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
    • 解析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1页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2页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第3页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1页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2页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第3页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7诗歌鉴赏的情感表达-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设问形式
    选择题
    1.以下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面的诗句中对……寄寓的情感与例句不同的一项
    问答题
    1.诗歌中……,请分析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设问解读
    这一类题的选择题,往往在细节设题,尤其是运用典故对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分析难度稍大,是北京高考的难点。情感题指向的都是理解分析文本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抓住关键点,运用已有知识结合诗句进行分析,避免硬性拔高。
    高分技巧:
    1.注意审题,明确题干要求
    近几年的试题出现反套路题型,在题干中不明确要求回答作者的情感表达,而是引入别人的评价,或者先举例,然后引出要求,有的时候是几个考点叠加,因此,审好题才能更好地回答问题。
    2.阅读诗歌的方法
    (1)字斟句酌
    诗人写诗的时候反复推敲,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在分析诗人情感的时候也要斟酌字句,如诗人用“空”字表达外在事物的空虚,同时也表达内心的失落,“白白地,徒劳无功地”,由此诗人的情感也就一目了然了。
    (2)了解古代历史的几个时间节点
    南宋是北宋灭亡之后,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朝代,爱国者主张收复失地收复中原,统治者希望讲和,辛弃疾陆游等爱国将领空有报国之志,壮志难酬,但又信心不改,了解这个时代背景,南宋的诗词就容易理解。
    明朝的诗人大多讲气节,清朝后期的诗人希望国家多英雄等等。
    (3)了解高频典故
    “三径就荒”与陶渊明相关,与陶渊明相关的典故多是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渴望归隐;
    3.诗歌情感分析的技巧
    (1)找关键词
    阅读诗歌,在诗歌中找到直接抒情的关键词:“叹”“愁”“苦”“肠断”“喜”“寂寞”“孤独”“忧”等。
    (2)看意象或意境的色调
    暖色调的多为欢快喜悦之情,冷色调的多为悲伤愁苦之情。
    (3)给古代诗歌情感分类
    ①对景观的赞美与喜爱。②对个人际遇的慨叹。③对友人的关注。④国破家亡的悲伤。⑤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⑥对故国的怀念。⑦对历史的咏叹。⑧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⑨对高洁品格的坚守。⑩随遇而安对环境的适应。⑪对英雄人物的推崇和赞颂。
    (建议用时:50分钟)
    一、(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早发渔浦潭【1】
    孟浩然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路阔。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2】。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注释:【1】渔浦潭:今浙江富阳县东南。时诗人在此处漫游。【2】水獭捕鱼为食,常捕鱼陈列于水边,有如陈物而祭,称为祭鱼,亦称獭祭。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
    B.五六句写光线变化使视野更开阔,细节真实生动。
    C.诗人取景于日常,用语平实质朴,风格清淡自然。
    D.本诗于叙事中写景,笔触生动,堪称“诗中有画”。
    12.“猿”是古诗词中常见意象。下列诗句写“猿”与其他三项寄寓情感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B.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C.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韩愈《湘中》)
    D.前路不知何地别,千山万壑暮猿吟。(徐祯卿《送萧若愚》)
    13.同样写早行,《早发渔浦潭》与《早发》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早发
    李郢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长。孤灯怜宿处,斜月厌新装。
    草色多寒露,虫声似故乡。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
    【答案】
    A 12.A
    13.《早发渔浦潭》:描绘了早晨渔浦潭及作者江上早行所见景象,明朗开阔,活泼有生机,表达了诗人旅途之闲淡悠然及对美丽江景的喜爱与置身自然的喜悦。
