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3章第1节水循环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学案
展开第一节 水循环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一、水循环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类型 | 主要环节 | 特点 |
海上内 循环 | A蒸发→B降水 |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
海陆间 循环 |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 |
陆地内 循环 | 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
(2)水循环的意义——四个关键词
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联系”——海陆间的主要纽带。
④“塑造”——地表形态。
二、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陆地水体
(1)主要类型: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陆地水体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自然环境 | 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
气候湿润地区 | 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
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 | 冰川发育 |
地势较低的地区 | 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 |
断陷凹地 | 可形成较大湖泊 |
(3)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4)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①提供淡水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河流与湖泊
项目 | 内容 |
湖泊水来源 |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 |
河流中下游湖泊 | 洪水期蓄积洪水,枯水期补给河流 |
人工湖泊——水库 | 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
山地的湖泊 | 可成为河流的发源地 |
内流区河流 | 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
(2)河流与地下水
(3)河流与冰川、积雪: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来源,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考点一 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其意义
(2020·全国卷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 )
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 ③人工岛足够长 ④人工岛足够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 )
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
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造岛物质:碎石和泥沙,建设人工岛,满足水渗透; ②集水区域:人工岛足够宽,岛屿面积足够大,集水区域充足; ③图片信息:中心区为地下淡水区,外缘区为地下咸水区,如果淡水补给减少,会导致淡水区缩小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人工岛主要通过吹沙填海方式建设,淡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淡水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人工岛地下淡水储量、分布受岛屿面积、大气降水等因素影响 |
综合思维 | 地下淡水区范围比岛屿面积小,若作为生产生活用水,会导致海水倒灌,影响地下水水质 |
【我的解答】(1)B (2)D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
年降水量 |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的因素 |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
植被 |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时,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
蒸发 |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
人类活动 |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
5.影响下渗的因素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项目 | 内容 |
有利影响 | 修建水库: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
| 跨流域调水: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 |
不利影响 |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
围湖造田:会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 |
城市路面硬化:会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使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 |
用水不当: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
水体更新速度快慢的原因分析
1.从水循环环节分析水体更新的速度
需要考虑的环节有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再结合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例如:
2.从进水量和出水量分析较封闭水体的更新速度
以湖泊为例分析如下:
考向1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2020·天津卷)中新天津生态城是在盐碱荒滩上建设起来的一座新城。下图为四幅能反映生态城发展特色的景观照片。读图文材料,完成1~2题。
1.南堤滨海步道公园紧邻永定新河,园内湖泊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是( )
A.调节地表径流量 B.减少地下径流量
C.减少水的下渗量 D.减少地表水蒸发
2.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林地大多分布在堆土形成的高地上,主要是因为高地( )
A.受风沙影响小 B.盐碱化程度低
C.受干旱影响小 D.热量条件较好
1.A 2.B 解析:第1题,永定新河是海河流域永定河下游入海河道,夏季降水集中,易发洪涝,公园内的湖泊可在汛期分流洪水,调节地表径流,A正确。湖泊在汛期可以分流洪水,枯水期可以补给河流,增加地下径流量,因此B错误。湖泊水流速度慢,利于下渗,C错误。湖面面积较大,会增加地表水蒸发,D错误。故选A。第2题,天津位于华北平原,华北地区多盐碱地,林木种植在低洼地,盐度较高,不易存活;种植在高地,盐分不易在地表集聚,可以随着水下渗至地下,因此利于林木成活,B正确。堆土形成的高地防风效果较差,更不利于林木成活,A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受干旱影响大,C错误。堆土形成的高地和平地热量条件差异不大,D错误。故选B。
考向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镇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1990—2020年图示城市( )
