形成冷锋。
(3)本题主要考查冷锋影响下的天气现象。冷锋将水主要在锋后,合肥12月6日处于锋前,目前暖空气控制,天气晴好,气温较高; 1~2 日后受冷锋影响,出现阴雨(雾)、大风天气;冷锋过境后,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骤降。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善学校生态环境,我国某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
(1) 列举出“海绵校园”对水循环影响显著的两个环节。
(2)分析建设透水砖合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作用。
(3)除了图中所示的措施外,请你在为建设“海绵校园”提出一条可行的建议。
【答案】(1) 下渗、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
(2) 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增加绿化面积有利于通过植被截留降水,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 兴建排水沟、放置雨水收集桶、建设雨水花园、屋顶绿化改造、完善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
【解析】
【详解】(1) “海面校园”可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
(2) 结合上小题分析可知,透水砖可影响下渗和地下径流以及地表径流。铺设透水砖有利于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增加雨水的存续量;植被在水循环中能截留水分,增加下渗,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
(3)“海绵校园”工程包括新建雨水沟(道路、广场)和卵石排水沟、雨水花园建设、屋顶绿化改造、新建雨水池、透水铺装改造、海绵示范技术展示系统和校园数字化雨水管理监测系统等内容。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考证,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的地方。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战场厮杀等原因,林草植被大量破坏。
(1)指出秦汉以来黄土高原地区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并说明其变化的人为原因。
(2)简述上述要素的变化对黄土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原因。
【答案】(1)植被(生物)。过度砍伐、开垦、放牧、战争等
(2) 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变得更加贫瘠;地表形态千沟万壑;河流含沙量增加,径流季节变化大;气候趋于干旱,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加大;生物多样性受损
原因: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解析】
【详解】(1)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由大气、水文、生物、岩石、地形、土壤等要素组成,从材料中“黄土高原曾是森林茂密”到“林草植被大量破坏”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地理要素是植被(属于生物要素),人为原因是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原因。
(2)需要结合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进行分析,然后推测黄土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对地形:水土流失加重,地面变得千沟万壑;对水文: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对气候:降水量减少,气温变化增大;对生物: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对土壤:土壤变得更贫瘠(或土壤侵蚀加剧),自然灾害加剧。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