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6 探访古代文明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主要从古代文明出发,引导学生从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了解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在收集资料以及交流中感悟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同时,在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同时学会珍惜领悟和传承古代文明遗迹,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感到自豪,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宣传中国文化。
二、课时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产生的原因。
2.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人类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影响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发祥地”一词,请学生思考并说一说自己理解的大致意思。
2.出示辞典解释:事物兴起、发源的地方。
3.教师小结:作为人类的我们,延绵至今,拥有数不清的文明成就。这些文明成就,我们都可以追本溯源,找寻那个兴起、发源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探访古代文明!
(二)探索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的特点
1.阅读教材第44页“活动园”地图,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观察思考,之后小组交流,汇报发现。
3.教师小结: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在有大河流经的地方,四大早期文明区域发祥于大河流域。他们在气候宜人、地势相对平坦、自然资源丰富的地方傍水而居,可见,早期人类文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大。更重要的是,这些大河流域的文明发祥地分布在世界各地,都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存在。
(三)探究中华早期文明成就
1.教师出示长江和黄河两条河流所处的位置图片,讲解两条河流的重要存在意义,它们是我国的“母亲河”。
2.课前,学生开展了“小小考古家”活动,探究中华早期文明在住、食、用等方面智慧的创造。课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方面,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1)“住”
①学生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汇报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和半坡人半地穴式建筑的建筑特色和优点。
②教师补充:半地穴式建筑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窑洞建筑(图片呈现窑洞建筑)。故宫巧妙运用干栏式建筑中的卯榫结构进行建造(图片呈现故宫)。日常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孔明锁中也有卯榫结构的原理(实物呈现:孔明锁)。
③学生说一说感受。
④教师小结:远古先民们因地制宜建造了适合自己居住的房屋。他们在建筑方面的智慧至今对人类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2)“食”
①学生一用图片与实物汇报远古先民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栽培不同的农作物:半坡先民种植粟,河姆渡先民种植水稻。
②教师出示图片补充:我国将水稻引入非洲,用高产量的水稻帮助世界人民摆脱饥饿威胁。
③学生说一说感受。
④教师小结:我国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了从原始的采集生活向农耕生活的巨大转变。粟和水稻至今仍是重要的粮食资源。它们在“食”方面的智慧至今仍有重要的影响。
⑤学生二用图片汇报远古先民已经开始饲养猪、牛、羊等动物作为肉食来源。
⑥教师补充:由考古出土的猪纹陶器、幼体猪骨图片,进一步直观感受猪已成为当时十分常见的动物。
⑦学生说一说感受。
⑧教师小结:远古先民们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家畜。他们经过长期努力,逐步实现了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
(3)“用”
①学生用图片汇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极具代表性的小口尖底瓶和骨耜两种工具的特征和优点。
②教师补充:出示图片展现小口尖底瓶多样的使用方式。
③学生说一说感受。
④教师小结:小口尖底瓶中饱含中国早期力学意识的萌芽。小小的工具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也充分体现了远古先民们在“用”方面的智慧。
3.教师用图表整合信息(如下图),并小结。
小结: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这些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创造,无一不是远古先民们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这些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对中国和世界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板贴:智慧 勤劳)
(四)放眼世界,感受早期文明的辉煌灿烂
1.自主阅读教材第46页“活动园”内容,进一步了解世界各早期文明区域的智慧创造。
(1)学生说一说,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在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上有怎样的创造。
(2)学生说一说,世界早期文明区域出现了哪些古老的文字。
①教师出示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认识这些早期文明区域产生的独特文字。
②教师出示甲骨文图片《十二生肖》,学生认一认。同时,教师出示郭沫若老先生整理、研究甲骨文,编撰《甲骨文合集》一书的图片,知道早期中华文明中出现的甲骨文在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教师播放微课,请学生仔细观看,说一说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在哪些领域也有智慧的创造。
3.学生说一说感受。
4.教师小结:早期文明在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原始农业在那里兴起和发展。不仅如此,远古先民们还创造了文字,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之一。此外,他们在医学、数学、建筑学、文学、艺术等其他领域也有智慧的创造。他们的勤劳和智慧造就了早期灿烂的文化,对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课堂总结,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初步探访了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了解了他们创造的灿烂文化。无论是作为中华民族的我们,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民族,正是这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才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我们始终是紧密相连的共同体!人类文明由我们共同创造!(板贴:人类文明 共同创造)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共同的世界——历史与文化”这一学习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和了解人类共同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
本课《探访古代文明》由两个话题组成,分别是“早期文明发祥地”和“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两个话题之间有递进的逻辑关系,先让学生了解人类早期文明的四个重要诞生地和人类早期文明区域创造的灿烂文化,再探究世界和中国的文化遗产及其他古代文明成就。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殷墟、良渚文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激发学生了解更多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
2.知道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迹,领悟古代文明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觉珍爱人类文化遗产的责任感。
3.初步树立全球意识,感受灿烂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世界各国之间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明确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对我国文明发展史的作用。
(2)了解中国文化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知道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遗迹。
教学难点:
(1)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劳动者的智慧。
(2)了解人类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感受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
四、教学过程
(一)明晰学习内容
1.导语
上节课,同学们尝试当“小小考古学家”,探索了人类早期文明的发祥地,了解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能见证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展现早期人类文明辉煌历史的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继续考古之旅,来探究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2.了解“文化遗产”
同学们,你觉得哪些是“文化遗产”?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都是文化遗产,它们是历史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二)了解中国文化遗产
1.走近中国文化遗产代表
(1)了解概况:阅读书中关于殷墟的介绍,交流获得了哪些信息?补充介绍殷墟的视频,交流看完视频,有什么感受?
