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223/0-173900498829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223/0-17390049883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691223/0-173900498840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全国部分地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真题合集(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3分。
1.古人常以草木为笔,书写对世界的深情与哲思。小海和小曙在校园生态长廊中设置了“古诗词中的草木”互动区域,请你一起完成。
(1) 请填写表格中的第①~⑨空。
(2) 小曙读到下面这首诗歌,认为可以放到互动区域,请结合诗歌内容和草木特点,分析诗歌情思。送别
隋•佚名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分。
2.【序章】完善广播稿。
序章
ㅤㅤ校园宛如一方生命的舞台。草木有情,春生夏长,秋凋冬藏,于lǎng ①润时节尽显蓬勃生机;动物有灵,鸟雀欢歌,虫蚁奔忙,在静谧角落彰显轻jié②身姿。它们不分强弱,无论巨细,皆远离喧嚣,自在生长。它们或动或静,共同编织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校园生态锦缎。这片校园天地,记载着无数个晨曦日暮间生命交织的动人故事,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
(1) 阅读“序章”,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①lǎng ______ 润
②轻jié ______
(2) 与“记载”的“载”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 ______
A.怨声载道
B.载歌载舞
C.满载而归
D.一年半载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3.请结合《朝花夕拾》与《西游记》的阅读体验,完成相关任务。
(1) 推荐良师。根据名著内容,下列推荐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长妈妈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让“我”知道人不可貌相,可谓良师。
B.“我”的父亲让“我”背出《鉴略》方可去嬉戏,教子有方,可谓良师。
C.菩提师祖让孙悟空选择想学习的本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因材施教,可谓良师。
D.观音菩萨让孙悟空经历磨炼拥有了火眼金睛,可谓良师。
(2) 制作良师卡。从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位良师,参考示例写一段给良师的话。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0分。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猫的故事
梁实秋
ㅤㅤ①我的家在北平的一个深巷里。有一天,冬夜荒寒,卖水萝卜的,卖硬面饽饽的,都过去了,除了值更的梆子遥远的响声可以说是万籁俱寂。这时候屋瓦上“嗥”的一声猫叫了起来,时而如怨如诉,时而如诟如詈①,然后一阵跳踉,窜到另外一间房上去了,往返跳跃,搅得一家不安。如是者数日。
ㅤㅤ②在春暖时节,有一夜,我在睡梦中好像听到小院书房的窗纸响,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第三天又发生同样情形,而且把书桌书架都弄得凌乱不堪,书桌上印了无数的梅花印,我按捺不住了。
ㅤㅤ③ 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② 之外还贯通不少的旁门左道,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他用铁丝一根,在窗棂上猫经常出入之处钉一个铁钉,铁丝一端系牢在铁钉之上,另一端在铁丝上做一活扣,使铁丝作圆箍形,把圆箍伸缩到适度放在窗棂上,便诸事完备,静待活捉。
ㅤㅤ④猫窜进屋的时候前腿伸入之后身躯势必触到铁丝圆箍,于是正好套在身上,活生生悬在半空,愈挣扎则圆箍愈紧。厨师看我为猫所苦无计可施,遂自告奋勇为我在书房窗上装置了这么一个机关。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但是当天夜里居然有了动静,早晨起来一看,一只瘦猫奄奄一息的赫然挂在那里!
ㅤㅤ⑤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容,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儿直为她婉言求情。结果是从轻发落予以开释,但是厨师坚持不能不惩戒,即在猫身上用原来的铁丝系上一只空罐头,开启街门放她一条生路。 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驶离教堂去度蜜月。
ㅤㅤ⑥跑得愈快,罐头响声愈大,猫受惊乃跑得更快,惊动了好几条野狗跟在后面追赶,黄尘滚滚,一瞬间出了巷口往北而去。她以后的遭遇如何我不知道,我心想她吃了这个苦头以后绝对不会再光顾我的书房。窗户纸从新糊好,我准备高枕而眠。
ㅤㅤ⑦当天夜里,听见铁罐响,起初是在后院砖地上哗啷哗啷的响,随后像是有东西提着铁罐猱升跨院的枣树,终乃在我的屋瓦上作响。屋瓦是一垅一垅的,中有小沟,所以铁罐越过瓦垅的声音是格登格登的清晰可辨。我打了一个冷战:难道是那只猫的阴魂不散?她拖着铁罐子跑了一天,藏躲在什么地方,终于深夜又复光临寒舍,我家究竟有什么东西值得使她这样的念念不忘?
