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下册(2024)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了解弹性、范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通过对弹性、范性(塑性)的体验,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5.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6.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初步认识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物理知识、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弓(或弹弓)、钢尺(或废钢锯条)、弹簧、橡皮泥、橡皮筋、小车(带有弹簧)、拉力计、弹簧测力计、钩码、硬纸板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二、新课引入
教师出示弹弓,并用力拉弹弓上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用力拉橡皮筋时,橡皮筋变长,发生形变,松手后,橡皮筋又恢复了原状.
师弹弓上橡皮筋的变化说明力可以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生:力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东西试一试,看看还有哪些物体有类似橡皮筋的性质.学生思考、讨论: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压缩弹簧,弹簧缩短.
师日常生活中类似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很多,如弓箭、钢尺、撑竿跳高的撑竿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播放弹性形变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测力计
师:老师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教材P29图7.2-2中的几种常见的测力计.
板书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称为测力计.
师:我们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既然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那么就可以根据形变的大小来比较、确定弹力的大小.下面我们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板书: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挂钩、拉环、刻度板、指针、外壳.
教师拉动挂钩,引导学生观察,同时介绍: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是活动的,使用前,如果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可以方便地调整.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上台给我们演示实验“测量身边小物体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思考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操作要求.
一位学生演示操作,其他学生分析讨论、回答:
生1:使用前要先估计被测拉力的大小,以免拉力太大,损坏弹簧测力计;
生2:拉弹簧测力计的时候,一般用手拉住吊环而不应该用手抓着外壳;
生3:读数时视线应该正对刻度线.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讲解.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多媒体课件)
①首先看清它的量程,即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②认清它的分度值,以便读数时快速准确;
③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若没有,则需要校零;
④ 使用前,轻轻拉动它的挂钩几次,避免弹簧被外壳卡住;
⑤ 使用时,拉力方向应与弹簧轴线方向一致,确保测量准确;
⑥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
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分度值是,此时被测拉力的大小是.
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应是一个范围,即刻度盘上所标的最小数值到最大数值的测量范围:0~10N;分度值则是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从刻度盘上可以看出,0~2N之间分成了5个小格,则1个小格代表0.4N;此时指针正指在6N的位置,所以被测力的大小为6N.
答案:0~10N0.4N6N
例题2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A.0N B.2N C.4N D.8N
解析:如果不将外壳固定或者在外壳上加力,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是不会使弹簧伸长的,所以外壳上的力对弹簧起固定作用,而不是对弹簧起拉伸作用;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才是使弹簧伸长的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拉伸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的力的大小,而不是两端力的和,也不是两端力的差.
答案:C
师:请同学根据上面所学的内容,做教材P30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学生做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填写表格,教师点评.
弹力
1.弹性
师:请同学们就刚才看到的视频,结合观察教材P31页图7.2—5“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思考,这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钢片、弹簧测力计等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师:我们把物体的这种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性质叫作弹性.
板书:
弹性: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2.塑性
师:请大家捏、拉橡皮泥,并想一想,橡皮泥与橡皮筋有什么不同?
学生动手实验,并回答:橡皮泥用力捏(拉)后发生变形,撤去力后不能恢复原形.
师:像橡皮泥这样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作范性.范性不同于弹性.
板书:
范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
3.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教师说明:(1)有些物体的形变是微小的,人眼不能观察到.任何物体在弹性限度内都能发生弹性形变,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不明显,不易直接观察到.
(2)我们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时,当超过了弹性范围后,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橡皮筋被拉断,这时就不再是弹性形变.因此,我们把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发生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
(3)物体发生形变时如果超出弹性限度,将发生塑性形变.例如:人在水泥地面上行走、汽车在水泥地面上行驶,都会使路面发生弹性形变.汽车如果超载就可能使路面的形变超过弹性限度,路面会发生塑性形变即路面被破坏.
板书: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撒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作弹性形变;撒去外力后,物体不能父愿状的形变叫作范性形变.
