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0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1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16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191/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22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249/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28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711196/0-173952263929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CO2,氯化镁易溶于水,稀盐酸或稀硫酸,由蓝色变为粉红色,镁带长度,~70℃,5~30,无色溶液变为蓝色,先增大后减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中考实验探究题主要考查能力点:1.实验探究的理解能力,即理解实验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2.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即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运用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设计实验探究方案;3.实验证据的获取与分析能力,即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与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其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基本思路:
·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类型2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类型3 有关物质变化影响因素的探究
·类型4 有关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
类型1 有关物质成分的探究
【2023厦门二检改编16分】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现代造纸使用NaOH蒸煮捣碎后的造纸原料,腐蚀软化原料中的纤维素制成纸浆,纸浆经过加工烘干后即成纸张。腐蚀软化时,原料中的木质素溶于碱液中,过滤后得到废液。图1是废液产生及处理的流程图。现对废液Ⅱ开展相关探究(假设废液中其他成分不参与相关反应)。
任务一:验证废液Ⅱ中的成分(1)废液Ⅰ经处理后含有Na2CO3,据此推测“喷燃”过程中燃烧产物可能含________(填化学式)。
(2)用CaCl2溶液及酚酞试液验证废液Ⅱ中含有NaOH。已知 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废液Ⅱ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后,往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任务二:测定废液Ⅱ中 Na2CO3的质量分数其实验方案:用图2装置及药品进行测定。装置丙中的NaOH溶液可以完全吸收装置甲产生的CO2。(3)实验操作:样品与稀硫酸反应前后均通一段时间氮气,测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计算可得废液Ⅱ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已知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
两次通氮气后装置丙的质量
(4)实验时用稀硫酸与样品反应,而不用稀盐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装置丙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挥发出HCl会被装置丙吸收,导致误差
吸收装置丙中溶液挥发出来的水蒸气
(6)若本次实验所取废液Ⅱ样品为100 g,实验结束后测得装置丙质量增加4.4 g。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已知:Na2CO3+H2SO4===Na2SO4+H2O +CO2↑。)
任务三:处理废液Ⅱ(7)我国《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排放标准》要求废水的pH达6~9时才可排放。用pH试纸测废液酸碱度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把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8)在图1所示流程中,若要更有效地回收利用废液Ⅱ中的主要溶质,可采取的最佳处理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往废液Ⅱ中加入熟石灰,过滤出生成的沉淀,得到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循环利用。灼烧滤出的沉淀生成生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熟石灰也可循环利用
类型2 有关物质性质的探究
某化学小组探究CO2与碱溶液的反应。实验1 探究CO2与三种碱溶液的反应(如图1)
(1)瓶a和b中均出现浑浊,c中不浑浊。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个软矿泉水瓶变瘪程度从左至右依次明显,据此推测,常温下三种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性质)不同。
Ba(OH)2+CO2===BaCO3↓+H2O
溶解性(或溶解能力大小,合理即可)
实验2利用实验室制取的CO2,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如图甲和图乙)(3)设计图乙实验与图甲进行对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排除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的干扰(合理即可)
(4)两天后观察到现象:图乙试管内液面上升得与图甲一样高,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周后发现:两试管中均始终无法充满液体,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
CO21∶1溶于水(或二氧化碳充分溶解到水中,合理即可)
实验室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CO2中含有空气(或二氧化碳不纯,合理即可)
实验3 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数字化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同学将CO2持续通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利用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结果如图丙与图丁。
【资料在线】①向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先后发生两步化学反应:第一步,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和H2O;第二步,CO2与Na2CO3溶液继续反应生成NaHCO3。②本实验条件下,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0。
(5)图丙中BC段发生的是第________(填“一”或“二”)步反应。图丁显示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类型3 有关物质变化影响因素的探究
【2023南平二检14分】常用的消毒液双氧水。项目学习小组探究双氧水消毒液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时,提出两个任务,并开展实验。【任务1】探究浓度、温度、酸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实验1 60 ℃时,取6 mL 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控制溶液pH为7.0
实验2 取6 mL 30%的双氧水,控制溶液的pH为7.0,改变体系的温度实验2 60 ℃时,取6 mL 30%的双氧水,调节pH从3.1变化到13.2获得1小时内双氧水的分解率分别如图1、2、3。