ㅤㅤ⑧“哗啷”一声,铁罐坠地,显然的是铁丝断了。几乎同时,“噗”的一声,猫顺着我窗前的丁香树也落了地。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那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
ㅤㅤ⑨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刑,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我先到书房里去查看现场,情况有一些异样,大书架接近顶棚最高的一格有几本书洒落在地上。倾耳细听,书架上有呼噜呼噜的声音。怎么猫找到了这个地方来酣睡?我搬了高凳爬上去窥视,吓我一大跳,原来是那只瘦猫拥着四只小猫在喂奶!
ㅤㅤ⑩四只小猫是黑白花的,咕咕容容的在猫的怀里乱挤,好像眼睛还没有睁开,显然是出生不久。在车船上遇到有妇人生产,照例被视为喜事,母子好像都可以享受好多的优待。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生灵。 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
ㅤㅤ⑪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
(选文有删减)
注释:①如诟如詈(lì)像指责又像辱骂,通常用于形容声音或言语的刺耳和不悦耳。②调和鼎鼐(nài)给鼎鼐中的食物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协助君王治理国家。
【默读复述故事】
(1) 运用默读策略,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事件——情感”坐标图,在共读沙龙上复述故事。
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朗读•声音传情】
(2) 运用朗读策略,参考示例,为第⑩段画波浪的句子设计朗读并说明理由,在共读沙龙上朗读。
示例语句:这一回我下了决心,我如果再度把她活捉,要用重刑,不是系一个铁罐就能了事。
朗读设计:用愤恨且坚定的语气读,并重读“这一回”“再度”“重刑”。因为“我”认为猫对“我”之前的宽恕毫无感恩之心,这样读可体现“我”对猫的愤怒与怨恨。
【精读•鉴赏语言】
(3) 文学评论家司马长风认为“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请完成下面的书摘卡,任选其一,在共读沙龙中分享其幽默语言的表达效果。
ㅤㅤ摘录一
ㅤㅤ我家的厨师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除了调和鼎鼐之外还贯通不少的左道旁门,他因为厨房里的肉常常被猫拖拉到灶下,鱼常被猫叼着上了墙头,怀恨于心,于是殚智竭力,发明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捕猫方法。
鉴赏与点评
加点的词语很有意思: ______
ㅤㅤ摘录二
ㅤㅤ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驶离教堂去度蜜月。
鉴赏与点评
这里的修辞新奇有趣: ______
【比读•关注结尾】
(4) 在共读沙龙中,两位同学对文章的结尾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文章结尾第⑪段该删去吗?请你参与讨论,表明观点并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小海:我认为第⑪段可以删去,文章第⑩段真相大白,作者的情感也得到升华,文章到此结束即可。
小曙:我觉得不能删,第⑪段可谓神来之笔,令人掩卷深思!
