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192/0-17390247220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192/0-17390247220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3192/0-173902472208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大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语想在幻灯片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写。
中国诗词中经常可见动物的身影,比如“① ______ ,② ______ ”(刘禹锡《秋词》)中借鹤刻画秋日的明丽景色,抒发愈挫愈勇的豪壮情怀;“③ ______ ,④ 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通过大雁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同样写到“马”,“⑤ ______ ,⑥ 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传递的是为国征战的悲壮;“枯藤老树昏鸦,⑦ ______ ,⑧ _____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出了游子的羁旅之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2.下面是拟定的开场白,请你帮小语在空缺处填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与动物就有着千丝万缕 ______ 的联系。动物,不是冰冷的物种名词,而是与人类命运交织的伙伴。它们或在广袤草原奔腾,展现出生命的昂扬péng ______ 勃;或在我们身边撒娇,给予我们最纯cuì ______ 的陪伴;或闪现于历史文化中,承载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______ 。人与动物之间,是一部写满爱与责任的生命之书。现在,就让我们一同翻开这精彩的篇章。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3.在《朝花夕拾》和《西游记》中,常将动物本性与人性相联系,以突出形象特点或表达情感态度,请从下方任选其一,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①《朝花夕拾》:猫
②《西游记》:猪八戒
四、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4.小语用一张图片作为讲座结尾,请你从内容和寓意两方面说说插入此图的用意。
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
5.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清明雨水多,阿兰,趁雨水还没落下来,随爷爷明天去山谷里扯兰花泡酒哟!”
ㅤㅤ②“爷爷,为什么要趁雨水没落下扯兰花泡酒?”
ㅤㅤ③“一直淋雨花就不香了,再泡酒就没用了。”
ㅤㅤ④……
ㅤㅤ⑤爷爷喜欢兰草,就连我的乳名也用兰字。我们居住的老屋,屋前屋后满山谷都是兰花。
ㅤㅤ⑥“兰草不用管,都是自己长。有种子了,长苗也会自己长。长了又换地方长,整个山谷都是兰草的家。兰花泡酒喝蛮好哩!”爷爷领着我,拿着大水瓢,朝老屋后面的山谷里走去。
ㅤㅤ⑦“哇,好香呀!”我刚一踏进山谷里就被兰花沁人的幽香惊呆了。但一时又找不到兰花的所在,只闻到满山谷都是兰花的所在呢。
ㅤㅤ⑧“瞧!兰花的家都藏在树荫下哩!独自长,默默开哦!”爷爷看出了我的疑惑,指着春兰的所在。踩着沙沙作响的腐叶,我蹲下来,在一窝一窝春兰根下寻找兰花。
ㅤㅤ⑨“真的蛮香哦!这窝真的好香哦!”爷爷颈椎不好,不时站起身来,陶醉地闻一闻扯下来的兰花,好像在品咂他新泡出来的兰花酒哩。
ㅤㅤ⑩山谷里静极了,只有鸟儿欢快地啁啾,仿佛我和爷爷扯春兰是在鸟儿们的引导下完成似的。那鸟鸣仿佛也浸透了兰香,无比清甜了。 A鸟鸣落满幽谷,让兰香涌动的幽谷更清甜了。
ㅤㅤ⑪我和爷爷的手指染了淡淡的兰香,心里也浸透了兰香。不一会儿,大水瓢盛满了兰花了。我端起大水瓢使劲地闻了闻,好像整个山谷的兰花香都汇集在这里呢。
ㅤㅤ⑫“汪汪——”一踏进老屋门前,大黄狗就激动地摇动着尾巴迎上来了,它好像也被兰香吸引了似的,蹭蹭我和爷爷的裤脚。我认真地按爷爷教的方法准备春兰泡酒前的工作:清洗兰花、风干一下水渍、装进玻璃罐、倒进苞米酒……
ㅤㅤ⑬“再加几块冰糖哩!”爷爷神秘兮兮地笑道。“叮当——叮当——”冰糖丢进了兰花里。我望着玻璃罐里依然新鲜的兰花,被爷爷倾倒进来的苞米酒一点一点浸满了。那些姿态优雅的花朵在酒水里轻轻舞蹈,好看极了。
ㅤㅤ⑭“这就交给老天爷哩!这么大一壶酒呀,要泡两个多月才能喝啊!要泡出那个香味来哩!”爷爷举起玻璃罐子里的兰花酒期待地说。
ㅤㅤ⑮“哇,要泡两个多月才泡出兰香呀!”我撇撇嘴不耐烦地说,“主要就是要喝兰花的香味吗?”
