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展开1.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含有C、H、O、N元素 B. 形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
C. 都能起催化和调节作用 D. 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①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肉蛋白;②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③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④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胰岛素;⑤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
2、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遗传信息;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多样性,每个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详解】A. 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核酸含有C、H、O、N、P元素,A正确;
B.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由有机小分子脱水缩合而来,形成过程中都有水的生成,B正确;
C. 蛋白质中的酶起催化作用,激素起调节作用,但核酸不起调节作用,C错误;
D. 蛋白质和核酸都是有机大分子,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D正确。
故选C。
2.以下关于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B.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使用了类比-推理法
C.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概念模型
D.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遗传学中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
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已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运用了类比推理法。
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
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详解】A、孟德尔在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时,运用了杂交实验法和假说演绎法,A正确;
B、萨顿在寻找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时,运用了类比推理法,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在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时,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
故选C。
3.下列与细胞结构有关的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体验细胞膜制备实验中近水的部分红细胞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
B.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以选用藓类叶片或者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
C.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可以看到蓝绿色的线粒体,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D. 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实验的原理:
1、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散布于细胞质中,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
2、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能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通过染色,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形态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详解】A. 体验细胞膜制备实验中近水的部分红细胞会吸水膨胀,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A正确;
B. 下表皮细胞含有的叶绿体大而少,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可以选用藓类叶片或者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正确;
C. 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用健那绿可以把线粒体染成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D. 伞藻的嫁接和核移植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遗传中心,不能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D错误。
故选D。
4.下图为人体内某细胞正常分裂时相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的一部分,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的变化,则a=2
B.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则a=23
C.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
D.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数目的变化,则a=4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
时期 | 染色体数 | 染色单体数 | DNA分子数 | ||
有丝分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
分裂期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
后期 | 2n→4n | 4n→0 | 4n | ||
末期 | 4n→2n | 0 | 4n→2n | ||
减数分裂 | 间期 | 2n | 0→4n | 2n→4n | |
减一 | 前、中期 | 2n | 4n | 4n | |
后期 | 2n | 4n | 4n | ||
末期 | 2n→n | 4n→2n | 4n→2n | ||
减二 | 前、中期 | n | 2n | 2n | |
后期 | n→2n | 2n→0 | 2n | ||
末期 | 2n→n | 0 | 2n→n |
【详解】A.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变化,则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数2a=4,a=2,A正确;
B. 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则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对数2a=46,a=23,B正确;
C.当有单体存在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为2,当没有单体存在时,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为1,故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的变化,则a=1,C正确;
D. 若该图表示减数分裂核DNA数目的变化,则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数目减半,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核DNA数目也会减半,所以该图可以对应减数第一次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含有的DNA是92和46或46和23,故a=46或23,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腺体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
B.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 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D. 横放植物的茎进行背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在植物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详解】A. 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特定器官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物质,A错误;
B. 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是逆浓度梯度运输,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正确;
C. 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时,其侧芽生长素积累导致侧芽生长受到抑制,C错误;
D. 横放植物的茎进行背地生长都是促进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B。