我:我认为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信息的思辨。
ㅤㅤ材料一
ㅤㅤ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自然界中,亚硝酸盐分布广泛。据统计,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而豆粉中的平均含量可达10mg/kg。
ㅤㅤ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肉制品中不得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而婴儿奶粉中不得超过2mg/kg。
ㅤㅤ膳食中的绝大部分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同时对动物具有致畸和致突变作用。研究表明,人类的某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有关。
——人教版《生物》高中选修一
ㅤㅤ材料二
ㅤㅤ我们经常听到“千滚水、隔夜水千万不能喝,因为亚硝酸盐含量增加,经常饮用这样的水会导致中毒甚至癌症”的说法,很多人也是坚持这样做,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ㅤㅤ实验人员专门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不锈钢电热水壶加热自来水,分别烧开1次、5次、10次后倒入杯中自然冷却,放置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分别检测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
ㅤㅤ表1模拟“千滚水”“隔夜水”亚硝酸盐检测结果(单位mg/L)
——公众号“人民日报”
ㅤㅤ材料三
ㅤㅤ表2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22)
(1) 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与否,用“√”“×”表示。
①长期摄入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食物,可能会增加患癌风险。
②豆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吃了就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③不能吃泡菜咸菜,否则亚硝酸盐一点点积累,总有一天会中毒。
(2)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中的表1和表2,补充完成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结论。
从表1可知,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① ______
从表1还可发现,随着② ______
从表2可知,根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③ ______
(3) 针对下图中小海妈妈的观点,请你结合材料,以小海的身份进行回复。要求语言得体,表达清晰,100字以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6.寓言的启发。
【甲】穿井得一人
ㅤㅤ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吕氏春秋》
【乙】狂泉
ㅤㅤ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而汲,独得无恙。 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①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②,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③水饮之,饮毕便狂, 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宋书》
【注释】①执:抓住。②火艾针药:用火艾灸、针灸、喂药。③酌:舀取。
(1) 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2) 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3) 请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______
国人既并狂,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
A.国民既然并排疯狂了,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疯狂是一种疯狂。
B.国民既然一起疯狂了,反而对国君说不疯狂是一种疯狂。
C.国民全都疯了以后,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疯狂是一种疯狂。
D.国民已经疯了以后,反而对国君说不疯狂是一种疯狂。
(4) 阅读文本,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海:读寓言要读懂人物形象。两文都出现了国君,【甲】文中的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表现了他① ______ ;而【乙】文中的国君最后“② ______ ”(引用原文填空),体现了他不能保持清醒、坚持自我。
小曙:读寓言还可以多角度把握寓意。从国人的角度思考,我们从③ ______ (甲/乙)文获得的启示是 ______
六、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7.作文。
