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1页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2页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3页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1页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2页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2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专题22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22古诗鉴赏表达技巧讲义-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l "_Tc190259508" 01考情透视·目标导航 PAGEREF _Tc190259508 \h 1
    \l "_Tc190259509" 02知识导图·思维引航 PAGEREF _Tc190259509 \h 2
    \l "_Tc190259510" 03核心精讲·题型突破 PAGEREF _Tc190259510 \h 3
    \l "_Tc190259511" 真题研析……………………………………………………………………………………………………………… PAGEREF _Tc190259511 \h 3
    核心精讲 \l "_Tc190259512" ………………………………………………………………………………………………………………4
    \l "_Tc190259513" 命题预测………………………………………………………………………………………………………………6
    考情分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抒发情感、表达观点或揭示哲理时所运用的艺术方式。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与构思技巧四个方面。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应做到以下三点:
    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
    ★原题重现
    (2024·通州一模)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水调歌头•赋傅岩叟悠然阁【1】
    辛弃疾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悠然政【2】须两字,长笑退之诗【3】。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
    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万卷【4】有时用,植杖且耘籽。
    注:【1】此词作于词人闲居瓢泉期间。傅岩叟:辛弃疾之友,悠然阁:傅岩叟庭院中的亭阁。【2】政:同“正”。【3】退之诗:指韩愈写的《南山诗》,状南山奇景,极力铺张雕绘。【4】万卷:指辛弃疾向朝廷提出抗金建议的《美芹十论》等作品。
    (1)以下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岁”二句,起笔便称赞千百年来只有陶渊明真正领会与菊为伴的深意。
    B.“悠然”二句,借“悠然”二字笑韩愈不识南山的真正妙处,巧妙点题。
    C.“自古”三句,写南山一直在,词人对陶渊明没能及早领悟其意深感遗憾。
    D.“万卷”二句,表明作者既希望有朝一日能被重用,也流露出归隐之意。
    (2)以下对本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酒”在古诗词中有自由洒脱、排解忧愁等意蕴,本词取其借酒浇愁之意。
    B.“云正出,鸟倦飞”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都表现出闲适的一面。
    C.本词围绕“悠然”二字,上阕描写南山之景,下阕抒发对南山的向往之情。
    D.不同于作者一贯的慷慨悲壮的豪放词风,本词读来细腻缠绵,有婉约风格。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的仰慕之情,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达这种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解题技巧与思维建模
    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⒉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⒍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⒈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⒊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⒋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对比,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抒情技巧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⑴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⑵情景交融(融情入景)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自然景物与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哪里是景,哪里是情。
    ⑶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种事物的客观属性,表达自我的某种品质、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
    ⑷用典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
    ⑸借事抒情
    通过对事情的叙述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古风中较为常见,如《兵车行》、《卖炭翁》;在格律诗中往往集中在某一细节上。
    ⑹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这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或借历史事件来讽喻当朝,或借历史人物来抒发个人感慨、表达抱负与心志。
    小结:
    与直接抒情相比,间接抒情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意蕴深长。所以鉴赏的难度比直接抒情大。只有结合全诗内容,并充分挖掘有特定意象的内涵,才能准确全面地把握蕴含在景物、事物和事件深处的思想和感情。
    二、描写技巧
    1.渲染铺陈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文学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用铺排、反复等手法对人物和环境作突出、强调。
    2.烘托
    我国传统画技之一,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为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
    ⑴正衬:用同类的相似的事物来衬托,此乃“烘云托月”之法。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⑵反衬:用相反、相对的事物进行衬托,此乃“山高月小”之法。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
    ⑶互衬:两个事物相互映衬,无主次之分,此乃“绿叶衬红花”之法。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3.白描与工笔
    ⑴白描:中国传统画技之一,纯用线条勾勒,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用于文学创作,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直接描写叙述。
    ⑵工笔:也是中国传统画技,后指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描绘形象。
    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春日赋示杨生子掞(其四)
    张惠言
    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朅【注】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为问东风吹老,几度枫江兰径,千里转平芜。寂寞斜阳外,渺渺正愁予!
