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73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79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85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88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9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93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896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 7.1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8768/0-1738982149004/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沪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课件
初中化学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多媒体教学ppt课件,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锰酸钾,均一性,稳定性,离子或分子,固体小颗粒,液体小液滴,产生沉淀,产生分层,不稳定,混合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将一种物质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如将食盐溶解到水中配制成食盐的水溶液;将碘溶解到酒精配制成碘的酒精溶液。溶液是一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载体。
那么,一种物质是怎样溶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过程中会有哪些现象?溶液的性质与纯水的性质有什么不同?本节我们将讨论这些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质溶解到水中形成溶液的重要应用?
请把你所知道的事例填写在表7-1中,与同学交流、讨论。
氯化钠、葡萄糖溶解到水中分别形成氯化钠的水溶液,葡萄糖的水溶液。那么,不同物质与水混合都能形成溶液吗?
1.取少量高锰酸钾、氣化钠、蔗糖、泥土(或粉笔灰)和食用油,分别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观察实验现象。将两次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7-2中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固体溶解,变成紫红色的液体
固体溶解,变成无色透明的液体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后沉淀
不溶解,得到浑浊的液体,静置后分层
2.依据实验现象,哪些物质与水混合形成均匀、透明的体系?哪些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形式分散到水中?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水中?3.你能解释高锰酸钾、氯化钠、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吗?
高锰酸钾、氯化钠和蔗糖等物质加入水中,构成这些物质的离子或分子不断向水中扩散
最终均匀分散到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也不发生明显变化。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程,称为物质的溶解。
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称为溶液
a.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相同。b.稳定性:是指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
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程,称为物质的溶解。在日常生活中,水溶液最为常见,矿泉水就是有多种矿物质的水溶液。
有时我们还会使用其他溶液,如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可用于皮肤消毒。
不是溶液,因为油和泥土放入水中后,它们形成的液体不均匀、不稳定,容易分层或发生沉降。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会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悬浊液。
食用油加入水中经搅拌后,会以小液滴形式分散于水中,形成乳浊液。
不分层、不沉淀、无明显变化
衣服上的污垢、头发上的油脂难溶于水,通常需要使用洗衣粉、洗发剂清洗,这与乳化作用有关。
根据生活经验,如果在油与水的混合物中加洗洁精,振荡后,油能以很小的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洗洁精中就含有乳化剂。
我们一起努力就能把油分散到水中
乳化现象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例如,金属表面油污的清洗,日用洗涤剂、化妆品及乳制饮品的生产,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纺织印染,石油开采以及污水处理等都与乳化作用有关
二、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
溶解过程中,除了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外,还伴随着能量变化;对于能量变化,除用手触摸获得感觉外,还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现要研究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请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指明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及实验过程。2.请将你所设计的方案与以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存在的差异,并对你的方案进行评价。
3.按以下方案比较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将相关数据记录在表7-3中,分析并得出结论。(1)取3个烧杯,各加入约3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将一药匙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加入上述3个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注意:氢氧化钠有腐蚀性,取用时要小心)
在生产生活中常用冰做冷却剂,但冰只能提供 0℃左右的低温。在医疗、科研、食品冷藏等领域常需要更低的温度,使用冷冻混合物可较方便地提供低温。表7-4是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
几种常见冷冻混合物的组成和最低温度
-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够导电。要了解物质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可以设计简单的实验来检验。
选择几种常见的溶液,分别将其接入一个带有小灯泡的简单电路,通过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即可以比较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差异。
1.在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氯化钠溶液、蔗糖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关,观察实验现象。在上述实验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几乎不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溶液的导电性实验现象和图7-5溶液导电性实验装置图 7-2氯化钠和蔗糖溶于水的过程示意图,分析氣化钠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你还能推断出其他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吗?
从实验可知,水和蔗糖溶液几乎不导电。
氯化钠溶液、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导电。
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使得溶液能够导电。
例如,氯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Cl-氢氧化钠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Na+和OH-,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H+和SO42-。
所以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及稀硫酸都能够导电。蔗糖溶于水后以分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蔗糖水溶液很难导电。
实验中观察到溶液的导电性,其本质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有关。因此,观察和分析化学实验现象,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微观层面来认识化学变化宏观现象产生的原因。为构建起研究化学问题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之间的连接,我们可以借助有关的仪器进行实验探究或基于科学家建构的模型进行思考。
从宏微结合的视角分析化学实验现象
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2)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3)溶液中至少有两种物质
(4)碘酒是纯净物。(5)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6)将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上半部分溶液的甜度要低于下半部分溶液的甜度
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哪些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面粉、煤油、酒精、食用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食用油、白砂糖、冰块。
3.某同学进行溶液导电性实验时,发现氢氧化钠溶于水后溶液能导电,而酒精溶于水后溶液却不能导电。请分析其中的原因。碳酸钠溶于水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因此能够导电;而酒精溶于水,以酒精分子的形式扩散,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
4.实验室中有氣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固体。在密闭、隔热的条件下向装有水的保温瓶中加入其中某种固体,溶液温度上升,该固体是哪种物质?硝酸铵(NH4NO3); 理由:硝酸铵溶于水吸热。 因为: 因中碱面化学成分是碳酸钠,是电解质,溶于水后能导电 而酒精是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2024)7.1 物质的溶解备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高锰酸钾,食用油,均一性,稳定性,常见溶剂,溶解过程,实验记录,①④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2024)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优质课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课时-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沪教版2024pptx、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2课时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获奖教学课件ppt,文件包含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1课时-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教学课件沪教版2024pptx、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1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docx、7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第1课时练习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