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与指导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00927/0-173926806719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与指导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700927/0-173926806722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谜语导入,激发兴趣,疏通字词,梳理结构,品读交流,梳理方法,学习方法,拓展运用,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录、凡”等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文中四种昆虫的显著特征,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尝试制作表格式的备忘录。
教学准备:
课件,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的图卡,关于昆虫的小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导人:同学们,我们上课前先来猜两则谜语。
出示谜语:
2.学生猜谜语,教师相机岀示谜面:萤火虫;蜜蜂。
3.引入课题:同学们,萤火虫和蜜蜂都属于——昆虫(学生答)。生活中你观察过昆虫吗?有没有想过把它们记录下来?有一位作家叫汪曾祺,他就把自己喜欢的昆虫记录下来,写成了备忘录。
板书:昆虫备忘录
4.学习“录”字。
提问:你在哪里用过这个“录”字?(记录、录音、录取、收录、目录等)
点拨:“录”就是记载、抄写的意思。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就把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这就是“备忘录”。汪曾祺先生记录的是昆虫,所以就叫——《昆虫备忘录》(学生读题)。他记录了哪些昆虫的秘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
教师与学生聊起生活中的昆虫,进而谈起是否有记录它们的想法,这是本文的教学主线,为之后的以文为例学会有意思的记录做好了铺垫。
二、疏通字词,梳理结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相机正音: EQ \* jc2 \* "Fnt:黑体" \* hps22 \ \ad(\s \up 11(mǎ),蚂) EQ \* jc2 \* "Fnt:黑体" \* hps22 \ \ad(\s \up 11(yǐ),蚁)、 EQ \* jc2 \* "Fnt:黑体" \* hps22 \ \ad(\s \up 11(mà),蚂) EQ \* jc2 \* "Fnt:黑体" \* hps22 \ \ad(\s \up 11(zhà),蚱)。
2.梳理课文结构。
(1)提问: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预设:文中有小标题,把课文分成了四个部分。
(2)追问:这些小标题有什么特点?
预设1:复眼是蜻蜓、苍蝇等昆虫的特点。
预设2:花大姐是瓢虫的外号。
预设3:独角仙、蚂蚱是昆虫的名字。
总结:取小标题时既可以用昆虫名,又可以用昆虫的典型特点来命名。
设计意图:
本文用“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小标题将全文分为四个独立的部分,篇幅小巧,结构清晰,特点显著。本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这一特点。
三、品读交流,梳理方法
1.引导读文圈画:默读课文,把你觉得有意思的内容画出来,与同桌一起交流,再配上动作和表情读一读。
学生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
2.同桌交流圈画的内容并品读。
预设1:“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形象?
品读:相连的三个疑问,作者的猜测真是既大胆,又有意思。
板书:有意思的猜测
预设2: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品读:作者浮想联翩,想到人长了复眼的样子,真是有意思的想象。
板书:有意思的想象
预设3: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品读:瓢虫像舞蹈演员一样轻轻柔柔地从空而降,体态优雅,被叫作“花大姐”再合适不过了,真是有意思的修辞。
板书:有意思的修辞
教师相机指导:“落下”“折好”“收拢”写的是昆虫的动作。
板书:动作
预设4: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品读:“噌——飞了”表现出蜻蜓和苍蝇行动迅捷的特点,“呜——扑”则表现了独角仙从横行霸道到狼狈摔落的意外转变,这真是有意思的声音。
教师相机指导:“噌——”“呜——扑”描写的是昆虫的声音。
板书:声音
预设5: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品读:作者把这些小昆虫当成自己的朋友,不仅会用语重心长的语气规劝瓢虫少吃些马铃薯嫩叶,还会用嗔怪的语气抱怨蚂蚱爱吐口水。
教师相机指导:“吃马铃薯嫩叶”写的是昆虫的习性。
板书:习性
预设6: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品读:为什么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呢?我要去查一查。
板书:别名
预设7: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教师相机指导:这是根据星点不同进行的分类。
板书:种类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自读、自悟的主动性。让学生妙读词句,充分交流,教师指导朗读,适时点拨,让学生感受昆虫有意思的特点,读出作者语言的风趣幽默,体会充满童真童趣的表达。
3.根据交流梳理总结:同学们,作者汪曾祺是从哪些方面来记录这些昆虫的?(指引学生看板书回答)
预设:作者是从学名、别名、外形、声音、习性、动作、种类等方面来记录昆虫的特点的,记录时还用风趣的语言融入了有意思的故事、天真的猜测、烂漫的想象,把这篇备忘录写得生动有趣。
四、学习方法,拓展运用
1.创设情境:课文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了几种昆虫,让我们读起来兴趣盎然。在生活中,我们在观察昆虫时,如果来不及记录,还可以只记录关键词,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记录。
2.课件左边出示课文“花大姐”的语段,右边出示图表式备忘录。
引导:大家看,列表格的方法既能帮我们记住有效信息,又能节省时间。
3.提问:我们对比一下这两种备忘录,你们发现各有什么特点呢?
图文式备忘录:以文为主,以图为辅,具体生动地描写昆虫。
图表式备忘录:精简地罗列出昆虫各方面的信息,能帮助快速了解昆虫。
设计意图:
以课文为范本,对比展示图文式备忘录和图表式备忘录,让学生了解两种备忘录的特点,并进行迁移。引导学生明白,备忘录可以用来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事物。
4.小结:备忘录可以用来记录有趣的动物,还可以记录我们观察的植物(出示本单元习作中关于桃花的备忘录),以后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记录观察到的事物。
五、布置作业
记录你观察到的一种昆虫,并撰写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板书设计:
4* 昆虫备忘录
有意思的猜测
有意思的想象
有意思的修辞
动作 声音 习性 别名 种类有位小姑娘,
夏夜赶路忙。
虽然行路难,
自带小电棒。
一生都在忙,
飞在百花乡,
围着花儿转,
花汁变蜜糖。
学名
别名
外形
习性
动作
种类
瓢虫
花大姐
有膜翅、硬翅和小圆点
有的吃蚜虫,有的吃马铃薯嫩叶
落下、折好、收拢
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统编版(2024)昆虫备忘录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课前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三年级下册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