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总计50分)
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7秒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顺利将陈冬、刘洋、蔡旭哲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距离运行中的神舟十四号最近的恒星是( )
A. 太阳 B. 火星 C. 地球 D. 月球
2.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 )
A.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是天体 B. 发射前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是天体
C. 发射前与发射成功后都不是天体 D. 发射前是天体,发射成功后不是天体
【答案】1. A 2. B
【解析】
【1题详解】
神舟十四号飞船绕地球公转,飞船和地球都位于太阳系,因此距离神舟十四号飞船最近的恒星是太阳,A正确;火星、地球均为行星,BC错误;月球为卫星,D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在地球上,不属于天体;发射成功后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2023年11月3日,夜空上演了“木星冲日”的天象(冲日是指天体与地球、太阳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天体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两侧的天文现象),此时木星特别明亮。完成下面小题。
3. 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天体有( )
A. 火星和金星 B. 水星和海王星
C. 水星和金星 D. 火星和天王星
4. “木星冲日”现象说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是( )
A. 同向性 B. 近圆性 C. 共面性 D. 周期性
5. 木星常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守护神”,原因是( )
A. 与地球同是类地行星,结构特征等有许多相似之处
B.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了地球安全的宇宙环境
C. 俘获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使地球免受撞击
D. 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答案】3. D 4. C 5.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行星冲日必须是地外行星,地外行星是运行轨道在地球以外的行星,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为地外行星,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D正确。水星、金星属于地内行星,不能够发生类似“木星冲日”的现象,故ABC错误。所以选D。
【4题详解】
木星冲日是指木星、地球、太阳三者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直线时的天象。木星冲日的发生,是因为木星和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木星冲日现象主要反映了太阳系行星公转的共面性,C正确;没有反映同向性、近圆性的特征,AB错误;周期性不属于太阳系行星公转轨道具有的特征,D错误。所以选C。
【5题详解】
木星体积、质量巨大,吸弓|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从而形成一个保护屏障保护地球,C正确;木星不是类地行星,A错误;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才能形成一个安全的宇宙的环境,并不只是木星和地球各行其道,形成地球的安全环境,B错误;由已学知识可知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中木星,比地球距日远,不能削弱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D错误。所以选C。
2019年10月11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火星探测准备工作已就绪,2020年将会发射“火星一号”探测器。火星探测器到达火星后会被火星引力捕获,然后环绕火星飞行,将为后期设立火星基地提供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火星基地选址,需要搜集的资料主要有( )
①火星与太阳的距离②火星地形特征③火星资源分布状况④火星绕日公转的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科学家推断火星上可能有生物存在,与这一推断无关的依据是( )
A.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远 B. 火星上有大气
C. 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 D. 火星上曾有液态水
【答案】6. B 7. A
【解析】
【6题详解】
火星与太阳的距离、火星绕日公转的速度经过计算,不需要降落火星即可获得,①、④错误。火星的地形特征、资源分布状况需要火星探测器降落之后实地进行探测后才能获得,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火星距离太阳比地球更远,温度更低,更不适合生命存在,与这一推断无关,A符合题意;火星上有大气、火星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差不大、火星上曾有液态水等都与可能存在生命有关,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8. 17世纪以来,人类便开始了对火星的研究。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大气浓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下图是中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拍摄首张清晰的火星地表影像,圆形撞击坑、沙丘和条状丘陵清晰可见。据材料推测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 火星公转速度快 B. 比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 C. 火星大气稀薄 D. 火星的质量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火星是类地行星,火星的公转速度、质量与地球接近,火星更靠近小行星带,但受陨石袭击的几率差异不大,ABD错误;由材料可知,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大气浓度大概只有地球的1%,火星大气稀薄,陨石进入火星大气后,与火星大气摩擦程度相对较轻,不能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陨石烧烬,C正确;故选C。
