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走进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乡下人家的景物表达感情的方法。
2.品读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提高审美能力。
3.随文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对大自然由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板书课题。
二、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互动课堂(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找出作者描写了哪几幅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图。
学生朗读汇报,预设生:作者描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不同风光,瓜藤攀架图为我们展现了可爱的瓜架、花开三季图为我们展现了顺着时令盛开的花丛、雨后春笋图为我们展现了茂盛的竹林,春笋、鸡鸭觅食图为我们呈现了神气的大公鸡,负责的母鸡和水中游戏的鸭群、还有与美景为好友,温馨的摆桌吃饭图、伴着纺织娘的歌声的月夜入梦图。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各图景的独特、迷人之处。
(1)①教师引导:这样的图景都有哪些独特迷人之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请同学们先看到瓜藤攀架图,认真读一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读汇报,预设生:我发现这一段中出现了许多动词。
教师点评并引导学生思考:很棒!由此可见,你读的很认真。请同学们把表示动作的词圈起来。读到这里,老师有个问题想问大家,这处景物描写为什么要用这么多表示动作的词呢?
教师点名答。预设生:这是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写可以让景物更加生动。
教师点评并补充:非常正确,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用几个动词写出了瓜藤生长的过程,静中有动,把景物写活,写出了生气和活力。
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手法:请同学们再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认为瓜架比石狮子、旗杆“可爱”多了呢?
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见过石狮子吗?石狮子是什么样子的呢?
教师点名答。预设生:因为石狮子是灰色的,瓜架的色彩丰富,石狮子是冰冷的,没有生气的,而瓜架是生机勃勃的。
教师引导:为什么作者要提到冰冷无生气的石狮子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预设生:这是一种对比手法,写石狮子的单调可以凸显出瓜架的可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两种不同的写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瓜藤攀架图,字里行间透着作者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板书:瓜藤攀架图——可爱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体会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文中描写的图景的独特迷人之处。)
(2)①教师引导:原来简单的瓜架竟有如此迷人之处,接下来我们再一起看看下一幅图景。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花开三季图”,一边读一边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学生提问。预设生:文中说“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么时令,什么顺序?
教师解答:非常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补充课外知识。最先盛开的是芍药,它的花期是3-5月。凤仙花紧随其后,盛开在了6-8月。大丽菊花接力,盛开于8-10月。期间,鸡冠花也在7-10月盛开。
②教师引导:除了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你还能从哪方面提出问题呢?
预设生:我从写法提问,作者为什么用“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这种方式来形容呢?
教师点评并解答:你一定是个勤学好问的好孩子,朴素和华丽是反义词,作者这样的表达看似矛盾,实则表达得十分恰当。朴素指的是屋前的花不必精心打理自由生长,而华丽则指花儿盛开时,屋前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板书:花开三季图——美丽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复习巩固学生上册所学的提问策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3)①教师引导:有的人家种瓜,有的人家种花,还有的人家种竹,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2自然段中所描写的绿竹成荫图。想一想,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什么特点呢?读的时候注意找出描写竹子特点的关键词句。
预设生:从“几十枝竹”和“一片浓浓的绿荫”两个关键词句中可以看出,乡下人家种的竹子有很多很茂盛的特点。
教师点评:你找的非常准确!在这样茂盛的竹林,倘若下过几场春雨,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预设生:会有许多春笋,从“许多”和“成群”两个词可以看出春笋的数量很多。
②教师引导:作者是怎么形容春笋的呢?请同学们划一划,并想一想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预设生:“探出头来”,这是拟人手法,这样写使画面更加生动。
板书:雨后春笋图——生机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教学,锻炼学生找关键词的能力。)
(4)①教师引导:赏完静景,我们再把目光放到动景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第一句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预设生:一般我们都会说“养鸡”,不会把“鸡”放在前面。
教师引导品味两种不同表达方式。
教师:请同学们齐读A句和B句,说一说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呢?
学生齐读。预设生:B句更好,把“鸡”放在句子前面更加突出鸡的重要性。
②学生再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鸡群的关键词。
教师:这一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母鸡和雄鸡的神态,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呢?
预设生:母鸡率领着一群小鸡,雄鸡大踏步的走来走去。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引导: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一来读一读这两段对比,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段的描写,为什么呢?
学生朗读汇报。预设生:我更喜欢第二段,因为“率领”和“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两个词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作者把鸡当作人来写,寥寥几句却把母鸡的认真负责、大公鸡的神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教师引导学生品味鸡鸭觅食图:我们再来看看作者笔下的鸭群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水中鸭群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预设生1:我认为鸭群是跟人很亲近的,我是从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看出来的。因为捣衣的时候会发出很大的声响,但它们却从不吃惊。
预设生2:我认为鸭群是自由自在的,我从“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进水中去觅食。”看出来的。
教师总结:是呀!这一幅鸡鸭觅食图向我们展现着他们自然和谐的乡下生活,乡下的鸡鸭们都如此自由自在,更别说是乡下的人们了!
