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0133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 课时跟踪练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
展开
2020届高考化学总复习——第八章课时跟踪练(二十八)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室温下,向含有AgCl和AgBr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固体时,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
A.c(Ag+) B.
C.c(Cl-) D.
解析:因为存在AgCl(s)Ag+(aq)+Cl-(aq)和AgBr(s)Ag+(aq)+Br-(aq)两个平衡,当加入NaBr固体时,溶液中c(Br-)增大,第二个平衡左移,c(Ag+)减小,第一个平衡右移,c(Cl-)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是常数,不变化,B不符合题意;=,c(Cl-)增大,该值减小,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解析:恒温下K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A错误;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B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少量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C正确;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D错误。
答案:C
3.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Cu2+:Cu2+ (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S的Ksp比CuS的Ksp大
B.该反应达平衡时c(Mn2+)=c(Cu2+)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析:根据沉淀转化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进行,Ksp(MnS)>Ksp(CuS),A正确;该反应达平衡时c(Mn2+)、c(Cu2+)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B错误;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Mn2+)变大,C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正确。
答案:B
4.已知25 ℃时,RSO4(s)+CO(aq)RCO3(s)+SO(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CO3)=2.80×1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c(CO)=c(SO)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SO4沉淀
B.将浓度均为6×10-6mol·L-1的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得到RCO3沉淀
C.25 ℃时,RSO4的Ksp约为4.9×10-5
D.相同温度下,RCO3在水中的Ksp大于在Na2CO3溶液中的Ksp
解析:RSO4(s)+CO(aq)RCO3(s)+SO(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SO4)=1.75×104×Ksp(RCO3)=1.75×104×2.80×10-9=4.9×10-5。A项,RSO4、RCO3属于同种类型且Ksp(RSO4)>Ksp(RCO3),向c(CO)=c(SO)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CO3沉淀,错误;B项,将浓度均为6×10-6mol·L-1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R2+)=3×10-6mol·L-1、c(CO)=3×10-6mol·L-1,此时的离子积Qc=c(R2+)·c(CO)=3×10-6×3×10-6=9×10-12
答案:C
5.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解析:由溶度积数据可知A正确;Ksp(AgI)
答案:C
6.已知25 ℃时一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化学式
Zn(OH)2
ZnS
AgCl
Ag2S
MgCO3
Mg(OH)2
溶度积
5×10-17
2.5×
10-22
1.8×
10-10
6.3×
10-50
6.8×
10-6
1.8×
10-11
A.2AgCl+Na2S===2NaCl+Ag2S
B.MgCO3+H2OMg(OH)2+CO2↑
C.ZnS+2H2O===Zn(OH)2↓+H2S↑
D.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
解析: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溶解度:ZnS
答案:C
7.某些盐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分散质
Mg(OH)2
HCl
NH4Cl
备注
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A.向①中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
B.分别向少量Mg(OH)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的②③,沉淀均能快速彻底溶解
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Mg2++2NH3·H2O
