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样卷(一)
展开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样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雨披 B. 纯棉围巾 C. 实木书柜 D. 玻璃杯
3. 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氨水 B. 汽水 C. 冰水 D. 糖水
4.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
B. 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
C. 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
D. 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
5.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 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 铕是金属元素
6. 下列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B.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阳离子的种类不同
C.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金属原子的种类不同
D. 水和双氧水性质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8. 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9.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 生铁比纯铁硬,则黄铜比纯铜硬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 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4.0分)
11. 下列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A.糖类 B.无机盐 C.水 D.______
12.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有CO( NH2)2、Ca3(PO4)2、K2SO4、KNO3、NH4H2PO4,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A. NH4H2PO4B. Ca3(PO4)2C. CO( NH2)2D.______
13. 我国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在肼分解制氢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两种生成物均为单质
C.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生成乙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14. 侯氏制碱法的产物中有碳酸氢钠、氯化铵两种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大
B.30℃时,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将3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
D.3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1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B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
D
鉴别涤纶和羊毛织物
______
16.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已出现在中国历朝的医书中。如《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FeSO4⋅7H2O)的相关记载。绿矾的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等。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绿矾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符号:______。
(2)标出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写出绿矾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17. 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和SiO2杂质。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______。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______(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3+
Cu2+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4)步骤③制得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等份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盐酸的质量/g
25
50
m
1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5
5
2
2
(1)石灰石的纯度是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表中m的值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D为红色固体,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是______。
(2)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F→E的反应属于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0.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正式通车。
(1)高铁车身喷漆不仅美观,还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高铁的车体主要为铝合金,与铁相比铝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_。(用文字表述)
(2)高铁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数是铜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导线外层的塑料绝缘层属于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3)高铁钢轨采用无缝焊接,其反应原理是:高温条件下,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熔融的铁和另一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出站后,使用了的高铁票可以撕碎后放入贴有______标志的垃圾桶中。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0分)
21.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____(填“滤纸”或“烧杯”)中,若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______。量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
(3)经检测,小组同学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E.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F.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4)小组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后来测定所配溶液的pH,测得的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 化学课上,老师用自制的实验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与图1比较,图2中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
(2)B中紫花变红色的原因可能是:猜想①______;猜想②______。
(3)同学们发现C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了,小丁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D中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3.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_。
(2)试剂X是_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24.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______。小组同学取瓶内生石灰溶于水后,发现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得出塑料瓶中生石灰已经变质。
【提出问题]】生石灰变质后,塑料瓶中药品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1)可能有氧化钙;(2)可能有氢氧化钙;(3)可能有碳酸钙。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2)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设计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全部溶解
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
含有碳酸钙
方案二
取少量样品于研钵中,加入氯化铵研磨
有强烈的氨味
含有氢氧化钙
(1)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写出方案二中产生强烈氨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小丽认为方案二也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说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药品中含有______。
(2)7.4g样品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若药品中含有氧化钙,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反思运用】实验室很多药品都必须密封保存。下列药品密封保存的理由与生石灰类似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酒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因此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2.【答案】A
【解析】解:A、塑料雨披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纯棉围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实木书柜是用实木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C
【解析】解:A、氨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氨水、汽水、糖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D
【解析】解:A、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解答】
A、铕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中有63个质子,中子数不是6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铕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单位是“1”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铕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是因为阳离子的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戊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B
【解析】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
B、氧气不是可燃物。B错误;
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西,只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燃烧会放出热量分析;
D、根据木星大气中主要是氢气分析;
合理的利用燃烧的条件,物质的性质受物质的结构决定的。
9.【答案】D
【解析】解:A、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但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生铁比纯铁硬,则黄铜比纯铜硬,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B、根据带正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锌、铁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B、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A 蛋白质(或油脂)
【解析】解:A、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正确。