    《早发》:描绘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的景象,凄清萧瑟,荒芜冷寂,表达了诗人羁旅的孤独寂寞及对家乡的思念。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诗人与渔人早起的行动惊扰了水边宿禽”错误,根据“卧闻渔浦口”来看,应是诗人尚在睡中,却被船外水禽噪聒声惊起。
    故选A。
    1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A.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借啼不住的猿声烘托行舟飞进,表达作者畅快和兴奋的心情;
    其余选项都是表达作者寂寞悲凉的感情。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早发渔浦潭》这是一首舟行途中之作。作者以乐观的情绪,欣赏途中的壮丽景色,展现出一片高朗开阔的诗境与心境。开篇“东旭早光芒”, 已构定全篇基调。舟行早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熹微“早光”到“日出气象”, 再到“晴景豁”,构成一段完整的过程,渐次展现出由静而动的'生态与由朦胧到开豁的景象。结句点明“无闷”的心态,更以“晴景豁”照应开篇,在完整结构的同时,表现出诗人积极开朗的精神风貌。
    《早发》一诗,通过“星河”“孤灯”“斜月”“寒露”几个意象,描写了清秋早晨郊野客栈及周边凄清萧瑟,荒芜冷寂的景象,衬托作者羁旅的孤独寂寞之情。“清秋无限恨,残菊过重阳”,点明作者在本应家人团聚的重阳佳节却独自远行,从而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诗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
    二、(2025届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高启①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②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③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④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注释:①高启:元末明初诗人。此诗作于明洪武二年,高启因受朱元璋的赏识,入朝编修《元史》。②瘗(yì):埋。相传秦始皇曾在钟山埋下黄金宝玉以镇压金陵的“王气”。王:通“旺”。③武骑千群谁敢渡: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曾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④黄旗入洛: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铁锁横江: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兵攻破,孙皓投降。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四句写登高所见:大江奔流向东,钟山欲破浪而上,金陵山川气势雄伟。
    B.作者于酒酣之际登上金陵雨花台,荒烟落日苍茫景象引发了他悠远的怀古之思。
    C.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D.“英雄”两句写鲜血似寒冷的潮水流入江河,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
    13.下列诗句都写到了“草”,其中与“草生宫阙何萧萧”一句意境最接近的一项是( )(3分)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燕歌行》)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C.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王安石《北山》)
    14.古诗中的登高之作往往寄托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本诗亦然,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6分)
    【答案】
    D 13.B
    14.①对金陵形胜的赞叹:诗歌前六句作者通过描绘大江奔流、钟山如龙、江山争雄的壮阔景象,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
    ②对历史兴亡的慨叹:对陈后主、孙皓据此称王,但仍然亡国的反思;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
    ③对新(明)王朝的赞美与期盼: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
    【导语】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通过描绘金陵的壮丽山川与历史遗迹,表达对英雄割据时代的感慨与今朝太平盛世的欣慰。诗人游历古迹,思考历史兴衰,最终感叹现世幸遇安定,展现出深沉的怀古与热爱和平的情感。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D.“表现了明王朝创建的历程极其艰难”错误。“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说的是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抒发的是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例句:“草生宫阙何萧萧”强调的是此时自三国东吴建都以来的六朝宫殿,都已杂草丛生,残败破落。此处“草”强调的是残败破落的意境。