ㅤㅤ⑯“时间久才能泡出兰香哟!我要喝兰花的香味,这酒还能治疗夜里干咳和失眠哩!”爷爷笑了。
ㅤㅤ⑰我呆呆地望着爷爷手中玻璃罐内苞米酒里轻轻舞蹈的兰花,阳光透过玻璃,兰花晶莹透亮,好像兰花刚刚从晨曦里醒来似的。往后的日子里,兰花酒就像爷爷说的那样“交给老天爷照顾”了。好奇和期待在我心里不住地翻腾!那一夜里,我枕着山谷里吹来的兰香睡着了,那梦也是兰幽幽的兰香了。
ㅤㅤ⑱那真香呀!我至今也忘不了兰花酒开封的日子!“泡酒蛮香哦!”爷爷开心地打开尘封已久的玻璃罐子。顿时,满屋子都飘散着兰花酒的清香,一家人都激动地挤在罐子口。苞米酒与兰花经过日月的发酵,使兰花的香味更醇厚了。 B酒液里泛起淡淡的嫩绿色,真像一痕痕浅浅的春水。
ㅤㅤ⑲“要是你奶奶能喝一口兰花酒就好了。”爷爷倒了一小盅兰花酒,美美地品咂着,不时遗憾地叹息。
ㅤㅤ⑳奶奶去世前也有夜里干咳的毛病,爷爷每听到奶奶咳嗽,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直到爷爷得到这兰花泡酒的土方子,可是奶奶没有等到。奶奶长眠在开满兰花的山谷里,每年扯兰花泡酒,爷爷总会绕大半山路去奶奶坟头静静地站一会儿,扯一朵兰花静静地闻闻。
ㅤㅤ㉑“喜欢咳嗽的人,兰花泡酒喝了相当好!嗯,这个有止咳作用,还可以治喉咙疼,喝点蛮好!”爷爷每年都要泡几罐兰花酒。每到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至亲好友、因咳嗽失眠而求医的乡邻,爷爷就把密封罐抱出来,小心翼翼地开启罐盖,与亲友乡邻分享醇厚的兰花酒。
ㅤㅤ㉒兰花香得慷慨,爷爷的兰花酒也是毫无吝啬,只要有需求总是无偿地分享,连同那幽幽兰香般浸润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ㅤㅤ㉓爷爷去世了。
ㅤㅤ㉔老屋后面山谷里的兰花还是没人管地年年疯长,开幽幽的花香。“一直淋雨花就不香了,再泡酒就没用了。”爷爷的话仿佛还在我耳畔回响。后天又是清明了,山谷里吹过来的风夹杂着兰花熟悉的幽香,我知道,那幽幽的飘来的兰香,定是爷爷从天堂捎来的口信,就像他不善言辞,却善良本真的内心。
ㅤㅤ㉕爷爷已去世好多年了。每年的春兰泡酒,已经成为我绵绵的思念。
(作者:渭北,选自《 2023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品集》,有删改)
(1) 文章细致写了泡兰花酒的过程,请结合文本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2) 文章语言富有画面感,请任选一句赏析其表达效果。
A.鸟鸣落满幽谷,让兰香涌动的幽谷更清甜了。
B.酒液里泛起淡淡的嫩绿色,真像一痕痕浅浅的春水。
(3) 多用对话是本文的特点之一,请联系上下文,分析④-⑯段对话的作用。
(4) 你认为下面哪个标题更适合本文,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A.《爷爷的兰花酒》
B.《幽幽兰花香》
6.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问题。
请一定一定给我打电话
①小镇的东面住着一只老猫。老猫很老很老了,老得它哪里也去不了。它很寂寞,好想找个人说说话。找谁呢?老猫不知道。
②一天,一枚红枫叶从半空中飘啊飘,飘落到老猫的鼻尖上。老猫把那枚叶子拿在手里看了好一会儿,他想: A 。
③然后,它找出一支笔,在那枚叶子上认真地写下了这样一行字:“请你,一定一定给我打电话。号码: 0101001。”一阵风吹来,老猫将那枚叶子扔进了风中。
④风带着那枚叶子经过小兔的草房子。
⑤风带着那枚叶子跑过小猪的橡木门。
⑥最后,那枚叶子落在了小老鼠的洞口。
⑦黄昏的时候,小老鼠发现了那枚叶子。“这真是一枚好看的叶子。”小老鼠说。“哎呀,这上面还写有字呢——‘请你,一定一定给我打电话。号码: 0101001。’这是谁的恶作剧吧?”小老鼠想。不过,它还是将那枚叶子带回了家。
⑧秋天走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小老鼠独自待在冷冷清清的洞里,看着爸爸挂在墙上的玉米,看着妈妈放在篮子里的花生,看着它俩以前坐过的椅子。椅子上空空荡荡的,春天的时候,一场疾病将它俩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小老鼠知道,那个地方遥远得自己再也见不到它们了。
⑨“好想找个人说说话呢。”小老鼠想。小老鼠觉得这个冬天再冷不过了。它想找点能温暖自己的东西。小老鼠拿起了秋天捡到的那枚枫叶。他想: B 。
⑩它找出了它。
⑪“喂!”
