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义及练习,文件包含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原卷版docx、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TOC \ "1-3" \h \u \l "_Tc17783" PAGEREF _Tc17783 \h 2
\l "_Tc13143" 命题点一 透镜 PAGEREF _Tc13143 \h 2
\l "_Tc5609" 命题点二 生活中的透镜 PAGEREF _Tc5609 \h 5
\l "_Tc25419" 命题点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PAGEREF _Tc25419 \h 12
\l "_Tc28366" 命题点四 眼睛和眼镜 PAGEREF _Tc28366 \h 17
\l "_Tc14462" 命题点五 显微镜和望远镜 PAGEREF _Tc14462 \h 20
\l "_Tc310" PAGEREF _Tc310 \h 22
\l "_Tc13925" PAGEREF _Tc13925 \h 32
命题点一 透镜
1.(2024·河南周口·二模)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制了一个平行光源。如图所示,在硬圆纸筒的一端安装一个凸透镜,纸筒的另一端安装一个可在内部前后移动的灯泡。调节灯泡,利用光的 (选填“反射”或“折射”)原理,当灯泡位于 位置时,从筒内射出的灯光可认为是平行光。
【答案】 折射 焦点
【详解】[1][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到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根据光路是可逆的(光的折射原理),把光源放在焦点上,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平行射出。
2.(2024·广西桂林·一模)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测得其焦距为10cm,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然后分别测量它们的焦距,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均选填“甲”“乙”或“丙”);凸透镜越厚,其焦距越 (选填“长”或“短”)。
【答案】 丙 短
【详解】[1]乙图中光线在更近的地方会聚,焦距小于10cm,丙图中光线在更远处会聚,焦距大于10cm。
[2]根据甲乙丙三图可以发现,凸透镜越厚,其焦距越短,聚光能力更强。
3.(2024·江苏盐城·二模)小明在利用太阳光测完凸透镜的焦距后,再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被点燃,他猜想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与透镜的直径和透镜的焦距有关,他选用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透镜多次实验,记录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越长,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越好
B.要将火柴头在透镜后方反复移动,直至火柴头上出现最小光斑再开始计时
C.小明实验的结果可验证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与透镜的焦距有关
D.下一步验证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与透镜的直径关系时,可以选用焦距不同的透镜
【答案】B
【详解】A.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越短,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越好,故A错误;
B.实验中需要将火柴头放在焦点位置,因此要将火柴头在透镜后方反复移动,直至火柴头上出现最小光斑再开始计时,故B正确;
C.小明选用直径相同,焦距不同的透镜多次实验,记录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说明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与透镜的焦距无关,故C错误;
D.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验证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与透镜的直径关系时,应选用焦距相同的透镜,故D错误。
故选B。
4.(2024·湖北黄冈·一模)如图,蜡烛A经凸透镜后成像于位置,请利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作出凸透镜的位置,并标出其右侧焦点F的位置。
【答案】见解析
【详解】连接蜡烛A、像点,连线与主光轴的交点是光心O,过光心垂直凸透镜的主光轴画出凸透镜;从A点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过其像点,该折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右侧焦点F,如图所示:
5.(2024·辽宁本溪·二模)如图所示,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过两个透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AB为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为凹透镜左侧的焦点。请画出:S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凸透镜左侧的焦点 。
【答案】见解析
【详解】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发散射出,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虚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先过凹透镜入射点A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此条光线为凸透镜的出射光线,连接S点和此条出射光线与凸透镜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入射光线。凸透镜的入射光线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2,如图所示:
6.(2024·江苏盐城·一模)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完凸透镜的焦距后,小华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把火柴头放在凸透镜焦点处,一段时间后火柴会被点燃.他想探究不同的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们讨论后,他们提出了以下3种猜想:
猜想1,凹透镜也能点燃火柴;
猜想2,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
猜想3,点燃火柴的快慢与凸透镜的直径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经过讨论,判断猜想1是错误的,依据是 ;
(2)为验证猜想2,他们选用 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实验中记录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猜想2是 的;
(3)在(2)中用“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表示 ;
(4)在验证猜想2后,因器材不足,他们直接选用直径和焦距都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来验证猜想3,该实验 (能/不能)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理由是 。
【答案】(1)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将太阳光汇聚到一点
(2) 直径相同,焦距不同 错误
(3)凸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
(4) 能 (2)中已验证凸透镜的焦距为无关变量,因此焦距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详解】(1)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不能将太阳光会聚到一点,不能点燃火柴,所以猜想1是错误的。
(2)[1][2]用直径相同而焦距不等的凸透镜进行多次实验,发现火柴被点燃的时间基本相等,这说明点燃火柴的快 慢与凸透镜的焦距大小无关,则猜想2是错误的。
(3)用“火柴被点燃的时间”表示凸透镜对火柴的点燃效果,这用到了转换法。
(4)[1][2]实验中,选用直径和焦距都不等的凸透镜,分别用它们点燃火柴,测出火柴被点燃所需要的时间,多次重复实验;因为点燃快慢与焦距大小无关,达到了只改变透镜直径的大小实现控制变量的目的,所以能够验证猜想3是否正确。
命题点二 生活中的透镜
