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80726/0-173871101738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2025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秦腔》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80726/0-173871101742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语文7.2 *秦腔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7.2 *秦腔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知识背景,整体感知管理结构,概括特点,解读文本,艺术特色,对比阅读,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如果说有的剧种像一杯糖水,那么秦腔就是一碗辣酒;如果说有的剧种宛若搔痒,让人颇感惬意,那 么秦腔则仿佛是在割肉,让人痛不欲生……
教师过渡:秦腔初听起来非常粗粝、厚重,并非像听黄梅戏、粤剧一样更容易获得美的享受,要全面 地欣赏秦腔,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去了解它。
二、了解作者知识背景
1.了解作者——贾平凹
生于1952年,陕西省丹凤县人,中国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 学中文系。作品曾获得“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法语瑞典语、意大利语等30多个语种出版,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话剧、戏剧等。 贾平凹为文讲“真”,用真挚的情感去拥抱生活,以独立的思考去建立与时代的联系。其散文创造了 风格独异的境界,其中包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明净幽远的意境,通达心底的哲理,使读者得到心灵净化的美感。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废都》《秦腔》《古炉》《浮躁》《白夜》等,中短篇小说《黑氏》《天狗》等,散文《丑石》《月迹》《天气》等。长篇小说《秦腔》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 藏”。
2.创作背景
此文创作于1983年。秦腔是一种广泛流行于陕西及西北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形式。作者对秦腔和秦川 人民、秦地生活都饱含热爱,创作了不少具有浓郁陕西地方特色的散文,此文即其一。
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因古时陕西、 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又因早期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秦腔又名“子 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2006年5月20日,秦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 贾平凹和秦腔
对于贾平凹,秦腔是门艺术。他对秦腔钟情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岁记事,他就骑在大伯的脖 颈上看戏;六岁懂事,自己趴到台角上,听那花旦青旦唱悲戚戚的调子,不觉得就泪流满面,常常挨了舞 台监督的脚踹还不动弹。正月十五,三月三,端午中秋寒食节,是秦腔牵着他由春而夏而秋而冬。 从秦腔里,他知道了奸臣害忠良,知道了杨家将的英武,知道了白娘子祝英台的痴情,秦腔故事是他 道德启蒙的第一课,也在他感慨世事时引用得最多。
“山川不同,便风俗区别,风俗区别,便戏剧存异;普天之下人不同貌,剧不同腔;京,豫,晋,越,黄梅,二黄,四川高腔,几十种品类。或问:历史最悠久者,文武最正经者,是非最汹汹者?曰:秦腔也。” --贾平凹
三、整体感知管理结构
1.请同学们通读课文,整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了秦腔的生成地域、唱腔特点和情感冲击力,让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上
解。
第二部分(4-8):描绘了秦腔戏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面和细节,以及秦腔引发的悲喜轶事,介绍了秦腔在秦川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充分表现出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
第三部分(9-10):描写了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2.本文的线索是“秦腔”,全文以此来组织材料、展开文章,请结合课文简要分析。
(1)首先介绍了秦腔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因为秦地以外的读者并不十分熟悉秦腔,所以作者在开篇首先介绍了秦腔的形成地域、唱腔特点和形成原因,使得读者对秦腔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接着,详细地描写秦腔所形成的特殊文化风俗。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通过描绘秦腔戏班的排演、演出过程中的种种场景。面和细节,充分表现了秦川人对秦腔的喜爱与痴迷。之后,作者又将笔触向秦腔演出后延伸,饶有兴味地介绍了秦腔所引发的生活中的悲喜剧,揭示了秦腔与秦川人民喜怒哀乐的关系。
(3)结尾部分,作者总结“三秦”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秦腔的感悟和思考,说明了秦腔在秦川人生活中的神圣、崇高的地位,升华了文章的主旨,拓展了文章的内涵。
四、概括特点、思考关联
1.请同学们细读文章第一部分(1-3段),概括出秦地、秦人、秦腔各自的特点,并思考它们 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方法指引:①概括特点时要从作者的描绘、介绍中提炼出能体现事物属性的形容词。②分析三者的关 系时要从土地养育人、人创造秦腔、秦腔表现人的情感等角度展开。
明确:
秦地:八百里秦川,辽阔厚重,广漠旷远,历史悠久。
秦人:民性敦厚、直率;勤劳质朴,能吃大苦;敢爱敢恨,能享大乐。
秦腔:大喊大叫,高亢激越,雄浑奔放,具有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辽阔厚重、广漠旷远、历史悠久的秦川大地,养育了秦人,给了他们旺盛的生 命力,也给了他们敦厚朴实、直率粗犷的性情和勤劳质朴、敢爱敢恨的品格。
一方水土一方人形成一种文化。 秦地的辽阔厚重与秦人的直率豪放、秦腔的激越奔放形成一种高度 的内在统一。正是这样的秦地与秦人创造出了高亢激越、雄浑大气的秦腔。
2.作者是怎样展现秦腔与秦人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的?为什么这样写?