“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与日全食的原理相似。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我国部分地区观测到了这一难得的天文奇观。下图为部分天体及轨道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本次“月掩金星”发生时,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9. C 10. B
【解析】
【9题详解】
据材料“月掩金星”是指金星被月球掩盖的自然现象,此时月球位于地球与金星之间,且三者位置呈一直线,因此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②、③位置,C正确;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④位置、②、④位置时,月球不在地球和金星中间,BD错误;金星和月球可能分别位于①、③位置时,月球虽然在地球、金星中间,但三者位置不呈一直线,A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据材料,本次“月掩金星”发生在农历闰二月初三,当天形成的月相是峨眉月。A月相是凸月,B月相是峨眉月,C月相是残月,D月相是凸月,故当天可观察到的月相是B,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中国空间环境预报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太阳活动进入活跃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众多“小黑痣”,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活跃顶峰,然后逐渐衰减。太阳活动顶峰期,强烈的太阳风暴会对地球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太阳的“脸蛋”上的“小黑痣”出现在( )
A. 光球层 B. 色球层 C. 日冕层 D. 太阳内部
12. 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达到活跃顶峰的年份可能是( )
A. 2003年 B. 2009年 C. 2014年 D. 2036年
【答案】11. A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小黑痣”是指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中的低温区域。因其温度低,与周边相比亮度小,呈现黑色,A正确;色球层和日冕层上没有太阳黑子,BC错误;太阳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中的光球层上,不是太阳内部,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太阳活动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由材料可知,本轮太阳活动将在2025年达到活跃顶峰,它与上一个的顶峰期大约相差11年,推测上一次太阳活动的活跃顶峰是2014年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拉开帷幕,作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采用了100%绿色电能供应。绿电主要来自青海等地的光伏发电,以及浙江省内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下图为青海省光伏发电场景。完成下面小题。
13. 相较于浙江省,青海省进行光伏发电的突出有利条件是( )
A. 经济发达 B. 气候凉爽 C. 环境优美 D. 晴天多
14. 光伏发电作为绿色电能,反映出太阳辐射能的特点是( )
A. 获取方式简单 B.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 清洁无污染 D. 发电量不稳定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青海省地处内陆,浙江省地处沿海地区。青海省的晴天较浙江省多,降雨少,太阳总辐射量大,光伏发电量大,D正确;浙江省经济更发达,A错误;气候凉爽并不是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B错误;环境优美对光伏发电影响较小,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作为首届“碳中和”亚运会,采用绿电,有利于减少煤炭等发电方式产生的碳排放而导致的大气污染,可知太阳能发电清洁无污染,C正确;绿色能源与获取方式无关,A错误;“绿色电能”没有反映出太阳辐射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B错误;没有反映太阳辐射能发电量不稳定的特点,D错误。故选C。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通过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光伏面板,将太阳光能转化为电能,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光伏面板需要不定期淋洗。结合甘肃省某座荒漠光伏电站的资料,向答下面小题。
15. 技术人员设定的光伏面板倾角,主要考虑( )季节的发电需要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6. 秋冬季节的荒漠植被平均光能利用率较低,主要原因是( )
A. 昼短夜长 B. 草木凋零 C. 沙尘遮蔽 D. 积雪覆盖
17. 光伏电站建成后,面板下的荒漠植被更加旺盛,是由于( )
A. 站内气温显著升高 B. 光照条件更加充足
C. 土壤水分条件改善 D. 食草动物数量减少
【答案】15. D 16. B 17.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根据光伏平均太阳能利用率的季节变化特点,可以看出冬季的太阳能利用率高,其原因在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辐射强度较小,为了实现光伏电站的稳定发电,光伏面板的倾角主要考虑冬季发电的需要,尽量与冬季的太阳高度角相垂直,故倾角最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依托于叶面,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植被在秋冬季节落叶,所以平均光能利用率较低。B正确,跟昼夜长短、沙尘遮蔽和积雪覆盖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17题详解】
荒漠地区,水分条件是影响植被覆盖率的主要因素。由于光伏面板的遮挡,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小,面板淋洗也为面板下的土壤补充水分,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2月1日,我国北京、内蒙古等多地出现了极光这一罕见现象,这难得的美景是由太阳活动爆发引发的地磁暴带来的。地磁暴是指太阳活动爆发时高速等离子体云到达地球后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强烈扰动的现象,其强度和持续时间会根据太阳风的情况而不同。下图示意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预报的2023年12月4日~6日地磁暴发生概率。完成下面小题。
