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 超越嫉妒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 超越嫉妒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三年级学生大多处于8-9岁的年龄段,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过渡阶段,在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理解和引导他们应对嫉妒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知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相较于低年级有了显著提升。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有所延长,能够在课堂上保持相对稳定的注意力,但仍容易受到外界新奇事物的吸引而分散。在思维方面,虽然具体形象思维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已经开始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例如,在学习数学运算时,他们能够理解简单的加减乘除概念,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可能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实例来辅助理解。在面对嫉妒这种较为抽象的情绪时,他们可能只能从表面现象去感知,比如看到别人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会不开心,但对于嫉妒产生的原因和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情绪,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二)情感发展特点
这一阶段学生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和复杂,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对自己和他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渴望在各个方面表现出色,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当看到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优秀时,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同时,他们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还相对较弱,嫉妒情绪可能会直接表现在行为上,如对被嫉妒的同学不理不睬、说坏话等。例如,在班级评选优秀学生时,落选的学生可能会对当选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进而在言语或行为上表现出不满。
(三)社会交往特点
三年级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他们更加注重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渴望融入集体,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友谊。然而,在与同伴的相处过程中,由于个体差异,难免会出现比较和竞争。当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嫉妒情绪可能会悄然滋生。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项目时,如果某个同学表现突出,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和表扬,其他同学可能会因此产生嫉妒心理,影响小组内的和谐氛围。
(四)个性发展特点
三年级学生的个性差异逐渐明显,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有些学生性格开朗,能够比较坦然地面对他人的优秀;而有些学生性格较为敏感、内向,更容易产生嫉妒情绪,并且可能会将这种情绪深埋在心底,不善于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嫉妒情绪。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嫉妒情绪,了解嫉妒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形式。
2.学会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应对和调节嫉妒情绪,如积极的自我对话、发现自身优点、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等。
3.能够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提高情绪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直观的图片展示、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深入的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嫉妒情绪,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
2.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游戏体验等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嫉妒情绪及其带来的影响,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调节,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对嫉妒情绪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嫉妒情绪,认识到嫉妒是一种正常但需要正确处理的情绪,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竞争意识。
2.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能力,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同时也能肯定自己的价值,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和共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以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嫉妒情绪,理解嫉妒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传授实用且易于操作的应对嫉妒情绪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难点
1.鉴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嫉妒情绪背后复杂的心理机制,以及如何将嫉妒情绪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2.帮助学生真正将所学的应对嫉妒情绪的方法内化为实际行动,在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嫉妒情境时,能够自觉地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有效的调节,形成健康的情绪管理习惯,这需要长期的引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
四、教学方法
1.故事教学法:讲述富有教育意义的嫉妒主题故事,通过故事中的角色经历和情节发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嫉妒情绪的本质和应对方法。
2.直观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嫉妒情绪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更加清晰地认识嫉妒情绪的表现和影响。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演示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深呼吸、微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嫉妒相关的话题,如“嫉妒情绪出现时的感受”“如何应对嫉妒情绪”等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相互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角色扮演法: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嫉妒情境,如考试成绩不如同学、被老师表扬的次数少等,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模拟嫉妒情绪产生时的心理和行为反应。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嫉妒情绪,并尝试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调节。