⑫“喂!”
⑬“请问,可以和你说说话吗?”小老鼠问。
⑭“当然可以。”老猫努力地使自己的声音保持平静。它期待这个电话已经整整五十二天又三小时二十分了。
⑮外面下着好大的雪,小老鼠和老猫聊了好多好多,从早上聊到黄昏,从彼此的爷爷奶奶聊到不喜欢蚕豆。它们约好第二天再打电话。就这样,第二天,第三天……整整一个寒冬,它们都在电话里聊着天。虽然外面冰天雪地,但它们的心里暖洋洋的。
⑯一次,老猫打电话时,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发出“喵呜”的声音。小老鼠装着没听见那声“喵呜”。
⑰一次,小老鼠讲到高兴时,忍不住“吱吱”叫了几声。老猫也装着没听见“吱吱”声。
⑱就这样,它们每天打着电话,在冬天里,在春天里,在夏天里,在另一个秋天里。它们谁也不曾提出见面的要求,虽然有时心里也痒痒的,好想见上一面。
⑲后来,又过去了一年,小老鼠慢慢长大了,老猫说话的声音却越来越小,小得需要小老鼠认真听、仔细听才能听清楚。直到有一天,电话的那边再也无人将叮铃铃响个不停的电话接起了。
⑳小老鼠明白了。
……
(作者:麦子,选自《幼儿园》 2022年第11期,有删改)
(1) 童话是想象的艺术,请根据上下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老猫和老鼠的想法补充在横线上。
(2) 童话在荒诞离奇的背后又有合情合理之处,请结合⑯—⑱段简要分析。
(3) 请根据童话的情节,预测下面两个故事结局哪个更合适,并阐明理由。
结尾一:
小老鼠来到老猫的门前。看到老猫曾提到过的白色房门、绿色藤蔓、粉色指甲花。它看了很久很久,放了一捧美丽的“勿忘我”在老猫的门前。
结尾二:
秋天来了,望着很久很久没有响起的电话,小老鼠失了神,它无比想念电话那头温暖的声音。突然小老鼠的眼神亮了,只见它拾起洞口的一枚枚枫叶,在上面认真地写道:我可以陪你说说话,号码……
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9分。
7.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
【乙】
ㅤㅤ孔君平疾笃,庾司空为会稽①,省②之,相问讯甚至③,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曰:“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④相问!”庾闻,回谢之,请其话言⑤。
(《世说新语•方正》)
【注释】①会稽:地名,这里指担任会稽郡内史。②省:探视,问候。③甚至:非常周到。④儿女子:妇孺之辈。⑤话言:有益的话。
(1) 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文言词义。
(2) 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友人惭、下车引之。
(3) 两文均出自《世说新语•方正》篇,请结合内容,分别探究陈元方、孔君平的“方正”体现在何处。
七、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8.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首诗都连用地名,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八、作文: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请以“成为你自己”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少于 500字。
10.作文。
请以“把 写进生命里”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不得抄袭、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少于 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解析】答案:
①晴空一鹤排云上(易错字:鹤)
②便引诗情到碧霄(易错字:霄)
③乡书何处达
④归雁洛阳边(易错字:洛)
⑤夜阑卧听风吹雨(易错字:阑)
⑥铁马冰河入梦来(易错字:梦)
⑦小桥流水人家
⑧古道西风瘦马(易错字:瘦)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lǚ,蓬,粹,jì
【解析】答案:
lǚ 蓬 粹 jì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情节。
要求从《朝花夕拾》中的猫或《西游记》中的猪八戒入手,分析动物本性与人性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这种联系突出形象特点或表达情感态度,答案不唯一,可根据对名著的理解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朝花夕拾》:猫,在《朝花夕拾》中,鲁迅通过描写猫的一些特性来影射人性。比如猫的媚态,像那些谄媚权贵、阿谀奉承的人;猫的残忍,如它捕食雀鼠时的凶狠,好似那些欺压弱小、心狠手辣的人;猫的狡诈,如它在偷吃东西时的狡猾行径,如同那些耍小聪明、不诚实的人。鲁迅借对猫的这些描写,表达了对这类人性丑恶面的批判和厌恶之情。
答案:
示例:②《西游记》:猪八戒
