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75/4/1_173929362595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75/4/2_173929362595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doc/images/p_f_2_p/16698375/4/3_1739293625959.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一轮复习AB卷含解析答案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含解析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例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实例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B.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
C.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的正常分离D.人体内红细胞的正常死亡
2.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也不能无限减小,下列哪项不是其限制因素( )
A.细胞分裂B.细胞的容纳空间C.核质比例D.物质运输的效率
3.1958年,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用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在培养液中培养长成一株新的植株。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 )
A.分裂与分化B.分化与凋亡C.凋亡与衰老D.衰老与分裂
4.人的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在四分体时期,每个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单体的数目依次为( )
A.23对、46个、92条B.23对、23个、92条
C.46条、46个、92条D.46条、23个、46条
5.四分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 )
A.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含有的四条染色单体
B.互相配对的四条染色体
C.任意两条染色体的四个染色单体
D.大小形态相同的四条染色体
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自由水增加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缩小
C.细胞死亡就是细胞的凋亡
D.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
7.下列有关细胞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生长,其表面积增大,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下降
B.衰老细胞内各种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缩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
D.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均会表达
8.下图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过程可以发生着丝粒的分裂B.b过程有染色单体出现
C.c过程不会发生细胞融合D.d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
9.1992 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这是因为人们对捐献骨髓存在误区,下列对捐献骨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
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D.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
10.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酸的种类与数量不发生改变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现象
C.已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不能再分裂增殖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该细胞走向坏死
11.如图所示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
B.分裂后每一个子细胞均具有生殖功能
C.该细胞含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D.该生物正常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12.在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后,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激活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的关键因子DNase和Caspases被激活,DNase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DNase、Caspases被激活,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
B.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均能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
C.凋亡小体内含DNA片段及多肽
D.吞噬细胞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吞噬凋亡小体后,通过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分解
13.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某动物,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若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精细胞,至少需要精原细胞的数目是( )
A.1B.2C.3D.4
14.机体内衰老细胞可充当“哨兵”监测组织损伤,随后分泌特定的生长因子,进而激活并加速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帮助组织损伤修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细胞可能是借助细胞表面糖蛋白充当“哨兵”
B.机体内衰老细胞及损伤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C.干细胞线粒体中的端粒长度大于衰老细胞线粒体中的端粒
D.生长因子会使干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
15.下图所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某一时期的模式图,此时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移向细胞两极。由图可判断该细胞是( )
A.次级卵母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精细胞D.卵原细胞
16.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孔能实现核质的物质交换,不具有选择性
B.所有细胞的核糖体的形成均与核仁有关
C.真核生物的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小
D.核膜可通过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
17.某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下图所示,已知雄果蝇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不发生交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蝇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时有4 种形态各不相同的染色体
B.该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
C.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只能用基因型 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
D.减数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 D 基因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
18.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B.非洲爪蟾的核移植实验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核具有全能性
C.细胞的全能性仅指已分化的器官仍具有发育成各种细胞的特性
D.一般来说,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表现出来的全能性越弱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构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活动若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可用2种颜色、5种不同长度的橡皮泥
B.将颜色不同、长度相同的2条染色单体中部用铁丝扎起,代表复制完成一条染色体
C.将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可表示减数分裂I中期染色体行为模型
D.模拟减数分裂I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颜色和数目与另一极的橡皮泥相同
20.下列关于中学生物学实验中观察指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1.下列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简图,据图回答:
(1)图中的方形框代表细胞的 (结构)。D图的中部结构是 。
(2)A图中染色体数目为 条。
(3)B图代表的时期是 ,该时期最主要的变化是 。
(4)着丝点一分为二的时期是 ,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 。(填字母)
22.有位同学制作了洋葱根尖细胞的临时装片,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他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示视野中,找到典型的分裂期细胞和间期细胞,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
(2)视野中细胞分散良好,说明实验中哪些步骤操作正常?