B、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C、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D、蛋白质(或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A;蛋白质(或油脂)。
在六大营养素中,只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可以在体内氧化分解放出能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 KNO3
【解析】解: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Ca3(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
C、CO( 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A;KNO3。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3.【答案】B 2:1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H4− 催化剂 N2+2H2。
A.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1:2,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均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所以两种生成物均为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乙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故选为:B:2:1。
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C 28.6%
【解析】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30℃时,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B错误;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3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100%=28.6%,故D正确。
故答案为:C,28.6%。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溶液温度改变后,是否会析出晶体。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灼烧,闻气味
【解析】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滴加酚酞试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氯化钙带入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织物,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涤纶。
故填:B;灼烧,闻气味。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
D、羊毛富含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S Fe+2SO4⋅7H2O SO42−
【解析】解:(1)根据绿矾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的非金属元素有硫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等,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2)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e+2SO4⋅7H2O;
(3)绿矾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故答案为:(1)S;(2)Fe+2SO4⋅7H2O;(3)SO4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过滤 H+ 6.7~9.1 Cu(OH)2、Fe(OH)3 MgCl2+Ca(OH)2=CaCl2+Mg(OH)2↓
【解析】【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反应产物以及盐酸过量进行分析;
(3)根据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H+;
(3)由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可知,所以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6.7~9.1,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Cu(OH)2、Fe(OH)3;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
故答案为:(1)过滤;
(2)H+;
(3)6.7~9.1;Cu(OH)2、Fe(OH)3;
(4)MgCl2+Ca(OH)2=CaCl2+Mg(OH)2↓。
18.【答案】80% 小于
【解析】解:(1)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剩余的是杂质,故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10g−2g10g×100%=80%;故填:80%;
(2)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g x×25g
10073=2.5gx×25g
x=7.3%
(3)设8g碳酸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8g y×7.3%
10073=8gy×7.3%
y=80g
故m小于100g,故填:小于.
(1)根据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9.【答案】H2 灭火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化合反应
【解析】解: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且D为红色固体,所以D可以是氧化铁,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G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符合C和D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F是水,E是氢氧化钙,F→E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H2;
(2)灭火;
(3)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化合反应。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且D为红色固体,所以D可以是氧化铁,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氧气、水蒸气 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导电 合成材料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D
【解析】解:(1)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故填:氧气、水蒸气;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高铁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数是铜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线外层的塑料绝缘层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导电;合成材料;
(3)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物是铝和氧化铝,生成物是铁和氧化铝,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高温 2Fe+Al2O3,故填: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4)废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出站后,使用了的高铁票可以撕碎后放入贴有D标志的垃圾桶中;故填:D。
(1)根据防锈的方法、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21.【答案】③⑤④②① 烧杯 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100 ADE 偏小
【解析】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③⑤④②①.故填:③⑤④②①;
(2)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药品轻了,所以要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00g×10%=90g,体积为90g÷1g/mL=90mL,选择100mL的量筒;故填:烧杯;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100;
(3)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少,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导致称量的溶质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溶剂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E.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溶剂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F.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溶剂偏少,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填:ADE;
(4)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后来测定所配溶液的pH,相当于将溶液进行了稀释,溶液中的碱性减弱,则测得的pH偏小;故填:偏小。
(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来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量筒的选择依据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出现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锥形瓶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 CO2+CaCO3+H2O=Ca(HCO3)2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装置A能通过弹簧夹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花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花变红色,故可猜想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合理即可)。
(3)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O3+H2O=Ca(HCO3)2。
(4)D中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1)锥形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
(3)CO2+CaCO3+H2O=Ca(HCO3)2;
(4)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装置A能通过弹簧夹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下层的蜡烛、上层的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碳、氢、氧。
探究I:
(1)D。
(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Ⅱ:
(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解答】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不选F是因为容积较小)。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改进方案是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验证水不是使镁条快速产生氢气的因素。
(2)由于结论中说明CO32−是影响因素,而Na+和OH−不是影响因素,因此所取的试剂为NaOH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24.【答案】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碳酸钙 4.1
【解析】解: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设计方案】
(1)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2)方案二中产生强烈氨味,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小丽认为方案二也不严谨,理由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填: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氢氧化钙分解生成了水,说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药品中含有碳酸钙。
故填: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碳酸钙。
(2)7.4g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Ca(OH)2− 高温 CaO+H2O,
74 56
7.4g 5.6g
7.4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CaCO3− 高温 CaO+CO2↑,
100 56
7.4g 4.1g