作者神情毕现地描绘了秦腔是如何表现秦地人民喜怒哀乐的日常生活以及他们从中凸显出的蓬勃的生命力。秦腔,就是秦地人民享受生活的五大要素之一。从秦人对秦腔的拥护,到听戏时的痴迷,以及对善唱秦腔者的尊重……秦腔生于斯,正是因为它以浓烈的曲调抒发了老百姓的悲情与欢快,所以才会如此让人痴迷和沉醉,它就如陕北的信天游一样,秦腔就是秦地人民酣畅表达自我、抒发悲苦的抒情渠道。作者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质朴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因地域阻隔而产生的人文地理和民俗文化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感性认知视野。
3.作者笔下的秦人对秦腔有怎样的情感?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结合全文,找出其中原因。
明确:
情感:1.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秦腔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
2.秦腔对于秦人,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烟卷、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求
素。
3.秦腔给秦人贫乏的生活注入了乐趣,是他们对美的艺术追求。
原因:
1.唱秦腔成了做人最体面的事,任何一个乡下男女,只有唱秦腔,才有出人头地的可能。(第1段末尾)
2.农民是世上最劳苦的人,尤其是在这块平原上,生时落草在黄土炕上,死了被埋在黄土堆下;秦腔 是他们大苦中的大乐。(第2段开头)
3.秦腔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第
2段中)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第10段开头)
五、解读文本、分析鉴赏
任务一:品读文章4-8段,思考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展现秦人对秦腔的喜爱的?
排戏→盼戏→演戏→观众痴迷→演出悲喜→秦腔地位
任务二:解读文本,分析鉴赏,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
(一)细读第4段“排戏”的场面描写,思考以下问题:
1.文段对排戏演员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秦腔表演动作的灵活多变以及排演场面之热闹。
2.本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秦川人对秦腔的热爱?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夏天蚊虫飞来……冬天里四面透风”等语句以秦腔在身份各异的秦地人面前完全平等的事实、冬夏两季排演之艰辛的细节衬托出人们对秦腔的热爱。
3.本段中的语言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等语言描写表现了秦川人的直率和真性情。
(二)细读文章第5段,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细数秦地秦腔上演的时间有何作用?
明确:巧用繁笔,有力烘托秦人盼演出的急切心情。
2.秦川人对“戏台”的态度体现了什么?
明确:秦川人宁可省吃俭用,也要搭建好的戏台,表现秦川人对秦腔的重视和喜爱。
3.请概括开演前人们的活动,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细致地描摹?
明确:开演前活动:①开演之前,锣鼓喧天,人声鼎沸,观众席场面宏大,人头攒动;②小吃丰富,
叫卖不绝;③台上锣鼓不停,台下你呼我应;④小吃隔空买卖,拥挤产生冲突。该文段用精妙的比喻手法 和出神入化的细节描写描摹开演前人们的活动,体现了秦川人民粗犷、质朴的性格特征,也有力地体现了 “秦人、秦地、秦腔”彼此融合的统一性,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进入“盼戏”现场。
(三)请同学们品析第6段中将演出现场与观众反应相结合进行描写的精彩语段。
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 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 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战,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 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 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品析:文段将台上演员的表演与台下观众的反应相结合进行描写,既从正面写出了演员们表演的精彩 程度,又从侧面写出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投入以及对秦腔表演由衷的喜欢。“慧娘蹲下去了……”一句更是将观众伴随演员情不自禁地同步行动的画面生动地描摹出来,秦腔宛如是一场演员与观众共同完成的演出。
(四)第7段中作者写了哪两类观众?他们有什么特点?选这两类观众来写,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好处?