猪八戒具有猪的一些本性,比如贪吃,看到美食就走不动路,在取经路上多次因贪吃而惹出麻烦,这体现了他的贪婪和自控力差,就像猪贪吃的本性一样;他还懒惰,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常嚷嚷着分行李回高老庄,这和猪的好逸恶劳相似;同时,他又好色,见到美女就心猿意马,这也与猪的本能有一定关联。但猪八戒也有人性的一面,他对师傅唐僧有一定的忠诚,虽然有时会动摇,但在关键时刻也会挺身而出,而且他性格憨厚、乐观,给取经团队带来了不少欢乐和轻松的氛围,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作者通过猪八戒将动物本性与复杂的人性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角色更加生动有趣。
【解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
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
4.【答案】答案:内容:图中展示了一只熊和一个持枪的人处于一根横杆上,横杆似乎架在一座山峰之上,背景是蓝天白云。这种画面内容给人一种紧张且微妙的感觉,熊和人处于一种对峙又相互制衡的状态,仿佛在一个危险的平衡情境中。
寓意:这张图片可能寓意着在某些情况下,双方看似处于敌对或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又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任何一方的过激举动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双方都陷入不利的境地。它可以启示人们在面对矛盾或冲突时,要谨慎行事,考虑到双方的关系和整体的平衡,不能轻易打破这种微妙的状态,否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要求从内容和寓意两方面阐述插入图片的用意。在内容方面,需要详细描述图片中呈现的具体元素,如动物、人物、场景等,让读者能清晰地了解图片的基本构成。在寓意方面,要结合图片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挖掘出图片所传达的潜在含义和启示,并且要与讲座的主题或情境相联系,说明为什么这张图片能够在讲座结尾起到相应的作用,比如引发听众的思考、强调某个观点等。具体的寓意解读可以根据讲座的具体内容进行灵活调整和拓展,使其更具针对性和说服力。图中展示了一只熊和一个持枪的人处于一根横杆上,横杆似乎架在一座山峰之上,背景是蓝天白云。这种画面内容给人一种紧张且微妙的感觉,熊和人处于一种对峙又相互制衡的状态,仿佛在一个危险的平衡情境中。这张图片可能寓意着在某些情况下,双方看似处于敌对或竞争关系,但实际上又相互依存、相互牵制,任何一方的过激举动都可能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双方都陷入不利的境地。它可以启示人们在面对矛盾或冲突时,要谨慎行事,考虑到双方的关系和整体的平衡,不能轻易打破这种微妙的状态,否则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综合读写题就是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5.【答案】【小题1】“我”按爷爷教的方法准备春兰泡酒前的工作,看着玻璃罐里的兰花在酒水里舞蹈
【小题2】不耐烦
【小题3】“我”和家人见证兰花酒开封
【小题4】激动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情感的分析。
①原文“我认真地按爷爷教的方法准备春兰泡酒前的工作:清洗兰花、风干一下水渍、装进玻璃罐、倒进苞米酒……那些姿态优雅的花朵在酒水里轻轻舞蹈,好看极了”,从“好看极了”能看出“我”在做这些准备工作时,对酒中兰花姿态的欣赏。
②原文“‘哇,要泡两个多月才泡出兰香呀!’我撇撇嘴不耐烦地说”,“撇撇嘴”这一动作描写以及“不耐烦”的直接表述,都体现出“我”此时的不耐烦心理。
③原文“我至今也忘不了兰花酒开封的日子!‘泡酒蛮香哦!’爷爷开心地打开尘封已久的玻璃罐子。顿时,满屋子都飘散着兰花酒的清香,一家人都激动地挤在罐子口”,明确描述了兰花酒开封时的场景。④从“一家人都激动地挤在罐子口”可看出“我”和家人此时激动的心情。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A.此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将听觉的“鸟鸣”转化为视觉的“落满”,又将嗅觉的“兰香”转化为味觉的“清甜”。“鸟鸣落满幽谷”,形象地写出了山谷中鸟鸣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山谷都被鸟鸣填满的情景。“让兰香涌动的幽谷更清甜了”,把兰香的幽微与清甜的味觉感受相融合,生动地描绘出在鸟鸣与兰香交织的幽谷中,那种独特、美妙且令人陶醉的氛围,使读者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幽谷环境的美好与清新。
B.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酒液里泛起的淡淡的嫩绿色”比作“一痕痕浅浅的春水”。“一痕痕”“浅浅的”这些叠词的运用,生动地描绘出酒液颜色的浅淡与柔和。“春水”的比喻,既表现出酒液的澄澈、灵动,又赋予了酒液春天般的生机与活力,形象地写出了兰花酒开封后色泽的诱人,侧面烘托出兰花酒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兰花酒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的分析。
