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民乐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民乐一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a-23 O-16 N-14 S-32
Al-27 K-39 Mg-24 Cl-37.5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2.已知H—H键能436 kJ/mol;Cl—Cl键能243kJ/mol;H—Cl键能431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g)+Cl2(g)=2HCl(g) ΔH=-183 kJ/mol
B.1/2H2(g)+1/2Cl2(g)=HCl(g) ΔH=-124kJ/mol
C.2HCl(g)=H2(g)+Cl2(g) ΔH=-248 kJ/mol
D.HCl(g) =1/2H2(g)+1/2Cl2(g) ΔH=-91.5 kJ/mo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B.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
C.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D.由于中和热为-57.3kJ/mol,因此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
4.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g)+Y(g) Z(g)+W(s), △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度增大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5.25 ℃时,在含有Pb2+、Sn2+的某溶液中,加入过量金属锡(Sn),发生反应:Sn(s)+Pb2+(aq) Sn2+(aq)+Pb(s),体系中c(Pb2+)和c(Sn2+)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金属铅后,c(Pb2+)增大
B. 升高温度,平衡体系中c(Pb2+)增大,说明该反应ΔH>0
C. 2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
D. 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Sn(NO3)2固体后,c(Pb2+)变小
6.下列能正确表示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A.CH3COOH + H2O CH3COO- + H3O+
B.Br- + H2O HBr + OH-
C.CO32- + 2H2O H2CO3 + 2OH-
D.NH4+ + H2O NH3·H2O + H+
7.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 △H<0 的正确图像为()
A. AB. BC. CD. D
8.已知CuSO4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Na2S溶液的反应情况如下:
(1)CuSO4+Na2CO3:Cu2++CO32-+H2O=Cu(OH)2↓+CO2↑
(2)CuSO4+Na2S: Cu2++S2-=CuS↓
下列几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Cu(OH)2<CuCO3<CuSB.CuCO3<Cu(OH)2<CuS
C.CuS<CuCO3<Cu(OH)2D.CuS<Cu(OH)2<CuCO3
9.常温时,将pH为5的HCl溶液与pH为2的HCl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氢氧根离子浓度最接近于( )
A.2×10-12mol/L B.1/2(10-9+10-12)mol/L
C.(10-9+10-12)mol/L D.1/2(10-5+10-2)
10.下列水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由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B.[H+]、[OH–]均为5.0×10–7 mol·L–1的溶液
C.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反应得到的溶液
D.将pH=9的烧碱溶液稀释100倍所得到的溶液
11.常温下,下列三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之比为()
①1mol/L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NaOH.
A. 1:10:100 B. 0:1:12 C. 14:13:12 D. 14:13:2
12.常温下,适合马铃薯生长的土壤的大致是5,其中的最接近于
A. B. C. D.
1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pH=6.5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B. 0.1mol • L-1的Na2CO3溶液中:c(CO32-)+c(HCO3-)=0.1mol • L-1
C. 常温下,等体积的0.2 mol • L-1的盐酸与0.2 mol • L-1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3
D. 常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l×10-12mol • L-1,该溶液pH 一定等于2
14.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10的CH3COONa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0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溶液体积变为原来10倍)后,其pH=b,则a=b+1
C.pH=3的H2S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C(Na+)+c(H+)=c(OH-)+c(HS-)
D.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大小顺序为①>②>③
15.常温下,某溶液由水电离的c(OH-)=1×10-13mol/L,对于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显酸性 B.溶液一定显碱性
C.溶液可能显中性 D.溶液可能是pH=13的溶液
16.0.1mol·L-1盐酸滴定0.1mol·L-1NaOH溶液,如达到滴定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盐酸(1滴溶液体积约为0.05mL),继续加水至50mL,所得溶液的pH是( )
A.4 B.7.2 C.10 D.11.3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每空2分)
二、填空题
17.(共12分)
I 已知:HCN(aq)+NaOH(aq)═NaCN(aq)+H2O(l)△H=﹣12.1kJ•mol﹣1;
HCl(aq)+NaOH(aq)═NaCl(aq)+H2O(l)△H=﹣55.6kJ•mol﹣1
则在水溶液中HCNH++ CN-电离的△H为kJ•mol﹣1
II 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
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 。
(2)实验中若用60mL0.25mol·L-1H2SO4溶液跟50mL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不相等”),若用50mL0.50mol·L-1醋酸代替H2SO4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温度的变化值会 (填“偏大”、“偏小”、“不受影响”)。
18(共14分)(1)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W=1.0×10﹣13mol2•L﹣2,则该温度(“大
于”、“小于”或“等于”)_____25℃,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_____;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3)FeCl3的水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在配制FeCl3的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 _(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5)把氯化铝溶液蒸干并灼烧固体产物是______。
19.(共14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
要作用,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生产中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关于合成氨的有关问题,请回答:
(1)若在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2 mol的N2和0.6 mol的H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2(g) +3H2(g)2NH3(g) ΔH<0,若在5分钟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H3的物质的量为0.2 mol。则前5分钟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
(2)平衡后,若要提高H2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加了催化剂B.增大容器体积C.降低反应体系的温度D.加入一定量N2
T/℃ | 200 | 300 | 400 |
K | K1 | K3 | 0.5 |
(3)若在0.5 L的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氮气和氢气进行如下反应:N2(g)+3H2(g)2NH3(g) ΔH<0,其化学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如表所示:
请完成下列问题:①试比较K1、K2的大小,K1________K2(填“<”、“>”或“=”);
②下列各项能作为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容器内N2、H2、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3∶2B.v(H2)正=3v(H2)逆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400℃时,反应2NH3(g)N2(g)+3H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当测得NH3、N2和H2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和 1 mol时,则该反应的v(N2)正________v(N2)逆(填“<”、“>”
或“=”)。
(4)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合成氨的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指导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产品产率的有效方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理论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20(共12分)已知醋酸和盐酸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酸。
(1)常温常压,在 pH=5的稀醋酸溶液中,c(CH3COO‾)=_____________;下列方法中,可以使0.10 mol/LCH3COOH的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加入少量0.10 mol/L的稀盐酸b.加热CH3COOH溶液
c.加入少量冰醋酸d.加水稀释至0.010 mol/L
e.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f.加入少量0.10 mol/L的NaOH溶液
(2)将等质量的锌投入等体积且pH均等于3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经过充分反应后,发现只在一种溶液中有锌粉剩余,则生成氢气的体积:V(盐酸)__________V(醋酸),反应的最初速率为:υ(盐酸)_________υ(醋酸)。
(3)常温下,向体积为Va mL pH=3的醋酸溶液中滴加pH=11的NaOH溶液Vb mL至溶液恰好呈中性,则Va与Vb的关系是:Va______Vb;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按照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_。
高二第一学期十一月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48分,每小题3分,共16小题)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答案 | A | A | C | B | C | D | C | D |
题号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答案 | A | B | B | D | C | D | D | A |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空2分)
17. (共12分) I +43.5
II (1)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环形玻璃搅拌棒
(2)不相等相等偏小
18.(共12分)(1)大于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则水的离子积常数增大,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3>10-14,则该温度大于25℃
(2)a:b=10:1c(Na+)>c(SO42-)>c(H+)=c(OH-)
(3)Fe3++3H2OFe(OH)3+3H+
(4)抑制
(5)Al2O3
19(共14分)(1)0.01 mol·L-1·min-1
(2)C、D
(3)①> ②C ③2 > (4)C
20(共14分)(1)10-5mol·L-1或10-5-10-9mol·L-1bdf
(2)<=
(3)<c(Na+)=c(CH3COO-)>c(H+)=c(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