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三)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三)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三)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七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三)
展开课时跟踪练(二十三)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
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不可用上述反应中某种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CO的生成速率与CO2的生成速率相等
B.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C.CO的质量不变
D.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解析:A项,CO的生成速率为逆反应速率,CO2的生成速率为正反应速率,且CO、CO2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则v正(CO2)=v逆(CO),达到化学平衡;B项,ρ=,当m(气体)不变时,反应即达到平衡;C项,m(CO)不变,则n(CO)不变,反应达到平衡;D项,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任意时刻,体系的压强均相同,所以压强不变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答案:D
2.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CO(g)+H2O(g)CO2(g)+H2(g) ΔH<0。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增大压强 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 D.更换催化剂
解析:A项,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影响化学平衡。B项,正反应放热,降温平衡右移,CO的转化率增大。C项,增大CO的浓度,CO的转化率减小。D项,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
答案:B
3.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解析:加CaO的烧杯(1)中温度升高,(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烧杯(3)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答案:A
4.向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2NH3(g) ΔH<0。10秒时达到平衡,c(NH3)为0.4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40%
B.降低温度能使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
C.向该容器中充入N2,平衡正向移动
D.研发高效催化剂可大大提高NH3的产率
解析:A项,根据题中数据可知,NH3的生成量为0.8 mol,则H2的减少量为1.2 mol,α(H2)=1.2÷4×100%=30%;B项,降温,平衡正向移动,但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则密度不变;C项,体积不变,充入N2,c(N2)增大,平衡正向移动;D项,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因此各物质的转化率不变、产率不变。
答案:C
5.处于平衡状态的反应2H2S(g)2H2(g)+S2(g) ΔH>0,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合理的说法是( )
A.加入催化剂,反应途径将发生改变,ΔH也将随之改变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H2S分解率也增大
C.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将引起体系温度降低
D.若体系恒容,注入一些H2后达新平衡,H2浓度将减小
解析:焓变是一个状态函数,与反应发生的途径无关,A错误;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因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平衡正向移动,H2S分解率增大,B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是放热反应,会使体系温度升高,C错误;向体系中注入H2,平衡将向H2浓度降低的方向移动,但最终H2的浓度比原来大,D错误。
答案:B
6.某化学反应2X(g)Y(g)+Z(g)在4种不同条件下进行,Y、Z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mol·L-1)随反应时间(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实验序号 | 温度 | 时间/min |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1 | 800 ℃ | 1.0 | 0.80 | 0.67 | 0.57 | 0.50 | 0.50 | 0.50 |
2 | 800 ℃ | 1.0 | 0.60 | 0.50 | 0.50 | 0.50 | 0.50 | 0.50 |
3 | 800 ℃ | c | 0.92 | 0.75 | 0.63 | 0.60 | 0.60 | 0.60 |
4 | 820 ℃ | 1.0 | 0.40 | 0.25 | 0.20 | 0.20 | 0.20 | 0.2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1.0
B.实验2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C.实验3比实验2先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前10分钟,实验4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比实验1的大
解析:A项,实验3达到平衡X的浓度大于实验1,温度相同,达到平衡说明X起始浓度C大于1.0 mol·L-1,正确;B项,实验2和实验1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但实验2所需时间短说明可能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正确;C项,依据图表数据分析,实验3在40 min时X浓度不变达到平衡,实验2在20 min时达到平衡,实验2达到平衡快,错误;D项,实验4和实验1在10分钟都未达到平衡,依据化学反应速率概念计算,实验1中X的反应速率==0.02 mol·L-1·min-1,实验4中X的反应速率==0.06 mol·L-1·min-1,
所以实验4的反应速率大于实验1,正确。
答案:C
