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人教七上数学教案【专辑】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6.1 几何图形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直观认识立体图形,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知识;画出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及平面展开图,根据三视图画出一些简单的实物图;进行线段的简单计算,正确区分线段、射线、直线;掌握角的基本概念,进行相关运算;巩固对角得度量及运算知识的掌握,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经历相关内容的归纳、总结,巩固对图形的直观认识,了解图形的分割和组合,探索学习空间与图形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对图形的认识和动手能力.
3.在探索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应用的过程中,体验推理的意义,获取学习的经验.
4.素养目标:数学运算、逻辑推理、应用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及一些重要的概念、性质等.
难点:建立和发展空间观念,对图形的表示方法,对几何语言的认识与运用.
三、教学过程
知识体系构建
考点讲练
考点一 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例1 如右图是由几个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在该位置小正方体的个数,画出从正面和左面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解:
针对训练
1.如图,从正面看A,B,C,D四个立体图形,分别得到(1),(2),(3),(4)四个平面图形,把上下两行相对应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用线连接起来.
考点二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例2 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1) 长方体 ,(2) 三棱柱 ,(3) 三棱锥.
针对训练
2.在下列图形中(每个小四边形皆为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是一个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考点三 线段长度的计算
例3 如图,已知点C为AB上一点,AC=15cm,CB=AC,D,E分别为AC,AB的中点,求DE的长.
解:因为 AC=15cm,CB=AC
所以 CB=×15=9cm,所以 AB=15+9=24cm
所以 D,E分别为AC,AB的中点
所以 AE=AB=12cm,AD=AC=7.5cm
所以 DE=AE-AD=12-7.5=4.5(cm)
例4 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5: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MC=6cm,求线段BM和AD的长.
解:设AB=2x cm,BC=5x cm,CD=3x cm
则 AD=AB+BC+CD=10x cm
因为 M是AD的中点,所以 AM=MD=AD=5x cm
由MC+CD=MD 得3x+6=5x. 解得 x=3
所以 BM=AM-AB=5x-2x=3x=9(cm),AD=10x=30(cm)
例5 点C在线段AB所在的直线上,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1)如图,AC=8cm,CB=6cm,求线段MN的长;
(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cm,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并说明理由.
(3)若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 cm,其它条件不变,请画出图形,猜想MN的长度,并说明理由.
解:(1)因为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 CM=AC=4cm,CN=BC=3cm
所以 MN=CM+CN=4+3=7(cm)
(2)猜想:MN=a cm.理由如下:
因为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
所以 CM=AC,CN=BC
所以 MN=CM+CN=AC+BC=(AC+BC)=a(cm)
(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右图),猜想:MN=b cm.理由如下:
因为 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 CM=AC,CN=BC
所以 MN=CM-CN=AC-BC=(AC-BC)=b(cm)
针对训练
3.如图,线段AB=100cm,点C,D在线段AB上. 点M是线段AD的中点,MD=21cm,BC=34cm. 则线段MC的长度为____cm.
4.如图,AB=120cm,点C,D在线段AB上,BD=3BC,点D是线段AC的中点. 则线段BD的长度为____cm.
5.已知:点A,B,C在一直线上,AB=12cm,BC=4cm.点M,N分别是线段AB,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解:如图①,当C在AB间时,因为 M,N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 BM=AB=×12=6cm,BN=BC=×4=2cm
所以 MN=BM-BN=6-2=4(cm)
如图②,当C在AB外时,因为 M,N分别是AB,BC的中点
所以 BM=AB=×12=6cm,BN=BC=×4=2cm
所以 MN=BM+BN=6+2=8(cm)
考点四 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
例6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若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你能画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吗?
解:如图,将台阶面展开成平面图形.
连接AB两点,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所以线段AB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
针对训练
6.如图,在A点有一只壁虎,要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到B点去吃蚊子.请画出壁虎在圆柱体表面爬行的最短路线.
解:如图,将圆柱体侧面展开成平面图形.连接AB两点,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线段AB为壁虎在圆柱体表
面爬行的最短路线.
考点五 角的度量及角度的计算
例7 如图,BD平分∠ABC,BE把∠ABC分成2︰5两部分,∠DBE=21°,求∠ABC的度数.
解:设∠ABE=2x°,∠CBE=5x°
则∠ABC=∠ABE+∠CBE=7x°
因为 BD平分∠ABC,所以 ∠ABD=∠ABC=3.5x°
因为 ∠ABE+∠DBE =∠ABD,即 2x+21=3.5x,解得 x=14
所以 ∠ABC=7x°=98°
例8 如图,∠AOB是直角,ON是∠AOC的平分线,OM是∠BOC的平分线.
(1)当∠AOC=50°时,求∠MON的大小;(2)当∠AOC=α时,∠MON等于多少度?
