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8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第2节 生态安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3单元 生物与环境第8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生态安全第2节 生态安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生命观念:
(1)通过讨论与分析案例活动,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2)通过调查当地环境的变化活动,知晓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和保护活动。
2. 科学思维: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讨论与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3.探究实践:
能通过资料分析、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分析生态环境的变化,认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和积极影响。以我国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促进形成保障生态安全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担当。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2.教学难点:
形成可以通过防止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措施保障生态安全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回顾上一节已学知识。以2023年世界地球日,发布了一组主题为“卫星视角下,这些地方变美了”图片作为情境导入,引入我国对生态安全的保护变化。分析美国西部草原前后变化,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通过讨论与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活动,学生理解人类活动既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介绍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解析生态安全的含义以及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强化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教师讲解:2023年世界地球日,发布了一组主题为“卫星视角下,这些地方变美了”的照片,展示了我国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让许多地方发生了美丽的“蝶变”,生态安全得到了保障。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吗?哪些措施可以保障生态安全?
【新课学习】
学习目标一: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
教师讲解:森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资源滥用等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过度放牧造成草地面积减少,出现草地退化、沙漠化、盐碱化的主要原因。美国西部草原旧时由于涌入人口越来越多,草原上放牧的牲畜也越来越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说明人类在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希望修复和改善已经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教师提问: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呢?
展示讨论活动:我们能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吗?
目标:
理解通过多种措施可以修复和改善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学习与讨论:
1.各小组研读素材,分析上述两个案例中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
2.联系自己身边环境被破坏和修复的实例,讨论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
交流与评价:
各小组相互交流,评价上述讨论的结果,理解人类活动既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
学生回答:素材1中潘安湖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是人类进行煤炭开采。素材2中河北省赛罕坝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具体原因是人类的过度围垦、滥发森林。素材1和素材2潘安湖和塞罕坝生态环境得以修复的原因是经过人类的修复和改善后,能够重新具备如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基本功能,使其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为各类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教师提问:那我们当地生态环境是否也发生变化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调查吧。
展示调查:
1.分小组通过查阅报刊和走访环保部分等,收集近几年来有关当地生态环境变化的信息。
2.各小组分别整理和记录收集到的资料,回答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
交流:
小组同学根据调查资料和记录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在班级内进行交流汇报后,形成班级行动计划。将班级行动计划内容制作成宣传海报,积极参与相关的宣传活动。
学生小组根据生态环境的变化调查记录表,汇报变化和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二: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
教师提问: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生态安全的保护,那么什么是生态安全?其地位如何呢?
学生: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即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之间都保持着正常的功能和结构。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国家所处的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时,生态就是安全的;一旦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安全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危及国家安全。我国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与保障生态安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一系列保障生态安全的重大措施得以实施,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师提问:保障生态安全的措施有哪些呢?取得的成就如何?
学生小组讨论,分组介绍:
长江禁渔使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自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
资源保护区率先实行全面禁渔,自2021年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渔。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呈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
三北防护林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为了根治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沙尘暴
和水土流失等问题,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3、退耕还林还草扭转了生态恶化的趋势,《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3X105km2,成为人类修复生态系统的成功典范。
教师讲解: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归纳总结:因此,作为一名公民,我们应该共同担负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热爱自然,保护生物圈,全球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人类活动既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也能对其进行修复和改善。我国重视保障生态安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圈,生态安全才能得到保障。
【课堂练习】
1、长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其独特的生态系统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下列关于长江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长江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单向的
B.长江生态系统能提供工农业用水,也能调节气候
C.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可增加长江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数量
D.阳光、温度和水分是影响长江鱼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
2、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C )
A.开垦草原B.围湖造田
C.植树造林D.过度放牧
3、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D )
A.倡导少开车、多步行
B.实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
C.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D.围湖造田,大幅度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4、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D )
A.对森林和草原实行依法治理
B.积极参加当地绿化活动
C.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D.禁止开发、利用森林
5、成语“竭泽而渔”告诫人们不能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体现。下列活动与此观念相符的是( D )
A.毁林开荒B.填湖建房C.张网捕鸟D.退耕还林
6、“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下列说法不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A )
A.开垦荒山造田,大面积种植粮食
B.发展生态农业,适度开发特色生态旅游
C.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最美乡村小镇
D.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
五、板书设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合理营养,食品安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三节 真菌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2024)第二节 细菌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设计思路,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