如果7.4g样品全部是氧化钙,则剩余固体质量是7.4g,7.4g样品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若药品中含有氧化钙,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4.1g,小于7.4g,则m的取值范围为:4.1
故填:4.1
【反思运用】
实验室很多药品都必须密封保存。下列药品密封保存的理由与生石灰类似的是氢氧化钠,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易挥发。
故填:B。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高温条件下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盐酸易挥发,酒精易挥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样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 稀有气体
2. 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 塑料雨披 B. 纯棉围巾 C. 实木书柜 D. 玻璃杯
3. 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氨水 B. 汽水 C. 冰水 D. 糖水
4.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国各地蔓延。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下面是某防疫宣传材料建议的摘口罩步骤,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摘: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
B. 折: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
C. 系: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
D. 泡: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
5.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指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稀土有“工业的维生素”的美誉。稀土元素中的铕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铕元素的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铕原子中有63个中子 B. 铕原子核外有89个电子
C. 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D. 铕是金属元素
6. 下列对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构成不同
B. 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阳离子的种类不同
C. 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金属原子的种类不同
D. 水和双氧水性质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8. 木星是一颗气态行星,大气中氢气含量高达90%.科幻片《流浪地球》中为了防止地球被木星吸引而导致解体,小伙伴们利用点燃木星上的气体混合物后发生爆炸产生的冲击力,反推地球脱离木星引力。下列关于“木星爆炸”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B. 被木星吸引的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C.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D. 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水
9.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则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
B.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所以带正电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D. 生铁比纯铁硬,则黄铜比纯铜硬
10.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 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C.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D. 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4.0分)
11. 下列营养素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______
A.糖类 B.无机盐 C.水 D.______
12. 农业上常用的化肥有CO( NH2)2、Ca3(PO4)2、K2SO4、KNO3、NH4H2PO4,其中属于复合肥的是______
A. NH4H2PO4B. Ca3(PO4)2C. CO( NH2)2D.______
13. 我国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黄延强研究员和张涛院士在肼分解制氢的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B.两种生成物均为单质
C.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
D.生成乙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
14. 侯氏制碱法的产物中有碳酸氢钠、氯化铵两种物质,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大
B.30℃时,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将3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
D.30℃时,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15.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B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振荡
C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
D
鉴别涤纶和羊毛织物
______
16.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物质很早就已出现在中国历朝的医书中。如《本草纲目》中就有绿矾(FeSO4⋅7H2O)的相关记载。绿矾的主要药用功能是除湿、解毒收敛、止血等。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绿矾中一种非金属元素的符号:______。
(2)标出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写出绿矾中阴离子的符号:______。
17. 某矿石主要成分是MgO,含少量的Fe2O3、CuO和SiO2杂质。用该矿石制备Mg(OH)2的工艺流程简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______。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______(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对应离子
Fe3+
Cu2+
Mg2+
开始沉淀时的pH
1.9
4.2
9.1
完全沉淀时的pH
3.2
6.7
11.1
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______,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
(4)步骤③制得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8. 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40g石灰石样品等分为4等份进行实验,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稀盐酸的质量/g
25
50
m
15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7.5
5
2
2
(1)石灰石的纯度是______.
(2)计算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表中m的值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g.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
19.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一”表示相互能反应,“→“表示转化关系。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C、D、F均为氧化物,D为红色固体,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
(1)G的化学式是______。
(2)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F→E的反应属于______ (填基本反应类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
20. 2019年12月26日,昌赣高铁正式通车。
(1)高铁车身喷漆不仅美观,还可防止铁与空气中的______发生反应而生锈。高铁的车体主要为铝合金,与铁相比铝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其原因是______。(用文字表述)
(2)高铁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数是铜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______性,导线外层的塑料绝缘层属于______(填“天然材料”或“合成材料”)。
(3)高铁钢轨采用无缝焊接,其反应原理是:高温条件下,铝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熔融的铁和另一种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出站后,使用了的高铁票可以撕碎后放入贴有______标志的垃圾桶中。
六、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1.0分)
21.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⑤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____(填“滤纸”或“烧杯”)中,若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______。量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____(填“10”“50”或“100”)mL的量筒。
(3)经检测,小组同学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E.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F.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4)小组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后来测定所配溶液的pH,测得的结果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2. 化学课上,老师用自制的实验装置A制取二氧化碳并完成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与图1比较,图2中装置A的优点是______。
(2)B中紫花变红色的原因可能是:猜想①______;猜想②______。
(3)同学们发现C中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了,小丁查阅资料后得知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D中的现象是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
23. 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1: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______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①氢气;②二氧化碳;③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如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①正确。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______(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
探究Ⅱ: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科】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O32−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O32−而不是Na+、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1)G中实验的作用是______。
(2)试剂X是______。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Y及实验现象为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
24.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取用生石灰时,发现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膨胀破裂。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______。小组同学取瓶内生石灰溶于水后,发现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得出塑料瓶中生石灰已经变质。
【提出问题]】生石灰变质后,塑料瓶中药品的成分有哪些?
