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78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804/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81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833/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861/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1.1《氓》(同步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6676807/0-1738547697879/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卫风》,学习目标,关于《诗经》,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六义,文章结构,《氓》中女子的形象,《氓》的主题探究,主题归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浅薄的爱情却难以抵抗时间的考验。年少情深为何会走向相看两厌,古今之情,本是相同。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了解写作背景。
2、把握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3、赏析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4、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树立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氓》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讲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抛弃的过程,展示了她从情意绵绵到悲伤无助,再到激愤决绝的心路历程,将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起来。诵读时,要仔细体会女主人公心理的前后变化,感受诗歌“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抒情特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相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面的内容,《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周代各地的歌谣,如:《秦风》《魏风》《郑风》
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
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 击鼓》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魏风• 硕鼠》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 关雎》
①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②常常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间,只变换几个字,却能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③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清新美丽的自然。如 “关关” (叠字)“窈窕”(叠韵),“参差”(双声)。
《诗经》的结构与语言:
“氓”:民,这里指诗中的男主人公。
补充:古代百姓的称谓:布衣、黔首、黎民、庶民、苍生
选自《诗经·卫风》,它是《诗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弃妇诗。 春秋时期,虽然封建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在婚姻中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已经形成了。
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lián)涟。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xū)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于(xū)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女也不爽,士贰(èr)其行。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夙(sù)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这是一首叙事诗还是抒情诗?2.叙事的主人公是谁?3. 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古义:直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或另一情况。
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译文:那个人忠厚老实,抱着布匹来换丝。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我送你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不是我拖延婚期,而是你没有好的媒人。请你不要生气,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
结合课下注释初步理解全诗,标记读音、注释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一、自由恋爱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的婚姻受到极大地限制。在封建社会的大前提下,儒家伦理思想支配了一切,自由恋爱成为一种奢望。 然而,在儒家伦理思想未成为正统的春秋时期,下层人民对婚姻仍有一定的自主权,《氓》中所描述的情景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诗的前半部分,男女双方从相识、相交直至步入婚姻,未受到太大的阻碍。可见在春秋时期,下层人民在婚恋方面确有一些自由。《诗经》中《邺风·静女》等诗篇也反映了当时下层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景。 为什么春秋时期下层人民的婚姻可以有这样自由选择的空间?这需要从当时的具体环境来分析。当时,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再加上生产力比较落后,因此,必须大量增加劳动力。下层人民是繁衍人口的主要群体,因此下层人民比上层贵族拥有更多的婚姻自由。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媒妁shuò之言 春秋时期的婚姻为聘婚制,践行起来便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媒人在当时的婚嫁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有“男女非有行媒(派遣媒人),不相知名;非受币(纳彩礼),不交不亲。” 的说法。这一点在《氓》中有着充分的反映。《氓》中的男女主人公虽然两情相悦,但苦于没有“良媒”,因此不得不“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在春秋时期,没有媒人的证明,这场婚姻便是非法的,不仅不受到保护,还为社会所不容。这正与“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相符合。
《氓》中,这对青年男女虽然早已私下定情,但女主人公仍然暗示男主人公找位媒人来提亲。不仅是《氓》,《诗经》中的许多其它诗篇也反映了媒人的重要性。 三书六礼是旧时汉族婚姻习俗礼仪。“三书”指在“六礼”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包括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个结婚过程。“六礼”即六个礼法,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译文:登上那残破的墙,遥望男子所住的复关。没看见男子,眼泪簌簌地掉下来。看到了男子之后,就有说有笑。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占卜显示的兆象没有不详之语。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文书,可以说是古时保障婚姻的有效文字记录。聘书:即定亲之文书。在纳吉(男女订立婚约)时,男家交予女家之书简。礼书:即在过大礼时所用的文书,列明过大礼的物品和数量。迎书:即迎娶新娘之文书。迎亲接新娘过门时,男方送给女方的文书。
六礼,汉族传统的婚姻仪礼。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纳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纳吉,男方将女子的名字、八字取回后,在祖庙进行占卜。纳征,亦称纳币,即男方家以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男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亲迎,婚前一两天女方送嫁妆,铺床,隔日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卜卦对于婚姻有何意义?
《礼记·曲礼上》曰:“龟为卜,策为筮”。说明古时卜用龟甲,筮用蓍草。 古人之所以采用龟壳和蓍草,是因为古人认为他们是最有灵性的动物和植物。古代民间认为,经过神圣的求卜过程,那些自然物也就获得了神圣的象征意义,它们呈现出来的形状不是人为的结果,而是神灵和上苍的赋予,是神灵的启示或告诫。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译文: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唉,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唉,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与男子沉溺在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不专一,有二心,跟“壹”相对
有时二,有时三。意思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
译文: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我女子没有什么过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比:“以彼物比此物”,即打比方。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思考:三、四两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并分析如何运用的?