①推动情节发展。如“爷爷,为什么要趁雨水没落下扯兰花泡酒”“一直淋雨花就不香了,再泡酒就没用了”这段对话,引出了后文“我”和爷爷趁雨水未落下前去采摘兰花的情节;“这就交给老天爷哩!这么大一壶酒呀,要泡两个多月才能喝啊!要泡出那个香味来哩”“哇,要泡两个多月才泡出兰香呀!”等对话,推动了故事向等待兰花酒泡好的情节发展。②展现人物形象。通过对话,展现出爷爷对兰花酒的了解,如“我要喝兰花的香味,这酒还能治疗夜里干咳和失眠哩”,体现爷爷生活经验丰富;“再加几块冰糖哩”“爷爷神秘兮兮地笑道”,表现出爷爷的可爱与童真。而“我”的提问,则展现出“我”的好奇、天真。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这些对话贴近生活实际,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我”和爷爷的交流场景之中,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4)本题考查标题的分析理解。
A 选项:《爷爷的兰花酒》更适合。文章以“爷爷的兰花酒”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开头爷爷提议趁雨水未落去扯兰花泡酒,到“我”和爷爷一起采兰、准备材料泡酒、等待泡酒、见证开封以及爷爷与亲友乡邻分享兰花酒,最后写爷爷去世后,每年春兰泡酒成为“我”对爷爷的绵绵思念,整个故事围绕着爷爷泡兰花酒展开。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事物,突出了爷爷与兰花酒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体现出“我”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B 选项:《幽幽兰花香》也有一定合理性。“幽幽兰花香”既指山谷中真实的兰花香,如“我刚一踏进山谷里就被兰花沁人的幽香惊呆了”,又象征着爷爷善良本真的品质,像兰花香一样深远持久,如“爷爷的兰花酒也是毫无吝啬,只要有需求总是无偿地分享,连同那幽幽兰香般浸润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以“幽幽兰花香”为标题,富有诗意和韵味,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含蓄地表达出文章主旨,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清幽美好的氛围。但相较而言,文章主要情节围绕兰花酒展开,《爷爷的兰花酒》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更直接、准确。
答案:
(1)①“我”按爷爷教的方法准备春兰泡酒前的工作,看着玻璃罐里的兰花在酒水里舞蹈。
②不耐烦。
③“我”和家人见证兰花酒开封
④激动。
(2)B.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酒液颜色的浅淡与柔和,形象地写出了兰花酒开封后色泽的诱人,侧面烘托出兰花酒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兰花酒的喜爱之情。
(3)①推动情节发展。②展现出爷爷对兰花酒的了解,表现出爷爷的可爱与童真,“我”的好奇、天真。③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我”和爷爷的交流场景之中,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4)A《爷爷的兰花酒》更适合。文章以“爷爷的兰花酒”为线索,贯穿全文。从开头爷爷提议趁雨水未落去扯兰花泡酒,到“我”和爷爷一起采兰、准备材料泡酒、等待泡酒、见证开封以及爷爷与亲友乡邻分享兰花酒,最后写爷爷去世后,每年春兰泡酒成为“我”对爷爷的绵绵思念,整个故事围绕着爷爷泡兰花酒展开。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事物,突出了爷爷与兰花酒之间的紧密联系,也体现出“我”对爷爷的怀念之情。
本文通过回忆“我”和爷爷一起采摘兰花、制作兰花酒、等待酒成以及分享兰花酒的过程,展现了爷孙之间温馨的亲情,表达了“我”对爷爷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借爷爷毫无保留地与他人分享兰花酒,赞美了爷爷善良、慷慨、本真的美好品质。以兰花为情感寄托,将对爷爷的思念和对其品质的赞美融入到幽幽兰香之中,使情感真挚而深沉。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意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6.【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句子补写。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结合“一天,一枚红枫叶从半空中飘啊飘,飘落到老猫的鼻尖上。老猫把那枚叶子拿在手里看了好一会儿”分析,猫:太好了,这片叶子也能飘到其他地方,我可以用这片叶子传递信息,这样我就不寂寞啦!结合“‘好想找个人说说话呢。’小老鼠想。小老鼠觉得这个冬天再冷不过了。它想找点能温暖自己的东西。小老鼠拿起了秋天捡到的那枚枫叶”分析,老鼠:说不定不是恶作剧呢?也许真的能找到这个人聊聊天呢。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结合“一次,老猫打电话时,忍不住打了一个喷嚏,发出‘喵呜’的声音。小老鼠装着没听见那声‘喵呜’。一次,小老鼠讲到高兴时,忍不住‘吱吱’叫了几声。老猫也装着没听见‘吱吱’声。就这样,它们每天打着电话,在冬天里,在春天里,在夏天里,在另一个秋天里。它们谁也不曾提出见面的要求,虽然有时心里也痒痒的,好想见上一面”分析,“荒诞离奇”指的是老猫和老鼠是天敌,但在文章中,他们知道各自身份却装作不知道,“荒诞离奇”的是老猫和小老鼠都有电话,而且不同的语言能交流。“合情合理”指老猫和老鼠都很孤独,都想要倾诉交流,通过打电话建立了友谊,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超越身份和时空的。
