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4万千米,但研究发现, 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题卷共8页,19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但研究发现:目前的月球正以每年大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科学家预测,数亿年后,地球或将“孑然一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上述天体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属的最低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B.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小行星
C. 月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D. 月球和地球自身发光发热
2. 数亿年后,地球或将“孑然一身”,最可能指的是( )
A. 地球脱离太阳吸引 B. 唯一天然卫星脱离地球
C. 人造卫星脱离地球 D. 地球上生命物质消失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和月球所属的最低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A正确;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B错误;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做公转运动,C错误;月球是卫星、地球是行星,都不发光发热,只有恒星(如太阳)才发光发热,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据材料“目前的月球正以每年大约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科学家预测,数亿年后,地球或将‘孑然一身’”可知,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可能脱离地球,使地球“孑然一身”,B正确;地球不会脱离太阳系,A错误;人造卫星围绕地球公转,不会脱落地球,C错误;地球上生命物质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B。
太阳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人们利用这种能量服务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下图为柴达木盆地中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太阳大气层是人类能观测到的太阳部分,太阳大气的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如: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与光伏电站的利用能量相同的是( )
A. 地热 B. 潮汐 C. 石油 D. 核能
4. 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后,会使( )
A. 太阳辐射增强 B. 地面辐射减弱
C.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强 D. 大气逆辐射增强
5. 关于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 黑子数从波峰到波谷的时间是11年
B. 耀斑是温度比周围低的斑块
C. 日珥发生在光球层,喷射气体呈弧状
D. 日冕物质抛射破坏了太阳风流动
【答案】3. C 4. B 5. D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能光伏电站利用的是太阳辐射能。石油是古代生物固定的太阳能,其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辐射能,C正确;地热是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A错误;潮汐能是由于天体引潮力引起的海水周期性涨落所蕴含的能量,其能量来源不是太阳辐射,B错误;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没有直接关系,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太阳辐射的强弱与太阳本身有关,光伏板不会影响太阳辐射,A错误;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后,会吸收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弱,地面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的热量,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辐射会减弱,B正确;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主要是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等部分,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后,到达大气的太阳辐射减少,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弱,C错误;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向地面辐射的能量,由于地面辐射减弱,大气逆辐射也会减弱,D错误。故选B。
【5题详解】
黑子数从一个波峰到下一个波峰或从一个波谷到下一个波谷的时间是11年,A错误;黑子是温度比周围低的斑块,耀斑是色球层上突然增亮的现象,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过程,B错误;日珥发生在色球层,喷射气体呈弧状,C错误;日冕物质抛射是巨大的、携带磁力线的泡沫状气体,从太阳日冕层抛射出来的过程,它破坏了太阳风的正常流动,D正确。故选D。
在橡胶林里,大气降水被分配为穿透雨(T)、树干径流(S)和林冠截留(I)3部分(如左图所示)。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江北橡胶林试验基地,开展林冠截留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林冠截留量与橡胶林的不同年龄阶段有密切关系。右图示意不同树龄橡胶林林冠截留量月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根据水平衡法计算橡胶林的林冠截留量为( )
A. I=P-T-S B. I=P-T+S C. I=P+T-S D. I=P+T+S
7. 从林龄角度看,林冠截留量呈现的趋势是( )
A. 中林>幼林>老林 B. 中林>老林>幼林
C. 幼林>中林>老林 D. 老林>中林>幼林
8. 橡胶林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其中错误的是( )
A. 穿透雨量与树冠大小呈正相关
B. 林冠截留量与树冠大小呈正相关
C. 树干径流是橡胶树直接吸收利用的水分来源
D. 减缓了雨水对橡胶林地的溅蚀和冲刷
【答案】6. A 7. B 8. A
【解析】
【6题详解】
据材料“在橡胶林里,大气降水被分配为穿透雨(T)、树干径流(S)和林冠截留(I)3部分”可知,依据水平衡原理,橡胶林的林冠截留量为I=P-S-T,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题详解】
读不同树龄橡胶林林冠截留月变化特征可知,中龄林的林冠截留量最大,其次是老龄林,最后是幼龄林,故林冠截留量呈现中林>老林>幼林的趋势,可能与中林林冠茂密,截留水分最多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橡胶林对大气降水进行再分配,其中树冠越大,穿透雨量越小,穿透雨量与树冠大小呈负相关,A不正确,符合题意;林冠越大,截留雨水越多,林冠截留量与树冠大小呈正相关,B正确,不符合题意;树干径流冲刷树干后会携大量营养物质集中到达橡胶树根部土壤,从而对土壤养分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也是橡胶树直接吸收利用的水分来源,C正确,不符合题意;林冠截留和树干茎流减缓了雨水对橡胶林地的溅蚀和冲刷,从而间接保护了林地土壤层,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飞机飞行一般选择在平流层。某航班飞机在进行一次飞行任务时,飞行高度曾从高空一路下滑至4千米以下,随后数据丢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与正常飞行高度相比,该飞机数据丢失高度所在的大气层( )