    A.“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说的是大漠衰草、落日孤城的萧飒景象,为“斗兵稀”作衬托,同时写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此处“草”烘托了战争荒凉的气氛。
    B.“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说的是繁华的事情已经过去,像香尘一样随风飘散,流水无情地流淌,而草地却依然在春天里生机勃勃。此处“草”强调繁华不在,环境荒凉。
    C.“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说的是老天爷怜惜那幽僻处的小草,人世间也珍惜着傍晚时的晴天‌。此处强调幽草因天气转晴而恢复生机。
    D.“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说的是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因为坐得太久,又慢慢地寻找芳草,直到天色已晚才回家。‌‌此处“草”强调香气茂盛,渲染清幽闲适意境。
    故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全诗的内容,然后找到表达情感的写景和抒情的诗句,分条作答即可。
    ①“大江来从万山中……形胜争夸天下壮”描绘了长江从万山中奔腾而来,山的走势和江的流向都是由西向东的壮丽景象;接着,以“龙”喻“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钟山由东向西蜿蜒而上的气势,仿佛要与江河相抗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寓意着山与江的争雄,象征着国家的雄伟和气势‌,点明江山如此多娇,龙盘虎踞、形胜不减,表达了对金陵形胜的赞叹。
    ②“我怀郁塞何由开……草生宫阙何萧萧”借用典故,写隋军南下攻打陈国,陈后主君臣曾认为“长江天堑,古来限隔,虏军岂能飞渡”;三国时吴主孙皓听术士说自己有天子气象,就率众举着黄旗北去洛阳,结果中途而返。吴国在长江上设置铁锁,被晋兵攻破,孙皓投降,诗中借陈后主、孙皓倚仗长江天堑仍然身败国亡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深沉的兴亡之感‌;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说的是那些妄想凭藉长江天险割据一方的“英雄”,只能让血流如潮,给百姓带来灾难,而一无所得,对三国、六朝频繁更迭,英雄割据战事不断的感慨,点明自己内心的担忧,从古至今兵连祸结,江山险峻也不能阻止战争的开展,曾经的朝代繁荣也经历过荒芜,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③“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不用长江限南北”,最后四句又回到现实,诗人庆幸躬逢盛世,歌颂“圣人”朱元璋平定天下,与民休息,从此可以四海一家,不再因长江分割南北而起干戈。此处有对圣人起事、祸乱初平、与民休息的赞美,又有对天下太平、江山永固的期盼,点明自己有幸生在了和平年代,希望从此能四海升平,再无战乱,警示当朝,和平不易,江山易主的事情经常发生,希望能够长久地维持和平。
    三、(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上李邕
    李白
    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凤行
    杜甫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山巅朱凤声嗷嗷。
    侧身长顾求其群,翅垂口噤心甚劳。
    下愍百鸟在罗网,黄雀最小犹难逃。
    愿分竹实及蝼蚁,尽使鸱枭相怒号。
    注释:李邕,唐代书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游渝州时谒见李邕,因不拘俗礼,放言高论,使李邕不悦,对李白颇为怠慢。李白临别即赠《上李邕》,以抒心志。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年间诏尊孔子为宣父。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世人”两句意为世人见我没什么特别之处,听到我大言不惭都冷笑。
    B.“宣父”两句意为孔子尚觉后生可畏,您李邕不可轻视我年少。
    C.“君不”两句写朱凤立于高高的衡山巅,因为冻饿而嗷嗷哀号。
    D.“下愍”两句写朱凤怜悯百鸟身处罗网,尤其同情最小的黄雀。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鹏”两句虚实结合,融情于景,营造了一种阔大高远的氛围。
    B.“假令”两句极尽夸张,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迈奔放的风格。
    C.“侧身”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朱凤形象,生动具体,有感染力。
    D.“愿分”两句用鸱枭怒号来衬托朱凤的精神,使其形象更加鲜明。
    13.同样写鸟,李白与杜甫分别借“大鹏”“凤鸟”表现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1.B 12.A
    13.大鹏是自由和理想的象征。李诗写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即使风歇,“犹能簸却沧溟水。”作者以大鹏自比,写其有风无风,都能实现不俗的理想和价值,表现出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体现了作者年轻自信,对待那些轻视自己的人直言回敬,不畏流俗的豪迈之情。