ㅤㅤ朋友可以是同行的伙伴,也可以是智慧的导师、忠诚的动物、无声的植物……他们以不同方式给予我们指引、陪伴与启示。结合生活经历,以“有朋在身边”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ㅤㅤ要求:①不要抄袭、套作;②文中不要出现含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答案:
(1)
①树木丛生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易错字:溪)
③枯藤老树昏鸦(易错字:藤)
④古道西风瘦马(易错字:瘦)
⑤羁旅愁思(易错字:羁)
⑥遥怜故园菊(易错字:怜)
⑦应傍战场开(易错字:怜)
⑧正是江南好风景
⑨落花时节又逢君(易错字:逢)
(2)在《送别》中,“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描绘了杨柳低垂、杨花漫天飞舞的景象。古人常以折柳送别来表达不舍之情,“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这里借杨柳和杨花,将对行人的不舍、牵挂以及盼望行人早日归来的情思融入其中。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答案】【小题1】朗,捷
【小题2】D
【解析】答案:
(1)朗 捷
(2)D
(1)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lǎng”应写作“朗润”;“轻jié”应写作“轻捷”。
(2)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记载”的“载”应读作“zǎi”。
A.“怨声载道”的“载”应读作“zài”;
B.“载歌载舞”的“载”应读作“zài”;
C.“满载而归”的“载”应读作“zài”;
D.“一年半载”的“载”应读作“zǎi”。
故选:D。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小题1】C
【小题2】唐僧,您是孙悟空的师父,带领他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您以坚定的信念感染着他,让他明白普度众生的意义。面对孙悟空的急躁冲动,您以慈悲为怀,用佛法教导他,让他学会克制与忍耐。在您的引导下,孙悟空从桀骜不驯的石猴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佛心的斗战胜佛,最终修得正果。
【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的推荐。
A长妈妈主要是在生活上关心鲁迅,给鲁迅讲长毛故事等行为,并非在知识、品德等方面给予教导使其成为鲁迅的“良师”,所以 A 选项错误。
B“我”的父亲在“我”急切盼望看五猖会时,要求“我”背出《鉴略》方可去嬉戏,这种行为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并非教子有方,称不上良师,B 选项错误。
C菩提师祖根据孙悟空的特点和意愿,让他选择想学习的本领筋斗云和七十二变,体现了因材施教,符合良师的特点,C 选项正确。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太上老君炼丹炉中炼就的,并非观音菩萨使其拥有,D 选项错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示例一:首先回顾《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与鲁迅之间发生的具体事件,然后从这些事件中提炼出藤野先生的教学特点、品德等方面对鲁迅产生影响的内容,按照“事迹+影响”的结构,以第二人称的口吻来组织语言。
写给良师的话:您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遇到的恩师,您对待教学一丝不苟,不仅认真细致地为鲁迅批改讲义,连微小的错误都不放过,还耐心纠正他解剖图中不准确的地方。在那个充满偏见的时代,您毫无狭隘的民族偏见,平等对待鲁迅,关心他的学习与生活。您的公正、严谨与关爱,如明灯照亮了鲁迅在异国他乡求学的道路,让他感受到温暖与尊重,激励着他在日后的岁月里,无论面对何种艰难,都秉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用文字去唤醒民众,为中国的文学与思想变革贡献力量。
①我选藤野先生②您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老师,您治学严谨,教学认真,不但细心为鲁迅批改讲义,还纠正他解剖图中的错误,关心他的解剖实习。您毫无民族偏见,给予鲁迅真诚的关怀与鼓励,让鲁迅感受到温暖与尊重,您的教诲对鲁迅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他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以笔为剑,唤醒民众。
示例二:在《西游记》众多情节中,选取与唐僧对孙悟空教导、影响相关的内容。从唐僧的信仰、言行等方面,分析其如何改变孙悟空,以表达对唐僧作为良师的赞美。①我选唐僧②您是孙悟空的师父,带领他踏上西天取经之路。一路上,您以坚定的信念感染着他,让他明白普度众生的意义。面对孙悟空的急躁冲动,您以慈悲为怀,用佛法教导他,让他学会克制与忍耐。在您的引导下,孙悟空从桀骜不驯的石猴逐渐成长为有担当、有佛心的斗战胜佛,最终修得正果。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第一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4.【答案】【小题1】发现猫再次破窗纸入书房,同情(或:怜悯、可怜),现猫又一次破窗纸入书房,赞美、感动
【小题2】略
【小题3】三个加点的成语,都显示出郑重其事(或:庄重、庄严)的意味,特别是把他的烹饪工作形容为治理国家大事,以此夸赞厨师为捕猫用尽了聪明机智、心思和精力,带来调侃的意味,非常滑稽可笑。,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猫拖着罐头狼狈逃窜、慌不择路,比作新婚夫妻的汽车离开教堂之急不可待,非常幽默形象。