D.向①中加入②,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说明Mg(OH)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电离使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Mg(OH)2与NH4Cl溶液反应速率较小,沉淀不能快速彻底溶解,B项错误;NH结合Mg(OH)2悬浊液中的OH-,促进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使Mg(OH)2沉淀溶解,C项正确;盐酸能够与Mg(OH)2发生中和反应,促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B
8.(2019·潍坊模拟)25 ℃时,用Na2SO4溶液沉淀Ba2+、Pb2+、Ca2+三种金属离子(M2+),所需SO最低浓度的负对数值p(SO)=-lg c(SO)与p(M2+)=-lg(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aSO4)
B.a点可表示CaSO4的饱和溶液,且c(Ca2+)=c(SO)
C.b点可表示PbSO4的不饱和溶液,且c(Pb2+)
D.向Ba2+浓度为10-5 mol·L-1的废水中加入足量CaSO4粉末,会有BaSO4沉淀析出
解析:SO最低浓度的对数值p(SO)=-lg c(SO)与p(M2+)=-lg c(M2+)关系由图可知,根据Ksp=c(M2+)×c(SO),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四种沉淀的 Ksp大小顺序为Ksp(CaSO4)>Ksp(PbSO4)>Ksp(BaSO4),A错误;根据图象可知,a点在曲线上,可表示CaSO4的饱和溶液,但是c(Ca2+)>c(SO),B错误;图线中坐标数值越大,对应离子实际浓度越小,b点在曲线下方,表示PbSO4的过饱和溶液,且c(Pb2+)=c(SO),C错误;由于Ksp(CaSO4)>Ksp(BaSO4),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可以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向Ba2+浓度为10-5mol·L-1的废水中加入CaSO4粉末,沉淀由CaSO4转化为BaSO4沉淀,D正确。
答案:D
9.常温下,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bI2的Ksp为2×10-6
B.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度减小
C.温度不变,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KI固体,PbI2的Ksp增大
D.常温下,Ksp(PbS)=8×10-28,向PbI2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1018
解析:根据图象知常温下平衡时溶液中c(Pb2+)、c(I-)分别是10-3 mol·L-1、2×10-3mol·L-1,因此PbI2的Ksp=c(Pb2+)·c2(I-)=4×10-9,A错误;PbI2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s)Pb2+(aq)+2I-(aq),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Pb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最终平衡时Pb2+浓度仍然比原平衡时大,B错误;根据图象知t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碘离子浓度,温度不变,PbI2的Kap不变,C错误;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K===5×1018,D正确。
答案:D
10.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4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BaSO4和SrSO4转化成难溶弱酸盐。
已知:SrSO4(s)Sr2+(aq)+SO(aq)
Ksp=2.5×10-7
SrCO3(s)Sr2+(aq)+CO(aq)Ksp=2.5×10-9
(1)将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CO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②增大CO的浓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3)已知,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反应为SrSO4(s)+CO(aq)SrCO3(s)+SO(aq),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该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Ksp(SrCO3)
(2)①降低温度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说明降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K减小。②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增大CO的浓度,平衡常数不变。
(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SrSO4难溶于盐酸,而SrCO3可溶于盐酸,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若沉淀没有全部溶解,则SrSO4没有完全转化成SrCO3,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稀硫酸,因为Sr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rSO4。
答案:(1)SrSO4(s)+CO(aq)SrCO3(s)+SO(aq)
K= Ksp(SrCO3)
(2)①减小 ②不变
(3)盐酸 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未完全转化
11.某学生探究AgCl、Ag2S沉淀转化的原因。
步 骤
现 象
Ⅰ.将NaCl与AgNO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Na2S溶液
