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文)试题
展开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卷
文科数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做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题上、超出答题区域或非题号对应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若复数z满足,则z的实部为
A. 1 B. C. 2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已知得复数z的表达式,再根据复数的除法运算,将复数z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分母的共轭复数,计算化简得复数z,从而得解.
【详解】由得
,
所以复数z的实部为,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复数的概念与乘法、除法运算,属于基础题.
2.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求得集合,根据集合的交集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由题意,集合,又由,
所以,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交集运算,其中解答中正确求解集合A,再利用集合的交集运算求解是解答的关键,着重考查了运算与求解能力.
3. 从甲、乙等5名学生中随机选出2人,则甲被选中的概率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从甲乙等名学生中随机选出人,基本事件的总数为,甲被选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所以甲被选中的概率,故选B.
考点:古典概型及其概率的计算.
4.已知非零向量,满足,且,,的夹角为,则实数k的值为( )
A. 4 B. 3 C. 2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即可得出,然后根据进行数量积的运算即可得出,再由即可求出.
详解】,
,
且,,,
即,,
.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及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
5.函数的部分图象大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先判断函数奇偶性,再根据对应区间函数值的正负确定选项.
【详解】为偶函数,舍去A;
当时,舍去C;
当时,舍去D;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奇偶性以及识别函数图象,考查基本分析求解判断能力,属基础题.
6.双曲线-=1 (a>0,b>0)的两条渐近线将平面划分为“上、下、左、右”四个区域(不含边界),若点(2,1)在“右”区域内,则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点在不等式表示的区域内,即可求得的不等关系,据此求得离心率范围.
【详解】由题意可得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且“右”区域由不等式组 确定,
∵点(2,1)在“右”区域内,
∴,即,
∴,
即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双曲线离心率范围的求解,属中档题.
7.在四边形中,,且,,,则边的长(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求出,然后利用余弦定理可求得边的长.
【详解】,,
由余弦定理得,
因此,.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边长,同时也考查了二倍角余弦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8.如图,给出的是计算的值的一个程序框图,则图中判断框内(1)处和执行框中的(2)处应填的语句是( )
A. i>100,n=n+1 B. i<34,n=n+3
C. i>34,n=n+3 D. i≥34,n=n+3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算法的功能确定跳出循环的i值,可得判断框内的条件,根据n值的出现规律可得执行框②的执行式子.
【详解】算法的功能是计算的值,易知1,4,7,…,100成等差数列,公差为3,所以执行框中(2)处应为n=n+3,令1+(i-1)×3=100,解得i=34,∴终止程序运行的i值为35,∴判断框内(1)处应为i>34.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根据算法的功能确定跳出循环的i值及n值的出现规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9.如图四棱锥中,平面,底面是正方形,且,则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证明出平面,可得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计算出和,可求得,即可得解.
【详解】四边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则,且,,
平面,平面,,同理可得,
,平面,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
平面,平面,,
在中,,,.
因此,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0.定义行列式运算.已知函数满足且的最小值为,则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求出函数的解析式,然后由的最小值为可以求出周期,进而求出.
【详解】由题意得,,,因为的最小值为,所以,则由得.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属于基础题.
11.如图,若是椭圆上位于第一象限内的点,、分别是椭圆的左顶点和上顶点,是椭圆的右焦点,且,,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求出直线的方程,将直线的方程与椭圆的方程联立,求出点的坐标,由建立等式,可求得椭圆的离心率.
【详解】直线的斜率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解得或,
由于点在第一象限,则,
,则,,
,,因此,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椭圆离心率的求解,解答的关键就是求出点的坐标,并由此建立有关、、的齐次方程,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2.定义在上的奇函数满足,且在上,则(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结合函数的性质整理计算即可求得最终结果.
【详解】由题意可得:,
则,且,
由于,故,
据此可得:,.
本题选择D选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函数的周期性及其应用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出原函数的导函数,得到函数在时的导数值,即切线的斜率,然后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答案.
【详解】求导可得,故切线斜率为,
故切线方程,即.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过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程,过曲线上某点处的切线的斜率,就是函数在该点处的导数值,是基础题.
14.若实数x,y满足条件,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答案】18
【解析】
绘制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可知目标函数在点处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18.
15.已知,则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两角差的正切公式求出的值,再利用二倍角的正切公式可求出的值.
【详解】,
因此,.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两角差和二倍角的正切公式求值,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6.已知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且圆柱的体积为,则该圆柱的侧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可知该圆柱的高为,计算出圆柱的体积,可求得的值,进而可求得圆柱的侧面积.
【详解】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由于该圆柱的轴截面为正方形,则该圆柱的高为,
所以,圆柱的体积为,解得.
因此,该圆柱的侧面积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圆柱的体积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
17.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的最大值.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由题,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得,可求得通项公式;
(2)先利用求和公式,求得,即可求得最大值.
【详解】(1)由题,因为等差数列,,所以
又,所以
解得
所以
(2)由(1)可得:
可得当n=25时,取最大值为625
【点睛】本题考查了数列,熟悉等差数列的通项和求和公式是解题的关键,熟记基础题.
18.甲、乙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次,每次中靶环数情况如图所示:
(1)请填写下表(先写出计算过程再填表):
| 平均数 | 方差 | 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 |
甲 | |||
乙 |
|
|
|
(2)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更稳定);
②从平均数和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走势看(分析谁更有潜力).