6.普通栽培水稻是普通野生水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B.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过程中会导致基因多样性发生改变
C. 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水稻变异的方向和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
D.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可遗传变异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变异;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水稻的进化方向也可以取决人工选择的方向,变异仅仅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而已。
【详解】A. 普通野生水稻受环境因素影响产生的变异也可能发生遗传物质的改变,也可以是可遗传变异,A错误。
B. 普通野生水稻在进化为普通栽培稻的过程中,经过了多次选择,许许多多的个体被淘汰,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基因丧失,基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
C. 水稻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人工选择不能改变其方向,但能改变基因频率改变的速度,C错误。
D. 普通栽培水稻与普通野生水稻细胞中所含酶的种类不完全相同,D错误。
7.为了探究生长条件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小组将该种植物的盆栽苗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自然光照,乙组给予一定程度的遮光。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该植物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_______以加速研磨;若要分离所提取的色素可采用______法。
(2)本实验的实验组是_______。11点时,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13点比9点光照强度大,但两组实验中13点的净光合速率都低于9点,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二氧化硅 (2). 纸层析 (3). 乙组 (4). 乙组遮阴,蒸腾作用减弱,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CO2吸收量大) (5). (温度升高),与光合速率相比呼吸作用速率增加的更快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作用。
【详解】(1)利用该植物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需加入二氧化硅有利于充分研磨;若要分离所提取的色素可采用纸层析法。
(2)由题意知,甲组是自然光照,为对照组,乙组给予一定的遮光,为实验组。11点时,甲组未遮光,处于光合午休的最低点,乙组遮光处理,光合午休现象不明显,因此乙组净光合速率高于甲组;由题意知,13点比9点光照强度大,说明光照不是限制因素,甲组已经解除光合午休现象,二氧化碳不是限制因素,又因为13点时温度高于9点,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可能是温度升高,呼吸速率增大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增大的幅度,导致二者之差减小。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之间的关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
8.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的作用下将甲基(—CH3)选择性地添加至DNA上的过程,是一种基本的表观遗传学修饰。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控制基因的表达,在多个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NA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癌变有着密切的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在Dnmt的催化下,DNA中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生成胸腺嘧啶,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与正常DNA分子相比,上述变异产生的DNA的稳定性_____(填“低”或“高”)。若一个DNA分子中的一个C—G中的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占_________。
(2)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都有少量的甲基化胞嘧啶,且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这是因为DNA复制后,_________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从而控制基因的正常表达。
(3)如图表示控制Dnmt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图中数字表示千碱基对(单位:kb),基因长度共8 kb。已知该基因转录的直接产物mRNA中与d区间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而成为成熟的mRNA。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是由_______个氨基酸脱水形成的。
【答案】 (1). 基因突变 (2). 低 (3). 1/2 (4). 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 (5). 299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详解】(1)在Dnmt的催化下,DNA中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5-甲基胞嘧啶脱氨基生成胸腺嘧啶,该变异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与正常DNA分子相比,上述变异产生的DNA不能正常配对,稳定性降低。若一个DNA分子中的一个C—G中的胞嘧啶变成了胸腺嘧啶,由于DNA复制属于半保留复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正常的DNA占1/2。
(2)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这是因为DNA复制后,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从而控制基因的正常表达。
(3)由图可知,由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到终止密码子对应位点=5.8-1.7=4.1kb,再切除d区间3.2kb,成熟mRNA翻译的序列对应长度为4.1-3.2=0.9kb,由mRNA上3个相邻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且终止密码子没有对应的氨基酸可知,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含有的氨基酸残基=(900-3)/3=299。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突变概念,DNA复制及转录和翻译过程中涉及的计算问题。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9.科学家用小鼠进行实验,实验组小鼠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小鼠给予正常饮食,食物不限量。测定两组小鼠相关代谢指标,结果如下表。
分组 | 体重 (g) | 胰岛素 抵抗指数 | 脂肪含量 (mg/dL) | 瘦素含量 (ng/dL) | 瘦素受体蛋白 含量(CD) | 脂联素含量 (μg/dL) |
对照组 | 38.8 | 3.44 | 252 | 3.7 | 0.48 | 10.7 |
实验组 | 49.1 | 4.89 | 344 | 6.9 | 0.1 | 5.6 |
(1)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则瘦素与胰岛素的相互关系是________。
(2)正常情况下,体重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_________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_________调节(填“正反馈”或“负反馈”)。
(3)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小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拮抗作用 (2). 体液(血液、血浆) (3). 负反馈 (4). (实验组小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解析】
【分析】
1、分析表格: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高脂饮食的实验组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脂肪含量、瘦素含量都升高,而瘦素受体蛋白含量、脂联素含量下降。
2、血糖平衡的调节
【详解】(1)瘦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促进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由此可知瘦素与胰岛素的相互关系是拮抗作用。
(2)体重增加使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增多,瘦素经体液运输作用于下丘脑饱中枢,抑制食欲,减少脂肪合成,该机制为负反馈调节。