5.游戏体验法:设计一系列与超越嫉妒相关的游戏,如“优点大发现”游戏、“合作共赢”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合作的乐趣,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减少嫉妒情绪的产生。
五、教学准备
1.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包含与嫉妒情绪相关的故事动画、真实案例视频、生动的图片以及互动式的图表等,用于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2.收集整理各类与嫉妒情绪相关的故事,包括童话故事、名人轶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等,并准备相应的故事书籍或绘本,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生动讲述和分享。
3.为每个学生准备一份学习资料,包括嫉妒情绪认知手册、情绪记录卡、应对策略思维导图、自我评价量表等,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记录自己在认识和应对嫉妒情绪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
4.准备游戏道具,如制作“优点大发现”游戏所需的卡片、“合作共赢”游戏所需的道具等。同时,准备一些小奖品,如微笑勋章、友谊卡片、精美笔记本等,用于奖励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学生。
5.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教学环境。在教室四周张贴一些关于积极情绪、友好相处的海报、名言警句,如“嫉妒是心灵的野草,它妨碍健康的思想,使它们不能发育。”“欣赏他人,就是庄严自己。”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动画片段: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小猪佩奇》中佩奇和乔治因为玩具产生嫉妒情绪的动画片段。在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佩奇和乔治的表情、动作以及他们之间的对话。
2.提问互动:动画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刚才在动画里,佩奇和乔治怎么啦?”引导学生回答出佩奇和乔治因为玩具产生了不开心的情绪。教师接着问:“那你们觉得他们为什么会不开心呢?这种不开心的情绪是因为什么呀?”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尝试说出他们认为的原因。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回应,如“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得有道理。”然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超越嫉妒”,并板书课题。
(二)认识嫉妒
1.嫉妒情绪展示:教师通过PPT展示一系列图片,图片内容包括小朋友因为同学得到老师表扬而不高兴、因为好朋友和别人玩得好而生气等场景。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简单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和行为。
2.小组讨论:展示完图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小朋友们,在这些图片里,你们看到的这些小朋友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请在小组里说一说你们的想法。”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分享进行总结和补充,引导学生认识到这种因为别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好而产生的不开心、不舒服的情绪就是嫉妒。
3.嫉妒含义讲解:教师结合图片和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讲解嫉妒的含义:“小朋友们,嫉妒就是当我们看到别人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或者别人在某些方面比我们做得好时,心里产生的一种酸酸的、不开心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常见,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它哦。”
(三)嫉妒的故事
1.故事讲述:教师讲述《龟兔赛跑后传》的故事。兔子因为上次比赛输给乌龟后,心里一直很嫉妒乌龟。有一天,森林里举办了一场新的比赛,这次比赛的项目是爬树。兔子明知道乌龟不擅长爬树,却还是想尽办法嘲笑乌龟,说乌龟肯定输。比赛过程中,兔子在一旁不停地捣乱,还故意给乌龟使坏。结果,兔子因为自己的嫉妒行为,不仅没有赢得比赛,还失去了很多朋友的信任。
2.故事讨论:故事讲完后,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兔子为什么会有嫉妒乌龟的情绪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让学生明白兔子是因为上次比赛输了,看到乌龟受到大家的赞扬而嫉妒。教师进一步提问:“那兔子的嫉妒行为带来了什么不好的结果呢?”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嫉妒不仅会影响自己的行为,还可能破坏与他人的关系,带来不好的后果。
(四)嫉妒的表现与危害
1.表现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嫉妒,那你们能说一说,在生活中,嫉妒情绪还会有哪些表现吗?”邀请几位学生发言,分享自己观察到或亲身经历过的嫉妒表现,如对被嫉妒的人不理不睬、说坏话、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等。教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回应,如“你说得很对,这确实是嫉妒的一种表现。”并将学生提到的表现进行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2.危害分析:教师针对学生提到的嫉妒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嫉妒可能带来的危害:“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这些嫉妒的表现会对我们自己、对被嫉妒的人以及周围的人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呢?”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学生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嫉妒会让我们自己不开心,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情绪。对被嫉妒的人来说,可能会伤害到他们的感情。而且,嫉妒还可能破坏我们和同学之间的友谊,让周围的人也不喜欢我们。所以,我们要学会正确处理嫉妒情绪。”
(五)应对嫉妒的方法
1.积极的自我对话:教师讲解积极的自我对话方法:“当我们感觉到嫉妒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比如‘我也有自己的优点,我也很棒’‘他做得好,我可以向他学习’。这样的自我对话能让我们的心情好一些,也能让我们更客观地看待别人的优点。”教师示范积极的自我对话,然后邀请学生一起跟着做,让学生在心里默默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
2.发现自身优点: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优点大发现”活动:“小朋友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写下自己的三个优点。可以是学习方面的,也可以是生活方面的,比如画画好、跑步快、会整理书包等。”学生写完后,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分享给予肯定和赞扬,如“你真的很厉害,会这么多东西。”教师强调发现自身优点能帮助我们增强自信心,减少嫉妒情绪。
3.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的方法:“比如,你的同桌考试考了100分,你可以真心地对他说‘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当我们为别人的成功感到高兴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也很开心,而且还能和对方成为更好的朋友,同时也能激励自己努力进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模拟这种场景,互相表达对他人成功的祝贺。
(六)角色扮演:应对嫉妒情绪
1.情境设置:教师设置以下几个情境,写在卡片上:
情境一:在学校的绘画比赛中,你的好朋友获得了一等奖,而你没有获奖,你心里很嫉妒,你会怎么做?
情境二:同桌被老师选去参加数学竞赛,你也很想参加,心里有些嫉妒,你该怎么面对?
