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0课教案全套
政治 (道德与法治)6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6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分析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有两个话题。这两个话题共同阐释了“人类文明的多元”。
第一个话题“早期文明发祥地”。教材中没有出现“四大文明古国”的字眼,但教材第44页“活动园”《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的地图显示的仍是四大文明古国所处的位置,旨在突出“人类早期文明位于大河流域”,这些早期文明为人类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教材第45页“活动园”以中国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为例,说明“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之后由点到面,依次呈现了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孕育了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恒河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以此说明人类文明史是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
第二个话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材首先指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之后分别介绍了中国商代的殷墟、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罗马的大竞技场等一系列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人类古代文明辉煌的成就。最后教材指出,古代文明的遗迹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尤其强调了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因此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已有初步了解,如对四大文明古国,特别是对甲骨文、金字塔、古罗马大竞技场等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但学生对这些只是零碎、肤浅、孤立的了解,没有形成全面、深刻、系统的认知,没有从人类文明的角度考虑问题。因此设置本课,让学生通过对代表性文明的了解,认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六年级学生对教材中出现的历史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且大部分学生能熟练利用网络。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查阅、整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分享,以此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健全人格:学生通过分析两个不了解文化差异所引发的尴尬场景,形成尊重文化差异的观念与态度,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发现和欣赏其他文化之美。
2、责任意识:学生通过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地球上各不相同的自然环境,增强保护文化遗产、保护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
3、政治认同:学生通过探究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及其意义,多角度感受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1.了解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及古代遗迹,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2.感悟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珍惜、领悟和传承古代文明。
3.理解自然环境对文明起源所起的作用,提升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4.知晓文字的诞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难点
1.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2.珍惜、领悟和传承古代文明。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了解人类文明的四大发祥地。
2.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学生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世界上最早的几种文字。
2.搜集资料,了解中华世纪坛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多媒体出示中华世纪坛图片:
师:你认识图片中的建筑是什么吗?
生:中华世纪坛。
师:播放中华世纪坛的视频介绍。
生:观看视频。
出示中华世纪坛圣火广场图片和有关情况。
广场中贞困浇的长明火为“中华圣火”,火种取自周口店遗从广场的东的两侧均有28个家眼,各有一道登水缓极而下,寓盘长江匀黄河。
音铜前道从淘向北悔削了短今300万年前人突出现到公元2000年的时间起率、
师:看过刚才的图片和资料,请大家交流,中华圣火为什么取自周口店景人適址呢?
生:我丁解,周口店的猿人学会了使用火。
师,中华文明历史为什么与黄河、长江联系在一起?
生:我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
师:中华文明的憨久历史可追溯到多少年前呢?
生:300万年前。
师: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都可以追本溯源。早期人突文明发祥地还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中华世纪坛艺术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悠久万史大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讲授新课
多媒体出示教材第44页《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
师:图中的文明出现在哪些大河流域呢?
生: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师:大河流域为什么成为早期文明发祥地?
生:那里的地形和气候适合人类生存和居住。
师:我们说上述地区成为早期文明发祥地,主要根据是什么呢?
生:根据大河流域古代人类活动的遗迹。
过渡:多年的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多媒体出示:
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考古资料表明,中华文明不是外来的,也不只有单一的发祥地。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主要发源地外,还有许多文化遗址散布在全国各地。在我国已发现的从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间的遗址达7000多处,被考古学家描述为“满天星斗”。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而且多元的因素一直伴随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既有农耕文明的内涵,也有草原文明和海早文明的要素,同时还吸收内化了外来文化。
师,中华文明的多元表现是什么呢?
生,中华文明有多个发源地。
师:中华文明的一体性表现是什么呢?
生,中华文明的各种文明是联系在一起的,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第45页的“活动园”。
师:为什么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开始了定居生活呢?
生1;河姆渡人学会了建造房屋,有了房屋就可以定居下来。
生2: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工具。
生3: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更证明了河姆渡人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师:为什么说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开始了定居生活呢?