18. 导致强地磁暴产生的高速等离子体云最可能来自太阳的( )
A. 内部层 B. 色球层 C. 光球层 D. 日冕层
19. 强地磁暴发生时给地球造成的危害主要是( )
A. 破坏大气层中的对流层,造成中高纬度地区旱涝加剧
B. 干扰地球的短波通信,严重威胁在太空的宇航器安全
C. 北京、内蒙古等地发生极光现象,导致大气污染加重
D. 危害野生动植物繁衍,直接导致野生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8. D 19. B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地磁暴是指太阳活动爆发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到达地球,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扰动现象。这些电磁辐射主要来自太阳日冕层上喷射的大量高能带电粒子,到达地球大气层引起大气电离层中强烈的电磁干扰,造成地球磁场突然变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地磁暴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地磁暴会破坏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和卫星通信,并严重威胁在太空的宇航器安全,B正确;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强地磁暴不会破坏大气层中的对流层,A错误;地磁暴对野生动植物繁衍和大气污染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
读拉萨、乌鲁木齐、成都、上海四城市的日平均日照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下列小题。
20. 图中代表拉萨的是
A. ①城 B. ②城
C. ③城 D. ④城
21. 图中反映的城市日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的配对,最符合的是
A. ①城,年均值大——白昼长度 B. ②城,年变化大——海陆位置
C. ③城,6月偏少——天气状况 D. ④城,年均值小——年降水量
【答案】20. A 21.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的太阳能资源的分布。青藏高原是中国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四川盆地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20题详解】
根据我国的年太阳辐射分布图和图中四城的日照时数分析,④城日照最少,为我国太阳辐射贫乏的四川盆地中的成都;①城的年太阳辐射多且全年分布平均,应是拉萨市;②城的年太阳辐射较多且夏季更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夏季降水少,晴天多,纬度高,昼长长,太阳辐射较多),为乌鲁木齐;所以③城为上海;故A项正确。
【21题详解】
A. ①城为拉萨,年均值大——主要是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的量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是天气状况造成的,A项错误。
B. ②城为乌鲁木齐,日照年变化大——纬度较高,昼长长度年变化较大;B项错误。
C. ③城为上海,6月正值梅雨季节,阴天多,日照偏少的原因是天气状况 ,C项正确。
D. ④城为成都,年均值小——盆地形状,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是天气状况造成的,D项错误。
综合分析,C项正确。
2023年4月27日江西省地质局清理出距今9000余万年的泰坦巨龙化石,椎体和椎弓上具有典型的蜥脚类恐龙的特征。完成下面小题。
22. 读上图,泰坦巨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 古近纪 B. 白垩纪 C. 侏罗纪 D. 二叠纪
23. 泰坦巨龙生存的年代( )
A. 铁矿大量形成 B. 原核生物刚刚出现
C. 裸子植物极度兴盛 D. 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答案】22. B 23. C
【解析】
【22题详解】
依据图文材料可以看出,清理出的泰坦巨龙化石距今9000余万年,在下图地质年代示意图中,其范围在距今0.66亿-1.45亿年之间的白垩纪,B正确;而古近纪在距今0.23亿年-0.66亿年,A错;侏罗纪在距今1.45亿年-2.013亿年之间,C错;二叠纪在距今2.5217-亿年-2.989亿年之间,D错。故选B。
【23题详解】
泰坦巨龙生存的年代距今9000余万年,属于白垩纪,白垩纪属于中生代时期,中生代是恐龙的繁盛时期,同样也是裸子植物极度兴盛的时期,C正确;铁矿大量形成是在太古宙时期,A错;原核生物出现在元古宙时期,B错;海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出现在寒武纪时期,即古生代时期,D错。故选C。
2022年6月26日,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图左)。这是北美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几近完好无损的猛犸象木乃伊,令所有专家都激动不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猛犸象繁盛时期( )
A. 裸子植物繁盛 B. 海洋蓝藻开始出现
C. 被子植物繁盛 D. 陆地低等植物出现
25. 在发现猛犸象木乃伊的地层中,科考人员还可能发现( )
A. 三叶虫化石 B. 可开采的铁矿 C. 恐龙化石 D. 哺乳动物化石
【答案】24. C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结合地质年代表,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第四纪所在的新生代被子植物繁盛,C正确;裸子植物繁盛于中生代,A错误;海洋蓝藻出现在元古宙,B错误;陆地低等植物出现在古生代,D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代,即现代生物的时代。“科考人员在加拿大一金矿区发现了一只冰封了3万多年的小猛犸象木乃伊”,结合地质年代表,猛犸象繁盛时期为第四纪,为新生代,因此,哺乳动物化石较多,D正确;三叶虫化石在古生代地层,A错误;可开采的铁矿在前寒武纪地层中,B错误;恐龙化石主要存在于中生代地层中,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共4大题,总计50分)
26.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北斗三号系统第55颗(也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成功,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成。
材料二 下图为天体系统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北斗卫星是否属于天体?请说出判断依据。
(2)进入预定轨道的北斗卫星将和哪个天体组成天体系统,与该天体系统同级的天体系统名称是什么?