【任务2】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20 ℃时,取6 mL 10%的双氧水溶液,调节pH 从2.0变化到8.0,在 10 min、30 min、50 min时测定双氧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结果见表。
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定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30%的双氧水配制6 mL 15%的双氧水(密度为1.0g/mL), 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3)据图可知双氧水浓度与分解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在90 ℃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情况_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无影响”);pH为______(填数字)时,30%的双氧水分解率最高。
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率越大
(4)任务2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点)。(5)实验反思: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外,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物质)也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请写出你的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任务小结: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________性物质混合使用。
相同条件下,pH越小,杀灭率越大(合理即可)
MnO2(或二氧化锰)
分别取两份相同的双氧水溶液,往其中一份加入适量的MnO2,比较双氧水的分解率(或比较气泡产生的速率)
类型4 有关反应异常现象的探究
【2023淮北模拟】某兴趣小组探究镁与稀盐酸的反应,同学们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稀盐酸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查阅资料】Mg(OH)2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碱式氯化镁[Mg(OH)Cl]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
【提出猜想】甲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不含MgCl2,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猜想Ⅰ:Mg; 猜想Ⅱ:Mg(OH)Cl;猜想Ⅲ:Mg(OH)2。【实验探究】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讨论分析】实验2中滤纸条变红是由于HCl气体溶于水使溶液呈________性,生成HCl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思与评价】为探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灰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原因,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 4 份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一定长度的某种镁带,现象如表格:
【实验结论】据表分析,____________是实验出现“异常”的因素之一。【表达与交流】你能否再提出一种出现灰白色沉淀的可能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稀盐酸浓度(或温度,合理即可)
1.【2023福建13分】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 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Ⅰ.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 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Fe+CuSO4===FeSO4+Cu
腐蚀剂将致密保护膜破坏需要一定的时间(合理即可)
实验2 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 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实验3 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 ℃、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 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3)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
探究不同pH的膜化剂对膜层外观的影响
实验4 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5)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60 ℃、70 ℃膜化处理后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观察并记录钢片表面从滴入腐蚀剂到开始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
IV.实践反思(6)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膜化剂浓度对钢铁膜化处理效果有何影响(合理即可)
Ⅰ.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并检验固体产物。(1)制取氢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n+H2SO4===ZnSO4+H2↑
(2)氧化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反应后的红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氨水并搅拌,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固体产物中有Cu2O。
干燥氢气(或吸收氢气中的水蒸气)
Ⅱ.探究反应生成Cu2O的质量变化情况。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600 0 g的CuO,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产物中Cu2O的质量(m),结果如图2。
(4)由图2可知,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反应过程中,Cu2O质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产物不含Cu2O,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保加热条件下通氢气时间足够长
(6)结合探究Ⅱ结果计算分析,假设1中“在同一条件下两个反应能同时进行”合理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分步进行,Cu2O的最大质量应为0.540 0 g,不是0.321 8 g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7课时计算题[7年7考]课堂讲本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解读,·类型2图表型,纯净物的质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类型2图表型,标签分析题,图示分析题,坐标分析题,表格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6课时实验探究题课后练本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查阅资料,解释与结论,AlOH3+,碳酸氢钠片,因为碳酸氢钠与,药品用量在,H2O,CO2,水和氧气同时存在,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福建省2024中考化学2专题突破篇第25课时工艺流程图题[7年4考]课堂讲本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路和方法,专题解读,知道常考知识点,氢气分子之间有间隔,防止金属被氧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建构思维模型,分解反应,O2或氧气,防止硝酸钾析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