沉淀变为黑色
Ⅲ.滤出黑色沉淀,加入NaCl溶液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1)Ⅰ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
(2)Ⅱ中能说明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出步骤Ⅲ中的乳白色沉淀,推测含有AgCl。用浓HNO3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部分沉淀未溶解,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
ⅰ.向X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Y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① 由ⅰ判断,滤液X中被检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由ⅰ、ⅱ可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含有AgCl和另一种沉淀________。
(4)该学生通过如下对照实验确认了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在NaCl存在下,氧气将Ⅲ中黑色沉淀氧化。
现 象
B: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沉淀
C: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C中盛放的物质W是________。
③该同学认为B中产生沉淀的反应如下(请补充完整):
2Ag2S +______+______+2H2O4AgCl +________+4NaOH。
④B中Na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gCl
(2)2AgCl(s) + S2-(aq)Ag2S(s)+2Cl- (aq)
Ag2S比AgCl的溶解度更小
(3)①SO ②S
(4)①O2 ②Ag2S 的悬浊液
③1 O2 4 NaCl 2 S
④与游离的Ag+结合成AgCl沉淀。由于c(Ag+)减小,有利于③中反应平衡右移
12.(2019·惠州模拟)钪及其化合物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宇航、电子、超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钛白工业废酸(含钪、钛、铁、锰等离子)中提取氧化钪(Sc2O3)的一种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油相”可除去大量的钛离子。洗涤水是用93%的硫酸、27.5%的双氧水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混合的实验操作是_____。
(2)先加入氨水调节pH=3,过滤,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再向滤液加入氨水调节pH=6,滤液中Sc3+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已知:Ksp[Mn(OH)2]=1.9×10-13、Ksp[Fe(OH)3]=2.6×10-39,Ksp[Sc(OH)3]=9.0×10-31
(3)用草酸“沉钪”。25 ℃时pH=2的草酸溶液中=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写出“沉钪”得到草酸钪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a1(H2C2O4)=5.9×10-2,Ka2(H2C2O4)=6.4×10-5]
(4)草酸钪“灼烧”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废酸中含钪量为15 mg·L-1,V L废酸最多可提取Sc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解析:(1)不同的液体在混合时,一般先加密度较小,易挥发的,后加密度大的、难挥发的,若混合时放热,则最后加受热易分解的,因此,混合的实验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再慢慢注入H2O2中,并不断搅拌。
(2)废酸中含钪、钛、铁、锰等离子,洗涤“油相”已除去大量的钛离子,根据Ksp[Mn(OH)2]=1.9×10-13、Ksp[Fe(OH)3]=2.6×10-39,Ksp[Sc(OH)3]=9.0×10-31,可以求出余下三种离子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的pH,发现锰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10,钪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5,而铁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4,所以先加入氯水调节pH=3,过滤,滤渣主要成分是Fe(OH)3;再向滤液加入氨水调节pH=6,此时溶液中c(OH-)=10-8mol·L-1,滤液中Sc3+的浓度为=9.0×10-7mol·L-1。
(3) 25 ℃时pH=2的草酸溶液中=
××=
Ka2(H2C2O4)×Ka1(H2C2O4)×=6.4×10-5×5.9×10-2×=3.8×10-2, “沉钪”得到草酸钪的离子方程式为2Sc3++ 3H2C2O4===Sc2(C2O4)3↓+ 6H+。
(4)草酸钪“灼烧”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Sc2(C2O4)3+3O22Sc2O3+12CO2。
(5)废酸中含钪量为15 mg·L-1,则V L废酸中含钪的质量为15×10-3g·L-1×V L=0.015 V g,所以最多可提取Sc2O3的质量为×=0.023 V g。
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再慢慢注入 H2O2中,并不断搅拌
(2)Fe(OH)3 9.0×10-7mol·L-l
(3)3.8×10-2
2Sc3++ 3H2C2O4===Sc2(C2O4)3↓+ 6H+
(4)2Sc2(C2O4)3+3O22Sc2O3+12CO2
(5)0.023 V g
12
