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展开四川省宜宾市四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与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中心体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B. 在高尔基体中进行肽链的合成
C. 溶酶体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D. 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进行翻译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真核细胞的相关知识,考点较为基础,依据教材知识即可分析作答。
【详解】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在细胞分裂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A正确;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B错误;溶酶体是具有单层生物膜的细胞器,是细胞的“消化车间”,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C正确;翻译过程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上进行的,D正确。
【点睛】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动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的线粒体内膜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小于外膜
B. 由纤维素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C. 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 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是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是因为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含有大量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功能越复杂的膜结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既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但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即便是外界溶液浓度一直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也不会一直吸水使体积增大,故质壁分离复原后的细胞,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线粒体内膜功能比其外膜功能复杂,因而其内膜中蛋白质与脂质的比值高于外膜,A错误;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B错误;处于质壁分离复原平衡状态的细胞,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但是细胞液的浓度不一定与外界溶液浓度相同,也可能大于外界溶液,因为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不能继续吸收水分而已,C错误;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代谢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适应观,对于质壁分离复原后细胞液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比较是易错点。
3.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 亲本的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C. 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前提下,种群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变异可分为不可遗传变异和可遗传变异,引起生物变异主要有3种原因:一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不涉及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不可遗传变异;二是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因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三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配子时发生的基因重组,后两种变异属可遗传变异。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和发展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详解】A.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有的是不可遗传的,A错误;
B.随机交配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B正确;
C.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都会使得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错误;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错误。
4.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影响a、b方式的因素分别是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
B. 向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则c、d方式受影响最大
C. 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都是c方式
D. 上述4种运输方式的实现均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式 | 运输方向 | 否需要载体 | 是否消耗能量 | 示例 |
自由扩散 | 高浓度到低浓度 | 否 | 否 |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
协助扩散 | 低浓度到高浓度 | 是 | 否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主动运输 | 高浓度到低浓度 | 是 | 是 |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葡萄糖等 |
2、分析图形a是自由扩散,b是协助扩散,c是主动运输,d是胞吐。
【详解】图A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载体的协助,也不消耗能量,为自由扩散,运输的动力是物质的浓度差。图B中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且需要载体的协助,不消耗能量,说明是协助扩散,运输的动力也是浓度差,受载体数量的影响,A错误;图中c、d分别表示主动运输和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都受呼吸抑制剂的影响,B正确;氨基酸和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分别是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错误;自由扩散方式中没有体现细胞膜成分的移动,不能体现膜的流动性,D错误。
【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5.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酶起作用时,都需要 ATP 供能
B. ATP 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
C. 加酶与加热对促进过氧化氢分解原理相同
D. 酶与 ATP 在生物体外无活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ATP是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直接能源物质,其合成和水解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详解】酶的催化作用不一定需要ATP供能,如消化酶的催化作用,A错误;生物化学反应大都需要酶的催化,故ATP的合成和水解也需要酶(ATP合酶),B正确;加酶促进过氧化氢分解的原理是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而加热是提供能量,故C错误;酶和ATP在生物体外,只要条件适宜,依然具有活性,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6.将某植物细胞分为两组,分别浸于浓度为0.3 g/mL的(Ⅰ)蔗糖溶液与(Ⅱ)尿素溶液中,然后每5分钟用显微镜观察一次,并测量原生质体(即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细胞部,不含细胞壁)的相对表面积,其结果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开始后20分钟,(Ⅰ)和(Ⅱ)两组的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
B. 此图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 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Ⅱ)组细胞中必含尿素
D. 实验开始后30分钟,(Ⅰ)的细胞中必含蔗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图中ab段细胞失水,原生质体变面积减小,b之后在尿素溶液中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详解】在实验开始后20分钟,图中曲线显示,ab段原生质体表面积逐渐减小,说明(Ⅰ)和(Ⅱ)两组的细胞均失水发生了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因此20分钟后在(Ⅰ)溶液中的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尿素分子可以通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最终使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浓度,导致细胞吸水,因此20分钟后在(Ⅱ)溶液中的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这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B、C正确,D错误。
【点睛】本题的切入点从分析图形曲线的变化开始,找出曲线变化的原因,特别要理解尿素溶液中原生质体的变化,质壁分离自动复原一定是尿素分子进入细胞后,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
7.如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发生的部分代谢,其中①~⑧表示不同生理过程;下表列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下该植物所在环境中氧气的变化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该植物叶肉细胞在0 klx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图甲中的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过程。
