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六)
展开课时跟踪练(二十六)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2019·郑州调研)用0.010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某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滴定实验不需要指示剂
B.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
C.滴定管使用前需检验是否漏液
D.若滴定终止时,仰视读数,所测H2C2O4浓度偏高
解析:滴定终点,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不需要指示剂,故A正确;该实验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用不到碱式滴定管,故B错误;滴定管使用前需检验是否漏液,故C正确;若滴定终止时,仰视读数,读取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偏大,所测H2C2O4浓度偏高,故D正确。
答案:B
2.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向水中通入氨气,平衡逆向移动,c(OH-)增大
B.向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c(H+)增大,Kw不变
C.将水加热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
D.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pH不变
解析:向水中通入NH3,c(OH-)增大,平衡左移,A正确;向水中加入少量稀H2SO4,c(H+)增大,但温度不变,Kw不变,B正确;将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w变大,C正确;升高温度,能促进水的电离,c(H+)增大,pH减小,D错误。
答案:D
3.水的电离常数如下图两条曲线所示,曲线中的点都符合
c(H+) ·c(OH-)=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温度T1 >T2
B.图中五点Kw间的关系:B>C>A=D=E
C.曲线a、b均代表纯水的电离情况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溶液与pH=12的K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
解析:D项,B点Kw=10-12,H2SO4中c(H+)=10-2 mol·L-1,KOH中c(OH-)=mol·L-1=1 mol·L-1,等体积混合后,KOH过量,溶液呈碱性,正确。
答案:C
4.(2019·贵阳模拟)已知液氨的性质与水相似。T ℃时,NH3+NH3NH+NH ,NH的平衡浓度为1×10-15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此温度下液氨的离子积为1×10-17
B.在液氨中放入金属钠,可生成NaNH2
C.恒温下,在液氨中加入NH4Cl,可使液氨的离子积减小
D.降温,可使液氨电离平衡逆向移动,且c(NH)<c(NH)
解析: 由电离方程式知, NH与NH的离子平衡浓度相等都为1×10-15 mol·L-1,根据水的离子积得液氨的离子积K=c(NH)·c(NH)=1×10-30,故A错误;由钠与水反应可推知:2Na+2NH3===2NaNH2+H2↑,故B正确;虽然加入NH4Cl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NH的浓度增大,但由水的离子积可以知道,其大小只与温度有关,与离子浓度无关,故C错误;因为电离是吸热反应,所以降温NH3+NH3NH+NH平衡向逆向移动,c(NH)=c(NH)都减小,故D错误。
答案:B
5.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1×
10-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一元酸溶液的pH=1
B.该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mol·L-1
C.该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22
D.用pH=11的NaOH溶液V1 L和V2 L 0.1 mol·L-1该一元酸(HA)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的pH=7,则V1<V2
解析:将c(OH-)=代入原题关系式中可得=1×10-8,解得c(H+)=1×10-3 mol·L-1,所以该溶液的pH=3,A项错误;酸溶液中水的电离看氢氧根离子,c(OH-)= mol·L-1=1×10-11 mol·L-1,所以由水电离子出的c(H+)=1×10-11mol·L-1,B项正确;温度一定,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为1×10-14,C项错误;由于HA是弱酸,二者等体积混合呈酸性,当pH=7时应有V1>V2,D项错误。
答案:B
6.(2019·湛江模拟)常温下,将pH=a的NaOH溶液与pH=b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则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 )
A.1014-a-2b B.10a+b-14
C.10a-2b D.10a-2b+14
解析:pH=b的醋酸溶液中c(H+)=c(CH3COOO-)=10-bmol·
L-1,pH=a的NaOH溶液中c(OH-)=c(NaOH)=10a-14mol·L-1,将两者等体积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说明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于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c(CH3COOH)约为10a-14mol·L-1,故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为1014-a-2b 。
答案:A
7.实验室用标准盐酸测定某NaOH溶液的浓度,用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A.酸式滴定管在装酸液前未用标准盐酸润洗2~3次
B.开始实验时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在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
C.锥形瓶内溶液颜色变化由黄色变橙色,立即记下滴定管液面所在刻度
D.盛NaOH溶液的锥形瓶滴定前用NaOH溶液润洗2~3次
解析:A项,所用的盐酸的实际用量大于理论用量,故导致测定结果偏高;B项,这种操作会导致盐酸读数偏大,测出NaOH溶液浓度偏高;C项,由黄色变为橙色可能由于局部c(H+)变大引起的,振荡后可能还会恢复黄色,应在振荡后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才能认为已达到滴定终点,故所用盐酸的量比理论用量偏小,测出的NaOH溶液浓度偏低;D项,用NaOH溶液润洗锥形瓶,直接导致盐酸的用量偏大,故测定NaOH溶液浓度偏高。
答案:C
8.在T ℃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mol·L-1,c(OH-)=10-bmol·L-1,已知a+b=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 ℃),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 )
序号 | NaOH溶液体积/mL | 盐酸体积/mL | 溶液pH |
① | 20.00 | 0.00 | 8 |
② | 20.00 | 20.00 | 6 |
A.1 B.4 C.5 D.6
解析:据题意可知在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而不是1×10-14。通过①可知,此NaOH溶液中,c(OH-)=10-4 mol·L-1。由②可知,加入20 mL盐酸后溶液的pH=6,此时恰好完全中和。则c(H+)==1×10-4mol·L-1,则c=4。
答案:B
9.(2019·衡水模拟)下列有关滴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25 mL滴定管进行中和滴定时,用去标准液的体积为21.7 mL
B.用标准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有NaOH杂质,则结果偏低
C.用c1 mol·L-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V2 mL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至滴定终点用去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为V1 mL,则H2C2O4溶液的浓度为mol·L-1
D.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解析:滴定管的精度为0.01 mL,故A错误;若配制标准溶液的固体KOH中有NaOH杂质,使KOH浓度偏高,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时,则使消耗标准液的体积偏小,使测的盐酸的浓度偏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H2C2O4溶液,由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可知n(KMnO4):n(H2C2O4)=2∶5,则H2C2O4溶液的浓度为,故C错误;用未知浓度的盐酸滴定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若读取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使测得的盐酸溶液体积偏小,导致测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答案:B