(3)本题考查结尾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结尾二。老猫虽然离开,但是它带给小老鼠的温暖,让小老鼠更懂得去关爱他人的意义。小老鼠在枫叶上写的话,表现出它开始尝试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开放式结尾,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枫叶”的出现,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更完整。
答案:
(1)示例:猫:太好了,这片叶子也能飘到其他地方,我可以用这片叶子传递信息,这样我就不寂寞啦!
示例:老鼠:说不定不是恶作剧呢?也许真的能找到这个人聊聊天呢。
(2)“荒诞离奇”指的是老猫和老鼠是天敌,但在文章中,他们知道各自身份却装作不知道,“荒诞离奇”的是老猫和小老鼠都有电话,而且不同的语言能交流。“合情合理”指老猫和老鼠都很孤独,都想要倾诉交流,通过打电话建立了友谊,真正的友谊是可以超越身份和时空的。
(3)示例:结尾一。温馨的环境描写冲淡了故事结局的悲伤之感,引人回味。一捧美丽的“勿忘我”表现出小老鼠对老猫的怀念和对这份情谊的珍惜。结构上,“看到老猫曾提到过的白色房门、绿色藤蔓、粉色指甲花”呼应了上文他俩总是打电话的情节,使文章更完整。
【小题2】
【小题3】
【解析】这篇故事通过描述老猫和小老鼠之间通过一枚枫叶建立的电话友谊,展现了孤独中的渴望交流、跨越物种的真挚友情以及生命中的温暖与希望。文章表达了关于孤独、友谊、记忆和希望的主题,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人性之美。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7.【答案】【小题1】约定
【小题2】离开
【小题3】③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句意:约定在中午。期:约定。
B句意: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去:离开。
C句意:孔君平病重。笃:很,非常。故选:③。
(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重点词:惭,惭愧;引,拉,牵拉。句意: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主旨的把握。甲文中,面对父亲无信无礼的友人,陈元方有理有据地辩驳,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另外,在父亲友人因惭愧而示好时候,用“入门不顾”的方式回敬,都表现了陈元方的“方正”;乙文中,孔君平病重,担任司空的庾冰去探望,孔君平却不满,因为庾冰并没有向他问起治国安邦的方法,他虽然病重,却依然心系国家,坚守自己为国为民的心愿,这体现了他的“方正”。
答案:
(1)A约定;B离开;C③
(2)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3)示例:陈元方的“方正”体现在:他懂得“信”和“礼”的重要,父亲友人出言不逊,他有理有据地辩驳,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萧遥欣的“方正”体现在:他劝说小孩儿不要打飞鸟,听说这件事的百姓也信服他的说法,不再打鸟。病重的孔君平面对来探望自己的庾冰,却不满,因为庾冰并没有向他问起治国安邦的方法,这种心系国家,坚守自己为国为民的心愿,体现了他的“方正”。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孔君平病重,司空庾冰当时任会稽郡内史,去探望他,十分恳切地问候病情,并为他病重而流泪。庾冰离座告辞后,孔君平感慨地说:“大丈夫快死了,却不问安邦定国的办法,竟像妇孺一样来问候我!”庾冰听见了,便返回向他道歉,请他留下教诲。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
