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同步课件(人教版2024)
- 第2课 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 课件 0 次下载
- 第3课 “开元盛世”-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 课件 0 次下载
-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 课件 0 次下载
- 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 课件 0 次下载
- 第7课 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 课件 0 次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文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文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安史之乱,玄宗在位44年,野无遗贤,知识拓展,黄巢像,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小结唐朝兴衰,五代十国,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统编版(2025)七年级上册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像安史之乱这样大的历史事件,其起因本来就应是相当复杂的安史之乱的爆发,不存在任何偶然性,完全是历史的必然。 ——王素《略谈安史之乱》
一、安史之乱——1、背景
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妒贤嫉能,举无比者”——《旧唐书·李林甫传》
身兼41职,他不仅任意处理政务,更对正直有才能之人,百般打击排挤……杨国忠还广收贿赂,集缣多至3000万匹。——明秀丽《试析玄宗心态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
长恨歌——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材料1: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南诏用兵6次,……在这些战役中,唐朝军队是经常吃败仗的……再有其他方面的部族的反抗斗争,唐朝的边境局势是烽火不断,战火连绵。——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②社会危机:边疆形势紧张,社会矛盾尖锐
材料1:节度使“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兵志》
解决边境与地方问题——设立节度使
边镇驻军49万,中央守军9万
③军事失当:节度使势力膨胀;兵力外重内轻。
④重兵在握:安禄山兼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安禄山)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旧唐书·安禄山传》
史思明(703—761)今辽宁人,突厥族。亦悍胡也,其才力远出禄山上。——王世贞
安禄山(本名:康轧荦山,703年1月22日-757年1月29日),营州(今辽宁朝阳)人,大燕皇帝,安史之乱祸首。安禄山通晓六国语言,曾做过牙郎。他秉性机灵,虽胖却以骁勇闻名。他经常贿赂唐朝官员为他说好话,因此取得唐玄宗的喜爱信任,自此平步青云。755年,他发动安史之乱,一路进逼至洛阳,唐玄宗被迫出逃。安禄山次年建立了燕政权,年号圣武。他身体越来越胖,失明后性情暴躁,于757年被其子所杀,安史之乱平定。史思明追谥其为光烈皇帝。
安史之乱:是755--763年,由唐朝将领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向唐朝中央政府发动的、争夺权力的战争。
一、安史之乱—2、含义
755年,安禄山和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安史之乱”爆发。
756年,唐玄宗与陈玄礼率一部份禁军南逃入川(成都),途经马嵬驿时士兵哗变,杨贵妃被赐死。(马嵬兵变)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唐肃宗。
攻占东都洛阳、攻下潼关,逼近长安
756年安禄山称帝,建立燕政权。
一、安史之乱—3、经过
材料三:比较一下安史之乱前、后期唐朝统治局面的变化。
材料一:安史之乱前,全国户数890多万,乱后仅剩190多万。北方黄河流域所受破坏最重,“北自覃(tán)怀,经于相土,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旧唐书》卷一二〇《郭子仪传》
材料二: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乱人乘之……效战国……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新唐书·藩镇魏博列传》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②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③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地方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一、安史之乱—4、影响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这首诗以菊喻志,借物抒怀,通过刻画菊花的形象、歌颂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
想一想: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愿望?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背景:经过:结果:影响:
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日益严重,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1)874年,王仙芝在河南起义。王仙芝死后,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2)884年,黄巢在泰山兵败自杀
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
黄巢起义被镇压,失败告终。
907年,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后梁"。朱温在位六年,被亲子朱友珪弑杀,享年六十一岁,庙号太祖。
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灭亡。
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观察表格思考:五代十国的实质是什么?
特点: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思考探究】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概括唐朝灭亡的原因。
①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朽;
②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局面逐渐形成;
③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
唐朝——618年-907年
启示:统治者励精图治、要注重民生、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1.(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马嵬行》中写到:“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释。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这首咏史诗评论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
2.(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后梁军队三次掘开黄河堤防拒敌,造成连年水灾,人民流离死亡。农民被迫反抗,要求消灭割据,建立统一国家。可见( )A.分封同姓酿成八王之乱B.社会危机下人民渴望统一C.政权频繁更迭民不聊生D.安史之乱造成了巨大破坏
3.(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学习历史离不开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事实判断只解决“真伪”问题,而价值判断是对事物的美丑、善恶、好坏、进步或落后等进行评价。下列属于价值判断的是( )A.长平之战B.楚汉之争C.赤壁之战D.安史之乱
4.(2024·重庆·一模)“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是766年杜甫在重庆留下的名句。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重庆( )A.经济的繁盛B.人口的兴盛C.战争的破坏D.交通的便捷
5.(2024·广东广州·模拟预测)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宦官专权、黄巢起义”这些事件和现象,可判断历史发展的走向是( )A.皇权削弱B.诸侯林立C.王朝衰亡D.闭关自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七下开学导言:欢迎走进历史的殿堂-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史料教与学课件(人教版2024),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回顾上学期内容,七年级下册概述,历史课堂要求,史料的学习探究,历史常识,中国古代史,怎么学历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2024)第6课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教课ppt课件,共1页。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第3课 开元盛世背景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农业上,二经济的繁荣,手工业上,如玉如冰的越窑青瓷,类雪似银的邢窑白瓷,商业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