【分析】 以桑树起兴,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貌美;比喻恋爱时情意浓厚。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比喻婚后的情意淡漠。暗示了婚姻破裂的理由,预示故事的悲剧性结局。 借“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以斑鸠贪食桑葚喻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译文:婚后多年,家里的劳苦事没有一样不做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的,不能计算了。你的心愿实现后,渐渐对我施凶暴。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静下心来细细想,只能独自伤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终有尽头。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违背誓言而不再顾及,那就算了吧!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垂髫)豆蔻:女子十三四岁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舞勺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 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志学之年)舞象之年是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及笄:指女子15岁。弱冠:指男子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天命:指50岁(知非、半百)
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百岁。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 男子求婚,女子许婚
二 男女恋人相思、结婚
三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
四 控告男子移情别恋
五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六 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
以“我”(女主人公)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写法。在女主人公的回忆中叙事抒情更能引起人们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当代著名学者鲍鹏山说:“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子。” 请结合诗文分阶段来谈谈她的完美体现在哪些地方?并概括女主人公的形象。
“恋爱”部分(1-2章)
可爱之处: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痴情。
“婚变”部分(3-5章)
女: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女主人公是一位温柔、善良、勤劳、有主见,一旦发现所爱的男子凶暴变心后,毅然决然的与之分手,坚贞果敢,敢爱敢恨,至刚至柔的中国古代劳动妇女的代表。
氓有些狡猾,假装贸丝,实来求婚;有些性急:求婚不成,当即发怒;有些忘情,对爱情不专一,不念旧情;有些粗暴,对妻子施以暴力。
4.三四章比兴句的作用?
结构上:①叙事中插入比兴,使叙事暂时中断,避免平铺直叙;②起暗示作用,读者能从中意识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满,因此,叙事的线索似断实连;③起过渡作用,连接前半部婚前与后半部婚后。内容上:①唤起联想。“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一般认为它们分别比拟女子容颜的润泽和衰老,并相应地推测女子年长色衰是“氓”变心的重要原因。②用女子熟悉的桑树作比,与女主人公劳动女性身份契合,富有生活气息,暗示她的勤劳。
文中反复出现“淇水这一意象,分析其作用。
(1)贯穿全诗,展现了情节的发展。淇水是女主人公人生经历的见证(2)暗示了人物的心理和情感。三次写淇水,也为我们揭示了女主人公的感情轨迹(3)前后照应,使叙事更加紧凑。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热恋(热情、幸福)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婚变(沉痛、怨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决裂(清醒、刚强)
热恋阶段:婚期初定淇水见证了她的欢乐甜蜜
婚变阶段:被弃回家渲染了她的伤心、怨愤,淇水见证了她羞辱的归程。
自省阶段:反衬男子变化无常,淇水见证了她的觉醒与决绝。
淇水见证着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整个过程,既为故事产生提供环境,又为主人公情感变化创造氛围,还是贯穿全诗的结构线索,有很强的即视感。
这首诗还有一个变化值得注意,就是对氓称呼的变化,你从这变化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氓:介绍身份恋爱称“子”:“子”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婚前称“尔”:生活化称谓,更为亲昵婚后称“士”:“士”是对男子的通称。更冷静、客观,适合反思和总结被弃称“其”:已心灰意冷,两人仿佛毫无关系
女子自称:“我”——“女”(与“士”对应)——“躬自”(突出孤独)
作用:(1)避免重复,产生错落之美 (2)符合人物的身份变化和情感发展
《氓》中女主人公的命运为何会如此?
请分析“氓”这个男主人公背弃爱情行为的原因,并结合诗歌加以阐述。
①“士”之变心说。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社会伦理道德说。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③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到“言既遂矣,至于暴矣”④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决定了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不平等地位。
5.遇人不淑说。 “氓”,四处流亡之民,这类人属居无定所,无户口,属外来暂住人口;无田地,无房产,无知识文化,无社会地位,道德涵养极差。他们爱说脏话,下流地侮辱妇女,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近乎“流氓”。6.性格悲剧说。 女主人公婚前对“氓”的人品了解不足,就草率地与他成婚。婚后的她每天都在操劳家务,忙于劳作,失去了自己的光彩,变成了一个只会操持家务的机器人。一个单调乏味、没有个性、没有情趣的“木头人”怎么能让人继续喜欢呢?
