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经历动手画图、观察、推断、交流、归纳小结等数学活动,初步感受学习几何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转化、推理能力和数学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4.通过对对顶角性质的研究,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图,取两根本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在转动木条的过程中,它们所成的角也在变化,你能发现这些角之间不变的关系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 邻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典例1 已知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40°,OF平分∠BOC,则∠AOD= ,∠COF= ,∠DOF= .
[答案] 140° 70° 110°
探究点2 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
典例2 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答案] D
变式训练 如图,剪刀剪开纸张的过程,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夹角(∠DOC)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夹角(∠AOB)相应 ,理由是 .
[答案] 变小 对顶角相等
三、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相交
1.两直线相交形成的角:邻补角和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重点内容是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的性质.教科书从两根钉在一起的木条转动过程中角的变化来引出研究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如果把两根钉在一起的木条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慢慢地转动木条,两根木条之间的角度就会不断地变化,当然两条相交线所形成的角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这些角之间存在不变的位置关系,这样自然地引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紧接着,结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探究得出对顶角的性质,同时,要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说理过程,使学生明白由什么条件,根据什么道理,得出什么结果,让学生知道,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根据,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即时测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七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7.1 相交线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导入,教学建议,对应训练,随堂训练,课堂总结,知识结构,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7.1.1 两条直线相交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型,课时,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