    千古意,君知否?只斯须。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一夜庭前绿遍,三月雨中红透,天地入吾庐。容易众芳歇;莫听子规呼。
    【注】朅:离开。
    (1)下列对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日非昨日,明日复何如”是说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否定今天,一天天地无所作为。
    B.“朅来真悔何事,不读十年书”是说年华逝去,最让人后悔的是没有认真读书以修身。
    C.“千古意”是指人类千古长存的内心向往,只要生命尚存,古今之人都不肯停止追寻。
    D.“名山料理身后,也算古人愚”是说古人用著书立说来求得不朽,并不是高明的做法。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为问东风吹老”三句以具体意向“兰径”转“平芜”来表现春光正宜人。
    B.“渺渺正愁予”语承上句“寂寞斜阳外”,是说理想远在天外,无法实现。
    C.“一夜庭前绿遍”三句动静结合,描写出天地大好春色都进入了我的房屋。
    D.“容易众芳歇”两句以景作结,含蓄隽永,劝学生春光易逝,应及时欣赏。
    (3)为使学生杨子掞明白自己的思想,作者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结合词句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1]
    苏 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2].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3],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4].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5]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注:【1】词人有自注云“丙辰十月,晚登超然台望月作”。当时苏轼已在密州为官两年,即将离官别任。【2】马耳九仙山:马耳、九仙山均为山名。【3】高台:超然台,旧称北台。【4】联拳:(鸥鹭)群聚的样子。【5】使君:此作者自指。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头“前瞻”三句描写的是眼中实景,写作者登台远望,马耳山、九仙山连绵起伏,耸入云间。
    B.本词下片“小溪”三句写了这样的场景:溪畔鸥鹭安静地聚在一起,偶或翩翩飞离,犹如点点轻烟。
    C.词的结尾“垂柳下,矮槐前”两句描写的是作者曾经娱乐歌笑之处,含蓄地表达了虚度光阴的懊恼。
    D.本词抒发了作者在即将离官别任时对密州山水的眷恋之情,同时也融入了些许人世沧桑的喟叹感慨。
    (2)下列词句中“回首”的含义与本词中“回首便他年”不相同的一项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B.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C.无因转还泛,回首眷前贤。(鲍泉《江上望月》)
    D.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3)本词下片表现手法多样。请任选其一,结合具体词句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哀郢①(其一)
    陆 游
    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章华歌舞终萧瑟,云梦风烟旧莽苍。
    草合故宫惟雁起,盗穿荒冢有狐藏。
    离骚未尽灵均恨②,志士千秋泪满裳。
    [注]:①公元1166年,陆游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罢黜回乡。在家乡穷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从家乡出发,九月过荆州(今湖北江陵,为战国时楚故都郢,)写下此诗。 ②灵均:屈原的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说楚国远承商周两代的王业,国运由来久长,在发展鼎盛时期,曾和齐晋结盟,对抗强秦。
    B.颔联说当年章华台上的歌舞,早已寂寥无声,但是云梦泽风烟迷蒙,苍茫阔大,气象依旧。
    C.颈联想象当年郢都宫殿野草滋蔓,雁群时时飞起;被盗掘的荒坟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
    D.此诗以叙述起笔,以抒情落笔,中间两联写景,在对历史的追忆和景物的描写中抒发炽烈的情怀。
    (2)本诗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
    A.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
    B.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C.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李白《苏台览古》)
    D.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3)陆游的诗《哀郢》和《书愤》都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手法来抒发情怀,请结合诗句,从对比或用典的角度分析这两首诗有何不同。

    相关试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2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新高考版):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通练透】专题21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新高考版),文件包含专题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师版docx、专题21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六章《古诗鉴赏》专题三 核心突破三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结构技巧,区分五组易混的表达技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四 第4讲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文件包含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第4讲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练-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