(3)利用现有的装片,为了看到更多分裂期的细胞,可以_____
A.转换成更高倍数的目镜B.适当加热,促进细胞进行分裂
C.改变视野,寻找更多分裂期的细胞D.加大力度,垂直敲击临时装片
23.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图是心肌细胞膜上的钠钾泵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 。动物一氧化碳中毒 (填“会”或“不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加入蛋白质变性剂 (填“会”或“不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为探究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是否具有保护作用,研究者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甲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理盐水、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阿霉素、丙组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阿霉素。每组设置若干个重复样品,每组所加心肌细胞数量相同。各组样品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细胞数。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记为N)。若实验结果是甲组和丙组的N均高于乙组,则说明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所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保护作用。
(3)为检测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凋亡是否有影响,上述实验还应该增加丁组实验,请按照上述格式书写丁组实验: 。
24.如图是某个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的坐标图和分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分裂图可知,a= 。坐标图的EF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条。
(2)时期HI后,形成的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是 。
(3)分裂图中的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 (填器官名称)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填数字)。
25.某个动物体细胞(如图中A)内染色体数目为4条,图中BCDEF各细胞代表相应的分裂时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D、E、F均是细胞分裂的后期,其中D图处于 分裂,E图处于 分裂,F图处于 分裂。
(2)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图 。
(3)根据图 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理由是 。
(4)B-F图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 ;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是 。
(5)若图E中的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从染色体形态上分析,染色体⑤上可能有基因 。
选项
实验名称
观察指标
①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壁的位置变化
②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
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宽度和分布
③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④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检测(A卷)》参考答案:
1.A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收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属于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2、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属于凋亡,A错误;
B、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属于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B正确;
C、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手指的正常分离,是中间细胞的凋亡,有利于个体发育,C正确;
D、红细胞的正常死亡属于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A。
2.A
【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 )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2 )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详解】A、细胞分裂和细胞的大小无关,不是限制细胞大小的因素,A正确;
B、细胞器和酶等需要一定的空间,使细胞不能无限缩小,B错误;
C、细胞受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制约不能无限长大,C错误;
D、细胞体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低,故不能无限长大,D错误。
故选A。
3.A
【分析】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将胡萝卜韧皮部的一些细胞,放在培养液中培养长成一株新的植株,细胞数量增多了,并且分化出不同器官,所以此过程主要涉及细胞的分裂与分化,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B
【分析】减数分裂Ⅰ(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缩短变粗并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细胞中所含有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此时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每1对同源染色体含有的4条染色单体构成1个四分体,因此细胞中含有23个四分体、92条染色单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
故选B。
5.A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可判断一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2个着丝粒),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4条染色单体,称为一个四分体。因此一个四分体就是指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四条染色单体。
故选A。
【点睛】
6.D
【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非正常性死亡。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A错误;
B、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C、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C错误;
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变,D正确。
故选D。
7.B
【分析】1、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细胞生长,其相对表面积增大,则细胞的物质交换效率降低,A正确;
B、衰老细胞内多种酶活性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B错误;
C、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C正确;
D、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均表达,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之间的关系;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识记细胞癌变的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8.B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在不同生命活动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b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c表示受精作用,d表示有丝分裂。
【详解】A、a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没有发生着丝点的分裂,A错误;
B、b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有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没有染色单体,B正确;
C、c过程表示受精作用,精子与卵细胞之间发生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C错误;
D、d表示有丝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D错误。
