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春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7课兼爱课前预习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566/1/1_17392912008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7 兼爱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7 兼爱导学案,共2页。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
2.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的逻辑。
3.体会“兼爱”的思想内涵,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
对接高考
1.文中出现的“当”“恶”“亡”“其”“爱”等词以及宾语前置句等特殊句式,在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中经常考查。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要求。
2.墨子的“兼爱”思想要求人们互相爱护、互相尊重、爱人如己,最终形成平等友爱、和谐融洽的环境,这对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仍有着深刻的意义。这合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求。
1.走近作者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dí),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在先秦时期的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家的思想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子的思想记录于《墨子》一书。
2.熟悉作品
《墨子》
《墨子》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期墨家著述的汇编。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逻辑、科技、军事等,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现代学者一般认为书中的《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篇体现了墨子本人的主要思想。该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又经常从具体问题的争论中作出概括性的总结。论证时由小及大,层层推进,明白而严谨。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墨子》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其中所反映的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认同,到了秦汉时期,墨家已没有多大的影响力,墨子的事迹知之者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所作的传,也只有寥寥数语。
3.了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大变革时期。在那个礼崩乐坏、王权衰微、诸侯争霸的时代,旧的政治、经济秩序乃至社会伦理秩序渐趋崩解,而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和社会伦理秩序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一切都处在剧烈的变革之中。广大劳动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
4.掌握通假
当察乱何自起(当,同“尝”,尝试)
故不孝不慈亡(亡,同“无”,没有)
5.一词多义
治eq \b\lc\{\rc\ (\a\vs4\al\c1(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动词,治理,②故天下兼相爱则治形容词,治理得好,③不效,则治臣之罪动词,惩治,治罪,④如人有疾,不治则寝以深动词,医治,⑤今治水军八十万众动词,训练,整顿))
攻eq \b\lc\{\rc\ (\a\vs4\al\c1(①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动词,治疗,②国与国不相攻动词,攻打,③狂妄之辞不攻而自息动词,抨击,指责,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动词,制造,加工,⑤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动词,研究,学习,⑥农攻粟,工攻器,贾gǔ攻货动词,专心从, 事某事,进行某项工作))
视eq \b\lc\{\rc\ (\a\vs4\al\c1(①视父兄与君若其身动词,看待,对待,②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动词,观察,③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动词,比照,④命有始而必终,孰长生而久视动词,活着,, 生存))
事eq \b\lc\{\rc\ (\a\vs4\al\c1(①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名词,事务,②樊哙,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名词,职业,③今日之事何如名词,事情,④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名词,事故,变故,⑤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动词,从事,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动词,服事,侍奉))
焉eq \b\lc\{\rc\ (\a\vs4\al\c1(①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连词,于是,②或师焉,或不焉语气助词,不译,③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相当于“之”,可, 译为“他”,④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相当于“于之”))
然eq \b\lc\{\rc\ (\a\vs4\al\c1(①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助词,用于句尾,, 表比拟。……一般,……似的,②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指示代词,这样,③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助词,用, 于形容词词尾,表状态,④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表转折,然而,⑤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语气, 词,表肯定,是的,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6.2 *五石之瓠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3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学案,共3页。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5.2* 大学之道学案设计,共3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