A. 气温与高度呈正相关 B. 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
C. 天气晴朗少云雨 D. 分布有臭氧层
10. 从大气角度来说,航空飞机不会准备降落伞是因为高空舱外( )
A. 极度寒冷 B. 气压太高 C. 含氧量高 D. 风速太慢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飞机正常飞行一般在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气温与高度呈正相关,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少云雨,且平流层中分布有臭氧层。而飞机数据丢失时飞行高度下滑至 4 千米以下,这个高度处于对流层。对流层的特点是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气温与高度呈负相关),气流以对流运动为主,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天气较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航空飞机飞行高度较高,气温较低,气压低,含氧量低,不适宜进行降落伞活动,A正确,BC错误;高海拔地区风速较大,D错误。故选A。
重庆奉节某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内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地貌(如下图所示)。该地貌受多种作用影响形成。植被分布状况差异较大,局部植被生长条件极其优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参与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侵蚀 ④风力侵蚀 ⑤流水侵蚀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12. 与该地貌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
A. 山麓冲积扇 B. 雅丹地貌 C. 峰丛洼地 D. 石笋石柱
13. 推测图中植被生长条件最优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1. B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材料中提到该地貌位于重庆奉节某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内,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等,石灰岩地区容易发生化学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①正确;图中显示有陡崖,陡崖的形成与重力崩塌作用有关,②正确;该地区降水较多,流水侵蚀作用也很显著,会进一步塑造地貌形态,⑤正确。而冰川侵蚀主要发生在高纬度或高山地区,重庆奉节纬度较低,海拔也不是特别高,基本没有冰川侵蚀,③错误;风力侵蚀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较为明显,重庆奉节气候湿润,风力侵蚀作用较弱,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该处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山麓冲积扇是河流出山口处的扇形堆积体,主要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A错误;雅丹地貌是干旱地区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地貌,B错误;峰丛洼地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也是在可溶性岩石地区,由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等作用共同形成的,C正确。石笋石柱是溶洞中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主要是沉积作用,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①地位于上部边界,地势较高,水分条件可能相对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②地处在陡崖处,水资源不足,植被生长条件差,B错误;③地虽然也在中部,但距离地下河较远,水分条件较差,C错误;④地靠近地下河,地下水资源丰富,能为植被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且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土壤可能相对较厚,有利于植被生长,植被生长条件最优,D正确。故选D。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寺庙的海拔高度为98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
A. 自西向东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南向西北 D. 自西北向东南
15. ①②③④河段中流速最快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寺庙与图示区域最高点的相对高差可能是( )
A. 78米 B. 138米 C. 168米 D. 198米
【答案】14. D 15. A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值线并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可知,甲河从左流向右侧;结合图中的方向标可知,河流流向应为西北流向东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等高线越密集,落差越大,流速越快;结合图片可知,①②③④河段中,①处的等高线最为密集,流速最快,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结合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40m;结合等值线数值可知,图中最高点位于图示的西北侧,海拔为280m到320m;寺庙的海拔高度为98m,山峰与寺庙之间的相对高差应为182m到222m,D正确,ABC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北半球某海岸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1)画出图中热力环流的方向,并将abcd四地的气温和气压按从高到低排序。
(2)近地面海岸线的风向是__________风。
(3)分析夏季大气热力环流对滨海地区气温的调节作用。
【答案】(1)
气温:c>d>a>b 气压:d>c>a>b (2)西南(偏南)
(3)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变小;夏季气温降低;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避暑降温。
【解析】
【小问1详解】
该图为北半球某海岸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示意图。由于海水比热容较大,陆地比热容较小,白天,陆地升温较快,盛行上升气流,使c点形成低压,a点形成高压;海洋升温较慢,盛行下沉气流,使d点形成高压,b点形成低压;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d向c,由a向b。如图:
近地面c处温度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中心,d处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c处空气膨胀上升,在a处聚集,形成高空的高压中心;近地面d处气温低,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高空b处的空气冷却下沉,高空的b处形成低压中心。另外,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气压越低。因此气温:c>d>a>b ,气压:d>c>a>b。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此时水平气压梯度力由d指向c,即由南向北;该地为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偏南)风。
【小问3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海风来自海洋,凉爽湿润,使滨海地区白天气温变低,日较差变小;夏季受海洋调节,气温降低,增加空气的湿度,有利于避暑降温。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阳某中学开展了一次课外实践活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土壤剖面考察。该公园处于森林环境,地形坡度较大。活动中,老师带领同学经过多方比对,开挖了一处宽1米,深0.9米的较典型土壤剖面(下图所示)。该地土壤剖面虽然有分层,但没有教科书展示的土壤剖面示意图那么清晰完整,缺少了淋溶层。通过考察点土壤的观察和取样分析,得到以下结论:考察点土壤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轻黏土,土壤较湿润且比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
(1)请补充完整图中土壤剖面。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归纳该土壤观察活动中进行分析的土壤特征要素。
(3)黔灵山公园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1)有机层 腐殖质层 淀积层
(2)土壤要素为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造。
(3)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降水量大,地表水丰富,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随水流失。
【解析】
【小问1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地面向下土层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据材料可知,该地土壤剖面缺少了淋溶层,故①为有机层,②为腐殖质层,③为淀积层。
【小问2详解】
土壤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其中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观察的是土壤颜色;材料中说,考察点土壤颜色为黄棕色,质地为轻黏土,土壤较湿润且比较紧实,有机质含量较低,说明该土壤观察活动中进行分析的土壤特征要素包括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和土壤剖面构造。
【小问3详解】
从气温上看,黔灵山公园纬度较低,气温高,土壤有机质分解比较快,有机质积累少;从降水上看,黔灵山公园降水量较大,地表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强烈,有机质随水流失多,所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19. 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4年12月8日6时7分,西藏林芝墨脱县发生4.6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35度,东经94.92度,震中距墨脱县40千米,距林芝市64千米,距拉萨市370千米。据统计,震中周边200千米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92次,此次地震对拉萨市几乎没有造成损失。
材料二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地震台利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探测纵波,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该次地震的震级、烈度、震源等,并抢在横波到达之前,通过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电磁波(电视、广播)发出警报。我国地震预警系统早已投入使用。2019年四川宜宾市地震时,成都提前6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1)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内部圈层是______(层)。分析墨脱县附近地震频繁的原因______。
(2)分析此次地震拉萨市几乎没有损失的原因。
(3)推测地震可能产生的危害。
(4)总结成都接到地震预警信息的原理依据。
【答案】(1)地壳 处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质不稳定
(2)拉萨市距离震中距离远,且本次地震震级相对较小。
(3)导致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严重破坏;引发次生灾害,地震会使山体松动,导致山崩和滑坡,进而阻塞道路、河流,甚至形成堰塞湖,对下游地区构成威胁;造成人员伤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等。
(4)利用地震波传播和电磁波传播的时间差。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km,而山地高原处的地壳厚度更大,而墨脱位于青藏高原,且此次震源深度为30千米,所以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内部圈层是地壳。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墨脱位于青藏高原,而青藏高原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质条件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此次地震震级为4.6级,震中距拉萨市370千米,震级小,距震中距离远,所以此次地震对拉萨影响很小,几乎没有损失。
【小问3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地震波能够撼动地面,使建筑物出现裂缝、倒塌或损毁,特别是那些没有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建筑。同时,地震还会破坏道路、桥梁、隧道等基础设施,影响交通和通信。地震常常伴随着山崩、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些次生灾害往往比地震本身更具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倒塌、设施损坏等情况都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地震不仅直接破坏建筑物和基础设施,还会影响生产、交通、通信等各个方面,从而导致经济损失。
【小问4详解】
由材料二可知,电磁波传播速度快于地震波,而地震造成的危害多是通过横波造成的,而纵波的传播速度要快于横波,因此在检测到纵波的时候,可以通过电磁波在横波达到之前发出预警信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陕西省商洛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渭南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期末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右图中示意的大气成分最可能是, 该时段,热岛效应可能使西安市, 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1月期末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在城市韧性水系统的功能区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