【小题4】不能删,第⑪段写猫因秘密被发现而离开,不知所踪,表明猫对人深怀恐惧和不信任;作者发现自己再无弥补过失的机会,暗含自责与自省;作为留白,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相处的思考: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
【解析】(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第二天发现窗棂上果然撕破了一个洞,显然是有野猫钻了进去。大概是饿极了,进去捉老鼠。我把窗纸补好,不料第二天猫又来,仍从原处出入,这就使我有些不耐烦”可知,答案为:发现猫再次破窗纸入书房。
②根据“厨师对于捉到的猫向来执法如山,不稍宽容,我看了猫的那副可怜相儿直为她婉言求情”可知,答案为:同情(或:怜悯、可怜)。
③根据“她低声地呻吟了一声,那是初释重负后的一声叹息。随后我的书房窗纸又撕破了——历史重演”可知,答案为:发现猫又一次破窗纸入书房。
④根据“我的书房里如今喜事候门,而且一胎四个,原来的一腔怒火消去了不少。天地之大德曰生,这道理本该普及于一切生灵。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可知,答案为:赞美、感动。
(2)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猫为了她的四只小猫,不顾一切的冒着危险回来喂奶,伟大的母爱实在是无以复加”写的是“我”发现猫回来的真相原来是为给小猫喂奶后内心的感动和赞美;因此,应该用感慨(或:敬佩)赞叹的语气读,“不顾一切”“实在”“无以复加”突出赞美了猫为了四个孩子不顾自身危险的无私和伟大,抒发了“我”强烈的感情,应重读。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摘录一:“足智多谋”形容智慧过人;“调和鼎鼐”意思是比喻处理国家大事;殚智竭力三形容用尽心力。这个加点的成语,都显示出郑重其事(或:庄重、庄严)的意味,特别是“调和鼎鼐”一词把厨师的烹饪工作形容为治理国家大事,以此夸赞厨师为捕猫用尽了聪明机智、心思和精力,带来调侃的意味,非常滑稽可笑。
摘录二:划线句“只见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像是新婚夫妻的汽车驶离教堂去度蜜月”把猫仓皇逃命比作新婚夫妇度蜜月而奔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猫逃跑时的狼狈,“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写出了猫逃跑时的速度之快。“一溜烟似的唏哩哗喇地拖着罐头绝尘而去”与“新婚夫妻的汽车驶离教堂去度蜜月”两者的意境形成反差,语言生动形象,恢趣幽默。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解答本题,首先应明确态度“不能删”,然后说明理由。理由可分别从猫、作者、读者的角度思考。第⑪段“猫的秘密被我发现,感觉安全受了威胁,一夜的功夫她把四只小猫都叼离书房,不知运到什么地方去了”写猫因秘密被发现而离开,不知所踪,表明猫对人深怀恐惧和不信任;作者发现自己再无弥补过失的机会,暗含自责与自省;就表达效果来看,作为留白,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相处的思考: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
答案:
(1)①发现猫再次破窗纸入书房②同情(或:怜悯、可怜)③发现猫又一次破窗纸入书房④赞美、感动
(2)示例:用感慨(或:敬佩)赞叹的语气读,并重读“不顾一切”“实在”“无以复加”,赞美猫为了四个孩子不顾自身危险的无私和伟大。
(3)示例一:摘录一:三个加点的成语,都显示出郑重其事(或:庄重、庄严)的意味,特别是把他的烹饪工作形容为治理国家大事,以此夸赞厨师为捕猫用尽了聪明机智、心思和精力,带来调侃的意味,非常滑稽可笑。
示例二:摘录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猫拖着罐头狼狈逃窜、慌不择路,比作新婚夫妻的汽车离开教堂之急不可待,非常幽默形象。
(4)示例:我认为不能删。第⑪段写猫因秘密被发现而离开,不知所踪,表明猫对人深怀恐惧和不信任;作者发现自己再无弥补过失的机会,暗含自责与自省;作为留白,引发读者对人与动物相处的思考:我们应尊重每一个生命。
本文紧紧围绕猫的举动和“我”对猫的态度变化来写:猫在夜间嗥叫,弄破“我”的窗户纸,让“我”讨厌而憎恶;猫被厨师捕捉并严厉惩罚,“我”又心生同情;一天夜里,猫又撕破了书房窗纸,“我”痛恨至极;后来,猫被“我”发现喂奶后叼子搬离书房“我”在愧疚中饱含着对伟大母爱的赞美。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5.【答案】【小题1】增加。
【小题2】沸腾次数的增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小题3】亚硝酸盐的含量应在 1mg/L以下。
【解析】(1)①√。
②×,根据材料一“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可知,豆粉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并不是吃了就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而是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才会引起中毒。
③×,根据材料一“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当摄入总量达到3g时,会引起死亡。我国卫生标准规定……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可知,并非“不能吃泡菜咸菜”,而是不能吃不符合我国卫生标准的泡菜咸菜。
(2)①分析表1数据,沸腾次数1、5、10次,在放置0小时、24小时、48小时的数据横向对比可知,亚硝酸盐的含量越来越高。因此答案为:增加。
