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大单元核心素养】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教学课件+大单元教学设计+课时作业
鲁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等奖教学作业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节 化学与环境保护一等奖教学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大单元教学设计114化学与环境保护课件pptx、大单元教学设计114化学与环境保护教学设计doc、114化学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114化学与环境保护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 年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化学与环境保护”的学习,了解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责任。学生需掌握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方法,例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能够从化学角度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理解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环保解决方案,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存在和变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理解化学变化与环境污染及防治之间的关系,树立化学变化观和环境化学观。帮助学生理解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通过对水、大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组能力。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实验探究等活动,了解环境污染的现状和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设计和实施环保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爱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担当精神。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人们向大自然排放或倾倒的有害物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与破坏。防治环境污染,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霍山县
模块一 保护生命之源
海洋面积占71%。地球被称为水球
淡水资源仅占2.5%,可供给人类生产生活的水资源却十分有限
工业废水 农业用水 生活污水
水污染不仅会破坏水生态系统、影响工农业和渔业生产,还会直接威胁人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列举你所知道的水污染现象和事例,指出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石油泄漏使海洋受到污染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水污染现象和事例,以及对应的污染源:水污染现象和事例:①河流散发恶臭,水面漂浮垃圾和藻类。例如一些城市内河,由于周边居民生活污水和垃圾的随意排放,导致水质恶化。②湖泊出现大面积的水华现象。像太湖曾多次爆发蓝藻水华,影响周边居民用水。③近海海域水质变差,海洋生物死亡。比如渤海部分区域,因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海洋生态受到破坏。污染源主要有:①工业废水,如化工厂、造纸厂、电镀厂等排放的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废水。②农业污水,包括农药、化肥的残留随雨水流入水体。③生活污水,如居民日常的洗衣、做饭、厕所排水等。
利用化学方法(如中和法、氧化法等)处理废水是治理水污染的常用方法。
【活动探究】利用化学方法处理污水某工厂近期排出的废液含有大量的盐酸,现要将该废液调至中性,你能设计出几种方案?哪一种方案最合理?
以下是几种将含大量盐酸的废液调至中性的方案:方案一: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从而将废液调至中性。 方案二: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使溶液呈中性。方案三: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可将废液调至中性。最合理的方案通常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原因是氢氧化钠成本相对较高,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如果控制不好用量,可能导致溶液呈碱性。氢氧化钙成本较低,且容易控制用量将废液调至中性。
目前世界各国对水污染普遍采用综合防治措施: 依据不同水质标准对水资源进行分类管理,加强水质监测,禁止污水排放;加强对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力争实现无污染生产。
赤潮和水华某些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中含有较多的氮、磷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排入水体后,在水中富集,导致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过量繁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显著减少,致使鱼类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这种现象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赤潮和水华就是分别发生在海洋和淡水中的富营养化污染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赤潮与水华频发,对环境和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白沙湾滨海湿地生态修复
研究化学反应条件和工艺,实现化工产品的无污染生产研制绿色化肥、绿色农药和无磷洗涤剂开发高效率、低消耗的污水处理技术
例1、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B.利用活性炭吸附可以除去水中所有杂质C.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D.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答案】C【解析】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会污染水源,应处理达标后排放,不符合题意;B、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所有杂质,不符合题意;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符合题意;D、地球上的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2、2023年6月5日是第52个世界环境日。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B.露天焚烧作物秸秆C.煤炭添加固硫剂D.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答案】B【解析】露天焚烧作物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该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B。
模块二 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任务三:还人类洁净的空气
空气的质量对于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依靠大自然的自我净化能力,空气仍能保持洁净。
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大大增加,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影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空中的死神”——酸雨迅速扩大的“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
进入湖泊、江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导致鱼类死亡进入农田→土壤酸化,矿物营养元素流失,破坏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使桥梁、雕塑、建筑物和机器等腐蚀损坏危害人体的健康
汽车尾气也是导致酸雨的重要原因
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使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示意图:
小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总结酸雨的形成过程,并与同学讨论提出合理的酸雨防治措施。酸雨的形成过程:含硫燃料(如煤、石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尘埃等作用下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溶于雨水形成亚硫酸和硫酸。同时,氮氧化物也能在一系列反应后形成硝酸。这些酸性物质使雨水的酸性增强,形成酸雨。酸雨的防治措施可以有:减少含硫燃料的使用,推广清洁能源;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脱硝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加强汽车尾气的净化,提高燃油品质;多植树造林,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世界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火力发电站。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目的大雾天气。之后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分别为前一周的9.5、2.4、2.8和5.5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性增加。12月9日之后,由于天气变化,毒雾逐渐消散,但在此之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因为烟雾事件而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原 因发生于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燃煤产生的粉尘表面会大量吸附水,成为形成烟雾的凝聚核,这样便形成了浓雾。另外燃煤粉尘,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坐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