故选B。
9.D
【解析】我们体内许许多多各类血细胞都是来自同一祖宗-多能造血干细胞。他不仅能不断分化出子子孙孙,而且能复制出与它自己完全相同的细胞来。从而使得我们造血功能绵绵不绝。当老的血细胞死亡后,新的又长出代替它;当一些造血干细胞受损时,健康的干细胞又很快出生以补偿之。多能干细胞数量并不很多,分布在整个骨髓中。捐献骨髓时,只抽出人体一小部分骨髓,多能干细胞也只失去一部分,剩下的多能干细胞会迅速复制,造血功能短期内完全恢复正常。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供者的身体健康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详解】A、由分析可知,骨髓是再生能力很强的组织,其中的造血干细胞可以不断进行分裂增殖,健康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一般10天左右即可补足所捐献的干细胞量,A正确;
B、可以在捐献者的髂骨部位穿刺采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B正确;
C、可以从捐献者的手臂静脉中采集,通过机器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剩余的血液回输到捐献者体内,C正确;
D、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捐献者的健康,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详解】A、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的种类与数量发生改变,A错误;
B、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凋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B正确;
C、已分化的细胞执行特定的功能时也能继续分裂增殖,如B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能继续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C错误;
D、凋亡细胞内有活跃的基因表达,主动引导该细胞走向死亡,而不是坏死,D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
【详解】A、该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其中只有次级卵母细胞才能分裂产生具有生殖功能的卵细胞,B错误;
C、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2对同源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8条染色单体,C错误;
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同,故正常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12.D
【分析】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做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细胞内激活凋亡相关基因,关键因子DNase、Caspases被激活,发生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A正确;
B、在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均会出现细胞凋亡,因此均能表达机体固有的凋亡相关基因,B正确;
C、DNase能切割DNA形成DNA片段,Caspases能切割相关蛋白质形成不同长度的多肽,导致细胞裂解形成凋亡小体,因此凋亡小体内含DNA片段及多肽,C正确;
D、吞噬细胞以胞吞的方式吞噬凋亡小体,D错误。
故选D。
13.B
【分析】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2种4个精子;但如果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能发生部分交叉互换,则一个精原细胞能产生4种精子。
【详解】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某动物,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形成AB和ab或Ab和aB两种精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导致其上的非等位基因也随机组合,所以若产生Ab、aB、AB、ab四种类型的精细胞,至少需要2个精原细胞,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它是一种程序性死亡。
【详解】A、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的功能,衰老细胞可能是借助细胞表面糖蛋白充当“哨兵”,进而检测组织损伤,A正确;
B、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B正确;
C、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有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称为端粒,线粒体中不含有端粒,C错误;
D、生长因子能激活并加速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帮助组织损伤修复,此过程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干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分析图像,特征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是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像,又由于细胞质表现为均分,因此是初级精母细胞。
故选B。
16.D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详解】A、核孔是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能从细胞核出来,核孔具有选择性,A错误;
B、原核细胞有核糖体,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和核糖体无关,B错误;
C、真核生物的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变大,C错误;
D、内质网膜可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核膜可通过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D正确。
故选D。
17.C
【分析】分析图: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其中A/a和D/d遵循自由组合;A/a和b/b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而是连锁在一起。
【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的子细胞只含有4条非同源染色体,则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时有4 种形态各不相同的染色体,A正确;
B、配子中含有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则该果蝇配子的染色体组成是X、Ⅱ、Ⅲ、Ⅳ或Y、Ⅱ、Ⅲ、Ⅳ,B正确;
C、该果蝇中其中A/a和D/d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可选择基因型 aabbdd、aaBBdd或aaBbdd的雌果蝇与之交配验证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该果蝇减数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同源染色体间的片段没有发生互换,则其发生分离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C。
18.C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5)细胞全能性以细胞形成个体为标志。
【详解】A、由于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A正确;
B、动物体内的细胞全能性受限制,通过核移植技术只能体现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B正确;
C、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一般需要在离体条件下、适宜的环境才能表现出全能性,C错误;
D、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其全能性往往越低,即不容易表现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故选C。
19.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于父本和母本,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2种染色体分别表示来自不同亲本,果蝇体细胞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该果蝇是雄果蝇,因此细胞内有5种形态染色体,因此需要5种不同长度的橡皮泥,A正确;
B、将颜色和长短均相同的橡皮泥条捆扎在一起代表完成复制的染色体,不同颜色的染色体表示的是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将4 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模型,C错误;
D、 减数分裂I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极的橡皮泥颜色与另一极的橡皮泥颜色不同,数目相同,D错误。
故选A。
20.B
【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3、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1)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2)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原生质层收缩进而质壁分离。(3)当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吸水,使质壁分离复原。
