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咕咚优秀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2024)咕咚优秀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动画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猜读生字,巩固生字,书写练习,七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会写“吓、跟”等7个字。
2.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4.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通过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借助形声字特点等方法猜字、认字,认识“咕、咚”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家、象”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连环画课文的特点,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
3.借助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了解动物们为什么跟着一起跑。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呈现木瓜从树上掉下的动态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词卡“咕咚”,引导学生猜读音。
3.小结猜读方法。
小结:“咕咚”表示一种声音,两个字右边部分的“古”和“冬”,表示字的读音。
板铁磁卡:形声字猜读。
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猜读生字
1.导语:《咕咚》和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小蜗牛》一样,没有全文注音。那碰到不认识的生字,我们怎么猜出它们的读音呢?
2.回顾猜字方法。
(1)课件出示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后练习第二题。
(2)小结:我们在图画的帮助下猜读了生字。板铁磁卡:看图猜读
3.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遇到有注音的生字多读几遍,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圈起来,用上面两种方法猜猜读音,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来猜。
4.出示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指导认读。
预设:
(1)借助拼音读准“熟、掉、逃、命、野、领”。
(2)猜读“吓、羊、鹿、象、拦”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动作演示等猜读“吓、拦”。
②借助图画猜读“羊、鹿、象”。
三、图文对照,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这篇课文7个自然段配有4幅图画,我们可以借助图画了解故事内容。
2.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1)图文对照读第一、二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②学生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③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图文对照读第三至七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到与这三幅插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②指名3位学生分别朗读与三幅插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③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难读的长句子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3.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学习单中的练习,请学生将课文的四幅插图和下面的四句话对应连线。
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得拔腿就跑。
动物们跟着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
野牛拦住大家问“咕咚”在哪里。
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一声响。
(2)根据图画和句子,同桌之间按照顺序说说故事内容。
四、借助插图,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看图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导语:让我们跟着兔子来到湖边,这时候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听到这“咕咚”声,兔子是怎么做的?
(2)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引导学生看图理解“拔腿就跑”一词,演演这个动作。
②创设对话情境: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呀?学生扮演兔子的角色,读好兔子说的话。
(3)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4)小结:原来兔子是被“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板书: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
(1)导语: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又是怎么做的?
看看第二幅插图,读读课文,画出句子。
(2)校对学生提取的信息。出示句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大伙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①引导发现:这些句子中共有三个“跟着”两个“叫”,相机板书。
②抓住重复的词句(加着重号的)和感叹号,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③请学生模仿第二或第三自然段,看图说话。
狐狸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大叫:“ !”
山羊一听,就跟着跑起来。他( ):“ !”
小鹿一听,就是 。他( ):“ !”
(3)想象当时的场面,理解“热闹”。
①引导学生交流小动物跟着跑起来的热闹场面。
②抓住文中“热闹”一词,师生合作朗读第四自然段。
③创设“小动物们为什么跟着跑”的对话情境,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说一说。
(4)小结:原来,小动物们都是看到别的动物跑,想也不想就跟着跑了。五、巩固生字,书写练习
1.出示“家、象”,指导观察。
发现结构特点:“家”是上下结构,“象”是独体字。
2.教师范写“家、象”,特别提醒“象”字第六笔的起笔位置,学生书写。
3.学生练写。
4.反馈评价。
星级评价标准:★书写正确;★结构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5.与熟字组成词语练写:家里、大家、家长;大象、象牙、气象。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游戏巩固生字词,会写“羊、吓、跟、都、怕”5个字。
2.借助插图,学习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提取相关信息,说说野牛是怎么做的。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玩“摘木瓜”游戏。
课件出示树上挂木瓜的图片,每个木瓜上带有一个词语。学生认读词语,读对了,教师点击鼠标,使带有相应词语的“木瓜”掉入水中,发出“咕咚”的声音。
成熟 吓一跳 咕咚 小鹿 逃命 拦住 大象 野牛 领着
2.象形字连线。
(1)出示学习单上的连线题,学生练习。
(2)反馈交流,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形象创造出了文字,多么了不起啊!
(3)指导书写“羊”。
二、情景回顾,学习第五自然段
1.情景表演第一至四自然段。教师扮演“咕咚”,几位学生分别扮演兔子、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导语:小动物们都跟着跑起来,野牛看见了,是怎么做的呢?读读第五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野牛的做法。
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野牛又问大伙,大伙也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
(3)引导关注野牛的动作:两个“拦住”,三个“问”。
(4)引读:野牛先拦住 问 ,又问 ,最后问 。
(5)情境表演。请学生扮演野牛,抓住“拦住(谁)问”的句式,分别追问小鹿、山羊、狐狸、小猴子、兔子。
三、学习第六、七自然段,明白“咕咚”为何物
1.引导学生自读感知:小动物们都没看见“咕咚”,却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请自由读读第六、七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随机梳理,指导学习词句。
(1)看图教学“领”。
①出示第四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位置。
②学生交流,教师提示:兔子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带着大家来到湖边,“领”就是带领的意思。
(2)再读第一自然段,进一步体会“咕咚”是什么。
3.揭示真相。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插图,提问:知道了真相,大伙都笑了,他们在笑什么呢?
(2)出示练习:
《咕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只要互相帮助,一定能解决问题。
B.在没有弄明白事情真相的情况下,要原地不动。
C.做事情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盲目听从别人的意见。
4.总结:耳朵听见的不一定是你想的那样,还得亲眼去看看,更要动脑筋多想一想,问一问。
四、借助插图讲故事
1.导语:课文有四幅插图,请四人小组合作,每人选一幅插图,讲一讲对应的故事。
2.四人小组合作讲故事。
3.指名小组上台讲故事,全班交流评议。
星级评价标准:★讲清楚;★讲生动(能加上表情和动作)。
五、巩固字词,书写练习
1.儿歌巩固识字。
(1)出示儿歌:
成熟木瓜高高挂,
突然咚的一声响,
吓得兔子拔腿跑,
小猴小鹿忙逃命,
野牛拦住大象问,
兔子领着湖边瞧。
哈哈,原来木瓜水中掉。
(2)指名读儿歌中加点的字。
(3)齐读儿歌。
2.指导书写。
(1)出示“吓、怕、跟、都”,引导观察。
①观察宽窄:“吓、怕、跟”都是左窄右宽,“都”是左宽右窄。
②观察高低:“怕”,右边的“白”下面短一些;“跟”,左边的“足”下面短一些;“都”,左高右低。
(2)重点指导书写“跟、都”。
①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②学生练写。
③反馈评价。星级评价标准:★书写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3)学生自主练写“吓、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 猜字揭题,认识“咕, 初读感知,多形式猜读生字,借助插图,读演结合,巩固生字,书写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咕咚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猜字方法,导入新课,学生初读课文,字卡识字,丰富猜字方法,读文识字,总结方法,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