生1:半坡人学会了建造房屋,显然这是为定居而建造的。
生2:半坡遗址出土的小口尖底瓶,是日常生活中的取水用具。
生3:半坡遗址出土的粟是农作物的一种,证明了半坡人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
师:古代先人们最初的生活方式是采集和狩猎,很难获得稳定可靠的生活来源,经常处于食不果腹的状态,生活是很艰难的。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过渡:原始农业的出现,预示着人类文明时代的到来。大家请阅读教材第46页的“活动园”,了解一下其他文明发祥地的情况。
师:古埃及文明出现在哪个大河流域?
生:尼罗河流域。
师:古埃及人怎样进行农业生产?
生:利用尼罗河河水进行灌溉,种植大麦、小麦和亚麻等作物。
师:两河流域是指哪两条大河?
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师:两河流域的古人怎样生活?
生:修堤坝、引渠灌溉和发展农业。
师:古印度文明出现在哪个大河流域?
生: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
师:古印度人怎样生活?
生:驯养动物,种植谷物和棉花。
过渡: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创造的文明是丰富多彩的。
师:你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吗?
生:中国的甲骨文、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算:早期文明发样地创查的知后文化是多方面房。
多媒体出示:
古印度人发明了0的9达10个阿验轴盘字。
- 古埃及人成动制定了太阳盾,江得与天为一年。每将一年分为12个月。
古已比伦约公元官2100年的争校建址,被以为至想括考古发想所知的氖古老的学校。
师: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首常为食昇上的“县大文明古国”,也是最早的文明发详境,它们都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课堂小结
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威了人类文明演进菊药受商号,中甲长皮有前剪人明与受函局经文定,与文明的据备总发别自有多元一体的筹臣,禁易义调度异电野或异文明的反图作定了堂者百意。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出示巩固练习:
(1)人类早期文明都位于( )。
(2)早期文明发祥地都有文字的出现,如中国的( )、古巴比伦的( )、古埃及的( )。
2.学生完成填空:(1)大河流域(2)甲骨文 楔形文字 象形文字
3.教师质疑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甲骨文是怎么被人发现的吗?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探访人类早期文明。
4.教师板书课题: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文化遗产情况
1.教师介绍,激发兴趣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
2.案例推荐:万里长城
例如,长城于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中国之后修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我们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3.介绍中国的文化遗产情况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遣产公约),至2023年9月25日,共有57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遣产名录),位居世界第一,其中世界文化追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造产4项,源远洁长的历史使中国继承了一份十分宝贵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它们是人类的共同瑰宝。
三、探访世界文化遗产
1.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找到与自己搜集的资料相同的同学,自行划分小组。
2.小组合作,整理搜集的资料,删除重复、与主등无关的内容,推荐小组内一名成员在班级展示交言.
3.班级展示:
(1)中国股墟组
a.中国股墟组汇报交流。
b.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阅读角”、丁鲜殷墟的历史价值,
c.围绕教材第47页“活动园”,丁解段墟的考古价值。
d.教师分别出示甲骨文、鸮尊、玉龙的图片,学生欣赏。
e.教师补充:后母戊鼎。
商后母戊鼎,是商后期铸品,于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商后母戊鼎加中国太代最重的青悯器,商居母成及的确油,充分说妈商化后期动开钢降通不仅规提定大,每且组织户官,合工细数,是以代表岛度变速的腐代看铜文化。
1.讨论交流,我们该怎样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小结:在交相辉胶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2)古埃及金字塔组
古埃及金字塔组汇报交流。
b.教师引导: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人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还证明了古埃及在医学上有高超的技术,如木乃伊。
c.交流:古埃及在手工业、文字、历法方面有哪些辉煌的成就?
d小结:古代埃及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不愧为人类古代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3)古巴比伦&仅退拉比法典>组
4.(以漠拉比法典)组学生交流展示。
b.思考,巴比伦著名的建筑空中花园,它“奇”在哪里7
c.阅读教材第48页“阅读角”,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价值、
d.分享所知道的古代巴比伦文明中的其他成就。
(1)其他组的展示
a.占希腊奥林匹亚遗址组展示。
b.占罗马大竞技场组展示。
c.古代波斯帝国的官殿遗址组展示。
d.教师或学生补充自己搜集到的其他资料:如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印度的泰姬陵、法国的凯旋门等。
e,学生讨论交流,并感悟古代先民的智慧,欣赏人类早期文明的魅力。
f.小结: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重要途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四、课堂小结
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需要我们去珍惜、领悟和传承。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精品教学设计,共9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6 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