两类观众:“老一辈的秦腔迷”,他们因不能承受拥挤,便“蹲在戏台两侧的墙根”听戏,从秦腔中获得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他们在观看秦腔表演的过程中获得属于自己的快乐。他们虽然都没有在正常条件下享受秦腔艺术,但他们同样痴迷于秦腔。
好处:选这两类观众来写,对比鲜明、概括性极强,从侧面写出了村民们炽烈的感情以及对秦腔的痴迷热爱之情。
(五)第8段描写了很多因秦腔而产生的悲喜轶事,请分析其主要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效果。
以点带面,通过以秦腔演出现场相亲、爷爷带孙子看秦腔的喜中之悲、老汉在演出场地捡拾钱物、嘴馋孩子趁演出各家锁门之际偷摘瓜果等事例,表现秦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紧紧扭结在一起。
任务三:秦腔承载了怎样的文化内涵?
相关语段:
语段1:他们教育自己的子女,不会是那些文豪们讲的,幼年不是祖母讲着动人的美丽的童话,而是一字一句传授着秦腔。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第2段)
语段2: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第9段)
明确:秦腔里面有历史、善恶、是非,秦人传承秦腔,是要传承其中的是非善恶观,让他们的子女继续做心怀善意、疾恶如仇、是非分明的人。既有艺术的欣赏,又有浓郁人情的寄托,还有生老病死层面上的“迎来送往”……这既是价值观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
六、艺术特色
1.表现角度独特。文章笔墨主要聚焦于秦腔之外,写秦地、秦人,再写到秦腔,很少正面写秦腔艺术本身。其真意在于写秦人的生存状态、生命意志和精神面貌。
2.场面描写有声有势。通过细节描写和结构安排,作者将几处不同风格的秦腔场面展现得各具特色,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语言鲜活、雅俗辉映、活泼风趣,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短句长句错落,具有音乐美。对话式语言穿插,重叠反复的手法让文章读起来利落而有节奏感。铺陈、排比、议论、抒情中穿插民间传闻、故事片段,庄谐并重,刻画精妙,传神生动,营造出具有浓郁秦川风情的艺术氛围。
4.从文风上来说,作者写散文,摒弃了“题材狭窄,精神脆弱,仅写于花花草草,矫揉造作……小,
巧,甜腻”的文风,讲求“张扬、大度、力度”。秦的苍凉辽远、茫无边际,《秦腔》文风激越,大气厚重,二者相得益彰。
七、对比阅读
教材编者为何将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和贾平凹的《秦腔》设置在一课中?说说你的理由。
、课堂小结
《秦腔》以一种带有野性的朴素笔触,不但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更是通过描 绘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透视了他们身上的民族气质和生存状态,营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具有浓郁风情的艺术世界。
八、课后作业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方言逐渐消失,还有来自流行文化的冲击,地方戏的生存条件愈来愈差,消亡的速度正在加快。据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300多个剧种,许多剧种日益衰落,不少传统剧目已经丢失,一些表演手法也开始失传。曾经是大众文化的传统戏剧开始边缘化,变成“小众文化”,秦腔也在其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开始离我们越来越远,请就中国传统戏曲的现状以及前景,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400字)。
课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下第二单元
《秦腔》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秦腔》(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教材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中的一篇课文。《秦腔》以一种带有野性的朴素笔触,不但绘形绘色地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特点,更是通过描 绘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和风土人情展现了八百里秦川人民热情蓬勃的生命力,透视了他们身上的民 族气质和生存状态,营造出了一个特别的具有浓郁风情的艺术世界。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了解秦腔。
二、概括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
三、解读文本,分析鉴赏,对比阅读,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秦地、秦人、秦腔的特点,理解三者之间的血肉联系
教学难点
解读文本,分析鉴赏,体会散文的艺术特色。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5.2 *边城(节选)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探究人情之美,品读边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3.2 *蜀相公开课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诗歌,文本探究,艺术特色,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第一单元1(氓 离骚(节选))1.2 离骚(节选)公开课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句式灵活多变,参差不齐,多用双声,讲求押韵,且是隔句押韵,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