【作出猜想】(1)可能有氧化钙;(2)可能有氢氧化钙;(3)可能有碳酸钙。
【查阅资料】(1)氢氧化钙高温条件下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2)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变蓝色。
【设计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全部溶解
试管底部有白色沉淀
含有碳酸钙
方案二
取少量样品于研钵中,加入氯化铵研磨
有强烈的氨味
含有氢氧化钙
(1)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2)写出方案二中产生强烈氨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小丽认为方案二也不严谨,理由是______。
【进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______,说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药品中含有______。
(2)7.4g样品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若药品中含有氧化钙,则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反思运用】实验室很多药品都必须密封保存。下列药品密封保存的理由与生石灰类似的是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酒精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因此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
故选:B。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很简单,熟记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是解答此类题的关健。
2.【答案】A
【解析】解:A、塑料雨披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B、纯棉围巾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C、实木书柜是用实木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D、玻璃杯是用玻璃制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3.【答案】C
【解析】解:A、氨水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汽水中有碳酸、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冰水中只有水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D、糖水中有糖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氨水、汽水、糖水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4.【答案】D
【解析】解:A、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将口罩浸泡在装有消毒液的塑料袋中,消毒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捏住挂耳绳摘下口罩、捏住口罩内层中间部位对折再对折、将挂耳绳系紧在折好的口罩上都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解答】
A、铕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中有63个质子,中子数不是63,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铕原子序数为63,则铕原子核外有63个电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单位是“1”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铕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解: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B、硫酸铜溶液为蓝色,硫酸亚铁溶液为浅绿色,是因为阳离子的种类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含碳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D、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B。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答案】C
【解析】解:A、反应后甲、丁质量增大,是生成物,乙、丙质量减小,是反应物,戊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A错误;
B、戊不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B错误;
C、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故C正确;
D、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一定为44:27,即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44:27,甲、丁化学计量数之比不是1:1时,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不是44:27,故D错误。
故选:C。
根据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8.【答案】B
【解析】解:A、木星上的混合气体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正确;
B、氧气不是可燃物。B错误;
C、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D正确。
故选:B。
A、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B、根据氧气不具有可燃西,只有助燃性分析;
C、根据燃烧会放出热量分析;
D、根据木星大气中主要是氢气分析;
合理的利用燃烧的条件,物质的性质受物质的结构决定的。
9.【答案】D
【解析】解:A、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等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但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质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
C、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溶液,故选项推理错误。
D、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生铁比纯铁硬,则黄铜比纯铜硬,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
B、根据带正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显碱性的不一定是碱溶液,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时要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类推,不能盲目类推,并要注意知识点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做到具体问题能具体分析。
10.【答案】D
【解析】解:A、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产生沉淀,故选项图象错误。
B、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少至0,故选项图象错误。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的质量减少,有氢氧化钙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选项图象错误。
D、向等质量的锌、铁中滴加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锌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锌、铁分别和足量稀盐酸反应,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象正确。
故选:D。
A、根据硝酸钡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判断。
B、向一定质量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锌的活动性比铁强,结合等质量的两种金属与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11.【答案】A 蛋白质(或油脂)
【解析】解:A、糖类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正确。
B、无机盐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C、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故选项错误。
D、蛋白质(或油脂)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A;蛋白质(或油脂)。
在六大营养素中,只有糖类、油脂、蛋白质可以在体内氧化分解放出能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糖类、油脂、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答案】A KNO3
【解析】解: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Ca3(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
C、CO( 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答案为:A;KNO3。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种或哪几种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13.【答案】B 2:1
【解析】解:由反应的微观模型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H4− 催化剂 N2+2H2。