【详解】A、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和细胞大小都应该作为观察对象,A错误;
B、结合分析可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指标是滤纸条上色素带的颜色、次序和宽窄,B正确;
C、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因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不能区分呼吸方式,观察指标是培养液的滤液能否使重铬酸钾转变成灰绿色,C错误;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在解离的时候已经死亡,看不到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D错误。
故选B。
21. 细胞壁 细胞板 8 前期 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A C
【分析】根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可知,A~D分别是后期、前期、中期和末期。
【详解】(1)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中,方框代表的是植物细胞的细胞壁。D是末期的细胞,中部的结构是细胞板。
(2)图A是处于后期的细胞,染色体有8条。
(3)图B中的染色体散乱排列,所以属于前期。该时期的主要变化是染色体出现,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纺锤体形成,染色体散乱分布于纺锤体中央。
(4)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于后期,即A图;观察染色体最好的时期是中期,即C图。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需明确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点。
22.(1)期细胞染色体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核膜、核仁消失;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图示为:
(2)解离、压片(或制片)
(3)C
【分析】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漂洗是为了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或影响染色;染色用碱性染料;压片是为了让细胞分散。
【详解】(1)间期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以染色质的状态存在;有丝分裂前期细胞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核膜、核仁消失;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典型细胞如图:
(2)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过程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用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液对根尖进行处理可使细胞相互分离;制片过程中压片科使细胞与细胞间分散,故视野中细胞分散良好,说明实验中解离和压片过程操作正常
(3)A、转换成更高倍数的目镜,细胞变大,视野变小,看到的细胞变少,A错误;
B、解离后细胞就已经死亡,加热,细胞也不再分裂,B错误;
C、改变视野,可以寻找更多分裂期的细胞,看到更多分裂期的细胞,C正确;
D、加大力度,垂直敲击临时装片,细胞间分散程度更大,同样的视野下看到的细胞将变少,且容易使装片破碎,D错误;
故选C。
23.(1) 蛋白质 会 会
(2) 心肌细胞的存活率 具有
(3)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分析】结合题干和题图可知:钠钾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因此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钠钾泵可以作为钾离子和钠离子进出细胞的载体蛋白,同时具有ATP水解酶活性,可以催化ATP的水解,因此可说明细胞膜上的该类物质具有运输和催化的功能。
【详解】(1)钠钾泵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由图可知:钾离子进细胞,钠离子出细胞,都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影响氧气的运输降低细胞呼吸能量的释放进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影响钠钾泵的活性而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2)本实验材料为心肌细胞,要进行心肌细胞的培养,故统计计算心肌细胞的存活率作为因变量。实验中,甲为对照组,理论上存活率最高,若生物制剂Q对阿霉素致心肌细胞凋亡具保护作用,则甲组和丙组的存活率均高于乙组的存活率。
(3)本实验需增设对照组,单独观察生物制剂Q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则实验自变量为生物制剂Q的有无,故为加入培养液+心肌细胞+生物制剂Q。
【点睛】本题需要了解钠钾泵的运输规律,一方面是作为离子进出的载体,另一方面是作为ATP水解的催化剂。在进行探究实验时,应注意单-变量原则,将无关变量保持在最适和相同的条件下。
24.(1) 2 2或4
(2)有丝分裂
(3) 卵巢 ①、④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坐标图中BC段表示含量加倍,说明为核DNA变化曲线;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E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HI表示受精作用。分裂图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1)由于坐标图中的曲线中,BC段逐渐加倍,所以其表示DNA变化曲线,由分裂图可知,动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核DNA是4个,所以a为2。EF段的细胞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若是前期中期则染色体数目是2条,若是后期则是4条。
(2)HI段表示DNA数目减半后又恢复到体细胞水平,说明发生了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之后进行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
(3)由于分裂图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细胞③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所以分裂图中的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分裂图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③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中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5. 减数第一次 有丝分裂 减数第二次 D D D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BCDE BCDF BCD A或a
【分析】从图上分析,C、E分别为有丝分裂的中期和后期;B、D、F分别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D图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图同源染色体,并且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属于有丝分裂后期;F图没有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而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D。
(3)根据图D可知该动物为雄性动物,理由是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4)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态大小相似,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B-F图的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BCDE;染色体组是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是BCDF;细胞内染色体数:核DNA数=1:2的细胞是BCD。
(5)染色体①和染色体⑤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染色体①上有基因A,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染色体⑤上可能有基因A或a。
【点睛】熟知细胞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及同源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单元检测卷(B卷)含解析答案,共25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单元检测卷(A卷)含解析答案,共22页。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一轮复习第七单元变异与进化单元检测B卷含解析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粗糙链孢霉,基因突变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