    凤鸟是祥瑞之鸟,杜诗写凤鸟“口噤心劳”“下愍百鸟在罗网”“愿分竹实及蝼蚁”,作者借写朱凤对众鸟的同情怜悯,表达了自己对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的关怀及对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的憎恨和批判。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见我没什么特别之处”错。殊调:不同流俗的言行。“世人”两句意思:世人见我好发奇谈怪论,听了我的豪言壮语皆冷笑不已。
    C.“因为冻饿而嗷嗷哀号”错;嗷嗷:描摹朱凤的叫声,并非因冻饿而哀号。
    D.“尤其同情最小的黄雀”错。“下愍”两句意思:朱凤怜悯百鸟身处罗网,连最小的黄雀也不能逃脱。没有体现“尤其同情”。
    故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A.“虚实结合”错误,大鹏是《庄子·逍遥游》中的神鸟,并非现实中的动物。因而没有“实”。
    故选A。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形象的能力。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大鹏是自由和理想的象征。李白以大鹏自比,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向。李白在诗中第三、四句写到:“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即使大风停下来,大鹏落了下来,也会在江湖激起波澜。如果李白自比大鹏,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鹏乘借的大风,李白在这里言明即使将来没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坛造成非凡的影响。这种非凡的胆气不得不用一个“狂”字来总结。这也是对“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的最好回击,对待那些轻视自己的人直言回敬,表达了不畏流俗的豪迈之情。
    杜诗言朱鸟孤立无助,栖托虽高,不忍自求饱,必欲百鸟如黄雀之类在罗网者分竹实以及之,不暇计鸱辈怒号矣。“口噤心劳”“下愍百鸟在罗网”“愿分竹实及蝼蚁”等诗句描绘了凤鸟仁爱善良,也正是诗人自身的写照。那哀怜百鸟的朱凤就是诗人自己的化身;而身在罗网中的百鸟就是底层百姓;“鸱枭”则是欺压百姓的人。作者借描写凤凰来表达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悲悯之情,对欺压百姓的恶势力的憎恨和批判,符合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更说明了其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性格特征。
    四、(北京市西城区第六十六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枯棕【1】
    杜甫
    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2】,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注释:【1】本诗写作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百姓负担沉重。【2】“啅”,同“啄”。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蜀中棕榈高大、种植广,然而因被人过分取用,所以境况堪忧。
    B.棕榈在岁寒之后还能保持青色,说明它耐寒、生命力比较顽强。
    C.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艰难,流离失所,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
    D.作者运用“伤”“苦”“嗟尔”“沉叹”“念尔”等词语表达内心情感。
    14.下列对诗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紧扣题中“枯”字,说棕榈被频繁割剥而更易朽坏。
    B.“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反比柳树早衰谢。
    C.“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诗人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
    D.“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
    15.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达诗人思想情感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
    C 14.A
    15.(1)本诗采用借物喻事的手法,借棕榈被割剥过甚而至于过早枯死的不幸。来喻指蜀中百姓横遭暴敛而生存无路的惨景,表现对动荡时局的担忧,对官府盘剥的激愤及对人民苦难的同情。(2)诗人将棕榈被剥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有力证明了再顽强的生命力,也经不起无休的割剥摧残,表达了作者的痛惜和愤慨之情。
