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2024)七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教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素养目标,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活动一经典解读,活动二好书分享,活动三国画鉴赏,活动四诗词诵读,课堂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道德修养: 体会中华人文精神的深远影响,涵养和谐相处、俭约自守的道德情操。
健全人格: 理解中华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学会运用人文精神涵养品格,实现人生价值。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思考: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1.中华人文精神的意义。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2.中华人文精神的表现。
(一)读经典,析处世方法
(二)荐好书,悟教化思想
(三)赏国画,品美学追求
(四)诵诗词,体生活理念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记·乐记》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思考:1.什么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2.为什么要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请举例。
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3.什么是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4.为什么要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有请好书推荐官为我们推荐好书,分享读书感悟。
思考:1.你还知道哪些蕴含着中华人文精神的文艺作品? 2.这些文艺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5.什么是文以载道、以文化人?
6.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有什么作用?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今年国庆期间,电影版《只此青绿》盛大公映,再次掀起了人们对电影创作来源《千里江山图》的热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60页-61页相关链接,一起鉴赏《千里江山图》。
思考:《千里江山图》、《只此青绿》美在哪里?
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人们追求立象尽意,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7.如何理解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思考:你感受到了陶渊明怎样的生活理念?这种生活理念在今天有什么作用?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8.如何理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1.下列关于中华人文精神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人文精神,至今影响深远B.孝老爱亲、中和泰和等人文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之一C.中华人文精神内涵丰富,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D.学习中华人文精神可以提升精神境界,让我们成就完美人格
2.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赤诚的家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面貌;在《千里江山图》中,我们领略到锦绣河山的壮丽和创作者纯真质朴的爱国之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与众不同、世界一流②文学创作形神兼备、情景交融③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④我们要全盘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2024)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背景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一等奖教学作业课件ppt,文件包含课文2吃水不忘挖井人pptx、课文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docx、2吃chī水shuǐ不bù忘wànɡ挖wā井jǐnɡ人rénmp3、放映机拉片mp3、沙洲坝mp4等5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第七课 共奏和谐乐章单音与和声背景图课件ppt,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不允许,1单音与和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