板书:鸡鸭觅食图——自由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直观感受作者在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5)①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乡下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乡下人家吃饭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我们吃饭的时候都在屋子里吃,而乡下人家却是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吃。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天高地阔”:“天高地阔”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生:天高地阔是指天空高远,大地辽阔,是用来形容空间大的词语。
教师引导:文中作者为什么说“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再往后读一读,在后文中找找答案,小组之间相互交流。
学生交流汇报。预设生:因为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空间很大,而且好友广泛。天边的晚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所以作者会说“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②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感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头顶着一片红霞,天边不时飞过几只归鸟,微风轻拂,你们在如此宽广的空间中吃着饭,与亲友们谈天说地,与自然美景作伴……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预设生:我感到十分愉悦。
教师:这样一幅摆桌吃饭图向我们展现了令人心情愉悦的乡下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此温馨的画面,令人向往。
板书:摆桌吃饭图——温馨
(6)①教师引导:傍晚的乡村已是这样温馨,那么乡村的夜晚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看到第6自然段。
教师问:谁能快速找到这一段中出现的写作手法?
学生举手,教师点名答。预设生:写了月明人静和唱起歌来,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唱歌”的是纺织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教师点评:非常正确!纺织娘是一种动物,可它却为人们唱起曲儿,伴人们入眠,真是自然和谐的乡下生活啊!
教师科普“纺织娘”:同学们,你们见过纺织娘吗?
②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在这样一个月明人静的夜里,纺织娘的歌声体现的是乡村的安静还是吵闹呢?为什么?谁能来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举手,教室点名回答。预设生:我认为体现的是乡村的安静。如果乡村不安静的话就听不见纺织娘的歌声了。
教师追问:作者想要表现乡村的安静,却描写了纺织娘的歌声,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预设生:以动衬静。
教师总结:作者以动衬静,更使我们体会到了乡村夜晚的安静。
板书:月夜入梦图——和谐
3.教师引导学生说对乡下人家的印象。
教师问:看完乡下人家的美丽画面后,除了“独特”与“迷人”外,你对乡下人家有什么其他印象呢?
预设生1:生机勃勃。
预设生2:自由自在。
预设生3:自然和谐。
教师总结:通过这些乡下人家的美丽画面,我们看到了无拘无束、多姿多彩、充满生机、自然和谐的乡下人家。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画面。
教师:乡下人家的每一个画面都让我们陶醉了,也让作者陶醉了,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请同学们带着感情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
板书:独特、迷人
教师问:什么是独特?什么是迷人?这两个词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生:独特的意思是与众不同,迷人的意思是令人陶醉。
教师再问: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预设生: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三、总结升华,整体把握
1.结构梳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课文描写了哪些画面,体现出了乡下人家什么样的美。
2.主题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描写顺序,所展现的景象以及思想感情,并按要求填空。
四、拓展延伸,陶冶情操
出示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风貌图片,使学生直观感受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的乡村风光图。
教师:说一说,看完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
预设生:我感受到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乡村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教师:我们的祖国日新月异,乡村的风景如诗如画,愿社会主义新农村越来越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乡村风光,并表达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祝愿,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五、课堂演练,课后作业
1.课堂演练。
2.课后作业。
(1)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到积累本上。
教师:《乡下人家》语言优美,所描写的景物生动形象,跃然纸上。请同学们把你认为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到积累本上。
(2)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师:看完了《乡下人家》所描绘的乡村风景图,令人心驰神往。同学们,你们眼中的乡村景致是什么样的呢?请你用一段话写下来。
教师提示:如果觉得无从下手,老师教你们几个小妙招!可以写你眼中的小河、田野、山坡……像陈醉云先生一样把物当作人来写,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写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你的感受,可以是心旷神怡、怡然自得、悠闲自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通过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
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本文以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交叉描写,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和谐、自然的乡村生活,勾起读者对乡村的向往。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从语言特色、比较阅读、表现手法等方面感受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
“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我加强了朗读的指导,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齐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为主,辅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如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课堂延伸激发表达等,为学生创设积极的说话氛围,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生情,了解乡村风景的独特、迷人,感受乡村生活的和谐自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对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努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每一小节,每一画面的概括,让学生掌握文章脉络,把握本文的谋篇布局。在升华情感的同时,激起学生表达、抒发情感的欲望。由文中的乡下风景延伸到我们眼中的乡村景致,在教学中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本文写作方法的精妙之处,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后练笔。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自学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感知,理清结构,细读课文,找出全文中心段,课堂总结,再现课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流程,板书:乡下,完整板书,两句同在一个画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古诗导入,初读感知,整体感知,合作交流,学写生字,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