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8.【答案】本题考查诗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连用龙标、五溪、夜郎三个地名。“龙标”是友人被贬之地,“五溪”是友人要经过的荒远之地,“夜郎”也是友人即将到达的偏远之地。通过这些地名的连用,强调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路途的艰难险阻,从而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牵挂以及深深的担忧之情。《峨眉山月歌》诗连用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这五个地名依次出现,就像电影镜头一样,随着诗人的行舟不断切换画面。它巧妙地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江行的速度之快,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随着行程的推进而不断加深,有一种一气呵成之感,并且营造出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答案: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连用地名强调了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和路途的艰难,表达出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牵挂和担忧之情。《峨眉山月歌》连用地名勾勒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体现出诗人江行之快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断加深,营造出清朗秀美的意境。
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峨眉山月歌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解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以杨花、子规起兴,写景兼点时令,渲染凄凉哀愁的气氛。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后两句抒情,诗人听说友人被贬到龙标,路途遥远且艰辛,通过将愁心寄给明月,让明月伴随友人到夜郎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的同情、牵挂和担忧之情。
《峨眉山月歌》以峨眉山月为象征,通过描写诗人在旅途中看到的峨眉山月以及连续转换的地名,勾勒出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诗人在江行途中,随着行程的推进,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不断加深。诗中的峨眉山月贯穿始终,它既是故乡的象征,又营造出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人、事、景、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9.【答案】成为你自己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曾无数次地迷茫,无数次地自问:我究竟是谁?我究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直到那一天,我终于找到了答案——成为你自己。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在窗前,手中紧握着画笔,却迟迟无法下笔。眼前的画布空白一片,就像我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我一直梦想着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描绘出世界的美丽与多彩。然而,现实的打击却让我一蹶不振。我的画作总是被嘲笑为“幼稚”和“不成熟”,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路。
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父亲走进了我的房间。他默默地站在我身后,注视着我手中的画笔和空白的画布。许久,他才开口说:“孩子,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使命。你不需要成为别人眼中的‘完美’,你只需要成为你自己。”
父亲的话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让我瞬间明白了什么。我放下手中的画笔,走出房间,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开始用心观察每一朵花、每一片叶、每一缕阳光,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存在着,展现着生命的力量与美丽。
从那以后,我重新拿起画笔,开始用自己的方式去描绘这个世界。我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也不再羡慕别人的成就。我坚信,只要我坚持做自己,用心去感受、去创造,总有一天,我会在画坛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如今,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小有名气的画家。我的画作虽然还称不上完美,但它们却充满了真诚与力量。因为它们是我用心去感受、去创造的结果,它们是我成为我自己的见证。