情境三:看到同学在体育课上跳绳跳得又快又好,而你总是跳不好,你感到嫉妒,你会如何处理?
2.小组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情境卡片,然后小组成员根据情境进行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其他学生扮演相关的角色,如好朋友、同学、老师等,帮助主角应对嫉妒情绪。
例如,在情境一中,扮演主角的学生表现出嫉妒的样子,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画得好看一点嘛。”扮演好朋友的学生可以说:“你别这样呀,我知道你画画也很棒,只是这次可能没发挥好。你看,你上次画的那幅画色彩搭配就特别好,我还一直想跟你请教呢。我们一起努力,下次你肯定也能获奖。”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表演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提示,如“你可以引导他用我们刚才学的积极自我对话的方法。”“主角要试着按照大家说的方法去做,表现出正确应对嫉妒情绪的样子哦。”
3.展示与讨论:每个小组推选一组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认真观看。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刚才的表演中,他们是如何帮助主角应对嫉妒情绪的呢?这些方法好不好?如果你遇到同样的情况,还会有什么不同的做法?”邀请学生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对各小组的表演和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化应对嫉妒情绪的方法和策略,对表演出色且应对方法有效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如颁发微笑勋章。
(七)游戏体验:合作共赢
1.游戏介绍:教师宣布进行“合作共赢”游戏:“小朋友们,接下来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每个小组会拿到一些拼图碎片,但是每个小组的碎片都不完整,需要和其他小组合作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拼图。在游戏过程中,大家要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最快、最好地完成拼图。”
教师强调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大家要积极与其他小组交流合作,不能嫉妒其他小组拥有的碎片。如果遇到问题,要一起商量解决。”
2.游戏过程: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拼图碎片,游戏开始。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鼓励和引导。例如,当看到某个小组因为嫉妒其他小组碎片多而不愿意合作时,教师可以说:“大家想想,我们是一个大集体,只有合作才能完成任务呀。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互相学习,一起努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欣赏他人的优势,减少嫉妒情绪。
3.游戏总结:游戏结束后,教师邀请完成拼图的小组分享在游戏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你们在游戏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在和其他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他们的优点呢?”教师对游戏进行总结:“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明白了在生活中,合作能让我们更快地实现目标。当我们看到别人有优点或者有我们没有的东西时,不要嫉妒,而是要学会欣赏和合作,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进步。”对在游戏中表现出良好合作精神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如发放友谊卡片。
(八)课堂总结
1.回顾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嫉妒情绪,知道了嫉妒会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它有哪些表现和危害。我们还学习了很多应对嫉妒情绪的方法,谁能来说一说都有哪些方法呀?”邀请学生回答,回顾积极的自我对话、发现自身优点、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等方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完善,强化学生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记忆。
2.鼓励实践: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方法应对嫉妒情绪:“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你们再感觉到嫉妒情绪出现,不要害怕,试着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去处理。要记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也要学会欣赏别人,这样我们才不会出现嫉妒情绪。
(九)教学延伸
1.情绪记录挑战:鼓励学生在课后一周内,每天记录自己是否产生了嫉妒情绪,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境和自己是如何应对的。可以使用课堂上发放的情绪记录卡,记录完成后,在下周的心理健康课上进行分享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持续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巩固所学的应对方法,并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得更多启发。
2.主题班会深化:在后续的班会课上,开展“超越嫉妒,共筑友谊”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关于正确对待嫉妒情绪、促进同学间友好相处的手抄报,然后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通过制作手抄报的过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收集资料、整理思路,进一步强化对嫉妒情绪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展示和分享环节也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家校合作共育: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关于嫉妒情绪的知识和应对方法。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当孩子出现嫉妒情绪时,引导孩子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调节。例如,当孩子嫉妒其他同学的成绩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孩子的优点和进步,鼓励孩子为同学的进步感到高兴,并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同时,家长也可以分享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十)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通过动画导入、故事讲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学生对嫉妒情绪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初步掌握了一些应对嫉妒情绪的方法。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理解嫉妒情绪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时,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解释。在角色扮演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少数性格内向的学生表现不够主动,需要教师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引导他们勇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个别环节略显仓促,导致学生的讨论和分享不够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和逻辑性,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心理机制,采用更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时,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别是性格内向和情绪管理能力较弱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更加合理地分配各环节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操作,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引入更多的实际案例和生活场景,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他们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 (2013)二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 我们的喜怒哀乐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第二十八课 超越嫉妒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心理健康北师大版(2013)四年级下册第二十八课 超越嫉妒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