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3694/0-1738796722448/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3694/0-17387967225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3694/0-173879672254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期中、期末测试卷多份
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辽宁省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学情评估试卷(附答案人教版),共9页。
第六单元学情评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0分)(本部分共包括10道小题,每小题1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央视栏目《典籍里的中国》展现了中国智慧。用墨书写的典籍保存至今仍不变色,体现了碳单质具有的性质是( )A.质软 B.导电性 C.可燃性 D.常温稳定性2.我国宣布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低碳”理念不相符的是( )A.大力发展火力发电,满足用电需求B.全民参与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C.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文明庆贺节日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提倡绿色出行3.科学家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类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它的分子类似足球状结构,化学式是C6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C60和石墨是不同的碳单质C.C60是一种新的碳单质 D.C60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204.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作净水剂,这是因为活性炭( )A.可作催化剂 B.疏松多孔,吸附性强C.无毒 D.可以将水变成纯净物5.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用途。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CO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工业炼铁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可用于制碳酸饮料C.木炭具有还原性,可用作燃料D.金刚石无色透明,可用作钻探机钻头6.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循环(如图),分析两种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第6题)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B.氧气只有通过燃烧才能参与氧循环C.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消耗的唯一途径是海水的吸收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7.在实验室中我们常常需要制取二氧化碳进行相关实验。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不正确的是( )8.课堂认真记录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某同学课堂笔记片段如图,其中记录不正确的一处是( )(第8题)A.a处 B.b处 C.c处 D.d处9.用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9题)A.移动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会变蓝C.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能收集到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10.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第10题)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本部分共包括4道小题)11.(6分)阅读文本,回答问题。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约71%的面积是海水,成年人人体中水分也占到了65%~70%。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0 ℃,沸点是100 ℃。科学家发现了水的一个反物理特性,水在105 ℃的高温下竟然会结冰。科学家把碳纳米管浸入含有水的容器中时,发现部分水分子能钻入碳纳米管中,当加热碳纳米管时,内部的水分子呈现出反常的物理特性,竟然结冰堵住了碳纳米管!科学团队利用振动光谱成像技术细致观察,发现这种“冰”的结构和一般的冰不同,是水分子与碳纳米管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晶体结构。并且不同直径的碳纳米管,水的结冰温度不同。碳纳米管的直径越小,水分子变成冰柱所需要的温度就越高。飞机在高空飞行时经常面临结冰的问题。若使用碳纳米管材料制造飞机引擎和机身外壳,不仅可以减轻机身重量,提高稳固性,(第11题)还可以抵抗低温环境,减少损耗。此外,利用水的这一特性,科学家可以在航天等领域使用碳纳米管作为外壳材料,以此来抵消外界温度的影响,提高航天发射的安全性。(1)碳纳米管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构成碳纳米管的粒子间的间隔比水分子的粒径________(填“大”或“小”)。(2)为了提高水在碳纳米管中的结冰温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飞机使用这种碳纳米管制造的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4)水是我们离不开的物质,水可以参与反应,写出一个你知道的有水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7分)碳在地壳中的含量不高,但它的单质尤其化合物数目众多,而且分布及广。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一直倍受科学工作者的关注。(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和三种碳单质的结构图。(第12题图1)图①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图②、③、④对应三种碳单质,图②单质的名称是________,②③④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火焰由下至上依次熄灭。(第12题图2)依据这一现象可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我们曾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了如图3的实验,让我们体验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第12题图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小花变成红色。若将(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变色的纸花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烘干,你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碳的氧化物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且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可生成CO。归纳总结:碳是我们生活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深入地研究。13.(1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第13题图1)(1)指出编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___。(2)实验室常使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试管内添加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后熄灭酒精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用图2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若CO2中混有少量CO气体,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CO气体。(5)在实验室中,集气瓶被称为“万能瓶”,用它可以组装成各种用途的装置,请仔细观察下列(F~I)各个装置的特点回答问题:(第13题图2)①实验室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②若要测量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应选用I装置,集气瓶中铺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要除去一氧化碳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同时用该瓶收集较纯净的一氧化碳(CO难溶于水),应选用________(填字母)装置。14.(15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人类对于二氧化碳的探究脚步从未止步。【二氧化碳发现史实】(1)公元3世纪,西晋时期张华所著《博物志》记载有“烧白石(CaCO3)作白灰(CaO)……”同时产生石灰窑气(主要气体成分为二氧化碳)。请写出烧白石作白灰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7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之后产生一种气体(二氧化碳),他把这种气体称之为“森林之精”,并发现烛火在该气体中会自然熄灭,则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备】(第14题图1)(3)实验室利用装置Ⅰ的反应制取CO2,请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川川同学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大家宣布已收集满一瓶CO2气体。(5)化学兴趣小组对这瓶CO2气体的纯度产生了质疑,决定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各收集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采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CO2的含量并记录收集时间,数据如下表:(说明:装置Ⅰ以燃着的小木条熄灭为集满标准;装置Ⅱ以导管口出现连续且均匀气泡时开始收集,集气瓶瓶口出现大气泡为集满标准)①利用装置Ⅰ和装置Ⅱ收集到的二氧化碳都会混有少量空气,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你认为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再利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与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实现了利用二氧化碳从头精准合成多种己糖。己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在自然界广泛分布、与机体营养代谢最为密切的糖的统称。人工合成己糖的反应时长约17小时,与通过种植甘蔗等农作物提取糖分的传统方式相比,糖的获取时长实现了从“年”到“小时”的跨越。(6)计算己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7)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己糖等有用物质,实现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假设二氧化碳合成己糖时,碳元素的转化率为100%,合成36 kg己糖可以吸收________kg二氧化碳。(8)若人工精准合成己糖技术广泛应用,其具有的实际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9)碳封存是从大气中捕获、保护和储存二氧化碳的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碳捕集”,如图2是一种利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CO2的工艺流程图。(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14题图2)已知:石灰乳是氢氧化钙的悬浊液。①捕捉室中采用喷淋方式加入NaOH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操作Ⅰ的目的是固液分离,名称是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___。③整个设计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写一种即可)。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1.D 2.A 3.A 4.B 5.B 6.D 7.A 8.C 9.A10.A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11.(1)碳原子;大(2)缩小碳纳米管的直径(3)可以减轻机身重量,提高稳固性(合理即可)(4)2H2Oeq \o(=====,\s\up7(通电))2H2↑+O2↑(合理即可)12.(1)4;金刚石;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红色纸花又变成紫色;烘干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逸出(4)碳13.(1)铁架台 (2)高锰酸钾;将导管移出水面(3)B;CaCO3+2HCl===CaCl2+H2O+CO2↑;b(4)澄清石灰水;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5)①a ②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③H14.(1)CaCO3eq \o(=====,\s\up7(高温))CaO+CO2↑(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3)CaCO3+2HCl===CaCl2+H2O+CO2↑(4)燃着的小木条熄灭(5)①未能将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出后便开始收集 ②能(6)6∶1∶8(7)52.8(8)人工精准合成反应与传统制糖相比所需的时间短(或能减少温室气体,合理即可)(9)①增大接触面积,有利于充分反应 ②过滤;引流 ③NaOH(或CaO)题序12345678910答案二氧化碳含量集满一瓶二氧化碳需要的时间向上排空气法77%17.33 s排水法91%9.01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