4.弹力
师:请同学们自己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或弹簧)来感受下,体会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动手实验感受弹力(拉弹簧时,感觉到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
师:刚才大家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弯曲钢尺、拉长橡皮筋、弹簧时,感受到钢尺、橡皮筋、弹簧对手有力的作用,即钢尺、橡皮筋、弹簧也在拉手,这表明橡皮筋、弹簧等在发生形变时产生了力,我们把这种力叫作弹力.
板书: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多媒体课件)
大量实验表明,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Δl与弹簧所受拉力F成正比,其关系式为F=kΔl,k为比例系数,其大小与弹簧本身有关,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注意:弹簧的弹性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弹簧的伸长与它所受的拉力就不成正比了,因此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板书:
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
5.弹力的性质
师:请大家再次拉橡皮筋、弹簧,并思考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谁呢?
学生思考、讨论: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像弹簧、橡皮筋等有弹性的物体.
师: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演示1:放在平面上静止的小车,用手推动后运动起来,力改变了小车的运动状态.
演示2:将小车和一端固定、处于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放在一起,小车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演示3:将小车和一端固定且被压缩的弹簧挨放在一起,松开弹簧后,弹簧恢复原状,小车向右运动,如图:
师请大家思考,分析上面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车受到力后运动状态才会改变.和自由伸缩状态的弹簧挨靠在一起的小车运动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弹簧不发生形变时,对小车没有力的作用;和被压缩的弹簧靠在一起的小车在弹簧被松开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运动状态改变,受到了弹簧的弹力,说明只有弹簧发生形变,才能产生弹力.由此可见,弹力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同时要发生形变.同时我们还看到,小车是向右运动,表明小车受到的力(弹力)是向右的,而弹簧是缩短的,是在恢复原状的过程中产生的弹力,由此可见,弹力的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演示4:将弹簧压缩得短些、更短些,引导学生观察小车运动的距离变化,并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弹簧压缩得更短些时,小车运动的距离远些,产生的弹力更大.由此得到结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师:我们拉测力计时,弹簧拉得越长,我们感觉越吃力,就是这个道理.
师:任何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都会产生弹力,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弹力吗?
学生举例:
①们用的自动铅笔和一些圆珠笔笔筒里面要利用弹簧的弹力.
②跳水运动中 1m板和 3 m板的跳水都是利用了弹力.
③ 射箭运动员利用了弓的弹力才能把箭射出去。
④撑竿跳高运动员利用撑竿形变后产生的弹力把人弹得更高些.
⑤体操比赛中,跳马运动员利用踏板的弹力才能腾空,跳远运动员也要利用踏板的弹力.
⑥拉力器也是利用了弹簧的弹力.
板书:
弹力的性质
①产生的原因: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②产生的条件:要相互接触;要发生弹性形变.
③施力物体:弹簧、橡皮筋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④方向:与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即与发生弹性
形变的方向相反.
⑤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教师说明:(1)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会发生形变,这是力的一种作用效果.
(2)弹力是一种效果力,通常情况下物体的形变往往难以察觉,故判断是否产生弹力可依据两点:①物体间是否接触;②接触处是否存在着相互挤压或拉伸(即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
例题3(多选)(用多媒体展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B.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C.支持力、压力、拉力都属于弹力
D.坐在凳子上的人,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人的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解析:物体的形变有两种:一种是弹性形变;一种是塑性形变.弹力发生在直接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故A正确;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会对与它相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所以B错;支持力、压力、拉力是从力产生的效果来加以区分的,从力产生的本质上看,它们都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所以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故C正确;人受到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不可能是人自己,人坐在凳子上受到的支持力是因为凳子的形变产生的弹力,故D错误.
答案:AC
[教师结束语]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弹性和弹力,了解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知道它的制作原理,进而熟悉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请同学们课后用自己做的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并在网上查阅更多与弹簧测力计相关的资料.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2024)第七章 运动和力第二节 力的测量 弹力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力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弹簧测力计,弹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二、弹力、力的测量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