A.甲中氮、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2):(1×4)=7:1≠1:2,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构成可知,生成物的分子均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所以两种生成物均为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C.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选项说法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乙与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故选为:B:2:1。
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4.【答案】C 28.6%
【解析】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的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30℃时,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故B错误;
C、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3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
D、3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40g,所以氯化铵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g140g×100%=28.6%,故D正确。
故答案为:C,28.6%。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溶液温度改变后,是否会析出晶体。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灼烧,闻气味
【解析】解: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滴加酚酞试液不能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肥皂水,产生浮渣的是硬水,产生泡沫的是软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除去氯化钙带入氯化钾,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织物,不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涤纶。
故填:B;灼烧,闻气味。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氯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
D、羊毛富含蛋白质,灼烧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6.【答案】S Fe+2SO4⋅7H2O SO42−
【解析】解:(1)根据绿矾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的非金属元素有硫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等,硫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
(2)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绿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Fe+2SO4⋅7H2O;
(3)绿矾中阴离子为硫酸根离子,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
故答案为:(1)S;(2)Fe+2SO4⋅7H2O;(3)SO42−;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7.【答案】过滤 H+ 6.7~9.1 Cu(OH)2、Fe(OH)3 MgCl2+Ca(OH)2=CaCl2+Mg(OH)2↓
【解析】【分析】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根据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进行分析;
(2)根据盐酸和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镁反应产物以及盐酸过量进行分析;
(3)根据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进行分析;
(4)根据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进行分析。
【解答】
(1)过滤可以将不溶性固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所以步骤①和步骤②均用到的操作是过滤;
(2)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和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以及盐酸是过量的,所以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Fe3+、Cu2+、Mg2+和H+;
(3)由铁离子、铜离子沉淀时的pH值和镁离子开始沉淀的pH值可知,所以步骤②加入熟石灰,调节溶液的pH范围为6.7~9.1,固体C中所含成分的化学式为Cu(OH)2、Fe(OH)3;
(4)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CaCl2+Mg(OH)2↓。
故答案为:(1)过滤;
(2)H+;
(3)6.7~9.1;Cu(OH)2、Fe(OH)3;
(4)MgCl2+Ca(OH)2=CaCl2+Mg(OH)2↓。
18.【答案】80% 小于
【解析】解:(1)最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说明剩余的是杂质,故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10g−2g10g×100%=80%;故填:80%;
(2)设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2.5g x×25g
10073=2.5gx×25g
x=7.3%
(3)设8g碳酸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则有: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8g y×7.3%
10073=8gy×7.3%
y=80g
故m小于100g,故填:小于.
(1)根据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进行分析;
(2)根据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根据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依据题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难度不大,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19.【答案】H2 灭火 Fe2O3+3CO− 高温 2Fe+3CO2 化合反应
【解析】解: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且D为红色固体,所以D可以是氧化铁,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1)G是氢气,化学式为H2;
(2)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3)符合C和D的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F是水,E是氢氧化钙,F→E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H2;
(2)灭火;
(3)Fe2O3+3CO− 高温 2Fe+3CO2;
(4)化合反应。
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是盐酸,B、C、D、F均为氧化物,E中含有三种元素,G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是氢气,盐酸转化成的B和C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是二氧化碳,C一氧化碳,D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且D为红色固体,所以D可以是氧化铁,氢气和F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是水,水和E可以相互转化,E会与A反应,所以E是氢氧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20.【答案】氧气、水蒸气 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导电 合成材料 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D
【解析】解:(1)铁在与氧气和水蒸气同时接触时会生锈,在车体表面喷漆可以防止铁与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所以铝制品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故填:氧气、水蒸气;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
(2)高铁电路中的导线大多数是铜制导线,这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导线外层的塑料绝缘层属于合成材料;故填:导电;合成材料;
(3)铝粉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反应物是铝和氧化铝,生成物是铁和氧化铝,根据最小公倍数法进行配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 高温 2Fe+Al2O3,故填:2Al+Fe2O3− 高温 2Fe+Al2O3;
(4)废纸张属于可回收垃圾,所以出站后,使用了的高铁票可以撕碎后放入贴有D标志的垃圾桶中;故填:D。
(1)根据防锈的方法、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来分析;
(2)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
