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1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1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20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218/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25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273/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6682166/0-173875243428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部分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习题课件沪教版,共60页。
沪教版九年级上第一部分 综合培优练培优练6 初中化学常用的思想方法方法一 分类法1. [2024常州模拟]分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 )A2. [2023郑州期中]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C )C3. [2024合肥期末]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点拨】B项中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C项中生铁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氧化铁是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D项中五氧化二磷属于氧化物,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答案】A4. [2023南通一中月考]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B )【点拨】A项中氧气不属于可燃物;C项中光合作用不属于缓慢氧化;D项中烧杯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集气瓶不能加热。【答案】B5. 物质的分类是化学学习的基础。请按照要求填空:(1)写出物质的分类关系及分类的依据。依据①是 ;物质②是 。含有物质的种类 纯净物 (2)下列物质:①纯净的空气,②二氧化碳(CO2),③自来水,④碳酸饮料,⑤氧气(O2),⑥氧化镁(MgO),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②⑤⑥ (3)下列各图中的“ ”和“〇”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填字母),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可能表示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B 图中含有三种不同的分子 A 方法二 模型法6. [2024宜兴桃溪中学月考]模型建构是化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A7. [2024西安西北工业大学附中三模改编]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正确的是( A )A8. 如图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若整个大圈表示纯净物,则下列物质属于Z范围的是( B )B9. [2024武汉期末]CH4与C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得到合成气(两种气体),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表面还同时存在积碳反应和消碳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时,催化剂表面的积碳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点拨】消碳反应的产物“ ”是一氧化碳气体,A正确;由图可知,积碳反应的反应物为CH4,生成物为H2和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正确;CH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故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改变,C错误;图2中温度高于600 ℃时积碳量减少,原因是消耗的碳多于产生的碳,D正确。【答案】C10. [2024烟台期末节选]“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1)图1是两个微粒的结构模型示意图,这两个微粒是否属于同种元素? (填“是”或“否”),依据是 。He-3原子中的“3”为相对原子质量,则He-3原子对应图1中的 (填“a”或“b”)。(2)图2中①~④是四种物质的微观模型图。由离子构成的是图 (填序号,下同),可以表示铁原子的是图 ,表示单质的是图 。否 质子数不同 b ④ ① ①② 11. 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无机催化剂(ZnO-ZrO2)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分子”或“原子”)。(2)反应前后ZnO-ZrO2的质量和 都不变。(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此反应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 种。原子 化学性质 CO2+3H2 CH3OH+H2O 2 12. [2023泰州期中改编]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图示错误的是( A )A方法三 归纳法13.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B ) B14. 善于梳理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以下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C )【点拨】A项中①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B项中①实验室禁止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中,不能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D项中①量筒的选择遵循大而近的原则,应选10 mL量筒量取7.2 mL盐酸;②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无法称量6.24 g氯化钠。【答案】C15. 复习课上,同学们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梳理。请思考分析,解决以下问题。(1)构成二氧化碳的微粒是 。二氧化碳分子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碳的一条化学性质: ,写出此性质对应的一种用途: 。(3)写出一种保存二氧化碳的方法: 。CO2 制汽水(合理即可) 制成干冰(合理即可) 16. [2024南宁期末]下表所示是一些事实的微观解释,其中不合理的是( D )D方法四 推理法17.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C )【点拨】阳离子是一种带正电的粒子,但带正电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也可能是原子核、质子等,A错误;同种元素粒子的质子数相同,但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氖原子,B错误;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差异很大,D错误。【答案】C18. [2024邯郸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点拨】分子不带电,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还有可能为原子、中子,A错误;燃烧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C错误;由于氧气中含有氧元素,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错误。【答案】B19. 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进行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加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2)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 (填字母)。(3)另一种分离氧气和氮气的方法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该过程主要利用氧气和氮气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A 物理 D方法五 守恒法21. [2024德州期末]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即4+1+1+15=未测+10+10,未测=1。与反应前质量相比,X、Q质量减少,均为反应物,Y、Z质量增加,均为生成物。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表达式为X+Q→Y+Z,不属于分解反应,A错误;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错误;未测值为1,C错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Q为反应物,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D正确。【答案】D22. [2023南京期中]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D23. 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剩余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点拨】 N 点时有两种固体物质,即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之和为 b g,A错误; N 点时固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刚结束,B错误; M 点时有三种固体物质,即没有分解的氯酸钾、反应生成的氯化钾和催化剂二氧化锰,C错误; M 、 N 、 P 三点处,固体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都含有钾元素、氯元素、氧元素、锰元素,D正确。【答案】D24. 由镁、铝、锌组成的混合物共20 g,将其放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干,共得到55.5 g固体,则此过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C ) 【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则生成C的质量为30 g+15 g-36 g=9 g。9 g (2)如反应生成27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 45 g (3)如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点拨】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x 。 40 2 x 30 g 15 g 即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10 26. 某可燃物1.6 g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了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通过计算可确定消耗氧气的质量为 ,由此推断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6.4 g CH4 方法六 差量法27. 将6 g石灰石加入足量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测得混合物质量减少了2.2 g。则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 A )A28. [2024南京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铁的氧化物的组成。实验前,测得硬质玻璃管及管内固体药品(铁的氧化物Fe x O y )的总质量为65.8 g,其中硬质玻璃管的质量为60 g。打开止水夹K,通入CO并加热,当铁的氧化物全部转化为铁单质后,测得硬质玻璃管及管内固体的总质量为64.2 g。该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 ) 【答案】C29.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8 g,通过足量的炽热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其质量增加了9.6 g,则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C )C 28 44 44-28=168 g- x 9.6 g-8 g=1.6 g 【答案】D【点拨】澄清石灰水增加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设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162 44 y 2.2 g 【答案】C31. [2024苏州]某实验小组设计如图实验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行探究。方法七 控制变量法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B32. [2024徐州期末]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D33. [2024柳州二模]如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氯化钙具有吸水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34. [2024沈阳期末改编]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步骤一: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足量的、大小相同的Mg、Zn、Fe的金属片。步骤二:分别加入2 mL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立即把三个气球分别套在各试管口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35. [2023成都月考]图1是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装置。小亮同学对其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图2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 (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ba (2)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 ;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的图2实验的优点是 (答一条即可)。(3)若将图2中装有浓氨水的细弯管处浸入热水中,可以观察到纱布条变红的速率变 (填“快”或“慢”),请从微观角度进行解释: 。在不断运动 节约药品(或更环保等,合理即可) 快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36. [2024郑州期末]现有两支试管,分别装有少量的白磷、红磷,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70 ℃的热水。请在此基础上设计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填写如下表格。资料:通常情况下,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氧气,观察燃烧情况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与氧气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