A.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
B.绿地比例不断减少
C.不透水面扩展速度不断上升
D.绿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4.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反映当地( )
①人口增长 ②后备土地充足 ③产业结构变化 ④绿地面积减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大湾区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的影响最可能是( )
A.大气降水增多
B.城市内涝增加
C.热岛效应缓解
D.全球变暖趋缓
3.A 4.B 5.B 解析:第3题,由柱状图可知,四城市的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A正确;深圳、广州、佛山的绿地比例先降后升,B错误;惠州、香港、佛山的不透水面比例扩展速度较慢,深圳扩展速度先升后降,C错误;深圳绿地减少速度先快后慢。D错误。故选A。第4题,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比例的变化反映当地人口增长,城镇化速度加快,城市硬化路面增多,①正确;不透水面比例上升,绿地空间比例总体下降,说明后备土地不足,②错误;由图可知,不透水面比例上升速度放缓,说明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增速减缓,硬化速度放缓,③正确;绿地空间比重下降,但绿地面积不一定减小,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B。第5题,由于城市的不透水面比例增大,使城市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减少,城市内涝增加,B正确;对降水影响不大,A错误;热岛效应增强,C错误;对全球变暖影响有限,D错误。故选B。
考点二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019·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2)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区域特征:锡林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0毫米;大兴安岭是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分界线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河流补给水源中,形成春汛的一般为积雪融水,形成夏汛的一般为降水或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补给是最稳定的。有些湖泊与河流之间存在相互补给,在河流汛期,河流补给湖泊,在河流枯水期,湖泊补给河流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结合流域内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所处纬度,把握区域特征 |
综合思维 | 从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降水、气温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 |
人地协 调观 | 流域内降水量达300毫米,但仍难以成汛,说明人类的取水活动严重影响了所在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人类活动要与资源开发相协调 |
【我的解答】(1)D (2)D
主要的河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图示 | 解读 |
雨水补给(整体流量较大,降水越多的季节,流量越大) | |
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融雪越多,流量越大),夏季为雨水补给(降水越多,流量越大) | |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会断流) | |
湖泊水或地下水补给(流量整体较小,较稳定) |
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方法
1.依据河流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条件判断
地区 | 补给 | 汛期 | 分布 | |
湿润区 | 降水 | 取决于降水的季节变化 | 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区、地中海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 |
干旱区 | 季节性积 雪融水 | 春季 |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区 | 温带、亚寒带等冬季有降雪的地区: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 |
永久性冰 川融水 | 夏季(主要) | 河流发源于高大山体,山体海拔高于当地雪线 |
2.依据径流变化过程判断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量与降水变化一致;冰川融水补给取决于气温,径流高峰在夏季;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平稳;湖泊对径流具有调节作用,使径流变化较小;春季有明显汛期的河流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考向1 河流的补给
艾丁湖地处吐鲁番盆地,湖盆底海拔-154米,是我国地势最低的洼地。下图示意艾丁湖湖泊最大面积各月出现频率与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艾丁湖入湖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
A.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C.雨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
2.艾丁湖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最大值与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并不成正比,主要是由于艾丁湖( )
A.冬季湖面冻结
B.湖水下渗量增加
C.夏季蒸发旺盛
D.灌溉用水量增加
1.B 2.C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艾丁湖入湖河流7月径流量最大。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B项正确,C项错误。季节性积雪融水发生在初春时节,气温升高,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及湖泊、地下水,A项错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量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都十分均匀,D项错误。故选B。第2题,夏季入湖河流日平均流量最大,但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并非夏季最高,而是春季。其原因最可能是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湖水的收入小于支出,C项正确。冬季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较低,日平均流量较低,A项错误。春季之后湖水下渗量增加,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应该较低,B项错误。灌溉用水量增加应该在春季,湖泊最大面积出现频率应该较低,D项错误。故选C。
考向2 湖泊的补给
(2021·日照模拟)新疆的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近年来湖面萎缩,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下图示意博斯腾湖位置。据此完成3~4题。
3.博斯腾湖( )
A.属于内陆淡水湖
B.西风带来的降水补给明显
C.东侧水产更丰富
D.湖面萎缩致流域面积减小