(3)判断材料二中四个天体系统名称。
(4)作为天体,地球和太阳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案】(1)属于;该卫星已发射成功,进入宇宙空间,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人造天体。
(2)地球;地月系。 (3)甲—可观测宇宙,乙—银河系,丙—太阳系,丁—地月系。
(4)太阳属于恒星,体积和质量大,能自身发光;地球属于行星,体积和质量小,不能自身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存在形式,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均是天体,但天体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称为天体,在宇宙空间基本上按照天体力学规律运行的各种人造物体属于人造天体。材料中的北斗卫星已经进入宇宙空间,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属于天体。
【小问2详解】
进入预定轨道的北斗卫星,是围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其中心天体为地球,和地球组成天体系统。在已发现的天体系统中,按其规模可分为可观测宇宙、星系、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四个层次,该天体系统属于行星系统,与该天体系统同级的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小问3详解】
在已发现的天体系统中,按其规模可分为可观测宇宙、星系、恒星系统和行星系统四个层次。图甲中可见银河系及河外星系,故为可观测宇宙;图乙中可见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故为银河系;图丙中可见八大行星和太阳,故为太阳系;图丁中可见地球和月球,故为地月系。
【小问4详解】
科学家按照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宇宙中的天体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太阳体积和质量大,能自身发光发热,属于恒星;地球体积和质量小,不能自身发光发热,靠反射太阳光发亮,属于行星。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尽管太阳辐射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1)由图1概括全球太阳辐射能的空间分布规律。
(2)根据图2概括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值区分布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1)空间分布规律:由低纬(赤道)向高纬(两极)递减。
(2)分布: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四川盆地最缺乏。缺乏原因:阴雨天多,日照时数少;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工业城市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
【解析】
【小问1详解】
读图1可知,纬度越高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小,纬度越低的地方太阳辐射能越大;空间分布规律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或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小问2详解】
读图2可知,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具有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总体上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较多,东部尤其南方的季风气候区较少,故分布规律: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读图2可知,四川盆地是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携带大量水汽的东南季风在四川盆地遇高山阻挡,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相对较短;再加上盆地地形闭塞,盆地内部蒸发的水汽无法散出,继续聚集在盆地内部成云致雨,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四川盆地工业城市多,人们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污染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8. 下图为“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____反应产生的能量,它为地球提供____,促进生物生长、为大气运动和水循环提供动力,由于不同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____(纬度/经度)地带差异。
(2)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____层(字母),延伸范围最广的大气层是____层(名称)。
(3)列举两个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
【答案】(1)核聚变 光和热量 纬度
(2)A 日冕
(3)磁暴导致指南针晃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太阳风导致的通信和导航系统受到干扰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它为地球提供光和热量,促进生物生长、为大气运动和水循环提供动力。由于不同地带接受的太阳辐射的差异,使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呈现纬度地带差异。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肉眼可见的是太阳大气层的A光球层,延伸范围最广的大气层是C日冕层。
【小问3详解】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扰乱地球大气层、干扰地球磁场、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等。太阳活动增强时,发出的电磁辐射和高能带电粒子流强烈干扰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会使各类无线电通信产生短时间的中断现象;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会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针剧烈震动而不能正确指示方向的“磁暴”现象,使导航系统受到干扰。
2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生存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下面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变迁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根据示意图内容,写出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
(2)晚古生代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从气候、植被等角度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
(3)推测小行星撞击地球如何引起环境变化。
【答案】(1)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2)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密布。
(3)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大量富含铱的尘埃颗粒弥漫天空,阻挡阳光射向地面,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解析】
【小问1详解】
地球生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海洋到陆地的演化过程。根据图片,植物演化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海生藻类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
【小问2详解】
煤炭是古生物遗体深埋地下经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而成。古生代的石炭纪、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说明当时森林茂盛,气候适宜植被生长,具有温暖湿润的特点。
【小问3详解】
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并发生爆炸,形成的富含铱的尘埃颗粒漂浮于大气层中,阻挡太阳辐射射向地面,到达地面风太阳辐射减少,地面的气温降低,光照条件变差,植物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大多数动物缺少氧气和食物,导致大部分物种灭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南省周口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5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级,达到大耀斑等级, 此次耀斑活动发生在, 最强耀斑发生时, 此次耀斑爆发可能会导致, 该鱼龙生活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安康市高新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章; 考试时间,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奇异福建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 据地质年代表可知,地震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