    【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百姓……只能像蒲柳一样苟且偷生”错误。“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意思是“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可见选项张冠李戴,应该是棕榈只能像蒲柳一样过早凋零,这里是形容百姓在长年的战乱中生命脆弱。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B.“棕榈经冬不凋以致遭多次砍伐”错误,结合五、六两句意思看是说“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冬不凋的生命力。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遭多次砍伐并非因为棕榈经冬不凋,而是因为人的私欲。
    C.“批评蜀中百姓既然养成棕榈又何必取之殆尽”有误,这两句诗大意是“可怜你们江汉人所生产的东西还剩什么呢”,并不是百姓将棕榈取之殆尽,而是军队将其充作军用物资取之殆尽。
    D.“寒天中的黄雀形容枯槁,失去生命活力,没于荒野”有误,是黄雀不断地啄着棕榈,棕榈被摧残得形影凶b枯干,埋没在杂草中。
    故选A。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首诗前八句为第一段,叙写棕榈树本与松柏一样经冬不凋,但因割剥过量,竟比蒲柳更早地衰谢。中八句为第二段,承接上文,说明棕榈树早枯的原因在于时代战乱不休,棕皮也成了军用物资而被掠夺殆尽。末四句为第三段,由感叹枯棕进一步引出对人民物空财尽、难以为生的苦难的同情。这首诗通篇以物喻人,比兴巧妙,个性鲜明,寓意深刻。托物而寓意,主旨直露,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关心民瘼的博大情怀。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则以比为主,借树言人,使全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形象化,从而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又在比兴中兼用赋法,时而直陈其事,摒弃了一般咏物诗的含蓄,这既是抒发强烈感情的需要,又得“为民请命”之旨,使诗歌增强了针砭现实的意义。此外,在章法结构上,注重了前、中、后的关联与照应,又多用双关,使出入转化更显自然而不露痕迹,足见诗人驾驭是体的非凡工力。
    五、(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2023-2024下学期开学测试)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闻黄鹂【1】
    柳宗元
    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
    目极千里无山河,麦芒际天摇青波。
    王畿【2】优本少赋役,务闲酒熟饶经过。
    此时晴烟最深处,舍南巷北遥相语。
    翻日迥度昆明【3】飞,凌风邪看细柳【4】翥【5】。
    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伧人【6】不思还。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
    注释:【1】本诗写于作者被贬湖南永州期间。【2】王畿:指京城周郊地区。【3】昆明:池名,在长安西南,最初用于练习水战。【4】细柳:营名,在京兆府咸阳西南。汉文帝时,周亚夫曾屯兵于此,以备匈奴。【5】素:鸟飞。【6】伧人:粗野鄙贱之人。
    12.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倦闻”一句中“子规”即杜鹃,日夜啼叫,声音哀切,本诗中是悲苦的象征。
    B.“目极”四句描写沃野千里、麦浪青青,表达了诗人对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
    C.“此时”两句形象地勾勒出一个民风朴实、邻里和睦、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
    D.“翻日”两句对仗工整,再现了春日黄鹂在昆明池、细柳营上空飞翔的姿态。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与“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表达的情感基本一致。
    B.“我今误落千万山”中“误落”一词表明诗人对此前人生充满悔恨。
    C.“身同伧人不思还”指作者受永州风俗感染,已经不再想回到故乡。
    D.本诗描绘了一幅亲切鲜活的故园乡土风情画,句句平实,情感丰富。
    14.这首诗多处写到黄鹂。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借助黄鹂表达情感的。(6分)
    【答案】
    B 13.A
    14.(1)将子规和黄鹂的叫声进行对比,突出诗人长时间处于悲苦境地中忽然听到黄鹂叫声的惊喜。
    (2)黄鹂的一声鸣叫使诗人联想到故乡风物,引发思乡之情。
    (3)想象黄鹂在故乡昆明池、细柳营上空翻飞的自由姿态,反衬出自己身困贬地不得志的苦闷。
    (4)用呼告的手法,埋怨眼前的黄鹂为何来此地,嘱咐黄鹂速归,表达了欲归不得的哀怨。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意象、句子的能力。
    B.“表达了诗人对永州民生富庶的感慨”错误,这四句写故园的盎然“春意”及黄鹂在一片生机、晏然和明媚之景。然家乡的景色越是美好,越能反衬诗人的思乡之情。以乐衬哀,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语言、句子的能力。
    B.“表明诗人对此前人生充满悔恨”错误,“我今误落千万山,身同伦人不思还”是说诗人现在误落在千山万水之外,就象楚地的伧人一样已经不思回到中原。表达的是客居异乡的思乡之情,并非人生悔恨。
    C.“作者受永州风俗感染,已经不再想回到故乡”错误,反用典故,身同“伧人”,不是“不思还”,而是时时在思、刻刻在想而竟不得还。
