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06082/0-17394093418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与指导(第一课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06082/0-17394093419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教师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2.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吾、弗”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等字的意思,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因为它内涵丰富,每个寓言故事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发人深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自相矛盾》。
2.板书课题。
提示学生注意:“矛”书写时注意不要漏了第二笔点,最后一笔是长撇。“盾”下面是个“目”。
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矛”和“盾”:“矛”和“盾”是古代作战的武器。“矛”长柄尖刀,用来进攻刺杀;“盾”则用来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的进攻。
4.学生齐读课题。
5.出示注释①,教师补充资料:韩非子又称韩非,是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他善于运用浅显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警策世人。《韩非子》中收录了《守株待兔》《老马识途》等不少寓言故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自相矛盾》就选自其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句子,指名朗读,提示学生注意划线字的读音。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其人弗能应也。
(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教师点拨:多音字“夫”在古文中放句首时读第二声,表示将发议论。
3.让学生听录音,试着划分停顿,然后再读一读。
4.出示停顿示例,让学生练习朗读。
示例: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三、借助注释,理解文意
1.引导学生回顾理解文言文大意的方法。
预设: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尝试理解课文意思,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
3.组织学生交流反馈。
(1)出示第一组句子,让学生说说划横线字的意思。
①吾盾之坚(坚固)
②其人弗能应也(应答)
③吾矛之利(锋利)
(2)让学生说说这组划横线词的解释有什么特点。
(3)小结: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
(4)出示第二组句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划横线字的意思。
①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②其人弗能应也。
③不可同世而立。
(5)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划横线字的意思,并说出理由。
预设:
①“誉”在字典中的意思有:称赞、赞美;名誉、声名。从那个楚国人说的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中可以看出他是在夸自己的盾,所以这里的“誉”应该解释为“称赞”。
②“弗”:联系上下文看,这句是说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围观者的问题,所以“弗”应该解释为“不”。
③“立”:结合前文来看,“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这两种事物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时存在,所以“立”的意思是“存在”。
(6)小结: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字词,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这也是理解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设计意图:
学生此前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结合“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应的语言现象,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设计意图:
学生此前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理解难懂的字词。结合“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节词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双音节词相对的语言现象,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熟读了课文,而且知道了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除了借助注释,还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猜测词语的意思。
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对于没有注释的字词,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猜测,并简单说说理由。这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掌握一些理解文言字词的方法,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感受汉语从古至今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中存在的联系,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叶圣陶修改文章的方法,学习“日积月累”,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交流平台”,学习“词句段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自相矛盾第二课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检查,导入新课,讲述故事,合理想象,揭示道理,明确中心,借助提示,背诵课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