(2)分享交流,深入了解
A.殷墟有很多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通过课前预学,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你的“考古”发现。
B.小小考古学家汇报交流。
C.了解殷墟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这些文物反映了3 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体现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见证了3 000多年前劳动人民的智慧。
2.概览中国文化遗产群像
(1)概览中国文化遗产
观看《殷墟》视频,提问:这些文化遗产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国古代文明,展现了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的成就。
(2)了解良渚文化遗址
A.在我们的家乡杭州,就有三处世界文化遗产(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
B.观看介绍良渚古城的视频。
C.看完视频,有什么话想对良渚先民说?
(3)分享探究感受
A.小小考古学家探访良渚文化遗址后,分享探究感受。
B.小小考古学家和同学互动。
教师小结:悠悠古国,灿烂文明,我们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感到骄傲。小考古学家带着我们探访了这些中国文化瑰宝,接着,让我们放眼世界,去了解其他国家的古代文明成就。
(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
1.探究埃及金字塔的神奇
(1)欣赏图片,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
(2)关于金字塔,你有哪些疑问?
(3)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尝试探究。
(4)交流汇报探究成果:根据学生的汇报探究成果,引导学生感受古埃及人民建筑学、数学、物理学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教师小结:金字塔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体味《汉谟拉比法典》的珍贵
(1)观看视频,了解汉谟拉比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的珍贵体现在哪里?
3.感受各国文化间的互融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它们的故事。
(2)解读古代波斯帝国宫殿遗址。
A.对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和波斯帝国的建筑进行对比,你发现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交流探究发现。
B.出示探究发现的表格,说说你又有什么发现。
教师小结:波斯帝国的建筑融合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的艺术成就。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四)共同保护文化遗产
1.出示文化遗产被损坏、破坏的事例,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2.思考:作为小学生,我们该怎样保护它们? 把想法写在倡议书上。
3.请同学代表朗读保护文化遗产的倡议书。
教师小结:保护文化遗产,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是在为人类共同发展作贡献。
(五)共同创造 独特贡献
1.思考:在人类产生至今,文明的脚步不断前进,为什么说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交流感受。
3.小结: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未曾中断,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让我们把无数先辈传递给我们的文明、信仰、力量,一代代传承下去,让中华文明继续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6.《探访古代文明》教案(篇二2课时)
6.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古代中国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古代早期文明发祥地;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
产。
教学难点: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自主学习法、探究式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放眼世界,人类拥有的很多文明成就。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
都发现了古代遗迹,这些古代遗迹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文明史是由世界人民共同创造的。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古代文明。
2.板书课题:探访古代文明
讲授新课。
活动一:早期文明发祥地
(一)看图发现规律。
1.观察P44“大河流域文明发祥地图二
2.说说:人类早期文明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都位于大河流域。
我发现……
(二)阅读,做一个考古学家。
1.阅读p45图文材料。
2.想象与思考:
在中国历史上,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距今约^000年和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早期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的房屋是如何建造的,他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3.考古发现:收集更多的资料,从住、食、用等方面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尝试去做个小小“考古学家”吧。
(三)查找资料,比一比。
1.收集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2.比一比:你还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些早期文明区域都有文字的出现,他们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一)阅读感悟,查找资料。
1.读p47“阅读角〃:殷墟。
2.感悟:殷墟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3.查一查,讲故事:
你还知道哪些惊动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他们的故事。
4.出主意,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怎样保护他们?
(二)探究金字塔。
1.收集资料:了解金字塔。
2.探究问题:
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样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
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雕刻成形的?
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三)阅读,查找资料。
1.读P48阅读角:《汉谟拉比法典》
2.收集资料:
除了前面的古代文明成就外,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明成就,请收集相关资料。
3.讲故事交流:和同学去讲讲他们的故事。
4.感悟:
你从这众多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么?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6.探访古代文明
早期文明发祥地
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拓展空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6 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第三单元 多样文明 多彩生活6 探访古代文明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拓展空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了解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他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