(3)脂联素是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能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据此推测实验组小鼠出现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是实验组小鼠脂联素含量低,造成机体细胞对胰岛素信号不敏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和血脂的转化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果,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10.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这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利用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分别进行自交、测交,F1中红花植株分别占27/64、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该纯种白花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
(2)确定某一纯种白花品系的基因型(用隐性基因对数表示),可让其与纯种红花植株杂交得F1,然后再将F1与亲本白花品系杂交获得F2,统计F2中红花、白花个体的比例。请预期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并推测隐性基因数___________。
【答案】 (1). aabbcc (2). aaBBCC (3). (2) 若F2中红花、白花=1:1,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1对隐性纯合基因;
若F2中红花、白花=1:3,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
若F2中红花、白花=1:7,则该纯种白花品系具有3对隐性纯合基因。
【解析】
【分析】
1、基因分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题意知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由题意知,AaBbCc自交,写出3个分离定律:Aa×Aa→AA:Aa:aa=1:2:1,Bb×Bb→B B:Bb:bb=1:2:1,Cc×Cc→CC:Cc:cc=1:2:1,自交后代红花的比例是27/64,可以写成3/4×3/4×3/4,因此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_B_C_,其他都表现为白花。
【详解】(1)一品系的纯种白花与其他不同基因型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为白花,说明杂交子代不同上含有A、B、C基因,则该白花品系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cc,若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与某纯种白花品系杂交,子代均开红花,则该纯种白花品系一定含有B、C基因,没有A基因,故其基因型为aaBBCC。
(2)用基因对数表示,该白花基因可能是1对隐性、2对隐性、3对隐性,纯合红花3对显性(AABBCC),如果是一对隐性基因,则杂合子一代是一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红花:白花=1:1;如果是2对隐性基因,杂合子一代有2对杂合子,子一代与亲本白花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3;如果是3对隐性基因,杂交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Cc,3对杂合子,与亲本白花杂交,杂交后代红花:白花=1:7。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不同表现型的基因组型,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生物——选修1】
11.请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问题。
(1)在果酒制作时,酒精发酵阶段,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若使用带盖子的瓶子进行发酵,每隔12h左右需将瓶盖拧松一次,原因是___________。
(2)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___℃,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中加盐,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___________________。
(3)腐乳与豆腐相比,易于消化吸收且味道更鲜美,这是由于起发酵作用的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_____酶和_____酶。
(4)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_____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______色的化合物。
【答案】 (1). 缺氧、酸性 (2). 放出CO2,避免瓶内压强太大爆炸 (3). 15-18 (4).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5). 蛋白 (6). 脂肪 (7). 对氨基苯磺酸 (8). 玫瑰红
【解析】
【分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酶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 酶 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果糖分解成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3、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腐乳制作的原理:蛋白质酶小分子肽和氨基酸;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详解】(1)在果酒制作时,参与反应的酵母菌菌种来自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在缺氧、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若使用带盖子的瓶子进行发酵,因为酒精发酵会放出CO2,为避免瓶内压强太大爆炸,故每隔12h左右需将瓶盖拧松一次。
(2)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中加盐,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同时,盐还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腐乳与豆腐相比,易于消化吸收且味道更鲜美,这是由于起发酵作用的毛霉等微生物能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
(4)亚硝酸盐含量测定的原理是: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的反应产物能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形成玫瑰红色的化合物。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及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Ⅱ型糖尿病病因复杂,多数是胰岛素拮抗引起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快速检测血清胰岛素的含量。请回答下列有关胰岛素单克隆抗体制备的问题:
(1)首先需要将人胰岛素注射到健康成熟小鼠体内,其目的是获取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再将该细胞与_________相融合,以制取杂交瘤细胞。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_________等两两融合的细胞。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的特性。
(3)为检验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抗体,可用_________与从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抗体杂交。在体外条件下,当培养的小鼠杂交瘤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需进行_________培养以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
(4)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能分泌抗人胰岛素抗体的B (2). 小鼠骨髓瘤细胞 (3). 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4). 流动性 (5). 人胰岛素 (6). 传代 (7). 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解析】
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
(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第一步是需要注射相应的抗原,所以将人胰岛素注射到健康成熟小鼠体内,其目的是获取能分泌抗人胰岛素抗体的B细胞。再将该细胞和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B细胞和B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骨髓瘤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细胞融合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性。
(3)为检验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能否分泌胰岛素抗体,可以用人胰岛素即抗原与从杂交瘤细胞培养液中提取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如果出现了杂交带说明杂交瘤细胞分泌了胰岛素抗体。在体外条件下,当培养的小鼠杂交瘤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为了得到更多数量的细胞需要进行传代培养。
(4)细胞融合技术的优点是突破了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点睛: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至少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是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