10.(1)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的数据为25 ℃:1×10-14;t1:a; t2: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①若25<t1<t2,则a________1×10-14(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 mol·L-1,取该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 mL,则稀释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③在t2温度下测得某溶液pH=7,该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2)在一定温度下,有A.醋酸、B.硫酸、C.盐酸,三种酸。
①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用A、B、C表示,下同)。
②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吸热,所以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②25 ℃时,某Na2SO4溶液中c(SO)=5×10-4 mol·L-1,则溶液中钠离子浓度是1×10-3 mol·L-1。如果稀释10倍,则钠离子浓度是1×10-4 mol·L-1。但硫酸钠溶液是显中性的,所以c(Na+)∶c(OH-)=10-4∶10-7=1 000∶1;③t2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1×10-12,所以在该温度下,pH=6是显中性的。因此某溶液pH=7,该溶液显碱性。
(2)①盐酸是一元强酸,硫酸是二元强酸,醋酸是一元弱酸,所以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时,溶液中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C>A,氢离子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越小,三种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C>B;②醋酸在稀释过程中会促进电离,所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氢离子的浓度变化程度小,硫酸和盐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且相等,所以c(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答案:(1)①>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离子积增大 ②1 000∶1 ③碱
(2)①A>C>B ②A>B=C
11.已知水在25 ℃和95 ℃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1)9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B,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时,将pH=9的NaOH溶液与pH=4的硫酸溶液混合,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与硫酸溶液的体积比为________。
(2)95 ℃时,若100体积pH=a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b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与b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
(3)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下,pH=2的HCl溶液和pH=11的某BOH溶液中,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______α2(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确定”)。
(4)曲线B对应温度下,将0.02 mol·L-1Ba(OH)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
解析:(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高时,电离程度大,c(H+)、c(OH-)均增大,95 ℃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B;25 ℃时,pH=9的NaOH溶液,c(OH-)=10-5 mol·L-1;pH=4的H2SO4溶液混合,c(H+)=10-4 mol·L-1;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n(OH-)=n(H+)。则c(OH-)·V(NaOH)=c(H+)·V(H2SO4)。故NaOH溶液与H2SO4溶液的体积比为V(NaOH)∶V(H2SO4)=c(H+)∶c(OH-)=10∶1。
(3)曲线A所对应的温度是室温。在室温下,pH=2的HCl溶液,c(H+)(水)=10-12mol·L-1;pH=11的某BOH溶液中,c(H+)(水)=10-11mol·
L-1;水电离产生的H+的浓度越大,水的电离程度就越大。若水的电离程度分别用α1、α2表示,则α1<α2;
(4)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是95 ℃,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Kw=10-12,在曲线B所对应的温度下,将0.02 mol·L-1的Ba(OH)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等体积混合,则反应后溶液中c(OH-)=0.02 mol÷2 L=0.01 mol·L-1。由于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是Kw=10-12,所以c(H+)=10-10,所得混合液的pH=10。
答案:(1)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高时,电离程度大,c(H+)、c(OH-)大 10∶1 (2)a+b=14 (3)小于 (4)10
12.某学习小组探究测定草酸晶体(H2C2O4·xH2O)中的x值,设计了如下步骤。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草酸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可以用酸性KMnO溶液进行滴定。
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Ⅰ.称取1.260 g纯草酸晶体,将其制成100.00 mL水溶液为待测液。
Ⅱ.取25.00 mL待测液放入锥形瓶中,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Ⅲ.用浓度为0.100 0 mol·L-1的酸性KMn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达到终点时消耗10.00 mL。
(1)上述步骤Ⅱ中使用的锥形瓶是否需要事先用待测液润洗________(填“是”或“否”)。滴定时,将酸性KMnO4标准液装在如图中的______(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2)本实验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上述数据,求得x=________。
讨论: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刻度,则由此测得的x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根据上述实验计算的数据可信性不强,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请写出改进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如果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就会有少量液体残留在瓶壁上,造成滴定的待测物增多,使得计算值大于实际浓度,故上述步骤Ⅱ中使用的锥形瓶不需要事先用待测液润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橡皮管,所以用酸式滴定管,选甲。
(2)可用高锰酸钾自身的颜色作为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表明到滴定终点。
(3)2MnO+5H2C2O4+6H+===2Mn2++10CO2↑+8H2O
2 5
0.100 0×0.01 0.002 5
25.00 mL待测液中含有0.002 5 mol草酸,100 mL待测液中含有0.01 mol草酸,其质量为0.9 g。所以1.260 g草酸晶体中水的质量为1.260-0.9=0.36(g),其物质的量为0.02 mol,则x=2;①若滴定终点时俯视滴定管读数,则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偏小,所得草酸的物质的量偏小,则水的物质的量偏大;②根据上述实验计算的数据可信性不强,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应重复操作Ⅱ、Ⅲ,增加平行实验。
答案:(1)否 甲 (2)当滴入最后一滴酸性KMnO4溶液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滴定终点 (3)①2 偏大 ②重复操作Ⅱ、Ⅲ,增加平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