(3)当锐角∠AOC的大小发生改变时,∠MON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
解:(1)因为 ∠AOB是直角,∠AOC=50°
所以 ∠BOC=∠AOB+∠AOC=90°+50°=140°
因为 ON、OM分别是∠AOC和∠BOC的平分线
所以 ∠COM=∠BOC=×140°=70°,CON=∠AOC=×50°=25°
所以 ∠MON=∠COM-∠CON=70°-25°=45°
(2)因为 ∠AOB是直角,∠AOC=α
所以 ∠BOC=∠AOB+∠AOC=90°+α
因为 ON、OM分别是∠AOC和∠BOC的平分线
所以 ∠COM=∠BOC=(90°+α),∠CON=∠AOC=α
所以 ∠MON=∠COM-∠CON=(90°+α)-α=45°
(3)不会发生变化. 由(2)可知∠MON的大小与∠AOC无关,总是等于∠AOB的一半.
针对训练
7.∠A=20°18′,∠B=20°15′30″,∠C=20.25°,则( )
A.∠A>∠B>∠C B.∠B>∠A>∠C C.∠A>∠C>∠B D.∠C>∠A>∠B
8.19点整时,时钟上时针与分钟之间的夹角是( )
A.210° B.30° C.150° D.60°
9.已知一条射线OA,若从点O再引两条射线OB和OC,使∠AOB=50°,∠BOC=10°,求∠AOC的度数.
解:有两种情况:
(1)如图①所示:∠AOC=∠AOB+∠BOC=50°+10°=60°
(2)如图②所示:∠AOC=∠AOB-∠BOC=50°-10°=40°
综上所述,∠AOC的度数为60°或40°
考点六 余角和补角
例9 已知∠α和∠β互为补角,并且∠β的一半比 ∠α小30°,求∠α,∠β.
解:设∠α=x°,则∠β=180°-x°. 根据题意,得
(180-x)=x-30,解得 x=80
所以,∠α=80°,∠β=100°.
例10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FOD=90°,OF平分∠AOE.
(1)写出图中所有与∠AOD互补的角;
(2)若∠AOE=120°,求∠BOD的度数.
解:(1)因为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 ∠AOC和∠BOD与∠AOD互补
因为 OF平分∠AOE,所以 ∠AOF=∠EOF
因为 ∠FOD=90°,所以 ∠COF=180°-∠FOD=90°
因为 ∠AOC=∠COF-∠AOF=90°-∠EOF,∠DOE=∠FOD-∠EOF=90°-∠EOF
所以 ∠AOC=∠DOE
所以 与∠AOD互补的角有∠AOC,∠BOD,∠DOE.
(2)因为 OF平分∠AOE,所以 ∠AOF=∠AOE=×120°=60°
由(1)知,∠COF=90°,所以 ∠AOC=∠COF-∠AOF=90°-60°=30°
由(1)知,∠AOC和∠BOD与∠AOD互补,所以 ∠BOD=∠AOC=30°(同角的补角相等)
针对训练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
(1)若∠EOC=70°,求∠BOD的度数;(2)若∠EOC:∠EOD=2:3,求∠BOD的度数.
解:(1)因为 直线AB,CD相交于点O
所以 ∠AOC=∠BOD=180°-∠AOD
因为 OA平分∠EOC,所以 ∠AOC=∠EOC=×70°=35°
所以 ∠BOD=∠AOC=35°
(2)设∠EOC=2x°,∠EOD=3x°
由∠EOC+∠EOD=180°,得 2x+3x=180°,解得 x=36°
所以 ∠EOC=2x°=72°
所以 ∠AOC=∠EOC=×72°=36°,所以 ∠BOD=∠AOC=36°
11.一只蚂蚁从O点出发,沿东北方向爬行2.5cm,碰到障碍物B后,折向北偏西60°方向爬行3cm到C点.
(1)画出蚂蚁的爬行路线;(2)求出∠OBC的度数.
解:(1)如图所示;
(2)∠OBC=75°.
能力提升
1.如图,OC、OD是∠AOB内的两条射线,OE平分∠AOC,OF平分∠DOB.
若∠EOF=m°,∠BOC=n°,则∠AOD=________°(用含m、n的代数式表示).
2.角度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①,将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分别沿着BE、BF折叠,使边AB、CB均落在BD上,得到折痕BE、BF,则∠ABE+∠CBF=_____;
(2)如图②,长方形纸片ABCD中,M为AD边的中点,将纸片沿BM,CM折叠,使点A落在点A1处,点D落在点D1处. 若∠1=30°,则∠BMC=_____;
(3)将一张正方形纸片ABCD按如图③所示的方式折叠,AE、AF为折痕,点B、D折叠后的对应点分别为B1、D1. 若∠B1AD1=16°,求∠EAF的度数.
解:设∠EAD1=α,∠FAB1=β
根据折叠可知∠DAF=∠D1AF,∠BAE=∠B1AE
因为∠B1AD1=16°,所以∠DAF=16°+β,∠BAE=16°+α
因为∠DAB=90°,所以16°+β+β+16°+α+16°+α=90°
所以α+β=21°
所以∠EAF=∠B1AD1+∠EAD1+∠FAB1=16°+α+β=16°+21°=37°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二十四章 圆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1 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点概括,八边形与正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2.1.1 二次函数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例题精析,引导学法,指导建模,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2.1.1 二次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例题精析,强化练习,剖析知识点,知识点串联,综合应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