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课后练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课后练本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AlOH3+,碳酸氢钠片,因为碳酸氢钠与,药品用量在,H2O,CO2,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类型1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1.【2023福州模拟9分】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不同病症需要服用不同的抗酸药。实验小组同学对抗酸药选择进行探究。
①抗酸药主要利用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药品用量一般为1~2片(约0.5 g~1 g)。
②氧化镁和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相似。③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消化性蛋白酶,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④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
【进行实验】I.是否引起胃内压强的变化 锥形瓶中模拟胃酸过多的环境。将气球中的抗酸药加入锥形瓶中。
Ⅱ.是否引起胃内温度和pH的变化 利用图1进行实验。向4个烧瓶中分别加入抗酸药,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滴加0.37%的足量稀盐酸。传感器测得的相关结果见图2、3、4。
(2)药品用量在1~2片内,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是 碳酸氢钠片 ,理由是 因为碳酸氢钠与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刺激溃疡面 。
胃酸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刺激溃疡面
(3)下列关于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铝片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
(4)由上述实验可知,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优势有 药品用量在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溃疡面、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合理即可) 。
1~2片内、铝碳酸镁咀嚼片起效快速、产气少、不刺激
溃疡面、能保持胃蛋白酶的活性(合理即可)
【反思与评价】(5)查阅资料发现Ⅰ中实验1-3无明显现象是与物质的用量有关。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
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
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类型2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2.【2023福州模拟10分】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实验小组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进行如下活动。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 2K2CO3+2I2
乙:4KI+O2+2X 4KOH+2I2
(1)请将上述方程式补充完整,X的化学式是 H2O 。
Ⅱ. KOH与NaOH都属于碱,二者的化学性质相似。【进行实验】实验1:探究变质的原理取适量碘化钾固体露置于空气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2:探究变质的条件分别取适量KI于燃烧匙中,再分别放入盛有不同物质的集气瓶中,塞紧胶塞,若干天后观察。
【解释与结论】(3)对比实验 ②、④ (填序号,下同),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对比实验 ③、④ ,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
(4)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 水和氧气同时存 。
分别取10 mL同浓度的KI溶液于3支试管中(编号1,2,3),再向试管2中通入CO2,向试管3中滴加几滴盐酸,分别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几分钟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实验现象如下:
【解释与结论】(5)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 提供酸性环境,加快KI变质 。
【反思与评价】(6)探究KI变质条件时,同学们排除了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影响,其原因是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 。
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
点拨:(3)对比实验2、4可知,只含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碘化钾不能变质,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碘化钾变质,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水有关;对比实验3、4可知,只含有二氧化碳和水,碘化钾不能变质,含有二氧化碳、水和氧气,碘化钾变质,可以得出KI变质一定与氧气有关;(4)从上述实验可推知,KI变质的条件是水和氧气同时存在;
(5)由表格数据可知:pH值越小,酸性越强,越容易变质,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CO2在KI变质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酸性环境,加快KI变质;(6)氮气、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类型3有关物质变化影响因素的探究
3.【2023北京】如图是一个趣味变色实验,同学们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资料:碘酒为碘(I2)的乙醇溶液;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向烧杯A中加入一定体积的3%H2O2溶液、水和2 mL 1%淀粉溶液。
向烧杯B中加入一定体积的2%碘酒、水和2粒维生素C片,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
说明:本实验中,溶液总体积可看作是各液体的体积之和。
(1)H2O2溶液中,溶质是 过氧化氢(或H2O2) 。
(2)①②③的目的是 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影响 。
(3)由②④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 。
(4)①中,若将碘酒体积改为1 mL,则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 > (填“>”“<”或“=”)595 s。
过氧化氢(或H2O2)
探究碘酒体积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的
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溶液
体积越大,变色时间越短
(5)补做实验证明了维生素C用量对混合后溶液变色时间也有影响。实验方案:向烧杯A中加入20 mL 3%H2O2溶液、10 mL水、2 mL1%淀粉溶液, 向烧杯B中加入5 mL的 2%碘酒、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 25 mL,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与实验⑤对比 。
向烧杯B中加入5 mL的 2%碘酒、
4粒维生素C片,加入一定体积的水,使溶液总体积为25 mL,
将两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记录混合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6)同学们进一步证明了I2与维生素C能发生反应,实验是向烧杯中依次加入碘酒、水、淀粉溶液,再加入维生素C片,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 。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蓝色,再变为无色
类型4有关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4.【2023泉州模拟10分】化学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稀盐酸、稀硫酸分别加入到装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甲、乙中,微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试管甲中的溶液显绿色,试管乙中的溶液显蓝色。激发了他们的兴趣,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为什么CuCl2溶液显绿色而CuSO4溶液显蓝色?
①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硫酸根离子有关;
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
【实验1】(2)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加热,观察到黑色固体完全溶解,溶液仍显蓝色,说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与 硫酸根离子 无关,而是与铜离子有关。
(3)小组的操作:取试管乙中的溶液滴加一定量的 NaCl溶液(合理即可) ,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绿色,则猜想②成立。(4)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猜想②成立:取试管甲中的溶液, 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 (请简述实验操作与现象)。
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
探究二: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3】步骤I:用托盘天平称取无水氯化铜固体5.0 g置于小烧杯中;
步骤Ⅱ:往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搅拌,观察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室温下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记录如下表(ρ水=1 g/mL)。
(5)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浓度有关 。
(6)仅从上述实验数据判断,为配制蓝色(深蓝~淡蓝)的氯化铜溶液,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 14.3% (结果精确到0.1%)。
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溶液的
探究三:氯化铜溶液显绿色是否与溶液的温度有关。【实验4】资料:透光率越小,溶液颜色越深。化学小组同学利用数字化技术研究温度对溶液颜色的影响。取50 mL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蓝色氯化铜溶液作为待测液,用色度计测定其透光率,绘出如图2所示曲线。
(7)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加热过程中,氯化铜溶液的颜色 变深 (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点拨:(4)为验证猜想②氯化铜溶液显绿色与氯离子有关,氯离子和银离子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故实验方案是取试管甲中的溶液,滴加过量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7课时计算题课后练本课件,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类型1文字叙述型,类型2图表型,第4题,25k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CO2,氯化镁易溶于水,稀盐酸或稀硫酸,由蓝色变为粉红色,镁带长度,~70℃,5~30,无色溶液变为蓝色,先增大后减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5课时工艺流程图题课后练本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H2O,NH3+,CO2+,增大反应物的接触,+H2O,分解反应,硫酸钙在水中溶解能力,将氧化铜锌矿,Fe+,过氧化氢受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