4.近年来博斯腾湖湖面萎缩,主要原因是( )
A.泥沙淤积,湖水变浅 B.生产生活用水剧增
C.围湖造田,湖面萎缩 D.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3.A 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博斯腾湖既是开都河的尾闾,又是孔雀河的源头,说明该湖泊有地表径流流出,湖内盐分积累少,应为淡水湖,A正确;该湖泊主要的补给来源为河流水,河流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错误;西侧河流注入较多,流经农业区和城镇,带来较多营养物质,饵料丰富,水产更丰富,C错误;湖面萎缩不会改变流域面积,D错误。第4题,泥沙淤积,湖水变浅,湖水水位上升,湖面可能扩大,A错误;当地人口增长快,生产生活用水剧增,大量引用河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B正确;图中农业区主要位于博斯腾湖西北部河流沿岸,主要是引河水灌溉,C错误;全球变暖造成蒸发加剧,但与人为用水过量比较,不是导致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D错误。
遇见湖泊,探究千姿百态的璀璨明珠
(2020·山东卷)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的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的加利契察山相隔(下图)。奥赫里德湖面积348平方千米,湖面海拔695米,平均深度144.8米,湖水透明度21.5米,是欧洲透明度最高的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3米,平均深度18.7米,湖水透明度1.5~7.2米,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1)~(2)题。
(1)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河流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2)导致两湖渔产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温 B.水深
C.水量 D.水质
【思维培养】
关键能力 | 获取和解 读信息 | ①湖泊成因:沿断层形成的构造湖; ②湖泊性质:奥赫里德湖无河流汇入,河流补给较少,为内流湖,岩性为石灰岩,该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 |
调动和运 用知识 | 湖泊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河流水、地下水、雨水、冰川融水等,结合湖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来分析奥赫里德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 |
学科素养 | 区域认知 | 该地区降水量不大,结合纬度位置,明确图示山区难以存在永久性冰川,排除冰雪融水补给 |
综合思维 |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发育的因素主要为饵料,还有水域面积、水体深度、生存空间、水温高低等 |
【我的解答】(1)C (2)D
1.湖泊的分类
类型 | 成因 | 举例 | |
内力作用 | 构造 湖 | 由地壳内力作用,包括地质构造运动所产生的地壳断陷、坳陷和沉陷等所产生的构造湖盆,经贮水而成。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湖水一般都很深 | 贝加尔湖、青海湖 |
火山 口湖 | 往往由地壳构造断裂、火山喷发引起,后经积水成湖,外形似圆形或马蹄形。火山口湖面积不大、湖水较深 | 长白山天池 | |
堰塞 湖 | 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因地震活动引起的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 | 五大连池 | |
外力作用 | 水成湖 | 河成湖:湖盆由河流侵蚀与沉积而成,在河漫滩的低洼处可积水成湖。后期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 | 洪湖、鄱阳湖 |
海成湖:由海湾被沙洲所封闭演变而成,在海湾的出海口处,由于泥沙沉积,使出海口形成了沙洲,继而将海湾与海洋分隔,形成潟湖 | 杭州西湖 | ||
溶蚀湖(喀斯特湖):石灰岩被流水不断溶蚀(侵蚀作用),形成洼地,积水成湖 | 贵州威宁草海 | ||
风成湖 | 沙漠中沙丘间的洼地低于潜水面(地下水位),四周沙丘汇集洼地而成 | 敦煌月牙泉 | |
冰成湖 | 冰蚀湖是在高山或高纬地区,因冰川运动过程中刨蚀、掘蚀地面产生的凹地积水而成。湖盆平面形态呈长条状,冰蚀湖湖岸平缓,常有漂砾残存,部分湖岸地带现代冰缘形态非常发育 | 北美五大湖 |
2.湖泊的类型、特征、价值和治理
绿湖(位置见图1)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小湖泊。该湖6月水深达12米,淹没了周围草木,水质清澈。7月底以后湖泊的水位开始下降,冬季几乎完全干涸,湖床布满绿草和树木,变成一座可徒步的小公园(图2)。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湖泊与绿湖成因类似的是( )
A.苏必利尔湖
B.长白山天池
C.五大连池
D.死海
2.绿湖水质清澈的主要原因是( )
A.流域坡度大
B.水生生物量大
C.湖水盐度高
D.补给水源洁净
3.导致绿湖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是( )
A.降水 B.气温
C.蒸发 D.下渗
1.A 2.D 3.B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读图可知,绿湖位于阿尔卑斯山脉中,海拔较高,由冰川溶蚀作用形成,与苏必利尔湖成因类似,A正确;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B错误;五大连池属于堰塞湖,C错误;死海是由地壳断裂陷落形成的构造湖,D错误。第2题,绿湖是阿尔卑斯山脉中的一个小湖泊,6月水深最深,7月底以后湖泊水位开始下降,冬季几乎完全干涸,由此可推断绿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水源洁净,含沙量小,从而使绿湖水质清澈,D正确;流域坡度大会导致流水侵蚀作用强烈,使湖水含沙量大,水质浑浊,A错误;水生生物量大会导致湖水透明度下降,B错误;湖水盐度和湖水清澈无关,C错误。第3题,结合上题分析,绿湖的补给水源主要为冰雪融水,补给量随气温而变化,因此导致绿湖冬夏季节水位变化较大的主导因素是气温。
(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3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含解析): 这是一份(人教版)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精品学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3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含解析),共14页。
【暑假提升】人教版2019地理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讲学案: 这是一份【暑假提升】人教版2019地理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讲学案,文件包含暑假提升人教版2019地理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版docx、暑假提升人教版2019地理高一升高二暑假预习-选修1第09讲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原卷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3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学案: 这是一份中图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1节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陆地水体及其关系学案,共1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水循环 ❶,陆地水体及其关系 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