7.已知:CO(g)+2H2(g)CH3OH(g) ΔH=Q kJ·mol-1,在三个不同容积的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CO与2 mol H2,恒温恒容,测得平衡时CO的转化率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 温度/℃ | 容器体积 | CO转化率 | 平衡压强/Pa |
① | 200 | V1 | 50% | p1 |
② | 200 | V2 | 70% | p2 |
③ | 350 | V3 | 50% | p3 |
A.反应速率:③>①>②
B.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
C.若容器体积V1>V3,则Q<0
D.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CO转化率<70%
解析:①、②的温度相同,而转化率②>①,则②可看作在①的基础上加压,即V1>V2,因此反应速率:②>①,A错误;①与②比较,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4,但V1与V2不等,因此平衡时体系压强:p1∶p2≠5∶4,B错误;若容器体积V1>V3且温度相同,则①与③比较,CO的转化率:③>①,而现在CO的转化率相同,则升温③的平衡逆向移动,而升温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向是吸热反应,C正确;若实验②中CO和H2用量均加倍,则可看作在②的基础上加压,CO转化率增大,D错误。
答案:C
8. (2019·北京海淀区质检)已知:一定温度下的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2NO2(g)2NO(g)+O2(g) ΔH=+Q kJ·mol-1(Q>0)。若向2 L该容器中通入1.2 mol NO2 气体,测得100 s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c(O2) 为0.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c(NO),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减小
B.100 s内NO2的分解速率为8×10-3 mol·L-1·s-1
C.反应达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0.2 Q
D.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开始时n(NO2)为2.4 mol,则达到平衡后,c(O2)<c(NO2)
解析:A项,增加c(NO),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则温度不变,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项,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则100 s 内NO2的分解速率等于氧气的生成速率的2倍,为2×=4×10-3 mol·L-1·s-1,错误;C项,反应达平衡时生成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2 mol·L-1×2 L=0.4 mol,则吸收的热量为0.4 Q,错误;D项,开始时n(NO2)为1.2 mol,平衡时c(NO2)==0.2 mol·L-1,c(O2)=c(NO2),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开始时n(NO2)为2.4 mol,则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则达到平衡后,c(O2)<c(NO2),正确。
答案:D
9.T ℃时,在容积为2 L的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xC(g),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的投入量 | 3 mol A、 2 mol B | 6 mol A、 4 mol B | 2 mol C |
达到平衡 的时间/min | 5 |
| 8 |
c1 | c2 |
| |
C的体积分数/% | w1 |
| w3 |
混合气体的密度/g·L-1 | ρ1 | ρ2 |
|
A.若x<4,则2c1<c2
B.若x=4,则w1=w3
C.无论x的值是多少,均有2ρ1=ρ2
D.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
解析:若x<4,则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乙容器对于甲容器而言,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2c1>c2,A项错误;若x=4,则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由于起始时甲容器中A、B的投入量之比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化学计量数之比不相等,故w3不可能等于w1,B项错误;起始时乙容器中A、B的投入量是甲容器的2倍,两容器的容积相等,故恒有2ρ1=ρ2,C项正确;起始时乙容器中A、B的浓度是甲容器中的2倍,故乙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比甲容器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短,D项错误。
答案:C
10.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SiF4(g)+2H2O(g)SiO2(s)+4HF(g)
ΔH=+148.9 kJ·mol-1。
(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4v消耗(SiF4)=v生成(HF)
b.容器内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c.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不再变化
d.HF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2)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表中t2>t1)所示。
反应时间/min | n(SiF4)/mol | n(H2O)/mol |
0 | 1.20 | 2.40 |
t1 | 0.80 | a |
t2 | b | 1.60 |
通过a或b的值及化学平衡原理说明t1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只改变一个条件使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变大,该反应________(填序号)。
a.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一定是减小压强造成的
d.一定是升高温度造成的
e.SiF4的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
解析:(1)反应过程中任何时刻4v消耗(SiF4)=v生成(HF)。
(2)0~t1 min,反应消耗的SiF4为0.40 mol,根据已知反应可确定消耗的H2O为0.80 mol,故a=1.60,t2 min时,H2O仍为1.60 mol,故b=0.80。由此可判断t1时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答案:(1)bcd
