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第3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第3课时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时《复式折线统计图(试一试)》第85-86页。
【教材分析】
一、本课关联的核心素养分析
数据意识: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观察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进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发现数据之间的变化趋势和规律。能够对数据进行整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准确地将数据表达出来,并在其中添加必要的标注和说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数据的作用,感受统计的价值,形成统计的意识。
应用意识:通过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描述,进一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能根据图中数据增减变化的趋势,对后续数据做出合理的预测与估计,从而对于生活中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
二、本课的核心任务分析
本节课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描述,教科书提供了三个小问题,通过分析作出判断,进一步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因此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绘制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进行分析与描述。
教科书给出了绘制的表格及相关数据,让学生利用情境中表格的数据绘制统计图,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在图表中整理数据的过程,更加关注统计的全过程。学生需要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能够根据给出的数据制作出相应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并且正确地标明横轴和纵轴的含义。同时,需要注意图表的尺寸和比例,使其更加直观、易懂。更重要的是,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并得出结论:学生需要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趋势,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作出解释。比如,哪一组数据的增长更快、哪一组数据下降得更快等等。同时,需要学会使用定量化的语言描述数据变化。
【学情分析】
对于复式折线统计图,虽然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学习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但间隔时间较长,部分学生忘记了前面所学知识。因此,关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建构,让学生经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真正深入到统计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形成统计意识,体会统计价值,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通过学习和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本构成、制作方法和分析技能,五年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并且为今后学习更复杂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绘制甲乙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进一步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培养学生图表阅读与图形化表达意识和能力。
2.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数学思维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学会制作复制折线统计图。
学习难点: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根据图中数据增减变化的趋势,对后续数据作出合理的预测与估计。
【学习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任务。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吗?
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数量的多少,也能比较两组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基础,通过复习回顾有助于本节课复式折线体积图的进一步学习。】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下面是甲、乙两城市2012年上半年月平均气温统计表。(单位:℃)
1、你能完成两市上半年月平均气温变化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独立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画完后小组交流改进,并进行展示。
总结回顾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方法。
① 写标题 ②画图例 ③描点 ④连线 ⑤写数量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需要给予学生指导,先确定什么颜色的线代表哪个城市,然后再绘制统计图。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多、项目也多,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引导学生将统计的过程细分为适当的几个阶段,明确每一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并注意及时核对数据,以防漏写或误写。梳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帮助学生积累绘制统计图的经验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 两市月平均气温最大相差( 5 )℃。( 2月和5月 )两城市平均气温相同,有( 2 )个月乙市平均气温高于甲市,其余( 2 )个月乙市平均气温低于甲市。
(2) 分别说一说两城市平均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甲市的平均气温从1月到4月一直升高,4月到6月下降;
乙市的平均气温从1月到3月一直在下降,从3月到6月一直上升。
(3) 从总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什么?
从整体上看,两城市月平均气温最明显的差别是甲市先上升后下降,乙市是先下降后上升。
【设计意图:结合统计活动,学生将统计数据填入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结合统计图表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学生在统计活动中亲自参与,有助于掌握知识,体会方法。】
巩固应用,夯实提升
1.下面是某小学2007~2012年入学的男生、女生每年患近视的情况统计图。
⑴根据表中的数据信息,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⑵从图中你能获得了哪些信息?
⑶该年级、男、女生患近视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预计2013年男、女生患近视的情况会怎样?
全课总结,反思学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你对复式折线图有了哪些新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自主回顾本科所学复试条形统计图,将数据分析与应用的体验内化于心。】
【课后反思】
1. 图解数据,数据说话。复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上节课学习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上下波动。在复式折线统计图上不仅能看到准确的数据,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所以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要根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作出合适、恰当的选择。
2.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折线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和特点,因此应该让学生充分观察,并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表达的过程中加深体会,而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多动手,多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北师大版(2024)五年级下册平均数的再认识第4课时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2024)五年级下册八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第2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7 折线统计图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回顾,引入复式折线统计图,探究新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巩固新知,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回顾整理,小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