例3、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废旧物资循环利用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D.核能废水排入大海
【答案】D【解析】A、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回收可再生资源,可以保护环境,故A正确.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故B正确。C.农药化肥合理施用,可以保护环境,故C正确。D.核能废水排入大海,会造成水污染,故D错误;故D正确。
例4、坚持绿色发展,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B.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C.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D.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答案】B【解析】A、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B、鼓励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会造成白色污染,故选项说法错误。C、大力植树造林,扩大植被面积,有利于保护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D、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空气污染,能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
模块三 与自然和谐相处
任务四:与自然和谐相处
化学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这些化学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废物,污染了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已成为 21 世纪人类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环境污染分为两个过程:一是由污染源产生污染物;二是污染物经过各种转化或转移,有害物质进入环境,产生危害。
污染的防治应从三方面考虑:一是消除污染源;二是禁止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三是等污染物进入环境、产生危害后,再治理。哪一种方法更好呢?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因此,寻找可以充分利用的、无毒害的原材料和能源,且在各个环节都能实现洁净、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和工艺,是现代化学工业追求的目标。
生活中人们用可降解塑料、纸制品或其他易分解的物质取代聚乙烯等塑料制品,解决“白色污染” 问题。
可降解一次性碗筷、塑料袋
只有树立绿色化学观念,大力发展绿色化学工艺,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让化学为人类做更大的贡献。
1. 绿色化学有助于人类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请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调查本地区在调整能源结构和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中做的努力,根据上述内容撰写一份环境保护倡议书。利用业余时间与同学们一起到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环境保护宣讲活动,积极传播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倡议书》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如今,我国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宜居,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了解我国的生态环境治理工程,我们知道国家在大力整治环境污染,努力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在本地区,为了调整能源结构和构建清洁、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也做出了诸多努力。例如,加大了对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逐步减少对传统高污染能源的依赖;加强了对企业的环保监管,推动企业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然而,环境保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在此,我发出以下倡议:节约能源,从身边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关闭电器电源等。绿色出行,尽量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携带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和餐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带动身边的人共同保护环境。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守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肥沃净土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5、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A.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的B.人与自然已经和谐C.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 D.保护环境必然要停止对资源的开发
【答案】C【解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与自然地关系成了一个必须重新思考的课题。人类认识到必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破坏自然必将威胁人类自身的发展。故选C。
例6、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要求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和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这种做法( )① 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②能完全遏制日益严重的白色污染③ 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④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解析】②项错误,完全过于绝对化了,限塑令这种做法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保护环境,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①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塑料的大量使用造成白色污染,而不是建筑垃圾导致白色污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雾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烟、灰尘等物质形成的,与化石燃料的燃烧有关。故选B。
【答案】D【解析】发展光伏、风力和水力发电,这些属于清洁能源,可减少因火电使用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于低碳经济,A选项不符合题意;大力植树造林,增大森林覆盖率,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促进低碳经济,B选项不符合题意;乙醇汽油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尾气污染,但乙醇的
2、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下列不利于助力低碳经济的是( )A.发展光伏、风力和水力发电,减少火电使用B.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增大森林覆盖率C.增大乙醇汽油的产量,减少纯汽油使用量D.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
生产过程也会消耗能源并产生碳排放,且其整体碳排放并不一定低于纯汽油,所以增大乙醇汽油产量不一定能助力低碳经济,C选项符合题意;倡导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出行,可降低因私家车使用而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利于低碳经济,D选项不符合题意。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三节 化学与农业生产获奖教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大单元教学设计113化学与农业生产课件pptx、大单元教学设计113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doc、113化学与农业生产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113化学与农业生产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一节 化学与材料研制公开课教学作业ppt课件,文件包含大单元教学设计111化学与材料研制课件pptx、大单元教学设计111化学与材料研制教学设计doc、111化学与材料研制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111化学与材料研制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2024)第二节 海水“晒盐”精品教学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82海水“晒盐”课件pptx、82海水“晒盐”教学设计doc、82海水“晒盐”课时作业原卷版docx、82海水“晒盐”课时作业解析版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