(2)a=1.60(或b=0.80),说明在一定条件下,t1~t2时各组分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均已不再发生改变,则t1时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3)ade
11.肼(N2H4)与N2O4是火箭发射中最常用的燃料与助燃剂。
(1)800 ℃时,某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2NO2(g)2NO(g)+O2(g) ΔH>0,若开始向容器中加入1 mol·L-1的NO2,反应过程中NO的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曲线Ⅰ所示。
①反应Ⅱ相对于反应Ⅰ而言,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在图中绘制出在其他条件与反应Ⅰ相同,反应在820 ℃时进行,NO的产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已知:N2O4(g)2NO2(g) ΔH=+57.20 kJ·mol-1,开始时,将一定量的NO2、N2O4充入一个容器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c(X)/mol·L-1 | 0.2 | c | 0.6 | 0.6 | 1.0 | c1 | c1 |
c(Y)/mol·L-1 | 0.6 | c | 0.4 | 0.4 | 0.4 | c2 | c2 |
①c(X)代表________(填化学式)的浓度。
②前10 min内用N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新达到平衡时,NO2的百分含量______(填字母)。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析:(1)①由于Ⅱ达到平衡时产率与Ⅰ相同但所用时间减少,故改变的条件是使用了催化剂;②因温度升高,速率加快且有利于平衡向右进行,因此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Ⅰ少,NO的产率高于60%。
(2)由表中数据知,X代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值是Y代表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值的二倍,故X代表NO2,Y代表N2O4,0~10 min内,NO2浓度增加了0.4 mol·L-1,故v(NO2)=0.04 mol·L-1·min-1;20 min时,NO2浓度增大而N2O4浓度不变,故改变的条件是向容器中加入0.8 mol NO2。由于温度保持不变,故K是定值,将平衡常数表达式变换为=,由于c(NO2)肯定增大,故减小,故减小,所以混合物中NO2百分含量降低。
答案:(1)①使用催化剂 ②见下图
(2)①NO2 ②0.04 mol·L-1·min-1 向容器中加入0.8 mol NO2(或其他合理答案即可) b
12.氨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1)在一定温度下,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N2(g)+3H2(g)2NH3(g)。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3v正(H2)=2v逆(NH3)
B.单位时间生成m mol N2的同时生成3m mol H2
C.容器内的总压强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随时间变化
(2)工业上可用天然气为原料来制取合成氨的原料气氢气。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模拟工业制取氢气的原理,在一定温度下,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测得如下表所示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 CH4/mol | H2O/mol | CO/mol | H2/mol |
0 | 0.40 | 1.00 | 0 | 0 |
5 | a | 0.80 | c | 0.60 |
7 | 0.20 | b | 0.20 | d |
10 | 0.21 | 0.81 | 0.19 | 0.64 |
①分析表中数据,判断5 min时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前5 min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CH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反应在7~10 min内,CO的物质的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A.减少CH4的物质的量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D.充入H2
(3)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g)4NO(g)+6H2O(g)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在1 L密闭容器中充入4 mol NH3(g)和5 mol O2(g),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测得c(NO)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的ΔH______0;(填“>”“<”或“=”)T0 ℃下,NH3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1)3v逆(NH3)=2v正(H2)时反应达到平衡,A项错误;生成m mol N2,必生成3m mol H2,但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B项错误;此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的反应,压强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
(2)①根据反应CH4(g)+H2O(g)CO(g)+3H2(g),结合表中数据5 min时H2为0.60 mol,可知CO为0.20 mol,即c=0.20,则a=0.20,7 min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5 min时相同,所以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v(CH4)==0.02 mol·L-1·min-1。②10 min时,只有CO的物质的量减少,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增加,所以原因只能是充入氢气,使平衡逆向移动,选D。
(3)由图象可知,NO的浓度达到最大值后,随温度升高,NO的浓度又逐渐减小,所以该反应的ΔH<0;T0 ℃时,c(NO)=3.0 mol·L-1,则反应消耗的n(NH3)=3.0 mol,NH3的转化率为×100%=75%。
答案:(1)C (2)①是 0.02 mol·L-1·min-1
②D (3)<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