7.(2024·湖南湘潭·模拟预测)假期到了,小明带着单反相机(镜头可以前后伸缩),在河滨公园同一地点,通过调节相机镜头如图A、B、C所示,拍了三张照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相机的二倍焦距;照片 (选填“甲”“乙”或“丙”)是用A拍摄的。
【答案】 大于 丙
【详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制成的,拍照时景物到照相机的距离大于照相机二倍焦距。
[2]由左边三幅图可知,从A→B→C,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可知物远像近,像逐渐变小,所以,丙是A拍摄的,乙是B拍摄的,甲是C拍摄的,故丙是用A相机拍摄的。
8.(2024·福建泉州·三模)清晨,花朵上常会出现一些晶莹剔透的水珠,如图所示,一滴水珠相当于一个 ,透过晶莹剔透的水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花瓣的纹理。此时我们看到的花瓣的纹理是 (选填“虚”或“实”)像。
【答案】 凸透镜 虚
【详解】[1][2]如图所示,花朵上的小水滴中间厚、边缘薄,一滴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晶莹剔透的水珠,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花瓣的纹理,此时花瓣的纹理在水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水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我们看到的花瓣的纹理是虚像。
9.(2024·甘肃武威·三模)小刚用照相机将花坛的鲜花拍摄下来.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一个 透镜,对光有 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 鲜花。
【答案】 凸 会聚 靠近
【详解】[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
[3]照相机所成的是实像,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靠近鲜花。
10.(2024·广东广州·二模)卡塔尔世界杯足球赛,球场草坪所用的自动灌溉工程得到了中国技术团队的支持。球场草坪种植的黑麦草,适合在湿度为50%的土壤中生长。灌溉技术的运用:
(1)传统灌溉采用如图(a)所示的喷洒技术,这会导致草叶灼伤,原因是:水喷洒在草叶上,如图(b)所示,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 (虚/实)像,水珠作为 透镜,对阳光有 作用;
(2)霖霖技术团队选择如图(c)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节水的原因是: 。
【答案】 虚 凸 会聚 减少了水的蒸发
【详解】(1)[1][2][3]小水滴接近圆形,相当于一个焦距很小的凸透镜,凸透镜焦距到叶子的距离特别小,在焦距以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透过水珠可见叶面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对光线由会聚作用。
(3)[4]技术团队选择如图(c)所示的地下渗透灌溉新技术,该技术减小了水的表面积,从而减少水的蒸发,既可避免草叶灼伤,又可节水。
11.(2024·山东泰安·二模)小强同学在晚上散步时经常看到地面上有一些店铺的品牌投影,通过了解他知道了这些标记都是用一种如图所示的广告投影灯投射到地面上的。他回家后利用手电筒和凸透镜自己制作了一个广告投影仪,如图所示,将印有一个徽标的彩色透明胶片贴在发光的手电筒上,并正对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面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手电筒的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
②若将手电筒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墙面上的像变大
③若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墙面上的像将不再完整
④贴在手电筒上的胶片图案徽标开口是向下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D
【详解】①根据投影仪成像原理,物距应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手电筒的胶片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10cm小于20cm,故①正确;
②若将手电筒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变大,则像距变小,像也变小,所以,墙面上的像变小,故②错误;
③若用硬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图像仍可经过未挡柱的部分凸透镜成像,墙面上的像仍是完整的,但是像会变暗,故③错误;
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贴在手电筒上的胶片图案徽标开口是向下的,故④正确。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2024·北京东城·二模)小东用凸透镜、纸盒等器材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可以将手机屏幕画面投影到白墙上,如图甲所示。该投影仪工作示意图如图乙所示,使用时将手机屏幕调至“冰墩墩”画面,然后放在纸盒中某位置,使屏幕正对凸透镜,调整该投影仪与白墙之间的距离,可在墙上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
B.透镜到墙面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的“冰墩墩”,是由于光在墙面上发生了镜面反射
D.墙上呈现的是手机画面倒立的实像
【答案】D
【详解】ACD.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投影仪在使用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像距在两倍焦距以外,则手机屏幕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透镜到墙面的距离应大于透镜的二倍焦距,故AC错误,D正确;
B.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墙上的“冰墩墩”,是由于光在墙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朝向四面八方,故B错误。
故选D。
命题点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3.(2024·吉林四平·模拟预测)如图,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安装好器材,调节蜡烛、凸透镜与光屏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cm。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将光屏适当向 移动。
【答案】 10.0 左
【详解】[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根据,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2]固定凸透镜位置,他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处,此时物距增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小明应该将光屏适当向左移动。
14.(2024·山东济宁·二模)济宁高铁站的进站通道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上传并识别。该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当人远离镜头时,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小于 变小
【详解】[1]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原理为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已知物距为
则焦距f应小于0.5m,即50cm。
[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增大时,像距变小,所成的像会变小,因此当人远离镜头时,所成的像会变小。
15.(2024·山东德州·一模)某同学和妈妈周末骑单车去公园游玩,取车时爸爸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后自动开锁, 二维码经扫描后在手机上成 像(选填“虚”或“实”) ;若要手机上的像大一些, 应使手机摄像头 二维码(选填“靠近”或“远离”) ;手机摄像机的镜头是 透镜
【答案】 实 靠近 凸
【详解】[1][3]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手机扫描二维码,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要使屏幕显示的二维码变大,即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可将摄像头靠近二维码。