课时跟踪练(二十八)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室温下,向含有AgCl和AgBr固体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NaBr固体时,下列数值增大的是( )
A.c(Ag+) B.
C.c(Cl-) D.
解析:因为存在AgCl(s)Ag+(aq)+Cl-(aq)和AgBr(s)Ag+(aq)+Br-(aq)两个平衡,当加入NaBr固体时,溶液中c(Br-)增大,第二个平衡左移,c(Ag+)减小,第一个平衡右移,c(Cl-)增大,故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是常数,不变化,B不符合题意;=,c(Cl-)增大,该值减小,D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把Ca(OH)2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Ca(OH)2(s)Ca2+(aq)+2OH-(a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下向溶液中加入CaO,溶液的pH升高
B.给溶液加热,溶液的pH升高
C.向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其中固体质量增加
D.向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固体,Ca(OH)2固体质量不变
解析:恒温下Ksp不变,加入CaO后,溶液仍为Ca(OH)2的饱和溶液,pH不变,A错误;加热,Ca(OH)2的溶解度减小,溶液的pH降低,B错误;加入Na2CO3溶液,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动,Ca(OH)2固体转化为少量CaCO3固体,固体质量增加,C正确;加入NaOH固体平衡向左移动,Ca(OH)2固体质量增加,D错误。
答案:C
3.化工生产中常用MnS作为沉淀剂除去工业废水中Cu2+:Cu2+ (aq)+MnS(s)CuS(s)+Mn2+(aq),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S的Ksp比CuS的Ksp大
B.该反应达平衡时c(Mn2+)=c(Cu2+)
C.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c(Mn2+)变大
D.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解析:根据沉淀转化向溶度积小的方向进行,Ksp(MnS)>Ksp(CuS),A正确;该反应达平衡时c(Mn2+)、c(Cu2+)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B错误;往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CuSO4固体后,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Mn2+)变大,C正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D正确。
答案:B
4.已知25 ℃时,RSO4(s)+CO(aq)RCO3(s)+SO(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CO3)=2.80×1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c(CO)=c(SO)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SO4沉淀
B.将浓度均为6×10-6mol·L-1的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得到RCO3沉淀
C.25 ℃时,RSO4的Ksp约为4.9×10-5
D.相同温度下,RCO3在水中的Ksp大于在Na2CO3溶液中的Ksp
解析:RSO4(s)+CO(aq)RCO3(s)+SO(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SO4)=1.75×104×Ksp(RCO3)=1.75×104×2.80×10-9=4.9×10-5。A项,RSO4、RCO3属于同种类型且Ksp(RSO4)>Ksp(RCO3),向c(CO)=c(SO)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CO3沉淀,错误;B项,将浓度均为6×10-6mol·L-1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R2+)=3×10-6mol·L-1、c(CO)=3×10-6mol·L-1,此时的离子积Qc=c(R2+)·c(CO)=3×10-6×3×10-6=9×10-12
5.常温下,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依次为Ksp(Ag2SO4)=7.7×10-5、Ksp(AgCl)=1.8×10-10、Ksp(AgI)=8.3×10-1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Ag2SO4、AgCl、AgI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依次减弱
B.在AgCl饱和溶液中加入NaI固体,有AgI沉淀生成
C.Ag2SO4、AgCl、AgI的溶度积常数之比等于它们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在Ag2SO4饱和溶液中加入Na2SO4固体有Ag2SO4沉淀析出
解析:由溶度积数据可知A正确;Ksp(AgI)
6.已知25 ℃时一些难溶物质的溶度积常数如下,根据表中数据,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化学式
Zn(OH)2
ZnS
AgCl
Ag2S
MgCO3
Mg(OH)2
溶度积
5×10-17
2.5×
10-22
1.8×
10-10
6.3×
10-50
6.8×
10-6
1.8×
10-11
A.2AgCl+Na2S===2NaCl+Ag2S
B.MgCO3+H2OMg(OH)2+CO2↑
C.ZnS+2H2O===Zn(OH)2↓+H2S↑
D.Mg(HCO3)2+2Ca(OH)2===Mg(OH)2↓+2CaCO3↓+2H2O
解析:根据溶度积常数可知,溶解度:ZnS