    D.“句句平实”错误,诗歌有声有色,有典故,在意境上有喜有悲,大起大落。全诗以黄鹂一脉贯通,寓意高远,气韵流畅,开合自如,不是语言平实。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手法的能力。
    首句“倦闻子规朝暮声,不意忽有黄鹂鸣”写诗人已经听厌了子规鸟早晚的啼声,真没想到忽然有黄鹂鸟在耳边鸣叫。将和黄鹂的叫声进行对比,通过“倦闻”“不意”的对比表达诗人长时间处于悲苦境地中忽然听到黄鹂叫声的惊喜。
    “一声梦断楚江曲,满眼故园春意生”运用联想手法,写诗人听到黄鹂鸟的一声鸣唱在楚江边的睡梦被惊醒,眼前仿佛出现了春意盎然的故乡美景,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翻日迥度昆明飞,凌风邪看细柳翥”运用想象手法,描写黄鹂鸟总是翻飞在阳光下横度昆明池,又总是迎着风斜看着细柳展翅飞翔。想象黄鹂自由翻飞的状态,反衬诗人身不由己,难以飞翔,难以归乡,表达了诗人身困贬地不得志的苦闷。
    “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闭声回翅归务速,西林紫椹行当熟”四句运用呼告的修辞,写诗人告诉黄鹂:你这故乡的禽鸟因为什么缘故也来到这里?让我产生了桑梓的怀念之情。请赶快闭嘴回去,一定要快!当你回去的时候,恐怕西林紫色的桑椹正好要成熟了。让黄鹂鸟不要来此地,告诉它赶快归去,恰恰表现了诗人欲归不得的哀怨。
    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唐·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无所预,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杜二,杜甫。拾遗,杜甫旧职。本篇作于高适任职蜀州刺史之时。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风尘”意为“在风尘中老去”,此处“风尘”是作者所历的纷扰仕途、颠沛的宦旅。
    B.“龙钟”指潦倒老迈,“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此指身为刺史获得的俸禄。
    C.“一卧”句借谢安东山隐居后再度出任要职的典故,写作者早年隐居经历和心中志向。
    D.“愧尔”句运用借代手法,以“东西南北人”代指全国各地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
    13.本诗三四句可以理解为作者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推想友人见景伤怀。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虚实结合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高适《燕歌行》)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将进酒》)
    D.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4.本诗意蕴丰富,情真意切,杜甫读时也“泪洒行间”。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本诗的情感。(6分)
    【答案】
    D 13.C
    14.①前四句:遥想友人思念故乡,又借自己不忍见柳色、见梅花满枝而伤怀,既体现出对友人思念故乡的怜悯,也流露出自己的思乡之愁,展现出深厚的怀友思乡情感。
    ②第五、六句:写作者身处偏远之地,无法参与朝廷大事,心中满是忧愁和顾虑,表达了对国事的忧心以及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愤懑。
    ③第七、八句:感慨自己因与友人分隔两地而无心欣赏美好的春景,既有着对友人的思念牵挂,又有着乱世漂泊、羁旅异乡之愁,体现出乱世漂泊之感和怀友相思之情。
    ④第九、十句:借谢安回忆少年时期的壮志,然而如今却只能在这纷扰尘世中渐渐老去,抒发了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失落之情。
    ⑤末尾四句:作者感慨自己年迈潦倒却忝居刺史,心中因国家多事而无所作为而自责羞愧,同时也为友人漂泊四方的处境而担忧,表达对友人的关切。
    【导语】《人日寄杜二拾遗》是高适怀友佳作。首联点明时间与思念之情,颔联借景衬愁绪,颈联感慨时光与身世,尾联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与期许。全诗情真意切,用典自然,借人日之景抒思念之怀,尽显高、杜间深厚情谊。
    【解析】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代指全国各地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错误,“东西南北人”指的是杜甫,杜甫常年漂泊四方,这里是高适表达对到处漂泊的友人的关切与愧疚之情。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铁衣远戍辛勤久”是实写戍边战士身着铠甲长久戍守的场景,“玉箸应啼别离后”则是虚写战士家中的妻子伤心落泪的情景,虚实结合。
    B.“烟波”“暮霭”为实写,想象离别后烟波千里,暮霭笼罩楚天为虚写,虚实结合。
    C.“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实写宴饮场景,没有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D.“白日放歌须纵酒”实写听到消息后的欢快,“青春作伴好还乡”虚写结伴返乡的情景,虚实结合。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前四句:“遥怜故人思故乡”既是从自己说,也是从杜甫说,满目疮痍的中原,同是他们的故乡。第三四句,诗人写自己不忍看到柳条新绿、梅花满枝的春日景象,一个“不忍”、一个“空断肠”,将内心的伤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春天到时,柳叶萌芽,梅花盛开,应该是令人愉悦的,但在飘泊异地的游子心中,总是容易撩动乡愁,而使人“不忍见”,一见就“断肠”,感情不能自己了。这四句诗将怀友思乡的情感融合交织,真挚而深沉。