16.(2024·河北保定·二模)如图所示是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得到的像距v和物距n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 cm;物距为16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 (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10 投影仪 变大
【详解】[1]当物距u等于像距v,即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是凸透镜成像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求解焦距的关键。从图像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一点,对应的物距(或像距)为20cm。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焦距
[2]由于,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种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因此可以应用于投影仪。
[3]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到1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距逐渐减小,而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会逐渐变大。
17.(2024·黑龙江绥化·二模)拿一副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近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答案】B
【详解】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拿走近视镜片后,蜡烛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前面,即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或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湖北·三模)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组装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他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不断地移动蜡烛位置,观察到四种烛焰的清晰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 )
A.④③②①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②③
【答案】A
【详解】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像进行排序,刚开始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④;蜡烛慢慢远离,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成的倒立的放大的实像③,物体慢慢远离,像变近,且像变小,故成的像是②,最后物体大于两倍的焦距,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2024·西藏日喀则·模拟预测)卓玛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得木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实验时,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 ,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过程中,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当蜡烛放在35cm处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倒立、 的实像,此时烛焰的成像特点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4)实验结束后,交流时发现使用蜡烛进行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卓玛想利用LED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你认为“甲”“旧”“上”“王”几个汉字中,适合做成LED光源的字是 。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 放大 投影仪
(4)上
【详解】(1)根据平行光于主光轴的光经过透镜后会过焦点得知,透镜的焦距为。
(2)实验前,必须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处,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心。
(3)由图乙可知,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处,此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4)因为凸透镜成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所以适合做LED光源的汉字是上字。
20.(2024·吉林长春·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操作,可测出凸透镜焦距是 cm;
(2)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 ;
(3)如图乙所示,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
(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丽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口径相同但焦距较小的另一凸透镜,则所成像的大小将 ;
(5)如图丙所示,实验时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则小丽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烛焰的像。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 放大 投影仪
(4)变小
(5)能
【详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由图甲可知为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1][2]由图乙可知,此时物距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该原理工作的。
(4)在图乙的基础上,小丽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和它材质相同焦距较小的另一凸透镜,凸透镜焦距变小,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越小,所成的像会变小。
(5)将烛焰置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凸透镜成正立,若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挡板并不影响折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因此能够看到烛焰的像。
21.(2024·山东青岛·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1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小明同学应该将蜡烛向 移动或将光屏向 移动才能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 (填“照相机”或“投影仪”):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在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当该同学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光屏上烛焰的像依然不清晰,于是他将光屏靠近透镜,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清晰(如图3所示),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 (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1)8.0
(2) 上 上
(3) 照相机 能
(4)远视
【详解】(1)如图1所示,一束光平行于主光轴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光斑,光斑所在即为焦点的位置,所以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