②分析表1数据,沸腾次数1、5、10次,放置0小时亚硝酸盐的含量依次是:0.0016、0.0026和0.0030。因此答案为:沸腾次数的增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
③分析表2生活饮用水水质参考指标及限值数据可知,亚硝酸盐/(mg/L)指标限值为1。因此答案为:亚硝酸盐的含量应在1mg/L以下。
(3)针对“妈妈”认为“隔夜菜亚硝酸盐吃多会致癌”的观点,结合材料二中表1的数据对比材料一“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的内容,从隔夜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距离国家的安全标准还很远的角度进行解释即可。注意表达得体。
答案:
(1)①√②×③×
(2)①增加。②沸腾次数的增多,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③亚硝酸盐的含量应在 1mg/L以下。
(3)示例:妈妈,隔夜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在安全范围内,不会致癌。根据实验,隔夜水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虽有提升,但距离国家的安全标准还很远。所以隔夜水是不会致癌的。
这是关于亚硝酸盐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第一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第二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第三题考查劝说。
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6.【答案】【小题1】打水,取水。,D,B,承受,担当。
【小题2】略
【小题3】C
【小题4】不轻信传言,有求实精神,到泉所酌水饮之,乙,我们不能盲目跟从众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采用课内迁移法,“家无井而出溉汲”中“汲”是“打水,取水”的意思,所以“唯国君穿井而汲”中“汲”也是“打水,取水”的意思。
②查阅字典法,“莫不毕具”意思是没有不全部具备的。“毕”在这里表示“都,全部”。故选:D。
③“饮毕便狂”意思是喝完(水)就疯狂了。“毕”在这里表示“完毕,结束”。故选:B。
④勾连成语法,“任劳任怨”中“任”是“承受,担当”的意思,“国主不任其苦”意思是国君不能承受那种痛苦,所以“任”也是“承受,担当”的意思。
(2)本题考查断句。
“君臣大小”是句子的主语,指国君大臣、大人小孩,应连读;“其狂若一”意思是他们的疯狂都一样,是一个完整的主谓结构,应连读;“众乃欢然”意思是大家就很高兴,是一个完整的表述,应连读。故可断为: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3)本题考查翻译。
A“并排疯狂”对“并狂”理解错误,应该是全都疯了。
B 和 D“对国君说”对“谓”理解错误,“谓”在这里是“认为”的意思,而不是“对……说”。
C.正确。“国人既并狂”中,“既”在这里是“已经”“……以后”的意思,表示一种时间上的承接,说明国人已经处于疯狂的状态;“并”是“全,都”的意思,即所有的国人都疯了。“反谓国主之不狂为狂”中,“谓……为……”是“认为……是……”的结构,“国主之不狂”指国君不疯狂,所以整句话意思是国民全都疯了以后,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疯狂是一种疯狂。
故选:C。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①结合文章语句:宋君听到国人传言后,没有盲目相信,而是派人向丁氏询问真实情况,通过“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待传言的谨慎态度和求实精神。
②到泉所酌水饮之
③乙。结合文章语句:乙文中国人都喝了“狂泉”之水而发狂,并且在自己疯狂的状态下,认为不狂的国君是疯狂的,还对国君进行治疗,最终导致国君也疯狂。这体现了国人盲目跟从的特点,警示我们不能像这些国人一样,盲目跟从他人的行为和观念,要保持自己的理性判断。
答案:
(1)①打水,取水。
②D
③B
④承受,担当。
(2)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
(3)①不轻信传言,有求实精神。(结合文章语句:宋君听到国人传言后,没有盲目相信,而是派人向丁氏询问真实情况,通过“令人问之于丁氏”这一行为,体现了他对待传言的谨慎态度和求实精神)
②到泉所酌水饮之
③乙。启示:我们不能盲目跟从众人,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译文:
【甲】
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听了的人就去传播:“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到了。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
从前有一个国家,国内有一泉水,叫做“狂泉”。国人喝了这个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有国君打井取水,独自没有患病。国人全都疯了以后,反而认为国君的不疯狂是一种疯狂。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商量,一起抓住国君,治疗他的疯狂病,用火艾灸、针灸、喂药,没有什么方法不用的。国君不能忍受这种痛苦,于是走到泉水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狂了,国君大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狂都一样了,于是大家都很高兴。
