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下册静夜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会写“床、低、故”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朗读学习了古诗《静夜思》,这节课我们来一起感受这首古诗描绘的景象。
教师板书课题:静夜思
教师复习导入:现在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古诗中的生字你还认识不认识,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生字卡片翻一番的游戏。
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
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2.教师继续引导:生字大家认读的非常好,那么古诗朗读你是不是一样能做的很好呢?现在请男女生比赛读一读,看哪一组读得好。
男女生轮流朗读,教师点评。
二、互动课堂,走进古诗
1.明诗意。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读古诗,并观察插图,说一说这首诗的大致意思,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1)学习古诗一、二句。
教师提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间合理停顿。
学生齐声朗读。
教师引导学生想画面,说意思:“霜”是一种天气现象,就是“秋霜降”的霜。
出示“霜”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哪里见过霜?
预设:深秋或冬天,我们可以在玻璃上、田野里看见霜。
教师追问:李白床前到底是月光,还是霜?
预设1:月光。
预设2:霜。
引导学生理解床前洒满的月光好像铺在地上的白霜。顺势理解难懂的字“疑”。
教师小结:“疑”是“好像”的意思,它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看作是铺在地上的白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
教师板书:明月光 霜
同桌相互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只要大致对即可。
学生再次朗读一、二句。
提出要求:朗读时放慢节奏,边读边想象画面。
鼓励学生尝试背诵一、二句。
(2)学习三、四句。
教师提出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诗句间合理停顿。
学生自由朗读诗句,想象画面,根据课件提示,填空说说诗句意思。
教师通过做动作表演、组成常用词语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举”“思”。
教师小结:诗人抬起头看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低下头思念家乡。“低头”这一动作描绘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我们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望着空中的明月,诗人触景生情,想到这正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候,而自己却远游在外,远离亲人,不由得心生感慨,思念家乡……
学生齐读三、四句。
教师板书:举头 望明月
低头 思故乡
教师提出要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呢?谁来填一填?
预设学生完成填空。
朗读时,放慢节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鼓励学生尝试背诵三、四句。
指导朗读,读出诗歌韵味。
教师提出要求:借助图画,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着画面来读,读出诗歌的节奏。
出示全文,学生齐读。
2.悟诗情。
教师提出要求:想象画面读古诗,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引导想想诗歌画面:一二句写出了夜深人静的景象,描写景物。
教师板书:夜深人静
教师继续引导:三四句是写人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思念家乡。
教师板书:思念故乡
教师提问:你有没有思念故乡的经历?你觉得李白会思念故乡的什么呢?
预设学生根据生活体验回答问题,教师适时点评。
教师提问:既然李白这么思念家乡,他为什么不回家呢? 咱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
教师总结:看到圆月,诗人想到了团圆,但是此时他正出游在外,所以不免引发了思念家乡的情感。
教师继续引导: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明月……尝试背诵全文。
出示课件音频,学生听一听,唱一唱,教师随堂指导。
3.背诵指导。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借助图画填一填,背一背。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自己说出诗意及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4.学写字。
教师出示生字,引导学生写字:同学们的古诗朗诵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写本课的三个生字宝宝“床、低、故”。
(1)学习生字“床”。
教师提示:“广”的点和“木”的竖,都在竖中线上。广字旁的横不宜过长。
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2)学习生字“低”。
教师引导:仔细观察,找出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书写“低”时,左窄右宽,右边最后一笔“点”不能丢掉。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低”右边第二笔是“竖提”,最后一笔是“点”。
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3)学习生字“故”。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故”右边是反文旁。
教师范写,提醒学生书写时注意:“故”左右两部分宽窄相等,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尽量向中间靠拢,避免结构松散。强调反文和折文的区别。
学生独立描红、临写。
三、课文小结,拓展延伸
1.课文小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月夜看到皎洁、凄清的月光,想起家乡、亲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无尽的思念之情。
2.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月下独酌》,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四、课堂演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古诗《静夜思》是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一年级的孩子已经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面对这样熟悉的古诗,老师还有什么可教给一年级孩子的呢?
首先,应花精力突破识字的难点。新教材要求孩子识记的字特别多。我在引导学生认读生字时,鼓励他们一起讨论生字的字形,采用孩子们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诗中三拼音较多,又大多是带“ɑnɡ”的后鼻音,读准确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得在这些三拼音的朗读上下工夫。
其次,引导孩子们初步感受古诗所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仍然是古诗教学的必要目标,所以我安排了一系列的读,通过齐读、指名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以读代讲,让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指向不同的目标,如,读正确,读出诗歌节奏,熟读成诵等。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反复阅读,自己便能说出古诗的大概意思及其所描绘的画面。
除此之外,为了让学生增加体验感,我创设了一些情景,比如:假如你是李白,你当时在思念故乡的什么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这样设计更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思考,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创新能力,思念家乡的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升华。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静夜思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猜谜导入,听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 38 静夜思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介绍诗人,导入课题,组词释题,认识我会认字,感受古诗,体会诗情,再读古诗,再想像画面,体会诗情,讲故事音乐渲染,吟诵古诗,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8 静夜思教案,共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