参考公式:.
【答案】(1)详见解析;(2)①甲成绩比乙稳定;②乙成绩比甲好些;③乙更有潜力.
【解析】
【分析】
(1)根据统计图列举出甲、乙两人各射击次中靶环数,并计算出乙射击次中靶环数的平均数、方差以及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由此可完善表格;
(2)①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甲、乙两人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甲、乙两人的平均数和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的大小,由此可得出结论;
③根据甲、乙两人射击命中环数的波动情况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1)由列联表中数据,计算由题图,知:
甲射击10次中靶环数分别为、、、、、、、、、.
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
乙射击次中靶环数分别为、、、、、、、、、.
将它们由小到大排列为、、、、、、、、、;
(1)(环),
.
填表如下:
| 平均数 | 方差 | 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 |
甲 | |||
乙 |
(2)①平均数相同,,甲成绩比乙稳定;
②平均数相同,命中环及环以上的次数甲比乙少,乙成绩比甲好些;
③甲成绩在平均数上下波动;而乙处于上升势头,从第三次以后就没有比甲少的情况发生,乙更有潜力.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表的应用,同时也考查了平均数、方差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属于基础题.
19.如图,直三棱柱中,是的中点,且,四边形为正方形.
(Ⅰ)求证:平面;
(Ⅱ)若, ,求点到平面的距离.
【答案】(Ⅰ)见证明(Ⅱ)
【解析】
【分析】
(Ⅰ)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得线线平行,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果,(Ⅱ)根据等体积法求高,即得结果.
【详解】(Ⅰ)连接,交于点,再连接,
由已知得,四边形为正方形,为的中点,
∵是的中点,∴,又平面,平面,
∴平面.
(Ⅱ)∵在直三棱柱中,平面平面,且为它们的交线,
又,∴平面,又∵平面,
∴,且.
同理可得,过作,则面,且.
设到平面的距离为,由等体积法可得:
,即,
即.
即点到平面的距离为.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判定定理以及等体积法,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20.已知抛物线和圆,倾斜角为45°的直线过抛物线的焦点,且与圆相切.
(1)求的值;
(2)动点在抛物线的准线上,动点在上,若在点处的切线交轴于点,设.求证点在定直线上,并求该定直线的方程.
【答案】(1);(2)点在定直线上.
【解析】
【分析】
(1)设出直线的方程为,由直线和圆相切的条件:,解得;
(2)设出,运用导数求得切线的斜率,求得为切点的切线方程,再由向量的坐标表示,可得在定直线上;
【详解】解:(1)依题意设直线的方程为,
由已知得:圆的圆心,半径,
因为直线与圆相切,
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即,解得或(舍去).
所以;
(2)依题意设,由(1)知抛物线方程为,
所以,所以,设,则以为切点的切线的斜率为,
所以切线的方程为.
令,,即交轴于点坐标为,
所以, ,
,
.
设点坐标为,则,
所以点在定直线上.
【点睛】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方程和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考查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运用,以及切线方程的求法,考查化简整理的运算能力,属于综合题.
21.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与直线平行.
(1)求实数的值,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2)若函数有两个零点,,且,求证:.
【答案】(1)在上是单调递减;在上是单调递增. (2)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可得,利用导数可求的单调区间.
(2)由可得,,令,则且,构建新函数,利用导数可以证明即.
【详解】(1)函数的定义域:,
,解得,
,
令,解得,故在上是单调递减;
令,解得,故在上是单调递增.
(2)由为函数的两个零点,得
两式相减,可得
即,,
因此,
令,由,得.
则,
构造函数,
则
所以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
即,可知.故命题得证.
【点睛】(1)一般地,若在区间上可导,且,则在上为单调增(减)函数;反之,若在区间上可导且为单调增(减)函数,则.
(2)函数有两个不同的零点,考虑它们的和或积的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设,再利用得到、与的关系式,最后利用导数证明所考虑的性质成立.
选做题:共10分.请考生在第22,23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那么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以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
(1)求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设直线与曲线交于,两点,线段的中点的直角坐标为(2,1),求直线的方程.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中将和换成和即可得到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
(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的直角坐标方程得,利用韦达定理以及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可得,从而可得结果.
【详解】(1)由题目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可化为,
即,即,
∴ 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将直线的参数方程代入的直角坐标方程得
,
整理可得,
设,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则,
∴ ,
∴ 直线的斜率,
∴ 直线的方程为.
【点睛】本题考查圆的参数方程和普通方程的转化、直线极坐标方程和直角坐标方程的转化以及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消去参数方程中的参数,就可把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消去参数的常用方法有: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乘除消元法;④三角恒等式消元法,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只要将和换成和即可.
23.已知函数
(1)解不等式;
(2)设函数的最小值为,实数满足,,,求证:.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对按,,进行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得到不等式的解集;(2)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得到最小值的值,再令,,由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
【详解】①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又,;
②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又,.
③当时,不等式可化为,.
又,.
综上所得,.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证明:由绝对值不等式性质得,
,
,即.
令,,则,,
,,,
,
原不等式得证.
【点睛】本题考查分类讨论解绝对值不等式,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进行证明,属于中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