(4)根据垃圾的分类来分析。
本题考查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难度不大。
21.【答案】③⑤④②① 烧杯 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 100 ADE 偏小
【解析】解:(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用图示的序号表示为:③⑤④②①.故填:③⑤④②①;
(2)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称量时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右盘,说明药品轻了,所以要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所需水的质量为:100g−100g×10%=90g,体积为90g÷1g/mL=90mL,选择100mL的量筒;故填:烧杯;增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100;
(3)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导致溶质的质量偏少,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导致称量的溶质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导致溶剂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E.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导致溶剂偏多,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符合题意;
F.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导致溶剂偏少,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不符合题意。
故填:ADE;
(4)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后来测定所配溶液的pH,相当于将溶液进行了稀释,溶液中的碱性减弱,则测得的pH偏小;故填:偏小。
(1)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来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量筒的选择依据来分析;
(3)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出现误差的原因来分析;
(4)根据pH试纸的使用方法以及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来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实验操作以及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2.【答案】锥形瓶 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 CO2+CaCO3+H2O=Ca(HCO3)2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解:(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装置A能通过弹簧夹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能使紫花变红色,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花变红色,故可猜想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或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合理即可)。
(3)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CO3+H2O=Ca(HCO3)2。
(4)D中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了CO2密度比空气的大;蜡烛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1)锥形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使紫花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紫花变红色;
(3)CO2+CaCO3+H2O=Ca(HCO3)2;
(4)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装置A能通过弹簧夹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盐酸具有挥发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水反应会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下层的蜡烛、上层的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3.【答案】碳、氢、氧。
探究I:
(1)D。
(2)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探究Ⅱ:
(1)对比。
(2)氢氧化钠溶液。
探究Ⅲ:
稀盐酸,有气泡生成:MgCO3+2HCl=MgCl2+H2O+CO2↑。
【解析】【分析】
根据给出的转化关系对应的过程分析每个对应的问题,或者直接分析每个问题,从给出的信息中找对应的信息。
读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所以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解答】
【作出猜想】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是碳酸钠溶液,结合给出的猜想,可知题目要求填写的是碳、氢、氧三种元素。
【实验1】
(1)因为实验为“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沉淀生成”,即常温下固体和液体反应,所以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D(不选F是因为容积较小)。
(2)“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这是因为反应从液体中发生且生成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所以不能说明是因为生成了氢气。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改进方案是在B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
(1)G中实验的作用是对比,验证水不是使镁条快速产生氢气的因素。
(2)由于结论中说明CO32−是影响因素,而Na+和OH−不是影响因素,因此所取的试剂为NaOH溶液。
探究Ⅲ: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由于给出的结论是碳酸镁,所以应该加入稀盐酸或者稀硫酸等,有气泡生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MgCl2+H2O+CO2↑。
24.【答案】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无水硫酸铜变蓝色 碳酸钙 4.1
【解析】解:装满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膨胀破裂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故填: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导致固体膨胀。
【设计方案】
(1)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故填: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钙。
(2)方案二中产生强烈氨味,是因为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小丽认为方案二也不严谨,理由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故填:2NH4Cl+Ca(OH)2=CaCl2+2H2O+2NH3↑;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进行实验】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是因为高温条件下氢氧化钙分解生成了水,说明药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说明药品中含有碳酸钙。
故填:无水硫酸铜变蓝色;碳酸钙。
(2)7.4g氢氧化钙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Ca(OH)2− 高温 CaO+H2O,
74 56
7.4g 5.6g
7.4g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如下所示:
CaCO3− 高温 CaO+CO2↑,
100 56
7.4g 4.1g
如果7.4g样品全部是氧化钙,则剩余固体质量是7.4g,7.4g样品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mg,若药品中含有氧化钙,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4.1g,小于7.4g,则m的取值范围为:4.1
实验室很多药品都必须密封保存。下列药品密封保存的理由与生石灰类似的是氢氧化钠,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硫酸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浓硫酸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酒精需要密封保存,是因为酒精易挥发。
故填:B。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
高温条件下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水和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固体五水硫酸铜;
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浓盐酸易挥发,酒精易挥发。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第1页,共1页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