7.某些盐能溶解沉淀,利用下表三种试剂进行实验,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编号
①
②
③
分散质
Mg(OH)2
HCl
NH4Cl
备注
悬浊液
1 mol·L-1
1 mol·L-1
A.向①中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说明物质的“不溶性”是相对的
B.分别向少量Mg(OH)2沉淀中加入适量等体积的②③,沉淀均能快速彻底溶解
C.①③混合后发生反应:Mg(OH)2(s)+2NHMg2++2NH3·H2O
D.向①中加入②,c(OH-)减小,Mg(OH)2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使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说明Mg(OH)2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电离使溶液呈碱性,A项正确;Mg(OH)2与NH4Cl溶液反应速率较小,沉淀不能快速彻底溶解,B项错误;NH结合Mg(OH)2悬浊液中的OH-,促进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促使Mg(OH)2沉淀溶解,C项正确;盐酸能够与Mg(OH)2发生中和反应,促使Mg(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正向移动,D项正确。
答案:B
8.(2019·潍坊模拟)25 ℃时,用Na2SO4溶液沉淀Ba2+、Pb2+、Ca2+三种金属离子(M2+),所需SO最低浓度的负对数值p(SO)=-lg c(SO)与p(M2+)=-lg(M2+)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sp(CaSO4)
C.b点可表示PbSO4的不饱和溶液,且c(Pb2+)
解析:SO最低浓度的对数值p(SO)=-lg c(SO)与p(M2+)=-lg c(M2+)关系由图可知,根据Ksp=c(M2+)×c(SO),带入数据进行计算,四种沉淀的 Ksp大小顺序为Ksp(CaSO4)>Ksp(PbSO4)>Ksp(BaSO4),A错误;根据图象可知,a点在曲线上,可表示CaSO4的饱和溶液,但是c(Ca2+)>c(SO),B错误;图线中坐标数值越大,对应离子实际浓度越小,b点在曲线下方,表示PbSO4的过饱和溶液,且c(Pb2+)=c(SO),C错误;由于Ksp(CaSO4)>Ksp(BaSO4),溶解度较大的沉淀可以向溶解度更小的沉淀转化,向Ba2+浓度为10-5mol·L-1的废水中加入CaSO4粉末,沉淀由CaSO4转化为BaSO4沉淀,D正确。
答案:D
9.常温下,取一定量的PbI2固体配成饱和溶液,t时刻改变某一条件,离子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PbI2的Ksp为2×10-6
B.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平衡向左移动,Pb2+的浓度减小
C.温度不变,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向溶液中加入了KI固体,PbI2的Ksp增大
D.常温下,Ksp(PbS)=8×10-28,向PbI2的悬浊液中加入Na2S溶液,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为5×1018
解析:根据图象知常温下平衡时溶液中c(Pb2+)、c(I-)分别是10-3 mol·L-1、2×10-3mol·L-1,因此PbI2的Ksp=c(Pb2+)·c2(I-)=4×10-9,A错误;PbI2饱和溶液中存在平衡:PbI2(s)Pb2+(aq)+2I-(aq),温度不变,向PbI2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铅浓溶液,Pb2+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最终平衡时Pb2+浓度仍然比原平衡时大,B错误;根据图象知t时刻改变的条件是增大碘离子浓度,温度不变,PbI2的Kap不变,C错误;反应PbI2(s)+S2-(aq)PbS(s)+2I-(aq)的化学平衡常数K===5×1018,D正确。
答案:D
10.钡(Ba)和锶(Sr)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BaSO4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BaSO4和SrSO4转化成难溶弱酸盐。
已知:SrSO4(s)Sr2+(aq)+SO(aq)
Ksp=2.5×10-7
SrCO3(s)Sr2+(aq)+CO(aq)Ksp=2.5×10-9
(1)将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理论解释)。
(2)对于上述反应,实验证明增大CO的浓度或降低温度都有利于提高SrSO4的转化率。判断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平衡常数K的变化情况(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②增大CO的浓度,平衡常数K将________。
(3)已知,SrSO4和SrCO3在酸中的溶解性与BaSO4和BaCO3类似,设计实验证明上述过程中SrSO4是否完全转化成SrCO3。实验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_;实验现象及其相应结论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SrSO4转化成SrCO3的离子反应为SrSO4(s)+CO(aq)SrCO3(s)+SO(aq),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该反应能够发生,是因为Ksp(SrCO3)
(3)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SrSO4难溶于盐酸,而SrCO3可溶于盐酸,因此向溶液中加入盐酸,若沉淀全部溶解,则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若沉淀没有全部溶解,则SrSO4没有完全转化成SrCO3,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选择稀硫酸,因为Sr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SrSO4。
答案:(1)SrSO4(s)+CO(aq)SrCO3(s)+SO(aq)
