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杠杆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杠杆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了解关于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会进行相关计算.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和概括能力.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的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5.关心生活、生产中杠杆的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作图与计算.
【教学难点】力臂的概念及画法,变形杠杆的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关于撬棒、开瓶器、跷跷板、镊子、剪刀等物品在生产、生活中工作的情景.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在生产、生活中,这些工具起到了什么作用?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观看,思考、讨论,回答:它们都是硬棒,这些硬棒在受力的时候,都能绕着一个固定的点转动.
教师鼓励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杠杆的概念.
板书: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做杠杆.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并探究杠杆.
三、进行新课
杠杆的特点
师:在我们生活中用到杠杆的地方很多,请同学们思考:(1)为什么杠杆必须是根“硬棒”?(2)杠杆必须是“直棒”吗?
生1:如果杠杆不“硬”,在力的作用下它将很容易发生形变,不能工作,因此杠杆必须是硬棒.
生2:杠杆定义中的硬棒指的是“不易变形”的物体,所以杠杆不一定是直棒,其形状可异.
[教师总结]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曲的,还可以是某个机械组合的一部分.
板书:人们把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力的作用下绕杆上一固定点转动的简单机械叫作杠杆
师:为了进一步了解杠杆,我们先来熟悉几个与杠杆有关的名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课件“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并进行讲解)
杠杆的五要素、杠杆力臂的作法(多媒体课件)
1.杠杆的五要素:(如下图)
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动力: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2表示.
对杠杆五要素的理解
2.力臂的作法: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的长.作力臂的一般方法为:
(1)找出支点并用O标出来;
(2)通过力的作用点画出力的作用线(一般用虚线);
(3)过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用符号标出垂足;
(4)用花括号或两端带箭头的线段标出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写上相应的符号(L1或L2),即为该力的力臂.
例题 1 (用多媒体展示) 2024年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如图甲,嫦娥六号的机械臂正绕O点转动,将采集的月球样品送往贮存装置.请在图乙简图中画出 样品对机械臂上A点的作用力F的力臂L.
答案:如图所示.
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播放课件:使用杠杆搬动巨大石块的情景.请大家观看,同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借助杠杆可以完成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杠杆可以省力.
师 同学们回答正确,很棒!但到底满足什么规律呢?好,下面我们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满足什么条件.教师引入杠杆平衡的概念:
板书: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或匀速转动,称为杠杆平衡.
教师请一位同学演示用不同的方式推门的效果:①在门把手附近用力推门;②在门轴附近用力推门;③在同一位置沿不同的方向推门.并要求这位同学说出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推门时需要的动力可能与动力臂的长短有关,动力臂越长,需要的动力可能越小.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小组讨论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2)讨论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4)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讨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设计表格(供参考)
师:当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静止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在我们这个实验中第一步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为什么这样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解释原因).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生:调平原因:为了保持杠杆初始处于平衡状态,测量力臂方便.我们可以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
师 那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能否再去调节杠杆的平衡呢?
生:不能.
师:为了统一标准,我们把支点右边的钩码当动力,支点左边的钩码当阻力.在这三次实验中同学们可任意的取三次值,让杠杆达到平衡.每四人一组,每组出一名同学负责随时记录数据.好,现在请同学们参照教材P104的实验步骤开始做实验.
师:同学们能否找出一个规律来?
生: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师 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研究的杠杆平衡条件.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用字母表示,这个公式可以写成:F1 L1=F2 L2
[教师总结]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这个关系式也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F1/F2=L2/L1.也就是说,当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所用的动力与动力臂成反比.即动力臂越大,所用的力就越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产生较大的力了.
例题2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将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如图甲.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2)实验中,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第1、2次杠杆平衡时的数据已填入下表,图乙是第3次杠杆平衡时的情景,此次杠杆右侧的阻力和阻力臂的数据①为 ,②为 .
(3)分析实验数据,可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中多次改变钩码的个数和位置的目的是 .
答案:(1)右 (2)1 0.15 (3) F1 L1=F2 L2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教师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共同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我们也了解了杠杆的特点、好处,最重要的是我们探究了杠杆的平衡条件,还能够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简单计算,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第2课时 杠杆的分类和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
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
3.能从常见的工具和机器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
4.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点焊机器人的画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我猜它们可以省力.
师: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
三、进行新课
杠杆的分类
1.杠杆的分类
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钳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筷子夹东西.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出示天平,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天平的横梁属于杠杆,并画出天平杠杆的示意图.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 =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
[教师总结]天平是生活中常见的第三类杠杆——等臂杠杆,它的特点是:不省力也不省距离,l1=l2.
注意:生活中的其他质量工具虽然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却不是等臂杠杆,如杆秤和台秤,若把秤砣的重力作为动力,则它的横梁是一个省力杠杆.秤砣本身的质量一定小于砣面上标出的质量.
2.杠杆类型的判断方法
(1)根据力臂的大小关系判断:对于较复杂的杠杆,找出其五要素,然后比较力臂的大小关系.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则为省力杠杆,反之为费力杠杆.
(2)从使用目的和效果进行判断:一般阻力很大时,使用省力杠杆,如撬石块、剪铁皮等;为了使用方便要求省距离的,用的则是费力杠杆,如钓鱼竿、筷子等.
例题1 某学校劳动教育课堂上,四位同学利用杠杆原理使用劳动工具的场景如图所示.其中属于使用费力杠杆的是 ( )
3.杠杆的综合运用
(1)进行简单的计算①已知 F1 、L1 、F2 、L2 这4个量中的3个,便可求出第4个量.②若已知两个力的比值和一个力臂,则可计算出另一个力臂;若已知两个力臂的比值和一个力,则可计算出另一个力.(2)杠杆平衡及转动的判断①当 F1 L1 =F2 L2 时,杠杆平衡,静止或匀速转动.②当 F1 L1>F2 L2 时,杠杆沿F1的方向加速转动.③当 F1 L1L2,F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五节 探究使用机械是否省功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四节 比较做功的快慢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三节 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课堂交流、小结与延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