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35/0-17390838481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35/0-173908384820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695335/0-17390838482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展开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3课时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河流的补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2.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
3.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利用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进行生产活动。
必备知识梳理
一、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
1.陆地水体
(1)概念:分布在________的各类水体的总称。
(2)类型:包括________、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注: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水。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
在下图中添加箭头以表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思维拓展] 河流与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①湖泊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判断
②地下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判断
二、河流的补给
,
【知识体系构建】
eq \x()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1.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
一条河流往往有多种补给形式,判断其最主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分析其径流量的变化特点。
(1)径流量随降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
(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流量大,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
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流量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较小。
(3)径流量稳定——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
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
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关系,常年比较稳定。
2.掌握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1)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3)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①汛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②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③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④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⑤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4)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典例] [全国卷]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1)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2)。读图,完成(1)~(2)题。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A.A地 B.B地C.C地 D.D地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
A.河道淤积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题能力培养]
[答案] (1) (2)
[2024·九省联考江西卷]天山北坡从海拔5000多米的山地延伸到不足200米的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草地、裸地和耕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该区域降水量、融雪量和灌溉量(均用平铺到整个区域上的水层厚度表示)的逐月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折线①②③依次代表的是( )
A.降水量、融雪量、灌溉量
B.灌溉量、降水量、融雪量
C.融雪量、灌溉量、降水量
D.降水量、灌溉量、融雪量
2.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 )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3.受农业用水影响,该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推测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 )
A.5毫米B.10毫米
C.25毫米D.50毫米
第23课时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必备知识梳理
一、
1.(1)陆地 (2)河流
2.
二、
雨水 集中 日 积雪 调节 峰 枯 年际 季节
关键能力提升
能力点
[真题感悟]
[典例] 解题能力培养:早 D 湖泊
答案:(1)D (2)C
[变式演练]
1~3.解析:第1题,准噶尔盆地农作物春种秋收,冬季气温低,农田休耕,灌溉量为0,②11月至次年3月为0,对应灌溉量;1月气温低,积雪不融化,因此③对应融雪量;天山北坡一年四季均有降水,但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对应①为降水量。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2题,根据上题可知,图中折线①为降水量,③为融雪量。读图可知,4~5月融雪量+降水量的总值达一年最大,地下水的补给量最多,因此若地下水的补给仅考虑降水和融雪的影响,该区域年内地下水位存在一个峰值,则该峰值大致出现在每年4~5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3题,②为灌溉量折线。读图可知,11~次年3月灌溉量为0,4~10月每月灌溉量对应的水层厚度加起来大约为10mm,因此受农业用水影响,2011~2018年该区域地下水位平均每年可能下降10mm,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D 2.B 3.B
补给类型
补给特点
主要影
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
变化示意图
____补给(最重要)
不连续性和
________性
降雨的季节变化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连续性和____变化
气温高低、流域的____厚度、地形状态
冰川融水补给
对河流径流的丰枯具有________作用
气温高低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削____补____,使河流径流过程趋于缓和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地下水补给
深层地下水补给稳定,水量只有____变化;浅层地下水补给,受外界条件影响大,水量有明显的________变化
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气候区
补给时间
径流量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全年(年雨)
流量大,径流量季节变化不大
季风气候区
当地夏季(夏雨)
出现夏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热带草原气候区
当地夏季(湿季)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地中海气候区
当地冬季(冬雨)
出现冬汛,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六章地球上的水第26课时洋流,共7页。
这是一份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学案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地球上的水第34课时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湘教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相互联系的陆地水体,河流的补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水的运动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优秀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陆地水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