(2)CO2浓度属于表中所示实验中的__________变量。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将导致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结合图甲中⑤⑥过程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植物在10℃、l0 klx的条件下培养4小时共产生氧气__________mg。若此植物在20℃、5 klx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转入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l9.2小时,在此24小时中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①② (2). ②③④⑦⑧ (3). 无关 (4). CO2浓度降低导致⑤过程减弱,使C3产生量减少,而短时间内⑥过程正常进行,导致C3消耗量不变 (5). 18 (6). 植物积累有机物是生长的基础,而此24小时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
【解析】
【分析】
图中①为光反应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③是ATP水解,④是ATP合成,⑤是二氧化碳固定,⑥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⑤⑥是光合作用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⑦⑧是呼吸作用的过程。⑦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⑧可能发生在在线粒体基质或细胞质基质
【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中①为光反应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②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①~⑧的不同生理过程中,只有①②过程只能发生在生物膜上,植物叶肉细胞在0 klx光照条件下不能发生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等其他生命活动,,呼吸作用的过程是②⑦⑧,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其他生命活动如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消耗ATP,因此可以发生的过程是②③④⑦⑧。
(2)表中列出了在不同光照强度与温度条件下该植物所在环境中氧气的变化量,因此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因变量是氧气浓度,CO2浓度则为无关变量,当光合作用过程中CO2浓度突然降低则会使⑤二氧化碳固定减弱,使C3产生量减少,而短时间内⑥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正常进行,导致C3消耗量不变,因此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含量降低。
(3)表中数据氧气的变化量为净量,产生量为总量,总量=净量+呼吸消耗量,因此该植物在10℃、l0 klx的条件下培养4小时共产生氧气=净量+呼吸消耗量=(4+0.5)×4=18 mg。此植物在20℃、5 klx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净氧气量=2×4.8=9.6 mg,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l9.2小时呼吸消耗氧气量= l9.2×0.5=9.6 mg,因此该植物在20℃、5 klx的条件下培养4.8小时后转入10℃、黑暗环境中继续培养l9.2小时后的净积累量为0,即此24小时中该植物光照下积累的有机物量等于黑暗中消耗的有机物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点睛】注意事项:1、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时,除了进行呼吸作用还要有其他的生命活动。
2、表中给出的数据氧气的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量,计算时要注意总净光合作用量的判断。总光合可以用有机物的生成量,二氧化碳的固定量,氧气的生成量来表示;净光合可以用有机物的积累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氧气的释放量来表示。呼吸作用用氧气的消耗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有机物的消耗量来表示。
8.非洲西部产的一种豆科植物毒扁豆,其含有的毒扁豆碱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 其失去活性而不能水解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是_____的结构,A 表示_____,其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所消耗的 能量可以来自_________(填场所)。
(2)兴奋在图中结构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
(3)B 是_____,其化学本质是_____。
(4)毒扁豆碱使乙酰胆碱的含量_____,导致下一个神经元_____。若要缓解这种 效应,可以用药物打开 C 膜上_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通道。
(5)若某人产生抗体攻击细胞中的 B,则这属于_____病。
【答案】 (1). 突触 (2). 突触小泡 (3).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5). 特异性受体 (6). 蛋白质(糖蛋白) (7). 升高 (8). 持续兴奋 (9). 阴 (10). 自身免疫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上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图中A为突触小泡,B和C均为相关离子通道的受体蛋白。
【详解】(1)图中所示的是突触,A表示突触小泡,其释放神经递质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故可能来自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2)兴奋在图中结构处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有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B是特异性受体,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4)含有的毒扁豆碱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使其失去活性而不能水解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故乙酰胆碱的含量会升高,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从而导致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若要缓解这种效应,可以用药物打开 C 膜上的阴离子通道;
(5)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自身组织细胞,是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点睛】在突触结构中,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受刺激由突触前膜释放,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神经递质的作用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信号转换的具体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9.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晞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一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mol•L-1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_______变量的控制。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_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 (2). 无关 (3). 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 (4). 3 (5). 0.15-0.20mol·L-1 (6). 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实验设计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能力。
【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小液流法”(即通过渗透失水或吸水)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因此要控制好无关变量对溶液浓度的影响,据此可知: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防止因水分蒸发而导致蔗糖溶液浓度发生改变。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属于无关变量,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2) 蓝色小滴的下降或上升和液滴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差的大小有关。当蓝色小滴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时,蓝色小滴下降,反之蓝色小滴则上升。可见,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的原因是:甲组1、2、3试管中黑藻叶片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导致试管中蔗糖溶液浓度上升,蓝色小滴密度大于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溶液的密度,且浓度差越小,下降越慢,所以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3中的蓝色小滴。
(3)表中信息显示:当蔗糖溶液浓为0.15mol•L-1时,蓝色小滴下降,说明黑藻叶片吸水,此时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当蔗糖溶液浓为0.20mol•L-1时,蓝色小滴上升,说明黑藻叶片失水,此时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综上分析可推知: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15-0.20mol·L-1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在0.15-0.20mol·L-1之间缩小浓度梯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蓝色小滴不移动时试管中的蔗糖溶液浓度与黑藻叶片细胞液浓度相当。