    ②第五、六句:“身在远藩无所预”交代了自己在偏远的藩地,很难参与到关乎国家大事的决策等事务当中。“百忧”“千虑”极言忧愁顾虑之多,而这些忧愁顾虑的核心正是对国家局势、朝廷事务的担忧,只能在远方干着急,体现出诗人关心国家却又无能为力的矛盾心理。
    ③第七、八句:在人日里,只能徒然地思念着友人,可对于未来,充满了迷茫。这种不确定和迷茫,一方面源于乱世的动荡不安,让人们的生活漂泊无依;另一方面,也因和友人分隔,更凸显出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体现出乱世背景下漂泊异乡的孤独和对远方友人的相思之苦。
    ④第九、十句:运用谢安“东山高卧”的典故,诗人借此回忆自己曾经也有着壮志豪情,然而现实却只能在这纷扰的尘世中渐渐老去,曾经的理想抱负都没能实现,岁月流逝只留下满心的遗憾,通过今昔对比,强烈地抒发了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失落之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那份不甘与怅惘。
    ⑤末尾四句:“龙钟”描绘出自己老迈潦倒的形象,“忝”体现出自谦又惭愧的心态,这是因为面对国家诸多事务,感觉自己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称杜甫为“东西南北人”,通过“愧”字将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和对友人处境的关切紧密联系在一起,既有对自身的反思,又饱含对友人的牵挂。
    卷别
    提问方式
    设题角度
    2024年
    高考北京卷
    13.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6分)
    运用手法表达情感
    2023年
    高考北京卷
    12.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对情感的理解
    2022年
    高考北京卷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对情感的理解
    2025年考向预测:
    诗歌情感表达是诗歌鉴赏分析能力。理解情感表达是北京卷重要的考点,未来还会频繁出现。考查情感表达的形式比较稳定,采用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鉴赏诗歌最重要的是理解情感,试题有时是针对一句诗分析情感,有时是针对一个典故分析情感,有时针对整首诗,因此,要全面理解诗歌情感,了解表达这种情感的时候用了什么手法。北京卷的诗歌类文本试题主要呈现以下命题特征:一形式上是有单首诗、多首诗;二选材上以情怀诗为主,渴望报效国家或者建功立业成就典范;三内容上往往表达诗人的思乡爱国体恤百姓疾苦等为主;四体裁上以近体诗为重,也会有古体诗。

    相关试卷

    重难点2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概括要点-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2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概括要点-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2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概括要点-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2信息类文本阅读的概括要点-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02 语言表达规范之病句判断与修改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02 语言表达规范之病句判断与修改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天津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02语言表达规范之病句判断与修改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02语言表达规范之病句判断与修改技巧-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天津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8页, 欢迎下载使用。

    重难点1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筛选与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重难点1 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筛选与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 热点 重点 难点 专练(北京专用),文件包含重难点1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筛选与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重难点1信息类文本阅读的筛选与推断-2025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北京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