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7.【答案】有朋在身边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或物,它们以不同的方式陪伴着我们,给予我们指引、安慰与启示。对我而言,身边的一盆小小的多肉植物,便是我不可或缺的朋友。
这盆多肉植物是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的。那时,我正面临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心情极度烦躁。某天,我在街上闲逛时,无意间看到了这盆小巧可爱的多肉,它肥嘟嘟的叶片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仿佛在向我微笑。我立刻被它的生命力所吸引,决定将它带回家。
起初,我对养植物并没有太多经验,只是简单地给它浇水、晒太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盆多肉植物竟然在我粗心的照料下依然茁壮成长。它的坚韧和顽强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我意识到,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美好的明天。
每当我感到疲惫或沮丧时,我都会走到这盆多肉植物旁边,静静地观察它。它的叶片总是那么饱满,颜色总是那么鲜艳,仿佛在告诉我:“不要放弃,坚持下去!”这种无声的陪伴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和勇气。
如今,这盆多肉植物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美化了我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每当我看到它时,我都会想起那段与它相伴的日子,心中充满感激和温暖。
有朋在身边,真好!这盆多肉植物,便是我最好的朋友。
【解析】本题考查命题作文。“有朋在身边”这一题目,关键在于理解“朋”的广泛含义和“在身边”的深刻内涵。这里的“朋”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友情,还可以扩展到与自然界的万物为友,如动物、植物,甚至是书籍、音乐等能给予精神滋养的物品。而“在身边”则强调了这种陪伴的即时性和亲密性,意味着这种友情或陪伴是触手可及、时刻感受得到的。在选材上,可以选取与某个特别的人、动物或植物的相处经历,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展现它们如何成为你的“朋友”,如何在你需要时给予你帮助、安慰或启示。构思时,可以采用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这种友情的珍贵和独特。同时,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份陪伴的温暖和力量。最后,通过总结提升主题,强调“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珍惜身边每一份陪伴的意义。
此篇记叙文情感真挚,通过描述一盆多肉植物成为作者朋友的过程,展现了作者从植物身上汲取力量与启示的生活感悟。文章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细节描写生动,情感表达自然流畅,较好地体现了“有朋在身边”的主题,给人以温馨与鼓舞。草木
诗句
情思
百草
①_____,百草丰茂。(曹操《观沧海》)
赞美自然
杨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②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牵挂友人
老树
③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④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_____
菊花
⑥_____,⑦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渴望和平
落花
⑧_____,⑨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感慨时世
良师卡
赠书中良师
写给良师的话
一个好老师,就是再塑生命的人。
寿镜吾
您是鲁迅在三味书屋的启蒙老师,为人方正质朴,您教他读书、习字、对对子,教学有方,严谨认真。您的品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鲁迅,也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成为文学巨匠奠定了基础。
①我选 ______
(备选人物:唐僧藤野先生)
② ______ (提示:写出良师的事迹和对学生的影响。)
沸腾次数
放置0小时
放置24小时
放置48小时
/
未检出(<0.001)
1次
0.0016
0.0073
0.0088
5次
0.0026
0.0100
0.0130
10次
0.0030
0.0140
0.0140
序号
指标
限值
51
硫化物/(mg/L)
0.02
52
亚硝酸盐/(mg/L)
1
53
石棉(纤维>10μm)/(万个/L)
700
54
铀/(mg/L)
0.03
55
镭-226/(Bq/L)
1
文言词句
方法
释义
唯国君穿井而汲
课内迁移法:家无井而出溉汲
① ______
莫不毕具
查阅字典法:A.打猎用的有长柄的网。B.完毕,结束。C.用尽,竭尽。D.都,全部。
② ______ (填选项)
饮毕便狂
③ ______ (填选项)
国主不任其苦
勾连成语法:任劳任怨
④ 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题,名著阅读,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综合题,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