(2)[1][2]根据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如果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小明同学应该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才能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1]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2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是照相机。
[2]若仅将蜡烛与光屏位置对调,则物距和像距对调,根据光路可逆,则在光屏上能看到清晰的像。
(4)在图2所示实验场景下,当该同学从水透镜中抽出适量的水后,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光屏上烛焰的像依然不清晰,于是他将光屏靠近透镜,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清晰,说明眼睛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使得成像提前,说明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该同学戴的是远视眼镜。
22.(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明和同学利用桌上两个玻璃凸透镜(A、B)实验,A、B两凸透镜的焦距分别为10cm和20cm。
(1)小明将其中一块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当凸透镜及光屏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图可知他选择的凸透镜为 (选填“A”或“B”);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 ;
(3)如图所示,蜡烛在光具座上20cm处向左移动到C处,为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他应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4)为了探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小明和同学课后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当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如图乙放置,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烛焰像应是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发现光屏上的烛焰像模糊了,若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上的像又清晰了,此实验说明了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的成因。
【答案】(1)A
(2)同一高度
(3)左
(4) 缩小 近视
【详解】(1)由图甲可知物距为
u=50.0cm-20.0cm=30.0cm
像距为
v=65.0cm-50.0cm=15.0cm
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满足
u=30.0cm>2f
2f>15.0cm>f
解得焦距满足,故选择的凸透镜为A。
(2)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向左移动,物距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距减小,所以光屏向左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
(4)[1] 由图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 用注射器向液体凸透镜里加水,使凸透镜变凸,由于凸透镜折射能力变强,所以像将靠近透镜,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使得像距变大,使得像重新成在光屏上,此实验说明了近视眼的成因。
命题点四 眼睛和眼镜
23.(2024·江苏徐州·三模)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 镜,我们看东西时,在视网膜上所成的是 (选填“实”或“虚”)像。近视眼是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造成的。
【答案】 凸透 实 强
【详解】[1][2]人眼的晶状体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近视眼患者由于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较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需要佩戴对光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24.(2024·四川成都·二模)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眼和远视眼,如图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要矫正他的视力应配戴 透镜;青少年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或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也会造成视力缺陷,这种视力矫正应配戴 透镜。
【答案】 凸 凹
【详解】[1]据图可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提前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2]青少年不正确的看书、写字姿势或长时间看电脑、手机屏幕,也会造成视力缺陷,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延迟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
25.(2024·广东惠州·模拟预测)图中表示远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图 (选填“甲”或“乙”),应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 乙 凸透镜
【详解】[1]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乙图是远视眼成像情况。
[2]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提前会聚,应佩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26.(2024·安徽·一模)科学家对眼球进行解剖后,绘出了眼球的构造图(图甲),并根据眼球的结构特点,进行了模拟成像实验。如图乙所示,调节并固定蜡烛、光屏、透镜的位置后,此时可在光屏上看见一清晰烛焰像,可以说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的性质是 (填“正立、倒立”“缩小、等大、放大”和“虚、实”)像,实验中所用透镜焦距为 (选填序号:①小于15.0cm;②15.0~20.0cm之间;③“大于20.0cm”),近视眼相当于将图乙中的凸透镜焦距调小,此时像成在光屏前方,可移动光屏或在凸透镜前放一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使光屏上重新成清晰的像。
【答案】 倒立缩小实 ② 凹透镜
【详解】[1]由图乙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故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2]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此时的物距为
u=60.0cm-20.0cm=40.0cm>2f
像距
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讲义)-中考物理一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共3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作出如图所示中的折射光线,0cm,则甲的焦距f甲=1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与测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文件包含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与测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原卷版docx、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练与测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