【点睛】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原理:即成熟的植物细胞所具有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反之则吸水。在此基础上,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对照原则与单一变量原则等并结合题意,把握实验目的,明确自变量、因变量与无关变量,明辨蓝色小滴的下降或上升和液滴浓度与蔗糖溶液浓度差的大小有关,当蓝色小滴浓度大于蔗糖溶液浓度时,蓝色小滴下降,反之蓝色小滴则上升,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0.某雌雄同株植物有开红花和开白花两种类型,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都开红花,F1自交所得F2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在连续繁殖红花品系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一株白花植株(突变体M),研究人员将突变体M进行自交,发现子代中红花植株的比例只占1/4,为了解释此现象,有人提出下面两种假说。
假说一: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A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
假说二:突变体M是由亲代红花植株体内一个b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基因型表示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M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是______。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B基因作用效应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
(3)请利用突变体M和正常白花植株为材料,设计杂交实验对假说一和假说二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1/16 (2). 抑制A基因的表达 (3). AABB或AABb (4). 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的表现型;若F2代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F2代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
【解析】
【分析】
判断突变体的类型,用演绎推理的方法,先假定是某一种突变体,根据染色体上的行为变化写出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法写出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结合题干信息推断表现型及比例关系,预期实验结果并获取结论。
【详解】(1)根据题意分析,如果假说一成立,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红花和白花,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和A+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并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突变体M(AA+)植株与正常白花(aa)植株杂交得F1(Aa和A+a),F1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AA+,A+A+,A+a,aa)植株的比例是(1/16+1/16)+1/16+(1/8+1/8)+1/4=11/16。
(2)如果假说二成立,推测B基因的作用效应可能是抑制A基因的表达;突变体M植株自交后代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3)若假说一正确,则突变体M的基因型为AA+,正常白花的基因型为aa,二者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A+a)再自交,后代均为白花。若假说二正确,则突变体M植株基因型为AABb,根据“A基因控制红色色素的合成,研究人员将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都开红花,F1自交所得F2代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可知正常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故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其中AaBb表现白花,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AaBb)再自交,后代会出现红花(A-bb),综上分析,实验思路设计如下:将突变体M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选取F1中的白花植株再自交,观察F2代的表现型。若F2代不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一成立;若F2代出现红花植株则假说二成立。
【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预期结果、获取结论。
11.玫瑰精油是世界名贵的高级浓缩香精,下图为提取玫瑰精油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蒸气蒸馏法是植物芳香油提取的常用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_,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形成油层和水层。图示所运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水上”、“水中”或“水汽”)蒸馏法。
(2)向蒸馏装置中加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
(3)分离装置中常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制取纯玫瑰精油时,为了吸收油层中的水分,常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过程中,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答案】 (1). 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2). 水上 (3). 防止暴沸 (4). 在冷却装置中,将冷水入口和出水口调换 (5). 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层更易分离 (6). 无水硫酸钠 (7). 蒸馏时间、蒸馏温度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原料特点选取提取植物芳香油的方法的能力及对蒸馏装置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有蒸馏、压榨和萃取等,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植物原料的特点来决定。玫瑰精油的化学性质稳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随水蒸气一同蒸馏,所以常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根据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对各小题进行分析作答。
(1)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植物芳香油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混合物又会重新形成油层和水层。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可以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汽蒸馏,图示所运用的是水上蒸馏法。
(2)向蒸馏装置中加入几片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图中有一处错误,在冷却装置中,应将冷水入口和出水口调换。
(3)分离装置中常加入氯化钠的目的是增加水层密度,使油水层更易分离;制取纯玫瑰精油时,为了吸收油层中的水分,常加入无水硫酸钠。
(4)提取过程中,影响玫瑰精油的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蒸馏时间、蒸馏温度等。
12.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同学在诱导愈伤组织所用的培养基中,均加入一定量的蔗糖,蔗糖水解后可得到__________。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成功诱导至关重要,科学家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某药用植株愈伤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①诱导形成愈伤组织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光照的条件。
②从上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一般不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葡萄糖、果糖 (3).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4). 不需要 (5). 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6-BA则不利于形成愈伤组织 (6).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
【解析】
【分析】
根据表格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因变量是愈伤组织诱导率;仅加入2,4-D调节剂时,且其浓度由1.0mg/l逐渐增加到为3.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逐渐升高;若在此基础上再添加6-BA,且其浓度由0 mg/l逐渐增加到为1.0mg/l时,愈伤组织诱导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详解】(1)植物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是细胞分化的结果,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2)蔗糖是由一分子的葡萄糖和一分子的果糖组成的,所以蔗糖水解后可得到葡萄糖、果糖;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培养获得幼苗,利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则该细胞应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3)①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过程不需要光照,而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的过程需要光照。
②根据表格分析可知,在基本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而添加6-BA则不利于形成愈伤组织。
(4)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因此要保持名贵花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一般不适宜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明确探究实验的目的,正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根据探究实验的原则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