K= Ksp(SrCO3)
(3)盐酸 若沉淀完全溶解,则证明SrSO4完全转化成SrCO3,否则,未完全转化
11.某学生探究AgCl、Ag2S沉淀转化的原因。
步 骤
现 象
Ⅰ.将NaCl与AgNO3溶液混合
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所得固液混合物中加Na2S溶液
沉淀变为黑色
Ⅲ.滤出黑色沉淀,加入NaCl溶液
较长时间后,沉淀变为乳白色
(1)Ⅰ中的白色沉淀是________。
(2)Ⅱ中能说明沉淀变黑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转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滤出步骤Ⅲ中的乳白色沉淀,推测含有AgCl。用浓HNO3溶解,产生红棕色气体,部分沉淀未溶解,过滤得到滤液X和白色沉淀Y。
ⅰ.向X中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ⅱ.向Y滴加KI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① 由ⅰ判断,滤液X中被检出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由ⅰ、ⅱ可确认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含有AgCl和另一种沉淀________。
(4)该学生通过如下对照实验确认了步骤Ⅲ中乳白色沉淀产生的原因:在NaCl存在下,氧气将Ⅲ中黑色沉淀氧化。
现 象
B: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沉淀
C:一段时间后,无明显变化
①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②C中盛放的物质W是________。
③该同学认为B中产生沉淀的反应如下(请补充完整):
2Ag2S +______+______+2H2O4AgCl +________+4NaOH。
④B中NaCl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gCl
(2)2AgCl(s) + S2-(aq)Ag2S(s)+2Cl- (aq)
Ag2S比AgCl的溶解度更小
(3)①SO ②S
(4)①O2 ②Ag2S 的悬浊液
③1 O2 4 NaCl 2 S
④与游离的Ag+结合成AgCl沉淀。由于c(Ag+)减小,有利于③中反应平衡右移
12.(2019·惠州模拟)钪及其化合物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宇航、电子、超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从钛白工业废酸(含钪、钛、铁、锰等离子)中提取氧化钪(Sc2O3)的一种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洗涤“油相”可除去大量的钛离子。洗涤水是用93%的硫酸、27.5%的双氧水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混合的实验操作是_____。
(2)先加入氨水调节pH=3,过滤,滤渣主要成分是______;再向滤液加入氨水调节pH=6,滤液中Sc3+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已知:Ksp[Mn(OH)2]=1.9×10-13、Ksp[Fe(OH)3]=2.6×10-39,Ksp[Sc(OH)3]=9.0×10-31
(3)用草酸“沉钪”。25 ℃时pH=2的草酸溶液中=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写出“沉钪”得到草酸钪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Ka1(H2C2O4)=5.9×10-2,Ka2(H2C2O4)=6.4×10-5]
(4)草酸钪“灼烧”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废酸中含钪量为15 mg·L-1,V L废酸最多可提取Sc2O3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解析:(1)不同的液体在混合时,一般先加密度较小,易挥发的,后加密度大的、难挥发的,若混合时放热,则最后加受热易分解的,因此,混合的实验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再慢慢注入H2O2中,并不断搅拌。
(2)废酸中含钪、钛、铁、锰等离子,洗涤“油相”已除去大量的钛离子,根据Ksp[Mn(OH)2]=1.9×10-13、Ksp[Fe(OH)3]=2.6×10-39,Ksp[Sc(OH)3]=9.0×10-31,可以求出余下三种离子沉淀完全(离子浓度小于10-5mol·L-1)的pH,发现锰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10,钪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5,而铁离子沉淀完全时pH约为4,所以先加入氯水调节pH=3,过滤,滤渣主要成分是Fe(OH)3;再向滤液加入氨水调节pH=6,此时溶液中c(OH-)=10-8mol·L-1,滤液中Sc3+的浓度为=9.0×10-7mol·L-1。
(3) 25 ℃时pH=2的草酸溶液中=
××=
Ka2(H2C2O4)×Ka1(H2C2O4)×=6.4×10-5×5.9×10-2×=3.8×10-2, “沉钪”得到草酸钪的离子方程式为2Sc3++ 3H2C2O4===Sc2(C2O4)3↓+ 6H+。
(4)草酸钪“灼烧”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Sc2(C2O4)3+3O22Sc2O3+12CO2。
(5)废酸中含钪量为15 mg·L-1,则V L废酸中含钪的质量为15×10-3g·L-1×V L=0.015 V g,所以最多可提取Sc2O3的质量为×=0.023 V g。
答案:(1)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冷却后再慢慢注入 H2O2中,并不断搅拌
(2)Fe(OH)3 9.0×10-7mol·L-l
(3)3.8×10-2
2Sc3++ 3H2C2O4===Sc2(C2O4)3↓+ 6H+
(4)2Sc2(C2O4)3+3O22Sc2O3+12CO2
(5)0.023 V g
1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