回首过去,我感激那个迷茫而又坚定的自己。因为我知道,只有成为你自己,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本文题目“成为你自己”强调个体独特性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立意应围绕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尊重并发挥自身特质,勇敢追求个人梦想与价值,实现自我成长与超越。
选材构思:可以从个人成长经历中选取典型事件,如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兴趣爱好上的探索、性格特质上的展现等,体现“成为自己”的过程。开篇可简述对“成为自己”的理解,中间部分详细叙述一两个具体事例,如克服恐惧学会某项技能、坚持梦想不畏他人眼光等,展现个人成长与蜕变。结尾部分总结感悟,强调成为自己对个人成长的意义,鼓励读者勇敢做自己。
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与心理刻画,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同时保持语言流畅,结构清晰,让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该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作者从迷茫到找到自我价值的成长过程,情感真挚,主题明确。通过父亲的话语启发,作者开始观察生活,勇敢表达自我,最终实现了个人梦想。文章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展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成为你自己”的深刻理解。
10.【答案】例文:
把自信写进生命里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又是一个静谧的夜,又是一弯深邃的月,但是今天却是悲惨的一天。考试考砸了,心中荆棘从生。在昏暗的灯光下,我埋头扎进书里,苦苦寻觅,却始终找不到一条通向罗马的大道。
百无聊懒,望向广袤的夜空。突然,我发现了那漆黑的夜幕上有一颗星星,它默默地守在皎洁的明月旁边,不仔细寻找还真看不出来。
那颗星星,它发出幽幽的淡蓝的光,虽然几乎被月亮的光茫所覆盖,却还是傻傻的发出那道不知何年何月才会被忙碌的世人看到的极淡的光,那道微光,纯净极了,清亮透明。
不知不觉我深深地陷了进去,它就像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我突然看到了一个我,一个全新的自我,我惊讶极了,因为发现那个我的背上有一双明亮洁白而又透明的翅膀。那个我慢慢地走着,一次只走那么一小步,那个我要干什么呢?忽然,眼前射出一道光,那光刺眼极了,却又令人向往。啊!出口,我终于知道了,我要走到出口。可是,用翅膀不是更快吗?那个我真傻!这时,那个我突然展开了翅膀,以极快的速度飞出了隧道,我极速后退,又是那道淡蓝的光,那颗淡蓝的星,那弯皎洁的月……
我愣住了,只是盯着那颗散发着微弱光芒的星,霎时间明了些什么,想象中的“出口”应该就是抵达成功的终点,而“翅膀“就是相信自己。
恍惚间,我懂了!
这颗星,不是傻,它是执着的,而支撑它的便是信念,它相信,终究有一天,它发出的光会被一个不关注于月光的人发现尽管希望渺茫,却还是执着地坚持,傻傻的相信。
那个我,便是真正的我,我就像背着壳的蜗牛,只会笨笨地小步走,遇到挫折就会自怨自艾,却全然不知自己有一双纯白,透高的翅膀。那个我,振翅高飞了!对,总有一天我会振翅高飞的,即使它很遥远。我要像那颗星星一样,执着地坚持傻傻地相信。因为我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终有一天,一定会散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还是一个静谧的夜,还是一晚深邃的月,却是全新的一天,因为,我相信我自己。
【解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题目要求以“把写进生命里”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这个题目,考生可以补充内容很多,如“感动”“快乐”“勇敢”“拼搏”“乐观”“奋斗”……从题目可以看出,是写一次自己的经历,某种情感的支撑下,使我走出困境,在写作文时,一定要用相关的文字,来体现这种情感。可以写记叙文,具体写一件事,叙述自己一次挫折的经历,自己是如何战胜挫折的,怎么“走出困境”的,最后从“自信““乐观”对战胜挫折的重要作用来谈感悟。写作时要选择有具体内容的材料,细致地描写自己在困境中的状态和凭借“努力、自信、乐观”等战胜困难的情态,运用细节描写,写心理活动,丰富文章内容。
文章记叙了自己因考试考砸而情绪低沉,漆黑的夜幕上有一颗星星给了“我”启示,重新振作起来的故事。文章环境描写细腻,衬托了作者的心情。过程
“我”的“心理”
“我”和爷爷一起采兰草
好奇
① ______
欣赏
“我”被爷爷告知需要两个多月才能泡好
② ______
“我”和爷爷一起等待兰花酒泡好
期待
③ ______
④ ______
文言词汇
方法
解释
期日中
成语联系法:不期而遇。
A ______
相委而去
课内迁移法:少时,一狼径去(《狼》)
B ______
孔君平疾笃
查阅字典法:①忠诚,厚道。②坚定。③很,非常。
C ______ (填序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综合性学习,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卷,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