以自由恋爱为开始的婚姻,以悲剧收场令人唏嘘不已,也不禁令人猜测,婚姻破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看不见的“手”——谁在左右男女的结合?
①赋、比、兴交替运用,抒情含蓄
②善用对比,揭示文章主题
一、婚姻中的女子应当保持独立的经济状态和人格尊严。
二、婚姻必须用爱情维系,且女子应当保持自已的个人魅力。
三、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和责任。
独立的人格与个性魅力是我们应该一生保持的。
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对对方的责任。生活仅有勤劳和必备的物资,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情趣。时间在流动,生活也是流动的,生活也需要创新。时刻在平淡的生活中去寻找乐趣,摄取生活中每一个精彩的瞬间,在许多雷同的日子里发现生活的新意,那样我们才不会对生活厌倦,才不会对身边的人厌倦,婚姻不再是爱情的坟墓。正如太阳,每天清晨它都从东边升起,但每个日出都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本文通过写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婚变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的现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平等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恋爱时,她那样痴情、执着;婚变后,她没有被重创击垮,反而在悲愤、无助下逐渐清醒,并最终变得自尊自强。不耽于过往,由纯情少女到成熟女性的成长中,不惮于未来,依然可以热爱生活,理性而坚定地前行。
《毛诗序》中所说的“风以化之,化以教之”的目的便达到了,难怪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真正优秀的经典作品总是能给人正面积极的力量,让人从中汲取到人生的智慧。
或许,美丽总是哀愁的。古今之情,原是相通。张爱玲说,爱情是一个美丽的肥皂泡,刺破它的,也许只是一根短 短的刺。卫女面对负心的爱人“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有 无奈,更有不纠缠的洒脱决绝。“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 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锁麟囊》“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纳兰性德
三、作为男子,应该有守护爱情的终生理念。
新时代的女性应该有怎样的爱情婚姻观?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伟大爱情,要讲求奉献,能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课后补充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卓文君出生于冶铁世家,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幼年与一户 官宦子弟定亲,十七岁时成婚,婚后不久郎君去世,回到家中独居。在家宴上对司马相如产生爱意,最终以私奔的形式结成眷属。司马相 如当官后见异思迁,想丢弃卓文君。诀别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木,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mà于淫而不悟!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 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课后作业(1)朱熹:“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2)钱锤书:“盖以私许始,以被弃终。初不自重,卒被人轻,旁 观其事,诚足齿冷。”(3)鲍鹏山:在《诗经》中最完美的女性,我以为便是那位卫国女 子。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结合自己理解谈谈看法,完成 300字的小论文。
拓展探究 对比阅读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保持独立思想共鸣(形离神不离)
当你老了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的痛苦的皱纹;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1、《诗经·氓》中分别用“ ”和 “ ”写女子在看到“氓”前后不同的表现,可见她爱“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2、《诗经·氓》中用“ , ”两句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以叶子新鲜润泽类比女主人年青的时候漂亮可人。3、《诗经·氓》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之中,因为与男子不同的地方在于“ , ”。4、《诗经·氓》中写婚后男子的变化, 以 “ , ”两句表现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而感情会一变再变。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5、《诗经·氓》中写婚后女子多年所受的劳苦,以“ , ”两句突出她每天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6、《诗经·氓》中以“ , ”两句回忆当年恋爱时的情景,这与成语“青梅竹马”的意境相仿。7、《诗经·氓》中以“ ,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8、《诗经·氓》中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
9、《诗经·氓》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10、《诗经·氓》中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但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1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12、《诗经·氓》中写男子的粗暴性格初露,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
13、《诗经·氓》中《诗经•王风》有一首诗叫《采葛》,其中有一句大家十分熟悉:“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氓》中,也有一句,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14、《诗经·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 , 。 15、《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自嫁氓为妻,多年来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16.、《诗经·氓》中女主人公在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深深地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能够体现这一点的语句是: , 。 , 。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 载笑载言
17、《诗经·氓》中女子年老色衰,男子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竟然残暴的对待女子,女主人公蒙受耻辱,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18、《诗经·氓》中自豪地表明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 。19、《诗经·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20、《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 。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
淇则有岸 隰则有泮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1、《诗经·氓》中开篇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的诗句是: , 。 22、《诗经·氓》中表明两人顺利成婚的四句是: , 。 , 。23、《诗经·氓》中描写婚后生活却不如意的诗句是: , 。 24、《诗经·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是: , 。25、《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 , 。
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言既遂矣 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 咥其笑矣
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1.1 氓教学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重难点,《诗经》简介,请听课文朗读,请注意朗读的节奏,理解诗文大意,文章结构,主题思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1.1 氓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6页。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1 氓示范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之《氓》,人物形象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